音乐基础知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29:34
一、什么是音乐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从社会学的角度讲,音乐是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混生性社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要素,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音乐又同时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在中国,春秋战国以前,“音”和“乐”两个词一直是分别使用的。在古汉语中,把声、音、乐分为三个层次。
    按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专著《乐记》的说法:“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可见,“声”泛指一切声音,古代又称之为天籁、地籁、人籁等,其中包括各种噪声;“音”特指有秩序、有条理、有组织的声音,相当于由乐音缀合而成的音调、曲调、音响组合等;至于“乐”,在上古时代指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因素混为一体、尚未分化的艺术活动,孔子时代作为教育必修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的“乐”,就是这种混生性的艺术活动。
    中国古籍上第一次出现“音乐”一词,是在《吕氏春秋·大乐》中:“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此后,“音乐”一词逐渐取代原先“音”一词的地位,用以指称音乐这一艺术门类;而“音”一词的含义则逐渐变窄,仅指有确定音高的乐音(例如“五音”)。
    到后来,“乐”一词才作为“音乐”一词的简称而用来指称音乐。
    在欧洲,拉丁文中的音乐一词“Musica”,起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缪斯的名字,它的含义不象汉语中“音乐”一词那么明确。但是希腊神话中缪斯的职责是侍奉太阳神阿波罗,从这点看,借用缪斯的名字来转述音乐这一语义演化中,隐含着一种象征性的寓意:赞誉音乐令人心旷神怡的社会功能,并赋与她以高贵纯洁的形象。    五线谱
五线谱利用许多条相互平行的横线,和音符、休止符来纪录音乐。不同形状的音符和休止符标明了每个音的时值(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些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1.谱面构成 五线谱有五条平行的横线,相邻的两条线之间的空余部分称作“间”,五线谱就是用这些线和间来纪录音乐的。

在五线谱上,这五条线和四个间是由下至上计算的,即最下面的线称作第一线,它上面的一条叫做第二线……其余依此类推,一直到第五线;由第一线和第二线画出的间叫做第一间,再上面的称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很明显,如果仅仅利用基本谱面上的五条线和四个间,我们最多只能纪录9个基本音级,加上变化音级也不过14个音,这在很多音乐作品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纪录音高高于第一线或者低于低五线的音级,还要在第五线上面或第一线下面加上许多短线,叫做“加线”。位于基本谱面上面的加线叫做上加线、下面的叫做下加线,并且由此产生了上加间和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与基本谱面的计算方法相同,也是由下至上计算。即:第五线上面的加线依次为上加一线、上加二线、上加三线……。第五线和上加一线形成的间叫做上加一间,在向上依此类推;下间线和下加间则由上向下计算。即:第一线下面的加线依次为,下加一线、下加二线、下加三线……。第一线和下加一线形成的间叫做下加一间,依次向下为,下加二间、下加三间、下加四间……。

2.音符、休止符: 音符就是在五线谱上记录声音持续时间长短(时值)的符号。 休止符就是记录声音间断时间长短的符号。休止符同样记录的是声音,只不过它记录的声音不发声而已。可以说休止符是“不发声的音符”,它同样对音乐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符由“符头”(空心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末端的细细的旗状标记。)三部分组成。根据时值的

不同分为: |w| 二全音符(很少使用):空心符头,并且左右加垂直的短线。没有符干、符尾;

w 全音符:空心符头,没有符干、符尾;
h 二分音符:空心符头加符干,没有符尾;
q 四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没有符尾;
e 八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一条符尾;
x 十六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两条符尾;
三十二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三条符尾;
六十四分音符:实心符头加符干和四条符尾;
一百二十八分音符(很少用):实心符头加符干和五条符尾;

它们之间的时值关系是:
一个二全音符=2×全音符;
一个全音符=2×二分音符;
一个二分音符=2×四分音符;
一个四分音符=2×八分音符;
一个八分音符=2×十六分音符;
一个十六分音符=2×三十二分音符;
一个三十二分音符=2×六十四分音符;
一个六十四分音符=2×一百二十八分音符;
休止符分为: 二全休止符(很少使用);
全休止符(也表示全小节休止); 二分休止符; 四分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 十六分休止符; 三十二分休止符; 六十四分休止符; 一百二十八分休止符(很少用);  简谱的历史  说到我们现在用到的简谱,很多人可能对其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小弟不才,在这里为各位说上一点关于这方面的小知识。简谱产生于18世界的殴洲,它由一个叫做卢梭的天主教徒所发明的。当然那时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将其系统的归类在一起的却是三个非专业人士。一个数学教师,一个律师以及一位医生,至于他们叫什么名字我就不在多说了。那大家也许会问,既然简谱是外国人发明的,是怎么传来中国的呢?呵呵,不要着急。接下来,我就会为各位细细的来说明。把简谱从日本带到中国的人,是一个叫做沈心工字庆鸿的人。他是我国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学堂音乐家。主要从事于创造学堂的儿歌。代表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举。不过有一点,我却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这位沈老先生由这七个简谱音符所创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词句“独揽梅花扫腊雪”知道什么意思吗?那就是我们七个音符的谐音。

卢梭,就是写<忏悔录>的这个吧?可见天才不只表现在一方面啊

    “-简谱也叫数字谱,是由五线谱演变而来。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由大思想家卢梭最先提出。卢梭认为,虽然五线谱比较科学,但视谱和书写不大方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使用。为了便于群众性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记谱法。卢梭确定了简谱的构成原则,后来经过嘉林(galin,数学教师),巴黎(Paris,律师),谢维(Gheve,医生)三个人加以完善最终形成,因此简谱也叫“谢维谱”。

19世纪未,简谱传到日本,后又传到中国。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他于1904年编辑出版的<校园唱歌集>,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简谱起源于欧洲,但是欧洲国家早巳放弃使用简谱,只有亚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地区仍使用简谱,而且普及率相当高。”       ----摘自任达敏<新概念乐理教程>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播放音乐的方式,背景音乐尚无一定的模式。播送的大都选择轻盈、温柔、优雅的轻音乐曲或抒情歌曲,和环境气氛相一致。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不但可以改善环境的气氛,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许多旅馆、饭店、商店、超级市场、候机室、车站候车室以及展览大厅甚至厕所等公共场所,整天连续不断地播放这种音乐,播放的扬声器不大,均匀地安装在室内天花板的夹层中,音量不大,因而人们的相互交谈不会受到干扰,而扬声器的布置又有一定的间隔,因此随便走到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晰地听到悦耳的音乐,使人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相反感到一种温暖、协调,在乐声中制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国外的许多广播电台也定时向听众播放“饮茶音乐”、“入梦乐”等背景音乐,供听众、家庭或公共场所收听、转播。

在美国,有专门生产和传送背景音乐的公司,穆扎克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它成立于1934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开始时,用电话线送到客户,后来改用录音带,现在用卫星从美国东北部康涅迪格州送到美国的各无线电台,各个客户都有一具特制的收音机,一打开就可以收听。现在美国和十几个国家,接收这种背景音乐已有几十万个客户。由于播放背景音乐的地方多是公共场所,估计收听人数每天约有八千万人。

穆扎克公司用科学的方法制作背景音乐,有一节目都负责挑选音乐,其中有古典名作、三四十年代名歌和最新的流行歌曲,由公司请来的音乐家改编和演奏,每年要花一百万美圆。只要他们需要,就可以在伦敦、多伦多、东京、纽约纳什维尔、布依诺斯艾利斯和墨西哥城去录音,以便增加各地的色彩和情调。

为了确保创作的音乐达到预期的效果,穆扎克公司设一个科学顾问委员会来和艺术家合作,目前担任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说穆扎克公司播送的音乐全是自己挑选和录制的,不用别家的唱片和录音带,其次他们创作成组节目的方式是根据音乐对人的情绪来安排的。公司把他们录制的曲子,按它们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分成好几个等级并遍上号,在每十五分钟一组节目里的四、五首曲子中,往往是从刺激程度低的音乐放起,依次趋向于高潮。在全天不同时间里,也往往配合一个人全天的工作时间表,注意到在人疲倦的时候,播放易于提神的音乐,这个时候往往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左右。

    背景音乐有助于人们放松情绪,振奋情绪,使人能专心工作,对于充实人的精神生活大有脾益。  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 是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其渊源可上溯至十六世纪以前。十九世纪上半叶标题音乐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标题音乐的名称也于此时产生。重要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等。
  标题音乐比起无标题音乐来,由于它的表现力的尖锐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因此它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无标题音乐 这类器乐作品没有指示乐曲具体内容的文字标题,而只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赋格”、“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裁名称如:“前奏曲”、“练习曲”、“小步舞曲”等作为曲名。由于同名的乐曲很多,为了有所区别,就加上乐曲的开始调名,例如""C大调奏鸣曲"、"e小调交响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创作此种体裁的作品的编号,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号之二》等。
  无标题音乐在创作时,没有用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意图,而只求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甚至主要着重音乐艺术本身的音响美和形式美的追求与体裁风格特征的体现。因之很难加上名副其实的文字标题。有的作者不愿借助于文字标题来说明乐曲的内容,而只希望欣赏者自己去心领神会。所以只以曲式名称或音乐体裁的名称作为曲名,而不设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