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崇高抑低”反不利于城市竞争力·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7:06
过度“崇高抑低”反不利于城市竞争力

  近日,北京市发布《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最引人注目的是,《纲要》提出的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可自由落户等政策。另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对吸纳大量流动人口的小企业、小门店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所谓“顺义模式”,改造集市提高门槛,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在引入和争夺高端人才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特惠政策,例如深圳武汉都出台了对高端人才的巨额住房补贴计划,但像北京市这样非常清晰地提出“崇高抑低”理念却不多见。所以,一些人将减少低端劳动力视为“歧视弱势者”,北京大量流动人口正是不平衡发展的产物,北京占有过多的资源,相较之下,周边地区发展过于缓慢。

  质疑者发出的“歧视弱者”道德诘问固然可敬,但是却未中靶心。我们认为,一个城市就像一个花园生态,有鲜花有绿叶也有杂草,“崇高抑低”很可能是破坏系统环境的不明智之举,聪明的园丁区别于简单的行政之手,就是尊重这种集聚效应带来的繁杂和多样,忍受某些无序和肮脏,尊重某种程度上的“有碍观瞻”和物种竞争紧张。如果硬是要“崇高抑低”,很可能花残草衰、人去楼空,适得其反。

  我们可以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S效应)适当“变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崇高抑低”的负面性。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常用于国际贸易。举例来说,一个国家有2个行业,一个是全球化的IT行业,另外一个是理发行业。IT行业是可贸易部门(出口),容易提高生产率,而理发则不是,师父半小时理一个头传至徒弟也是如此,只不过剃刀手动并电动,但单位时间生产率提高并不多。这个国家的IT行业生产率比别国高得多,而可贸易部门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该部门工资比别国高,BS效应认为这将拉动该国非贸易部门的工资也比别国高得多。例如美国IT生产效率比中国高,美国的理发师的报酬也会比中国高得多。

  现在,我们将北京看作一个单独的经济体同其他外部城市进行贸易,北京存在两个行业,高智能行业和低端行业,后者包括理发、外卖、家政等等。现在,北京对低端行业实施了“歧视”:提高门槛、不让其落户、没有福利等。也就是说,在高端市场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而低端市场则是严厉管制的。再假设北京吸引高端人才的战略成功实现了,我们会发现,高端人才进入让可贸易部门的生产效率上升,高端行业工资升高,于是很快形成了“富人社区效应”,“富有居民”产生了对当地非贸易品(理发、外卖)的需求,根据BS效应,理发师傅的工资也会上升。但是,由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管制隔绝了劳动力市场的“套利”行为,那些获得户口的少数理发师和外卖师吃香了,一大群写字楼的高级人才依赖少数人的服务,而这些富裕人口愿意给出不断走高的出价,BS效应得到更极端的形态,即出现欧洲一些国家情形,低端行业生产率并不高,但是工资报酬却非常高,吞噬了生产率高行业的“成果”,而城市的竞争力开始耗散,原本集聚的高端人才又开始离散,去那些非贸易部门薪酬比较低的地区。

  所以,市场是最佳的分配者,相关部门为了减轻工作量或者卸责,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最优人口结构”理念,或者叫城市人口规模论,而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城市是一种生态,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上流社会,城市的本源是参差多态,它的比例和成份不应是通过行政之手来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