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6:24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九)

imeigu.com 2010-07-27 16:37:02 来源:i美股论坛 来源链接 作者:徐英武 0 条跟贴

本文讨论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面对这种不确定性。

格雷厄姆在其不朽名著《智慧的投资人》中,贡献了一个著名的人物,市场先生,该先生风雨无阻,每天给股票报出一个买价或者卖价,有时候他乐观,只看到了光明面,愿意以很高的价格购买你手中的股票,有时候他很悲观,只看到了阴暗面,愿意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他手中的股票给你。他的情绪变化也很快,令人瞠目:比如TUES,是美国的一个品牌折扣店,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先生给出的卖价是2.5,后来看到业绩不错,4月份,给出的买价到了8.8,再后来,几个星期内,卖价又到了3.8,你看看,市场先生是不是有点“神经错乱”?一个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可能这么剧烈地变化吗。

有些非常聪明的人,大学的教授,研究了市场先生的举止后,发明了一套理论,说市场先生给出的报价,都“真实客观”地反应了企业“当时的价值”,这个报价是市场先生仔细吸收、思考了所有市场上可以到得的消息,给出的一个客观冷静的报价。这种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 theory, EMT)”,该理论认为,目前证券的成交价,就是该证券的最有效估值。有人研究了大量的交易数据,从统计上讲,数据完美地证明了这种理论,虽然有些例外的例子,但是通过运气、西格玛等完全可以解释。

我对这种理论不以为然,但是,在我短暂的投资生涯中,我感觉市场是非常有效率的,价格对新的信息反应很快,有时候半天或者几分钟,市场就达到一个新的均衡。这种理论,统计上是正确的,然而市场上有很大的缝隙,可以让那些勤勉、智慧的投资人,在市场达到均衡前,提前认识到某些资产的价值。对于EMT理论,市场上的书汗牛充栋,有些书写得相当精彩,读来兴趣盎然,唯一可惜的是,这些书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些作者不理解什么是“统计上正确”。

谈到这里,我们使用了一个术语,叫“统计上正确”,也就是说,某个结论,10次有8次是正确的,从这点延伸出去,我对市场的指数、股票的价格,都持有一种不可预测的态度,至少短期是不可预测的。如果谁说下周道琼斯下周闭市是多少点,我觉得都是胡乱猜测,其效果和抛硬币差不多,但是在中国的财经频道上,这种嘉宾不知道有多少,好像观众也接受这种观点:有人知道下周的指数会是多少点。在哲学上,我持有一种“不可知论(agnostic)”的观点,我们就从简单到复杂的现象,看看统计性、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关系。

我们人类有一种天性,就是想提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比如明天下雨还是晴天,孩子是否会生病,苏联会不会发射导弹,还有最普遍的,明天股票到底是涨还是跌。在很早以前,我们通过巫术、跳大神和烧甲骨来卜测未来,现在我们的聪明智慧之士,已经摒弃了这些原始的办法,而是探索更科学的方法,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理论,使用各种古人见都没见过、想都没有想过设备。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另外一些领域,我们和古人差不多。卜测未来,更书面的说法,是建立某种因果性,也就是说,如果事件集合A可以观测,在一段时间后,事件集合B出现,那么A和B就是有因果关系。当然严谨的定义在各种的哲学、物理学和数学里面都有,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找书来看看,很多的聪明人研究过这些人类基本的问题,我年轻的时候还在这些方面花过功夫。

一些最基本的因果性关系出现在简单的领域,很多都是我们在小学、中学学习过的,比如,研究一个小的、刚性的小球在一个直线上单调的运动,如果小球通过A点,过10分钟后,我们几乎可以100%的确认,这个小球在B点出现,这些预测非常可靠。另外一个非常可靠的例子是历法,我们可以非常可靠地预测明年的月历或者日食等。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简单的物体运动,从原子到天体,从微观原子到宏观宇宙,得到的结论都非常可靠,几乎是100%可靠。物理学研究的现象,都是非常简单的现象。有好事之人说,从非常大的宏观系统,比如银河系,到非常小的微观系统,比如原子,都是尺度要么很大、要么很小,对于这样在两头的系统,复杂性很低,所以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智力上的成就。

现在我们再考虑稍微复杂工程领域,比如修桥修路、修鸟巢大裤衩三峡大坝,设计建造神舟飞船等。在这个领域,由于复杂性的增加,我们建立因果关系相对困难一些,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大量的统计来处理工程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某些材料的使用年限、负荷极限等,我们不知道这些材料的实际的寿命,或者负荷极限,但是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大概”的情况会是怎么样。应该说,工程上得到的因果关系都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我们采用了一种聪明的办法:留有余量,增加备份。我不知道一根钢筋到底能支撑多重的重量,但是我知道使用2根就有安全余量,3跟就可以安心睡觉了。当然,有些人就不这么考虑,比如汶川地震的教学楼,反正不是我家的,过几年就拆了,所以地震一来,教学楼就第一个倒下了。总体说来,工程上的因果性非常高,而且我们聪明地使用余量和备份,以至于我们可以把人送到月球,然后再把人接回来。

到了生物和医疗领域,事情就不再那么直接和简单了,大部分的因果性都是统计结论了。我原来在一个制药公司工作,公司生产一种非常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这个药物很奇特,只对其中50%的病人起作用,问题是,事先我们不知道对哪些病人起作用。也就是说,如果:A)病人服用该药物,过一段时间,我们测量病人的某些参数B),比如谈话反应、认知反应、体温、心率等,只有一半的人有改善。如果到心理学,事情就更加奇妙,有时候同一个事件,人的反应有时就相反。如果大家养过孩子,就会观察到不同的孩子对相同的教学过程的反应,有的孩子喜欢,有的孩子厌恶,有点孩子不置可否。再抽象一点点的例子,有人喜欢芙蓉姐姐和李宇春,喜欢得不得了,有人讨厌,讨厌得不得了。更复杂的领域也是这样,比如企业管理,面对危机,有人主张裁减冗员降低成本,有人主张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从基本的物理学,到工程,到医疗领域,到经济学、社会学,因果性越来越弱,统计越来越多(不确定性越来越厉害),那么既然人都是分子组成的,分子的运动能准确预测,人的运动从理论上讲也就能准确预测了?这个问题在19世纪就有人讨论过,大概的结论是,这个技术上行不通(100亿亿亿亿亿个方程?),也没有必要,把人当作机器来研究,那是对上帝的不尊重。

回到股市。我们投资的目的,就是现在以低价买入,将来以高价卖出。那么有没有办法,根据目前的可以观察到的集合A,预测一段时间T后的股价B呢?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到暂且不论,倒是全球有几十万人在成天做这个,包括大名鼎鼎的巴菲特。

根据A集合选取的参数的不同,和时间T,投资分成了很多的流派。比如,有人观察交易量、50日均线、价格曲线,来决定T和B。有人研究通货膨胀率、利率、资金流入流出(我不明白资金流入流出的含义,没有买就没有卖)、货币供应M2来决定T和B。巴菲特研究什么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负债、年收益等来确定T和B。当然,各个流派最大的差别是,负责处理那些信息的人在下意识储存起来的知识。

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这些通过观察A而得到B和T的方法没有办法建立一种类似物理学、几何学上的确定的因果关系,最多是统计上的关系,也就是说,每100次这么做,可能有60次准确或者65次准确。道理就是,如果我们能100%猜对B,那就是对上帝的不尊重,呵呵。那么既然投资成为了一种统计的游戏,也就是概率的游戏,于是就产生了投资组合(Portfolio)的概念: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只买入一个股票,因为我们没有办法100%的确认,在T时间内,价格能达到B。但是如果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一组自己能理解的参数A,检测到有几个股票非常可能的大涨,我们可以大比例的下注,而不用分散自己的投资组合去迎合一个“统计上”的结论:市场从长远看来是一直上涨的。

既然是概率问题,有时候还要分清楚好公司和好股票的差别。我闭眼都知道谷歌(GOOG 488.97 -0.22%)比SAAS好,但是当我看到这两个公司价格相差1000倍的时候,我就很犹豫了,事情看起来好像不是这么简单。另外的例子是招商银行和花旗(C 4.15 +3.23%)银行,我知道招商银行没有次贷问题,可是当我看看招商银行价格时候,我就拿不定主意了。这都是概率呐。所以,我看到电视上推荐蓝筹股,不管价格多高,那些人信心满满,可是他们难道不明白概率和统计的结果?股市和世界杯赌球是一样的道理,我知道巴西比中国好,但是赔率差2000倍的时候,我就有赌中国队的冲动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会只赌中国一个,而是选择那些明显偏离了常识的赔率,比如,巴西到了100的时候。在股市上,有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机会,那时我就加大赌注,去抓这么几个机会,而不是每天交易,去抓微小的机会,就是因为概率和统计。

哲学问题到此打住,小结如下:

第一,股票是企业的一小块,讨论了资本结构和盈余政策

第二,企业内在家长估计,讨论了3中方法,PE、PB和现金流折现,最好的是现金流折现,并且举例讨论了如何思考竞争力的问题,一个宏观,一个微观。

第三,市场波动性,讨论了我对市场先生的看法,不确定性和不可知论的问题。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一)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