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4:50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七)

imeigu.com 2010-07-27 16:35:54 来源:i美股论坛 原文链接 作者:徐英武 3 条跟贴

在讨论市场的波动性之前,我先举例一下如何思考行业和企业竞争力问题,一个稍显宏观,涉及到新媒体某些问题,一个非常具体,讨论医疗保险分销的一个企业。这些思考和具体的投资个案关系不是很大,但是这些思考的框架对长期的投资决策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是在网上的一个回复,稍加整理。在今年3月,偶尔看到了王冉的一篇博客,讲述媒体的过去和未来,写的不错。王冉做投行工作,挺聪明,媒体是他投资的一个重要行当。但是,该文章的一个分论点,我强烈地不赞同,于是在博客的后面,添加了一个匿名的评论,讲述了我的理由。后来在今年6月份,王冉又写了一篇博客,和他3月份的博客的观点不一样了,我于是把当时写的反驳的文章再贴在博客回复下,你猜怎么着?我贴了两次,他两次都把回复给删除了,哈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商业这个领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这个王冉,也太小气了,哈哈,情何以堪,情何以堪。掩盖一个已经发生了的事实,纯粹是吃饱了撑的,但是这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人就是这么一个动物。

在他的博客中,王冉说,一次和张亚勤聊天讨论,两人的结论是:未来十年,世界通讯和新媒体技术的超级战争的主战场将不在终端,而是在终端背后的运营平台和应用及内容平台。

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比如手机终端,这个东西是人拿在手里面成天摆弄的小玩意,人有一种天性,就是喜欢设计完美、拿在手里面比较顺溜的玩意,就像女人喜欢精美的包包、男人喜欢手表一样,这是基因、千万年进化的结果,人性不会轻易改变。如果一个终端设计得好,会严肃地影响一个产业链,而且,当把一个内容输送到终端的时候,人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实际上IPHONE是一个终端影响产业链的例子。摩托罗拉(MOT 7.86 +1.42%)的大砖头,一定会被一个小巧、顺溜的小玩意替代,不管背后的通讯平台是模拟还是3G,这是人的天性。

如果有人开发了一个漂亮、顺溜的终端,加上聪明的营销,就会有人买,然后就会影响产业链,从影视到音乐,从书籍到报纸。我们人类历史的千年,从来没有人买内容,我们都是在买载体(书、报纸、CD、唱片、磁带、随身听),我们买物理载体的原因很多,其中又可能和人的本性有关,千万年的进化,我们就是喜欢抚摩、把玩一个物理的东西,手里拿着实在的一张报纸,我们就是愿意付钱。另外一个经济学上的原因是,内容不好测量,物理的东西好测量。到书店看看,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厚的书比薄的书一般就贵,这个和内容根本不搭边,我个人的感觉是,我看过的好书,一般都比较薄,你说说,这是在买内容,还是载体?音乐会也是,时间长的一般比时间短短票贵,和内容真的关系不大。

看看我们的商业史,内容、平台、系统和终端一直在分分合合,在产业链上,内容生产、分销和消费,大致的利润有某种均衡,有些环节可能利润更稳定一些,比如电视台,有些环节利润会起伏大一些,比如造电视手机、拍电影。如果某个内容的生产、分销和消费能垂直整合提供,那么利润会即稳定又高,比如报社、出版社等。内容必须借助某个载体,才能让消费者使用眼睛、耳朵、触摸等消费,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一个小玩意让我的眼睛、耳朵和触摸更舒服,我就会多付钱,去买这么一个终端,就像我躺在沙发上看报纸一样。从这个角度,如果中国的厂家能发明一个和IPAD类似的东西,说不定可以发大财。

不过媒体这个产业,我是看不清未来,不知道是终端有力量,还是平台系统有力量。不过如果终端让眼睛、耳朵和手感不是那么舒服,有人发明了一个好的终端,这个终端就有力量改变产业,苹果(AAPL 258.77 +2.62%)的IPOD/IPHONE说明了消费者愿意为这个小东西付费。从现在的10年内,我觉得终端的制造给股东带来的利益一定比平台或者内容带来的回报多,我如果投资,会投向一些聪明的终端制造商,而不是内容制造或者平台。赌终端,更靠谱,因为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行文至此本该结束,但是最后罗嗦几句,宽泛地谈一下技术与人性。以另外的一个例子开始。盖茨在95年左右写了一本书,《未来之路》,描绘了信息高速公路激动人心的前景,其中的远见卓识让人羡慕,也对未来的某些技术应用做了一些预测,不可避免的,这些预测不是那么准确,其中有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兴趣。盖茨预测,因为电邮的广泛使用,人们面对面开会的效率将大大提高,时间会大大减少,因为电邮在开会前已经让与会者知晓了会议的议题和相关的信息,人们不用花时间进行冗长的讨论。事情真是这样的吗?电邮真的这么锋利伟大?

以我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一个高级经理每天要处理大概150封的邮件,但是那些邮件,很多不是解决问题的,倒是扯皮居多。一次我对我的经理说,如果你想解决问题,不要写邮件,打个电话、见面谈谈,看看怎么办,邮件不是解决问题用的,主要是用来推卸责任的,我还没有看到谁靠发邮件把问题搞定的。我的经理们大笑,深以为然。我的解释就是,大家发邮件,有落此为证的意思,都小心不留下把柄,而见面讨论,则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群策群力,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问题办法。

会议年年开,党代会、人代会、政协、政府会议、企业年会,从技术上讲,通过视频和电话,传递这些信息,并没有什么大困难,但是这些会议,都是从跳大神、巫术、葬礼、围猎、出征等千百万年演化而来的仪式,这些需求都根植于人的基因中,不会轻易消失的,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种仪式的崇拜。我敢打赌,这种闲聊唠嗑、吹牛拍马、勾肩搭背、家长里短、拍案而起的会议,200年内也不会消失,因为这都是人性。更广义的说,技术不会轻易地打败人性,如果有人在忽悠新技术,不妨从人性本身思考一下,想想人是怎么回事情。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一)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六)

徐英武:我的投资哲学和实践(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