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菩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1:09
           一刹那有多久?就像人们喜欢问,永远有多远?不可知。

    有人算出一刹那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其实还是不可知,那样的一秒,在哪里呢?

    在《楞严经》,有一段这样的记叙:佛陀问波斯匿王:你现在的年龄,已将到衰老,但你的相貌和童孩的时候相比较,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王答:当我童年的时候,皮肤组织十分细嫩光泽,后来年龄长大,充满血气,非常健壮,现在已临年老衰退,形容憔悴,精神昏昧,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老态龙钟,怎可以和壮盛之年相比较呢?

    佛说:你之形貌面容,应当不是即刻衰坏的吧?

    王说:变化是在暗中,密密的推移,我实在不能觉察,只是在寒来暑往,一年一度的变迁流转由少而壮而死,并不是顿然颓朽的。。。,假若仔细思维,这种变迁实在是年年有变,不只是年年有变,而是月月都有变化,不只是月月有变,而是日日都有变迁,若再沉静观察,实在是每分每秒,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不曾停止的在变迁。


    现代科学实践提出:人变老是因为干细胞衰老引起的,当干细胞分裂到50代时,细胞会全部衰老而亡,而50代需要的时间是120年,假设时间停止,人既不会衰老,更不可预测其寿命的长短,这也包括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物种。也就是说,物质是因为时间而存在的,反过来呢,时间是因为物质而存在,如果物质世界是静止的,那么时间将是停止的。爱因斯坦说:速度等于光速,时间停止。佛说:动到极处就是静,时间可在?


    佛接着问:你看到变化,迁移不停,就领悟到身体一定会灭亡,但在变迁的过程中,你能知道一个不生不灭的自性存在吗?

    王说不知道。

    佛再问:你在几岁开始见到恒河水?

    王答:我在三岁的时候见过。

    佛问:二十岁时,身体衰于十岁,乃至现在六十岁,随着年月的变迁,更加衰坏,但当你三岁的时候看见恒河,到你十三岁的时候,再看见恒河,它的水又怎样呢?

    王答:那河水还同我三岁的时候一样,直到现在,我年六十二,亦没有变样。

    “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佛言:你现在自悲衰老,发白面皱,面容一定比童年时多皱纹,但是你观看河水的见性,和童年时观看河水的见性,是否有衰老呢?


     每次读到这里,总是被佛陀的慈悲耐心和应缘起用的良苦用心深深感动。佛讲的每一部经文都有其独到的义旨,而与佛对话的弟子,寓意的物体,也与此经的义旨相应。譬如《金刚经》说真空,一切都不可得,佛为了突出妙有真空之理,就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因为须菩提在佛弟子中“解空第一”故喊须菩提,以之与金刚般若的空性相应。舍利子在佛弟子中智慧最高,而《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本,主要讲般若,开发学人的大智慧,所以,只有让舍利子出面与佛对话,才能与《心经》的义旨相符。(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但智慧只有一种意思,不能完全译出般若的含义,所以就得保留原来的梵语,尊重不翻)

    恒河在佛经里经常被提到,用在此处寓意更为深刻。

    《论语》记载,孔子站在桥上,看着流水不停地流着,便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纪伯伦《先知》里的论时光,把时光当做一条流水“你要坐在岸旁,看他流逝。。。”的确啊,时间正如泱泱的一河水,无声无息,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像流水不绝地相追逐。人在日月山川里,流连于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说这辞旧迎新的每年,热闹的鞭竹放着,祝福的话语说着,那团圆的桌上,渐渐地少了谁,永远地坐不在他的位置。老了的人爱说:都被你们这些孩子催老了。年饭时,老公也给我一个一百元的压岁红包,他说:“你别嫌少,我是把你当小孩子喔”。如此这样,又哪会有小时侯期盼过年时巴巴的心情。

    你或许怀念曾经让你倾心的人,他日或可重游,人面桃花,空有旧时情意又奈何?

    你也许还会遇到同样美好的人,而你已不是从前的你。

    今年那些欣欣向荣的万朵娇红绝不是去年那一万朵,然而如花的少女,一定会是将来长夜的炉边满脸皱纹的老婆子。

    呵呵,我们永远回不去从前。

    回到恒河边。

    佛陀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之前,佛欲显见性不变,先证明了身体有变。佛说:你的身体面貌虽然衰皱,但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并未曾衰皱,所以知道,能变皱者才是变,见性不变,就不会皱,会变坏当然有生灭,那个不变坏的,自然无生灭,原无生无灭的见性,云何会在你的身中,受你能变之身,一同生死呢?因此应该知道,能变之身虽坏,真性是常存的,

    有人说,年老见性亦有变化,好象老眼昏暗,看不清楚,但如果戴上眼镜,依然能见,即证明见性不变。看不清楚,只是眼昏,眼根变坏,而见性是永明不昏的。犹如电灯泡,灯丝断了,灯泡不亮,不能说没电,如果换个好的灯泡,他还是亮的。盲人对光线没有感受,但他眼前黑洞洞的就是“受”,我们见不到光明时,却见到了黑暗,见暗还是有见啊!

    王闻是言,由此开悟。

    佛陀透过表象而见自性,继而透过一切事物识得一切无不是自己,都是自性的显现,既然自性是不生不灭,那么一切境物也就不生不灭了,记得我在〈呆语〉里说到月亮的来去,没有来去就打破了空间,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也就打破了时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过现未来,就是因为有妄念,前一念就是过去,现在又有一念便是现在,底下还有一念跟着就要来,就是未来,离开妄念,什么是过去,现在,未来?

    唐朝的慧安国师一百二十多岁时,被武则天迎请入宫,武则天见他松风鹤形,银髯飘飘,好象天地精魂所在,很是好奇,问他年龄多大了,他说我不记得了,武后说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呢?慧安师淡淡一笑,道:人之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一个圆圈循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尽头,记这年岁有何用呢?何况,此心如水流注,中间并无间隙,看到水泡生生灭灭,不过是幻象罢了,人哪,从最初有意识到死亡,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年月可记呢?

    真真的洒脱啊!

    新的生命不断茁壮,老的生命相对衰微,这原是人生的真相,生命生生不息,但也不断在汰旧出新,人无法保证身体永远属于自己,虽然年轻时很活泼,很可爱,却无法永远留住最可爱的时刻,而老化时又挡不了生命的流程,那么太在意自己的躯壳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我们开了智慧,知道身体只是暂时住的房子,我们也就不会欲望无穷,要这个,求那个,没完没了,永无止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也就一切随缘了。

    所以佛陀教我们认识自性,爱惜慧命,慧命没有年轻,也没有年老时,不会变形,也没有美丑,能配于天地,在宇宙间永远常住。

    迢迢天涯,长亭短亭无际极,瞬间即是世界。美色即逝,但价值犹存,将憔悴还与韶光。即便有一天,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我们若能反观内心的般若风光,慈悲的佛陀永远在恒河的彼岸,迎接你的靠岸。那时,你也许会知道,永远有多远?你再也不会问,一刹那有多久?一切都在刹那里,存于刹那,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