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在骨子里的“两龙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8:31
篆刻在骨子里的“两龙文化”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1月15日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李海廉 刘嘉麟


龙江人年年赛龙舟。自古至今,龙江人的那种开拓精神从来没有停止过传承。

见龙桥

贞女桥

漱玉泉
汽车驶过西安亭大桥,“顺德龙江欢迎您”的字样提醒我———龙江到了。我抬眼向窗外望去,鱼塘、厂房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辛勤工作着。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龙江大踏步的前进,形成了如今的中国家具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之都。
但万幸的是,在现代化大潮之下,先富起来的龙江,却仍然保持着完好的岭南水乡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历史悠久的水网交织地,它比较集中且完好地保存着那斑斓多姿的历史文化,“两龙文化”痕迹仍然不可磨灭地留存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而近日,龙江更是被省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这无疑是对龙江“两龙文化”及龙江人对本地历史文化保护的肯定。
默默传承的历史文化因子
说起龙江,多数人会联系起家具,很多龙江人因家具而发家致富。改革开放以来,龙江演绎了一个个发展的故事、财富的传奇、改革的创举。可以说,今天的龙江因家具而名扬天下,龙江人也因成功的商业经营而声名赫赫。
但真正说起龙江历史,多数人是一无所知。“其实旧时就有广佛陈龙的俗语,指的就是当时广州、佛山、陈村、龙江这广东四大名镇。”龙江镇镇长李建华说。
龙江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四方商贾云集之地”,北宋有著名的“桑园围”,明清时期的丝织品畅销海内外,本世纪初出现的机器缫丝厂,更使生丝出口达到全盛,成为全国出口蚕丝的重要基地之一,曾出现“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的繁荣景观。早在20世纪初,龙江就在缫丝业界创出“玉阶”和“柳叶”两个名牌。
灵气所钟,龙江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杰。明清两代的龙江先后出过翰林进士、状元等超过68人。龙江更涌现出一批文学艺术家,有名列“岭南四大家”的张锦芳,有创立“竹本画派”的彭睿薰,有擅长草、隶、“八分书”的陈恭尹,还有被誉为粤剧伶王的“薛派”创始人、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以及著名摄影家蔡俊三和薛子江……
“以龙山为代表的龙江人要走出故土冲向新世界,他们的精神、历史底蕴,形成了‘两龙文化’。”李建华说。
很多人都认为,富起来的龙江人早已经把那点老底子丢在了脑后,其实“两龙文化”依然流淌在龙江人的骨子里,龙江人只是一代又一代默默地将这些传统传承下来。李建华说,人的文化因子是可以传承的。龙江人身体里所流淌的血液都充满着“两龙文化”传统。无论是遇到任何困难,自古至今,龙江人的那种开拓精神从来没有停止过传承,他们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走遍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龙江人的身影,早已篆刻在他们身体里的那种进取开拓的“两龙”精神一直在推动着他们,向着未知世界探索。
未来将复原桑基鱼塘
龙江目前也正在积极挖掘“两龙文化”深刻内涵,要让更多的龙江人深刻体会,更要为子孙后代保留住这份文化财富。
李建华说,“两龙文化”的基础是桑基鱼塘,而专家研究显示桑基鱼塘也是在龙江发源。从宋朝开始,桑基鱼塘就已经在龙江颇具规模。这不是简单的农业,而是有着一种重商精神。简单地说,农民重桑养蚕就会产丝,产丝就需要去卖。龙江人慢慢地走出本地,明清时广州金融业几乎都是龙江人在做。由于经济活动频繁,有名气的实业家、商人辈出。其中,工商实业家薛广森之名尤著,他先后创办了13家机器厂,并于191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为广东航运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此,龙江也希望在未来将桑基鱼塘重现龙江,既改善环境,又让居民们更多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有可能的话,龙江还将桑基鱼塘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李建华说。
有传承必有发展。在对龙江历史进行发掘的同时,龙江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重点打造文化产业。目前该镇正准备筹建薛觉先纪念馆和龙江粤剧艺术团,并推进多项遗址的修建工作,如陈岩野纪念公园和察院陈公祠的修建。对于麻祖岗遗址,该镇相关部门还将邀请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进行全面发掘。
“龙江的里海片区或将发展成龙江文化发展新高地。该片区龙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文化文物遗址十分丰富,如发现石器晚期贝丘文化遗址的麻祖岗文物保护群、顺德甘竹滩洪潮发电站、龙江见龙桥和龙江民国涌口旧水闸等。”李建华说。
李建华透露,不久的将来,对该片区的规划会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该片区的规划中,也将规划高尔夫球练习场、时尚游艇会等现代时尚项目及配套设施,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他介绍说,高尔夫球练习场就可以建设在桑基鱼塘周围,环境既优美,又将历史文化信息很好地传达给前来休闲度假的居民。
未来,龙江里海片区将被打造成集饮食、休闲娱乐、文化商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休闲区、大型旅游度假区和高品质居住区。目前,该镇正在开展里海片概念性规划的前期工作,具体规划还在探讨研究中。
■解码龙江历史文化遗产
紫云阁
始建于汉晋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与大良宝林寺齐名并称顺德两大瑰宝。1997年,龙江镇斥资2000多万元,重建紫云阁,如今紫云阁依山而建,傍临北江,寺阁内对联、碑文均通过严格评审,并邀请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家书写,增添文化氛围。古树奇木的引进又显示园林价值。紫云阁已成为宗教活动以外旅游休憩之所。
贞女桥
建于南宋嘉定4年(1211年),当年国子监助教吴南金之女吴妙静结婚,新郎来迎亲,过龙江河不幸遇溺身亡。新娘闻讯痛哭不已表示终身不嫁,并以嫁资在其夫溺水处建桥,方便过往行人。这是贞女桥名称的由来。沧海桑田,古桥残迹,记载着这个凄美的故事。
七层文塔
位于东海口集北村河边一块基地上,始建于清乾隆29年,即1764年,清道光22年,即1815年重修,文塔面向西北,入口处为券顶,塔身为角形,青砖楼角式结构,塔砖为颇具特色的“三顺一横”砌砖法。首层高为5.6米,逐层递减,7层总高度为36.2米。
漱玉泉
位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下。该泉始建于1125年,泉水由石脉中喷出,顺脉而下,凿石为坎,经两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水池和八卦井后,由石雕龙头喷出月井。冬暖夏凉的泉水,清澈见底,溢注于波,长流不息,故又称为“长流水”。
贝丘文化遗址
龙江左滩麻祖岗位于龙江镇左滩涌口村,历史上是珠江口溺谷海湾中的一个山岗小岛。遗址的西边约50米处,西江支流甘竹溪自北向南流过。经过试掘,出土有大量夹砂绳纹陶片、几何纹及蘷纹陶片和陶制网坠,还有石刀、石镞、石锛等细石器。这些信息告诉人们,麻祖岗古代存在过一种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人类原始部落,为顺德的考古发现推前了1000多年。
甘竹滩
这是龙江左滩与杏坛右滩结合的自然临江景观。甘竹滩曾经设立过税局,是顺德第一个进出口税局(清朝咸丰年间)。
文/图刘嘉麟 李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