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谈全球经济(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7:16
格老谈全球经济(下)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克里什纳•古哈(Krishna Guha)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格林斯潘的回忆录中,真正的英雄是资本主义
《动荡年代》
格林斯潘选择了一个完美时刻来发表他的回忆录:在金融市场危机之际,在万众瞩目的美联储政策会议召开前夕。甚至是本书的书名《动荡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如果不是典型地,也是令人惊奇地具有先见之明。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1.1"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Economy|in_article_ad&db=ftafp&local=yes&js=on"></SCRIPT><NOSCRIPT><AHREF="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click?user=ftafp|Economy|in_article_ad&db=ftafp"><IMG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Economy|in_article_ad&db=ftafp"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NOSCRIPT>  格林斯潘在书名中提到的“动荡”有两层含义:全球资本主义能量推动的激烈变革,以及处于全球资本主义核心位置的市场机制定期遭受的功能失调。格林斯潘辩称,这些时而爆发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们——以及危机之前的价格泡沫——最终植根于人性,及其从亢奋转向恐惧的倾向。他的新书书名也可以定为《通缩年代》(The Age of Disinflation)。这部著作的大主题是,过去25年,全球自由资本主义如何成功带来了低通胀、低利率和全球繁荣的黄金时代。其他人将对抗通胀的胜利归功于格林斯潘、其前任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以及其他央行行长。然而,格林斯潘辩称,是更深层的力量发挥了作用:即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放松市场管制以及科技革命。资本主义是格林斯潘故事中的超级英雄。这位央行行长只是一个密友——不是蝙蝠侠,而是罗宾(Robin)。格林斯潘讲述的是亚当•斯密(AdamSmith)“看不见的手”和约瑟夫•熊彼德(Joseph Schumpeter)“创造性毁灭”(creativedestruction)发挥作用的故事。不过,这最终是一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书,而不是经济学专著。格林斯潘谈到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把这件事当成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大发展——在那一刻,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央计划方式的土崩瓦解。他还说到,观察正确建立市场机制的困难之处,让他对资本主义的法律、机构和文化基础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这本书的结构怪了一点,其实它相当于把两本书钉在了一起:一本是自传,另一本是一系列关于全球经济的论文。组成自传的前11章非常吸引人。格林斯潘生于(在大萧条之前的)1926年,曾是一个著名的商业顾问,帮助过尼克松(Nixon)竞选,并在福特(Ford)政府担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还领导过一次重大社保改革。后来,他加入美联储,当了主席,一当就是18年。在讲述个人故事的过程中,格林斯潘提醒读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背景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转变。当时,在决策者看来,通胀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此书行文风格清晰,几乎没有格林斯潘在任时有名的官气十足、暧昧不明的“美联储式语言”。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个背诵棒球得分和列车时刻表的男孩如何成了美联储主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宏观数据看出美国生产率即将衰退,并相应调整了货币政策——这可以说是他最大的成就。书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资产价格泡沫:20世纪90年代的股票泡沫、还有本世纪前十年的住宅泡沫。这并不意外,正是推低通胀和利率的潜在力量,同时推高了资产价格,提供了最初的收益,刺激了后来的投机行为。格林斯潘在书中透露,当初,他对上述两种泡沫确实非常担心,并且试图用加息的方式予以抑制。正是这些努力的失败,让他确信,央行不应该试图戳破泡沫。关于1987年和1998年的金融危机等“近乎灾难的事件”,书中有一些真知灼见。由始至终,他都在强调灵活的美国经济所具有的弹性。比如,美国经济仅以最微小的衰退,就消化吸收了网络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的影响。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情结毕生都是共和党人的格林斯潘,显示了一种根深蒂固、反对大政府的自由主义情结。不过,他承认,近年来,他再也没能像在克林顿(Clinton)政府中这样,找到惺惺相惜的伙伴。他承认,他当初附和一些人的说法,认为世纪之交会有预算剩余可供支配,这一点上,他错了。他对共和党在2000年之后大肆挥霍的做法进行了严厉批评——暗指共和党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失利,也是应得的下场。14个分析性章节更为参差不齐。其中的国家分析并没有格林斯潘标准的惊人之处;他对全球变暖经济学的论述不够完整,而且不尽人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应享权益支出以及政府对经常账户失衡相对缺少关注提出的警告,都得到了有力论证。他认可这样一种观点:美国工人平均收入增长的停滞,威胁到放开管制市场在政治上的可持续性。有时,他触及深刻的层面,问一问,既然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功,那我们为什么一直没能再次发现类似19世纪的乐观精神:即自由市场和自由社会将给人类进步带来一个更广泛的衡量标准。也许,在所难免的是,鉴于本书范围之广,它的结论不能很成功地把所有线索拧在一起。最后,我们看到他的警告:带来通缩时代的基本动力正开始减弱。格林斯潘指出,与近年来的低通胀相比,到2030年,通胀可能会更接近1939年到1989年4.5%的平均水平。提供这么一个数字,对那位正在努力控制通胀预期的继任者来说,确实没什么帮助。但是,格林斯潘试图指出更重要的一点: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美国公众及其政治代表的全力支持,美联储就无法阻止通胀回到较高水平。归根结底,接纳还是抵制通胀力量,作出这种决策的不是一个人或一家机构,而是一个国家。全文完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