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全球经济 历数美国金融危机七宗罪(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0:17
文章提供 于 2008-10-10 16:35:28 (北京时间: 2008-10-11 4:35:28)
文章作者: 王豫刚 钟沈军    阅读时出现乱码?解决办法
[新闻热评 首页 ] [加入博客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一贫如洗的寡妇到腰缠万贯的大亨,都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到这天结束时,已经有11名金融家自杀。
1932年8月,一位替《星期六晚邮报》写文章的人问英国的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历史上有过类似大萧条这样的事情没有?他回答说: “有的,那叫黑暗时代,前后共400年。”为此惊呼大难临头,未免言过其实,但是这两个历史时期至少有一点看来确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民虽然身受其害,却都不懂得是什么在作祟。 ——《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
1929年大萧条恐怕是人类关于商业活动的全部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历史事件了,而就在3/4个世纪之后,美国似乎又陷入了这样一个泥沼,不过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比那个时候更糟。一夜之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变成了哀鸿遍野的屠宰场。贝尔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美林、美国国际集团,金融巨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曾经笑傲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已经只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还在苦苦支撑。
9月17日,3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0.03%的低点——美国国债收益率上一次出现如此低位还是在1941年1月伦敦遭到大规模空袭的时候。 9月18日,美联储和全球各大央行达成一致,决定将其向货币市场的注资总额提高至2470亿美元;9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又宣布计划向国会提出一项价值80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拯救提案。同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下令停止对799家金融公司进行卖空操作。
此后,全球主要股市暂时止跌。9月19日香港恒生指数飙升9.6%,扭转连续7天的跌势,伦敦FTSE100指数呈现24年历史上最大单日涨幅8.8%,而纽约标普500指数在周四大涨4.3%的基础上,周五收盘再涨4.0%。
尽管如此,大萧条重来的阴影,依旧笼罩在每个人心头。我们真的会亲身经历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所描述的那种凄凉惨淡的景象吗?在好莱坞出品的大片之中,美国英雄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人类,而这一次,美国能够挽救自己吗?美国的错误,会不会让全世界来买单?

1、金融危机,将美国拖向衰退深渊
“造成日本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各金融机构争相向不动产业贷款,最终形成了大量不良债权。这与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住宅泡沫崩溃的构图相比较,真可谓‘何其相似尔’”。 ——日本《产经新闻》(9月17日)
由金融危机而引发全面经济衰退的上一个活生生的例证,是日本。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中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在一个月内连续倒闭,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给本已步履蹒跚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接下来的数年时间,日本经济增长率一直低于1%,终于拖成了“失去的十年”。如果美国的金融危机长期化,并引发整个美国实体经济的全面衰退,那又会怎样呢?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许诺如果当选将降低企业税、取消让中产阶级家庭苦恼的代替性最低税等。而作为弥补措施,他会采取削减国会和政府不必要开支等政策,还会实施医疗和退休金制度改革。美国媒体估计根据这一计划减税规模会达3.3万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并不被麦凯恩阵营认可。现在看来,这一许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了。据美国媒体估算,如果保尔森的救市计划成真,美国政府需要新发行约5000亿美元国债,这就意味着其将背上沉重的赤字包袱,美元也会在本已开始的贬值通道中进一步大幅向下。
实际上,早在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而2008年第二季度美国住房投资下降15.7%,为连续第10个季度下降,显示住房市场还远未走出谷底。同时二季度美国企业税后利润下降3.8%,而第一季度则增长1.1%。7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5.7%,到了8月份,更上升至6.1%。在此背景下,《纽约时报》在9月2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真的有用吗?》的文章,该文断言,由于美国的国内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金融信贷,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紧缩会大为影响美国国内消费,从而拖累实体经济,并预言美国将陷入18个月甚至长达5年的经济衰退期。
9月19日,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电话采访时,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谈到了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曾经引发1929年大萧条的那场金融危机的诸多相似之处。庄健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反映出美国金融体系的巨大问题,所需要的调整肯定是一个长期的、深远的过程,这其中不可避免要波及到美国的实体经济领域。无论从波及的范围上还是严重的程度上,这次危机与大萧条都有非常大的可比性。
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则直言美国的金融创新创出了次贷这个“大杀器”。他认为,当前危机主要是在金融系统,还没有看出对美国其他经济部门的影响能有多大,但迟早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不出一个月,美国的中小企业首先就会受到影响。美国大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而中小企业比较依赖金融系统,金融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首先影响的就是中小企业。
不过,江涌也谈到美国有很多社区和地方金融机构,可以起到很好的缓释作用,这是中国金融系统所缺乏的。他说,如果中国金融进一步对内开放,也许将有利于中国经济面对可能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
2、从“平”到“弯”,自由放任模式危险
“这种史无前例的政府干预,发生在一名共和党总统的政府任期即将届满之时,而这名共和党总统曾经把私有化、放松监管和自由市场理念作为其经济政策和政治议程的核心……”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2日)
曾经有一本书非常火热,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一个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的世界。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曾一度成为美国国内的焦点话题,但最后,消费者和企业似乎达成了一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中国和部分前苏联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后,缓解了通货膨胀,开放了新的市场,并且增加了数以10亿计的低成本劳动力。美国人无比怀念那个时代,那时美元强势着,这个世界对美国而言,确实是“平的”。
现在,一本新书出现了,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弯的:全球经济中潜藏的危险》。作者戴维·斯米克在书中开始反思,为什么美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日渐落于下风。随着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开始崩塌,曾经无比荣光的“华盛顿共识”,连带显赫一时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派,现在似乎已经破产了。全球化即美国化的道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
江涌对此有着独到的看法。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避免自身的经济危机周期,现在可以说英美式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奉行“老欧洲”式资本主义的德国,情况相对较稳定。
他指出,美国的整个监管体系、价值观体系、社会体系都是一个双重标准的体系,核心标准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向外输出新自由主义,要求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减少政府干预,但实际上在国内控制得非常严格,对各种并购案的审查非常严格,比如曾经的中海油优尼科并购案就是一个典型。实际上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华盛顿共识”就已经破产,现在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身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其债权只有200亿美元不到,只能勉强维持运营,包括WTO也走入了僵局,多哈贸易回合的谈判破裂就是明证。
庄健也提到美国政府之所以放任雷曼兄弟破产,是因为其问题暴露得比较早,风险释放得比较彻底,影响较小。而美国政府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企业全部扛下来,不可能无限制地拯救,要考虑道德风险、信誉等等问题。美国的自由放任模式已经超过了临界点。
庄健说,美国金融机制的缺陷主要在于监管的漏洞,金融创新步伐太快,监管跟不上,太过放任,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1929年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这一次如果民主党上台,则可能会有类似的强调政府的干预,强调政府监管等措施出来。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则表示,将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国有化,美国政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此下策,其精神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但如果不救,金融危机震荡全球,影响就会更大。美国政府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认为,过去30年间中国国内引进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太过集中于介绍强调自由市场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体系,而忽视了其他的理论体系。实际上美国国内,强调政府监管、强调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体系是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体系并驾齐驱的主流教科书学派。前世界银行副总裁斯蒂格利茨就是这一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同时指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促成经济学理论的新突破、新发展,这次也不例外。所谓的“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并不是能够相互简单替代的东西,其他的国家经过此次危机,一定会思考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再简单照搬美国模式,而美国国内的学界,也会对此次危机进行反思总结,对自己的理论模型做出改进。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更加强调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可能会占上风。
3、败事有余,美国拖累全球经济
“当财政大臣上月说英国面临着6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很多人批评他过于悲观。然而过去36小时发生的种种事件说明,或许他还不够悲观。” ——英国《独立报》(9月16日)
在美国之外,受到此次金融危机波及最大的国家当属英国。9月18日,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被迫以122亿英镑,约合218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英国第三大抵押贷款机构莱斯银行。这笔交易的幕后推手,正是焦头烂额的英国政府。在此之前,英国第三大旅游运营商XL休闲集团也宣布破产,旗下航空公司航班全部停运,致使数万旅客滞留国外。
尽管业界普遍相信自去年始的金融动荡会持续发酵,但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形势如此急转直下却出乎意料。英国莱斯银行已经宣布大幅削减成本费用,并出售非核心资产。预计被其收购的哈利法克斯银行将至少裁员8000人。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其英国总部已经有4500人失业,更甚的是,人均年薪超过7万英镑的整个伦敦金融城,预计今年将有10万人丢掉饭碗。
英国央行副行长认为,英国经济下滑才刚刚开始。全球知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也认为,金融市场震荡远未结束,英国可能成为近一段时期华尔街金融地震除美国外“最受伤”的经济体。
英国国内的一些舆论认为,正是美国向国外转嫁了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才把英国拖下了水。
江涌认为,英国跟随美国的经济政策跟得最深最久,所受到的冲击也最剧烈。伦敦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要远远高过纽约,这反而放大了金融风险。越是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程度高、地产泡沫严重的国家,所受的影响越大,反倒是一些金融不发达、开放程度不高的国家所受的影响较小。
李向阳也认为,英国在这次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甚至超过美国,其原因就在于英美联系紧密,模式相似。
为缓和金融市场所面临的“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等全球各大央行9月19日发表联合声明称,将联手向货币市场的注资总额提高至2470亿美元资金,是此前670亿美元的接近四倍,以解决美元短期融资市场上持续上升的压力。
高盛集团驻伦敦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称,市场完全缺乏信心,许多人正在积存现金,人们不再信任银行,各大央行因此采取措施恢复投资者信心,“这可能将是它们最后一次不得不这样做。”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汉斯利则认为,团结力量大,对央行也是一样,联手行动总比单打独斗强。项兵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全球央行联手介入危机,和以前很不一样。在危机处理上,各大央行联手共同影响市场的手段要比过去强很多,不过在协调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
在救市消息发布后,货币市场的吃紧状况迟迟未见改善;在股市,危机恶化的恐慌情绪加剧。受此拖累,9月17日美股暴跌逾4%,至近三年来收盘低点;亚太股市在雷曼冲击波之后也连续第四天下挫: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股市跌幅普遍超过2%,至三年低点;俄罗斯向金融市场注资已提高到11266亿卢布,由于股市遭遇重创,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局9月17日下令停止所有交易所交易。
拉美主要股市也都出现大幅下挫,其跌幅甚至超过美国市场。今年以来,巴西圣保罗股市博维斯帕指数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股市梅尔瓦指数的跌幅都超过30%,墨西哥和智利证券市场主要股指跌幅也分别超过了20%和10%。同时,部分拉美国家债券遭到投资者抛售,价格持续下跌,国家风险指数不断走高。
庄健则表示,亚行正在与各国央行行长、财长紧急磋商亚洲应该如何应对此次危机,争取尽量避免亚洲产生金融动荡。行长们提议尽快建立对话机制,以便及时充分地交流情况,商讨进一步的对策。
江涌表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作是次贷危机的一次预演,而今年发生的越南经济危机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一环,是国际资本对次贷危机的一种反应,“正是现在倒掉的这些国际投资机构对短期资金的大量需求造成了越南经济危机”。他还说,这次金融危机反而会吸引海外资金回流美国,扭转美元的长期弱势局面。
4、转嫁危机,警惕美国盯上中国
“中国的银行发展相对比较顺利的原因是,中国在5年多以前实施了金融体制改革。穆迪公司分析师利奥·瓦克斯表示,这一改革的成果使得中国的银行在近半年到一年里,即使在全球震荡和国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俄罗斯《专家》周刊(9月8日)
9月19日,已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从6100点掉到了1800点的上证综合指数,在多重利好作用下迎来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沪深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于2075.09点,上涨9.45%。这似乎表明中国经济还有可能在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事实究竟怎样呢?
亚洲开发银行于9月17日发布了《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对中国经济做出了最新预测,将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调至10%,而 2009年更下调至9.5%。庄健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预测已经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等等的综合因素,大的方向是国内经济可能没有调整到底,存在不确定性。亚行在报告中给出的第一条原因,就是全球经济的持续放缓,对中国的出口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庄健认为关键在于国内宏观政策的应对,国内还有很大的回旋和操作余地。他同时也指出,美国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中国的金融改革下一步怎么走,如何看待是否要沿着美国模式,需要一个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信心,放松管制,同时也要感到政府有信心面对未来,以共同度过难关。”项兵这样说到。在他看来,美国占全球GDP的 27%,中国出口占GDP的40%,而欧盟和美国分列中国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美国金融银根收紧会对中国出口形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个时候扩大内需正当其时。项兵希望借此机会更多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进一步做大内需市场。项兵还特别提到中国房地产市场,认为房地产如果出现重大调整,有可能影响到银行和消费者的信心。
江涌觉得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对美出口严重萎缩,还有中资金融机构的债权损失。总体来说,与美国经济关系越深的部门,影响得越厉害,受伤越深。加工业受到的影响最为厉害。他特别提到要防止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盯上中国。“中国的公司治理体系、金融创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美国,现在也要进行检讨。”
不少人认为,国际形势变化是国内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体制的一个机会,对海外投资也是一个机会。庄健提醒说,对外投资不能贸然出击,必须建立在对对手的充分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要考虑对手内部的潜在风险、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等等,以及很多东西方理念的差距。早前的几次不大理想的投资案例的教训就需要吸取。
项兵则认为,金融机构既参与创造财富,同时也具有转移财富的能力。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平时很难得到的机会。国内的企业需要以合适时机参与重组合适的机构,争取在全球金融市场有一定的话语权,有一席之地。他还强调,参与重组不是仅仅参与一个点,而是参与一个面,而且要选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顶级企业。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则在自己的博客中呼吁,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形势前景未卜,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更不可轻易让国内金融机构进入,搞所谓抄底。
5、信誉破产,国家实力全面削弱
“21世纪的美国必须调整自身,以便适应世界格局中相对平凡的地位,就像20世纪的英国在帝国崩溃之后那样。” ——美国《新闻周刊》(8月30日)
曾经在各类理想雇主排行榜上高居前列的金融巨擘们,现在成了员工的噩梦。曾经供职于高盛纽约总部固定收益部门的李小姐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许多在美的华人金融从业人员,已经开始纷纷回国寻求机会。《华盛顿邮报》则直接把小布什与大萧条时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相提并论,他们恰好都是共和党人。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人变得空前焦虑,不少人认为他们引以为豪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在一步步地丧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外交学会国际经济问题高级研究员贾格迪什·巴格瓦蒂在8月19日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中,直截了当地称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利己”的霸权国家。他将美国形容为一个患上了“衰弱巨人综合症”的典型案例。
江涌认为,危机对美国实力的削弱,首先体现在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控制力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大量的美国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遭到严重的打击,这些投资机构首先崩溃,没有人再敢买美国的金融产品了,马上就会造成信贷紧缩。接下来一大批相关的企业倒闭,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影响相当大。
比这个更严重的,是对美国软实力的削弱,大家对美国的信赖度会减弱,美国品牌、美国社会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会大幅降低,美国的国家信用也会大幅降低。美国引以为豪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可能不再辉煌——科技是需要资金来孵化的,现在投资机构本身资金链断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际上从纳斯达克泡沫之后,美国的科技就已经不再具备大幅度的优势,要依靠房地产和金融拉动经济。而从科技创新转向金融创新的结果,就是开发出了次贷这个“大杀器”,走上了邪路。
李向阳指出,这场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整体实力一定会有影响。过去20年间,整个美国经济体系都是以金融这个核心来运转,这个体系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样板。人们甚至认为美国模式已经战胜了周期波动。现在,这个经济体系按照美国人最为自豪的“市场规律”崩塌了,以从繁荣到萧条,从金融到实体的顺序。这对美国的硬软实力都有相当大的损害,特别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美国金融模式作为改革样板,现在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样板的作用,美国的榜样力量要打一个大折扣。
6、雪上加霜,国际形势日趋纷乱
“俄罗斯近来在高加索地区的行为显示,美国不再拥有利用经济力量来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能力。对于一个美国欠下数千亿债务的政府,布什当局怎么去实施经济制裁?” ——美国《新闻周刊》(8月30日)
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说明美国人的身份焦虑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媒体,都用奖牌榜来代替金牌榜,以此来回避中国遥遥领先的金牌数。徒劳无功的反恐战争、泥足深陷的伊拉克战场、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强硬举动、“不听话的”伊朗、朝鲜还有古巴,这一切都在日渐一日地折磨着美国人的神经。美国媒体纷纷感叹,美国人现在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
“实际上从克林顿时代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走下坡路,美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已经开始下降,并且比经济影响力下降得更快,包括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种衰弱的体现。”江涌这样评价美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现状。“俄罗斯敢于在格鲁吉亚动手,也是看准了美国自身难保。这次金融危机,会对美国的政治形势雪上加霜。”
“短期内还没人能够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李向阳提到,他认为虽然美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美国已经成功地利用次贷危机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在去年次贷危机的第一阶段,欧洲的损失很大,只是在第二阶段,危机才蔓延到美国本土。现在还找不到一个能够足以挑战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力量。不过李向阳也认为,英国作为美国最紧密的国际盟友,在此次危机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危机之后英国的态度可能会有所改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胜利”所树立起来的美国神话,也值得重新审视了。
7、魅力不再,社会文化面临全球反思
“太长时间以来,全球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我们自己的 大国自大感导致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只会变得更像我们。但是,过去10年来发生的事情应该让我们相信,事情显然并非如此。” ——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1日)
《新闻周刊》的高级编辑丹尼尔·格罗斯在这篇题为《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正在成为输家吗?》的文章中感叹,现代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正在其他国家产生更大效应,而这些特征中许多都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柬埔寨的手机服务比康涅狄格州的还要好,韩国的宽带普及率比美国还要高,当美国的主要公路有24% 都处于“破败或勉强能用”的状态时,中国却在修建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铁路。不过他依然坚信,美国最后仍能够“淘汰所有不服气的外国对手,最终赢得金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向何处去?全球化就是美国化么?整个世界都要重新反思这个问题。美国的整套社会、文化、法律价值体系的吸引力都下降。全世界的亲美“精英”恐怕是最为失落的人群了。世界必然要陷入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全方位反思之中。
李向阳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与其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受损,其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吸引力必然会下降,但现在还找不到一种能够迅速取代美国社会文化在全球主导地位的新体系。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则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评论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将有可能引发一场针对华尔街文化的“文化大革命”。过去的华尔街崇尚的是激进、冒险、贪婪、用复杂掩饰简单、让结构主导本质的文化,版图大变迁之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将会趋于稳健、保守、自律,向简单和本质回归。
在美国金融业陷入“迷失”的同时,亚洲数以万计的青年还在苦苦等待新一季《越狱》。尽管遭遇了编剧罢工等等事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依然强盛。美国式的价值观、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依然在日复一日地变成数字信号,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依然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强大影响力的一个旁证。只是,那个“美国梦”,还会像从前那样吸引人吗?
来源: 《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