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自疗养生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44:09
叩 齿 漱 咽

  牙齿与口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保护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任务。古代养生家对它们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护口的保健方法,“叩齿”和“漱咽”就是其中重要的两项。

  一、什么是叩齿漱咽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民间俗语“晨起叩天钟,睡前鸣天鼓”说的“叩天钟”,即指的是叩齿。

  漱咽就是用舌搅口齿、空口鼓腮和吞咽唾沫。

  叩齿漱咽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古老养生之法,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已记载,以后历代的医学书籍中都列有此法。其中,明代《修龄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清代《玄机口诀》中说“叩齿法,简而易行,能令齿根坚固,至老而不脱落”。

叩齿漱咽也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自我保健方法。只需利用早晨或睡前的一点时间,不管你是在上班途中,还是躺在床上;不管你是坐在汽车上,还是看电视时都可以做,即不占用专门的时间,也不用任何器械。每天坚持下来,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延缓衰老。

叩齿漱咽也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自我保健方法。只需利用早晨或睡前的一点时间,不管你是在上班途中,还是躺在床上;不管你是坐在汽车上,还是看电视时都可以做,即不占用专门的时间,也不用任何器械。每天坚持下来,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延缓衰老。

  ◎鸣天鼓保健法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耳部保健养生方法,具有养生固气,舒筋活络,安神健脑,增强记忆,延年益寿等功效。

  其手法是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 4次,或早晚各32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眼花、耳鸣耳聋、内耳疾病、记忆衰退等。

  鸣天鼓还有助改善睡眠状况,民间就有“睡前鸣天鼓,耳好肾好睡眠好”的说法。每天睡前鸣天鼓不仅能养神安神,还能促进睡眠,尤其对老年肾虚失眠更为有效。

  二、哪些人适合叩齿漱咽

  人们常说:“牙痛不算病,痛起来要人命。”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牙痛对人的身体和精神有极大的影响和危害。牙痛有很多种类和表现形式。

  牙痛的原因也有很多,大多与人自身的体质状态、营养代谢、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因素有关,但其根源在于肾中精气亏虚,髓乏化源,牙齿失于调理。

  因此,叩齿漱咽这一传统中医外治手法,不仅可以治标,暂时快速缓解牙痛;还可以治本,固齿健齿,巩固牙根和牙周组织,对防止龋齿很有好处。此外,对肾脏亦有一定保健作用,可以预防腰痛、颈椎痛和耳聋目肿等肾经疾病。

   齿 漱 咽 针 对 病 况

  龋齿(蛀牙) 一种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 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 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牙龈炎牙周炎 一种牙周软组织破坏疾病, 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 表现为牙龈组织红肿、出血、疼痛、牙齿松动、牙齿脱落等。

  牙髓病 一种牙髓组织的疾病, 包括牙髓炎症、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其疼痛性质呈自发性、阵发性和尖锐的跳痛, 睡觉时疼痛得更加剧烈; 也会出现喝热水时疼痛加剧, 喝冷水时疼痛减轻的情况。

  牙本质过敏症 一种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 如温度( 冷、热) 、化学物质( 酸、甜) 以及机械作用( 磨擦或咬硬物) 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

  牙齿磨损 一种因牙齿过度磨损而造成的牙本质暴露、楔状缺损、牙齿隐裂。

  三、叩齿漱咽为何能养生

  1. 叩齿

  传统中医认为,牙齿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也就是说肾脏能支持骨骼生长和骨髓的生成。常叩牙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畅通经络,从而增强机体的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叩齿能对牙周组织进行生理性刺激,可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兴奋牙组织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齿变得坚硬稳固,整齐洁白。

  2. 搅舌鼓漱

  搅舌,民间俗称“赤龙搅天池”,就是舌头在舌根的带动下在齿唇间用力抹搅旋转。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官。怒则肝气生,心气急,通过搅舌调理,有缓和心气的作用。此外,搅舌对于口腔的清洁,整个消化系统都很有好处。口臭、胃酸过多的人,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改善身体状况。

鼓漱即空口反复鼓动两边腮部。此法能清洁牙齿及口腔黏膜,增强口腔的自洁作用,提高牙齿的抗病能力,使牙齿更加牢固健美。由于颜面两颊部参与鼓漱动作,影响该区之经穴,与按摩两颧骨处机理相似,对于口眼歪斜、流涎、面神经麻痹等症也有防治功效,可作为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3. 咽津

  《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传统中医认为,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可以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利滑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常年坚持正确咽津,有灌溉脏腑、利脾、健胃、强肾的作用,不仅能增强生命活力,让面部、肢体、毛发润泽,充沛精力,还能强壮体格,增强抗病能力,防止衰老。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唾液含有大量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润洁口腔,止血愈伤,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有助消化,参与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都有重要作用。养生学家甚至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预防老年人耳聋

  进行叩齿漱咽的同时,如果能再配合摩搓耳廓和揉捏耳廓动作,可以进一步有效预防老年人耳鸣、耳聋等疾病。

  具体手法是:两手五指并拢,手掌心分别横置于两耳廓上,均匀有力地顺向脑后推摩,再反方向向面部拉摩,向面部拉摩时手掌心将耳廓压倒并拉摩耳廓背部。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分别从耳廓上端向耳垂呈螺旋形揉捏。

  四、如何叩齿漱咽


鼓漱即空口反复鼓动两边腮部。此法能清洁牙齿及口腔黏膜,增强口腔的自洁作用,提高牙齿的抗病能力,使牙齿更加牢固健美。由于颜面两颊部参与鼓漱动作,影响该区之经穴,与按摩两颧骨处机理相似,对于口眼歪斜、流涎、面神经麻痹等症也有防治功效,可作为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进行叩齿漱咽的同时,如果能再配合摩搓耳廓和揉捏耳廓动作,可以进一步有效预防老年人耳鸣、耳聋等疾病。

  具体手法是:两手五指并拢,手掌心分别横置于两耳廓上,均匀有力地顺向脑后推摩,再反方向向面部拉摩,向面部拉摩时手掌心将耳廓压倒并拉摩耳廓背部。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分别从耳廓上端向耳垂呈螺旋形揉捏。

 1. 调意

  正坐或自然站立皆可。冥心静气,闭目去除杂念,闭气,自然呼吸,心神合一,以自己的意念引导气的运行,共做4遍。

  2. 叩齿

  轻合双唇,上下牙齿轻轻地相互叩击,次数不限,一般以30次为佳。因不同的牙齿不长在同一平面上,为使每个牙齿都能叩击上,叩击时可按不同牙齿分别叩击,先叩击臼齿(大牙),然后再叩击门牙、犬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不要做左右摩擦。

  3. 搅舌

  舌头从上门齿中间开始,先上后下,先内后外,贴着上下内外牙床、内外牙面顺一个方向转圈搅动。当感觉有津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待脑后勺感到痛胀时停下休息,一般以15周为宜,再向相反方向转圈搅动,这样反复3次即可。

  4. 鼓漱

  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人安静后出来的唾液清凉香甜),开始空口反复鼓动两边腮部,用唾液漱口30次。鼓漱时,如感觉患牙部位不舒服时,可着重多漱几回。

  ◎唾液中的生化物质

  唾液中含有的两种神经因子,能刺激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正常生长和活动;含有的几种蛋白质有促进止血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含有的分泌型免疫球和溶菌素,有免疫和抗菌作用,能杀灭口腔中的某些细菌,还能中和口腔内某些细菌产生的酸,保护牙床防止龋齿;含有的“唾液激素”,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量虽少,作用却大,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加速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血糖的稳定,调节体内钠离子的平衡,促进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眼睛、牙齿的生长。


   

     5. 咽津

  舌尖依次点抵下腭、上腭和门齿缝各30次,口里会产生很多唾液。待津

  液积攒满口,分3次汩汩有声地咽下去。下咽时要配合意念下送,同时命门

  一松。咽第一口时,意念从体中直接送到命门;第二口,意念从左边(女性

  从右边)划个弧形下到命门;第三口,意念从右边(女性从左边)划弧下到

  命门。

  按照以上叩齿→搅舌→鼓漱→咽津的步骤反复3次,直至结束。

  叩齿漱咽时应注意什么?

  ◎ 18岁以下青少年,由于其牙齿可能发育尚未完全,不宜做叩齿动作。齿

  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已患牙病者叩齿力度

  不宜过大,防止牙齿进一步损伤。这里建议可改叩齿为咬齿,其用力刺激的程

  度减轻很多。具体做法是:牙齿轻轻咬实,渐咬渐齐,每天3次。

  ◎ 搅舌、鼓漱时舌尖要紧压牙根部,速度不宜太快,用力要适当均匀,缓

  慢而周到。如口腔有溃疡或口舌糜烂,影响此法进行时,可暂停数日,待口腔

  炎症痊愈后再施此法。

  ◎ 咽津前,如果口中唾液分泌过多影响其他动作进行,可将唾液部分咽

  下,不可吐掉。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叩齿与咀嚼是有区别的。性质不同:叩齿主要目的

  是健齿、固齿,属于保健性质;咀嚼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齿将食物研碎,属于生

  理功能。力量不同:叩齿是轻微的力量,叩齿震动牙根周围的组织,有利于提

  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与咀嚼的食物种类、软硬度有关。
作用效果不同:叩齿效果是健齿、固齿,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预防效果。咀嚼

  不具有叩齿效果,如果长期使用一侧牙齿咀嚼可产生牙合创伤。


  松 肩

  昔日言“五十肩”,现在“三十肩”、“二十肩”的大有人在。其实肩关节若能松开的话,就可以使身体灵活,并增强手部的力量。反之,肩若不能松,筋肌会很僵硬,整个人都会变得笨拙。

  一、什么是松肩

  松肩就是活动肩部,属于传统按摩手法的一种。

  古人们早就发现,通过活动肩部可达到舒筋活血、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都市写字楼工作的白领族,因长期伏案工作,经常会肩酸背痛,肩颈椎病已经成了一种城市通病。

  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并且是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有多组肌肉附着于肩部周围,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损伤、腱鞘发炎和粘连常引起肩部功能障碍,如上臂抬举困难、疼痛等。

  做肩部的保健按摩,可行气活血、舒理筋骨、祛风散寒、松解粘连、解痉止痛、促进上肢血液循环,改善肌肉、韧带的血液供应,增强肌肉活力,使肩部活动灵活。

  遇到肩颈不适,很多人会自己揉揉脖子,捏捏四肢,以缓解疲劳不适。其实,人们这种不经意的揉捏,就是中医中常见的“拿”的手法。 如果自己再掌握了正确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就更会事半功倍。

  ◎拿法

  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用力,贴于肌肤上,有节奏地提捏肩颈部肌肤即可。 根据与拇指配合的手指的数量而言,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分法。

拿法具有疏通经络、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等作用。 常作用于脖子、肩膀、四肢等部位。

  肩、肘、腕这三个部位有密切的连带关系。肩关节若能松开的话,就可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手上去。反之,肩不能松,则必僵硬,便影响了手的灵敏性。这就是所谓的松肩作用。

  手要想自由活动,主要在于两肩必须松开,不使丝毫之力。摆脱了肩病

  烦恼,不论你想怎么动你的手臂都能够到达,正所谓得心应手。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肩凝等病症出现之年龄明显提早,昔日言“五十肩”,现在“三十肩”、“二十肩”的,大有人在。

  我们做松肩运动时,拉伸、舒活这些肌肉,可使肩胛穴、膏肓穴的酸痛

  消除。同时,还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颈部肌肉韧带的供血状况,使肌肉韧

  带变得强壮,并能使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从而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二、哪些人适合松肩

  肩部的疾患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是由于肩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其显著特点就是几乎均伴有疼痛。

  一般人,平日肩胛周围的肌肉,都在紧张状态,常常不自觉地就耸肩、紧绷。很少有人能有意识地去放松。久之,肌肉就紧缩、变硬,也压迫血管,血流不通,肌肉代谢的废物,因“交通阻塞”而送不走,堆积在局部,就出现肩膀酸痛等症状。

  松肩可拉开肩胛附近紧绷的肌肉、韧带,使肩关节灵活,解除肩硬、酸痛等症状。具体可以针对以下肩部病况。

  1.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因其易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中,特别是50岁左右的妇女,故又被称为“五十肩”。有的发病可能与受寒或外伤有关,一般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滑液囊、韧带、肌肉、肌腱或神经的病变所引起的。

患者肩部酸疼,部位可能在肩前、肩外或肩后,但关节活动尚数正常。以后发生关节活动逐渐受限,疼痛严重时,可影响翻身和睡眠;胳膊上抬,穿脱衣服,手摸背部都很困难,甚至影响梳头、洗脸。如不积极治疗,形成肩关节活动障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2.颈肩软组织慢性劳损、颈椎小关节错位;急性扭伤没得到及时处理,工作学习姿势不合适或长期伏案工作引起颈部肌肉疲劳,终致劳损,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

  这种劳损的结果可因在短期及时纠正上述病因而获得痊愈。否则,长期下去会发展至骨与关节的损伤及退行性变。

  平常居住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久坐办公室往往会造成肩周炎,痛苦不堪。坚持松肩练习,能有效缓解肩阵痛、怕冷、不敢吹风,肩关节不能外展、上举、内外旋等症状。

  3.颈椎病:由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分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

  主要表现为:颈肩臂背疼痛,一侧或双侧手麻、放射痛、头晕、头痛、失眠、心慌、胸闷、肢体无力、行走不便、两便异常等。

  4.肩颈部软组织急性劳损、急性肩颈扭伤

  如睡眠时头颈部位置异常导致的落枕。因为肩颈部肌肉被持续牵拉,会出现急性肩颈痛。上肢骨折,较长时期的石膏固定,缺乏上肢功能锻炼的人,亦可继发肩周炎。

  ◎ 落枕怎么办?

  经常见有人一觉起来,歪着脖子,痛苦万分,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落枕。如果“落枕”了怎么办?最简便的方法是:假如右侧颈脖子僵直,就伸出左手,半握拳,拳心向下,用左手大拇指去推顶右拳的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即第四指)之间指缝凹陷处的指根骨。如左侧颈脖子僵直,则相反。一推一顶为一次, 只要十几次,颈脖子的僵直状况就会得到缓解。

     三、如何松肩

  很多办公室人士长时间伏案工作,使颈椎处于向前屈的劳累状态,颈后肌处于强直状态,违背了颈椎前凸、胸椎后凸的生理曲线。

  尤其到了下午,看看周围,你经常会发现很多同事在按摩颈椎放松,这都是颈椎长时间受“压迫”的条件反射。

  事实上,颈椎既是人体非常脆弱的部位,而它周围的肌肉又非常难练。对于上班族来说,颈部肌肉的健康直接影响了颈椎的健康状况。

  下面给读者介绍几个防治颈椎病简单有效的肩部穴位和一种简单易行的松肩方法——“耸肩操”。

  松肩的四个重要穴位

  取穴歌诀:旁一胸椎肩中俞

  人体肩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穴,阳维脉上行的气血汇入此穴内。此穴能行瘀散结、疏导水液,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头酸痛、头重脚轻、颈项强痛、乳房胀痛、眼睛疲劳、落枕、耳鸣、高血压 、中风等症。

  取穴歌诀:肩井缺盆上寸半

  人体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 旁开2 寸处。手太阳小肠经之穴,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该穴卸减胸腔温压、解表宣肺,对治肩背疼痛、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吐血、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疾病。

  取穴歌诀:凹肩臑横后定肩髎

  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手少阳三焦经要穴,三焦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能散节止痛、升清降浊,用于肩周炎、肩背痛、臂痛、上肢不举、肩关节活动障碍、肋间神经痛、中风 偏瘫等疾病的保健。

取穴歌诀:天宗大骨下陷取

  肩胛骨岗下窝中央陷处。手太阳小肠经之穴,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会聚并气化上行天部。此穴疏筋利节、生发阳气,主治肩胛酸痛、肩颈僵硬发紧、五十肩、肩周炎、上肢不举、肩背部损伤、背痛手倦、气喘、乳痈等病况。

  1.直立耸肩

  上身正直,把肩使劲往上耸,争取去碰耳朵,吸气,屏住,默数10下,然后呼气放松,双肩自然落下,重复1 5次。可使颈、肩部肌肉放松,缓解疲劳酸痛。

  2.双肩绕环

  上身正直,两臂下垂,让双肩后展,以肩关节为中心做绕环动作。双肩用力向后转动10次左右,稍停,再向前转动10次左右。有松弛肌肉、缓解紧张、消除疲劳的作用。

  3.常拍肩膀

  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自己作左手握拳拍右肩膀,右手握拳拍左肩膀,可连续拍打20下。拍肩时的振动和刺激,可使肩颈肌得到松缓,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生理、心理紧张程度。

  4.拉伸颈部

  竖直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低头,下额紧贴身体;抬头,挺胸;分别向两侧侧头。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持续30秒,以拉伸颈部肌肉。

  动作

  松肩后,只要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再配合一定的运动就能达到治疗颈

  椎病的良好效果。这里再介绍一个简单的活动颈椎的方法。

  1. 左右弯曲

  先两脚站开,与肩同宽,然后向右弯腰、弯脖子,弯曲度愈大愈好,至

  少耳孔要朝向地面,如此一右一左地弯脊椎,有如一根弹簧一样。一右一左

  要刚好配合一次呼吸。有慢性鼻炎、头痛的人,必须做300下左右,效果会
更好。

  2. 向前弯曲

  亦先两脚站开与肩同宽,然后两手手指交叉,掌心向下,身体边向前弯

  时,边呼气,尽量使掌心贴近地面。逐步到最后可以贴到地,然后直起来。

  3. 向后弯曲

  身体向后弯,先使脸朝向天,再尽量使头部靠向地面,使身体形成一个

  反弓字形,胸腹朝天,腰脊朝地。此时边吸气或边呼气皆无不可,向后弯曲

  以后,接着是恢复正直,如此为一次。

  4. 向后旋转

  两脚不动,头部向右后方旋转,身体也是跟着头部向后扭转。此时亦配

  合呼气或吸气。向右后方旋转后,接着是向左后方旋转,亦配合呼吸来做。

  旋转时,头部大约可转到将近180度,如此一右一左为一次。做此动作会头

  晕的人,可闭起眼睛做或将动作减慢。

  松肩时应注意什么?

  ◎ 注意控制动作的速度与节奏,动作一定要做得正确规范。

  ◎ 每天早晚做3~5组,天天坚持练习才能收到疗效。

  ◎ 可以双手各拿一瓶饮料或其他相同重量物品,以加强锻炼效果。

  ◎ 睡觉时不要枕太高的枕头。长期用高枕头睡觉不仅会加重颈椎病,起床

  还容易出现头颈僵直,即落枕现象。

  吐 字

  简单的六个字,给你的脏腑做一下体操,通过吐气时发出的“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的发音,再配合吸气,就能够锻炼内脏、平衡阴阳,帮我们的身体迎来最佳状态。
 

    一、什么是吐字

  吐字,又称六字吐字诀,是一种以调息为主、先呼后吸的健身方法,旨在通过吐气时发出的“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达到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吐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叙述最详细的是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气诀》。唐代名医孙思邈编写的六字诀《卫生歌》,明代太医院龚廷贤在所著的《寿世保元》中,都谈到了六字治病的范围。龚廷贤说:“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原来的六字诀是以单纯练呼吸为主的静功。从明代起加上动作相配,练

  习者有了选择的空间,既可以按照静功方式不加动作进行,也可配合一定的

  动功动作进行练习。

  吐字吐出的是脏腑之浊气、邪气,吸入的是天地之清气、精气。吸入的这些精气,与血脉运至肺内的营气相合而为宗气,从而推动血脉运行周身,溽养脏腑百骸。宗气还可化为元气,以壮体魄。按现代医学术语来讲,通过吐字,呼出二氧化碳及代谢产物,吸进新鲜氧气,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和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提高人体的代谢机能和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吐字法的功理与中医原理相符,六个字的吐字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简单实用。

  ◎ 吐字是按五行相生的原则进行练习的,通过吐字的练习, 对人体进行全面调理和补益。分别调理补益其相应的脏腑,形成了吐字锻炼→脏腑机能旺盛→后天之气充足→激发、温煦、推动脏腑机能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二、哪些人适合吐字

  吐 字 疗 法 针 对 的 病 况 表
“嘘”法 治肝气不舒、肝肿大、胸闷胁痛、高血压、低血压、眼疾、两目干涩、头目眩晕、食欲不振等肝经病邪。

  “呵”法 治心悸、心绞痛、冠心病、失眠、健忘、盗汗、舌僵语蹇、心烦、躁狂等心经疾患。

  “呼”法 治脾胃不和、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反酸呕吐、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呬”法 治气逆、咳喘、口干鼻干、鼻塞、咳痰黏稠等肺脏病证。

  “吹”法 治肢凉怕冷、腰膝酸软、腰腿足痛、膝痛难伸、气短健忘、听力减退、视物不清、牙齿松动、毛发干枯、潮热盗汗、阳痿遗精、子宫虚寒等肾经病邪。

  “嘻”法 对治头晕目眩、口苦咽痛、胸腹胀满、大便秘结等胆经病。

  三、如何吐字

  字 诀 吐字口型 吐字功效 施用适宜季节

  “嘘”发音(xū) 两唇微合, 有横绷之力, 舌尖向前伸, 并由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 上下齿有微缝。 平肝气,明目扶肝 春季属木

  “呵”发音(kē) 口半张, 腮用力,舌面下压, 舌尖抵下腭。 补心气,祛除心火 夏季属火

  “呼”发音(hū) 口如管状, 唇圆如筒, 舌放平, 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培脾气,利脾胃运化 一年四季

  “呬”发音(sì) 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 舌尖插上下之缝, 微出, 由齿缝向外发音。 补肺气,润肺金 秋季属金

  “吹”发音(chuī) 口微张, 两嘴角稍向后咧, 舌微微上翘后收,唇出音。 补肾气,滋肾水 冬季属水

“嘻”发音(xī) 两唇微启, 微向里叩, 舌平伸,稍微向后缩, 舌尖向下, 两边微有缩意, 上下齿相对但不闭合。 理三焦, 利胆腑疏壅 一年四季常练

  吐字前的准备

  1.吐字前的调息

  调息是指进行呼吸的调整和锻炼。通过调息不仅可以有助于意守入静,放松身体,而且可以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按摩内脏。

  常用调息方法:

  自然呼吸:符合平时习惯的顺乎自然呼吸方式,即身体放松入静,然后将呼吸调整得柔细、匀畅、自然,不加任何意念。这是吐字初学者的起点。

  腹式呼吸:吐字常用到的呼吸方法,一般分为顺式和逆式两种。吸气时腹肌放松,随着横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凹进,横膈也随之上升到原来水平,此为顺式腹式呼吸。逆式腹式呼吸则相反,相比较而言,逆式腹式呼吸难度较高,初练者不宜马上应用,吐字手法均以顺腹式呼吸为基础。

  胎息:又称为脐呼吸、潜呼吸,它是一种在腹式呼吸较深基础上自然出现的一种呼吸方法。其呼吸特点好似胎儿在母体内的脐带呼吸,呼吸变得异常微弱,口鼻中空气出入已无感觉,只有小腹因惯性作用,而不须借助意念和外力,有极其微弱的起伏。

  2.吐字的准备姿势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颈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全身放松。当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后,开始吐字。

    3.嘘字保健

  两足并立,两手相叠于小腹丹田处。呼气念“嘘”, 足跟抬起,五趾抓地,两臂缓缓抬起,经胁肋至与肩平,向左右分开,侧平举如鸟张翼,掌心渐转向下。两眼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抡圆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过丹田,垂于体侧。再进行第2次吐字,如此动作6次为1遍,做1次调息。

  4.呵字保健

  两脚平行,足大趾轻轻点地,两臂随吸气上举,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双手腕交叉,上托至头顶部。呼气念“呵”字,两膝微屈,翻转手心向面部,经面前、胸腹缓缓下按。呼气尽吸气时,两手下按至小腹,垂于体侧,全身放松。再行第2次吐字,如此动作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5.呼字保健

  两臂上提,掌心相对,吸气;拧腰向左,两手为拳下落,右拳贴于中脘,左拳置于左肋。呼气念“呼”字,足大趾先轻轻点地,拧腰转正,两手然后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2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6.呬字保健
  两脚平行,膝微屈,上体微前倾,两手从小腹前上擎,掌心斜向上,至两乳平。呼气念“呬”,两臂外旋,逐渐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作托举状,距额约1~2拳。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2次吐字,如此动作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7.吹字保健

  两脚并立,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随吸气绕长强、肾俞穴向前划弧,并经体前上抬至胸前与锁骨平,指尖相对成抱球状。呼气时念“吹”字,双手腕交叉,屈膝身体下蹲,两臂抱球随之缓缓下落,双手落于膝盖上部,双肘抱膝。下蹲时身体要尽力保持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如此动作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8.嘻字保健

  两脚分立,与肩同宽,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呼气念“嘻”字,面带有喜笑自得之貌,足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如此交替共做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以上吐字保健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既可以按顺序练习六个字,也可以针对某一内脏病患专练一个或两个字;既可以长期坚持连续练习六个字,又可以按季节单独练某一个字;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病属寒证者主练“吹”字诀,属热证者主练“呵”字诀为宜。

  吐字是按照中医养生补泻的原理,顺经络走向而运用的,即“随而济之”,可疏通经络,顺经领气;调畅气血、改善气机、培补正气。

  吐字时松静站立,周身放松,大脑入静,人体神经系统得到自然调整,从而使人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脏腑机能的恢复,使结者得解,瘀者得通,气亏者得补,精失者得还。如练功时的舌抵上腭和收腹提肛动作,有助于百脉得理,气机畅行,濡养器官组织。

吐字时应注意什么?

  ◎ 吐字全部字诀均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吐后吸,吐吸均要轻缓,且长短相等。

  ◎ 读字时一定要发出声来,以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呼气同时收腹、提肛、缩肾、敛臀,体重移至足跟;吸气时小腹自然隆起,舌尖顶上腭,做到呼有意、吸无意。用鼻缓慢长吸气后,再用嘴读下个字诀吐气。

  ◎ 吐字的顺序应按传统中医五行配五脏的“嘘、呵、呼、呬、吹、嘻”顺序进行,注意按季节锻炼身体。它影响着病情的好转或是加重,不宜变更颠倒。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功,是因应天时,收效较快。木能生火,心属火,练呵字可以补心气。再炼呼字补脾,脾属土,为火所生。呼字练完,可以练呬字功,呬能补肺气。肺属金,为脾土所生。练完呬字功,再练吹字,吹能补肾气,肾属水,为肺金所生。吹字练完,五脏之气都得到补养。三焦主气,再加嘻字功,导引行气则全身之气血通调而疾病不生。
  ◎ 对于年老体弱不便持久站立者,也可以练习坐卧式的六字诀,实践效果也非常好。六字诀卧练法和站式六字诀在作用和效果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更加适合体弱多病的人练习,一般练功者,临睡前在床上练习也十分方便。六字诀卧练法练习时,作功者需仰卧于硬板床上,其要领和站式相同。要做到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自然。枕垫高以能目视足尖为宜,两手自然放松,置于身体两侧。口型、吐音、腹式呼吸及经络循行均同于站立式。每字诀因坐卧式省力可多作几次,然后做1次调息。调息动作亦同站立式。

 撞 墙

  撞墙手法简单易学、不占空间,只要有一面平墙,随时随地都可练习。这种以背部撞墙的功法,对活络全身血脉、增强腰背肌力有奇效。也许正是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是开启您健康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什么是撞墙

  撞墙手法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简称撞墙。

  它是杨式太极拳不传之秘,过去都要正式投门拜帖的弟子才能得到真传。现如今这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妙法已经被广泛推广,不论是在公园中晨练的爷爷奶奶,还是台湾政界人物宋楚瑜、商界名人王永庆都很热衷于撞墙。

  撞墙功可以说是太极拳练发劲的一个窍门、基本功,要练“透劲”也非此不可,这是太极拳致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手法。杨式太极是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他曾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85式,37招。现在已经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

  二、哪些人适合撞墙

  撞墙功可帮助疏通督脉,打通督脉及两边共4条膀胱经,一条督脉就可以治疗数不清的病症!而膀胱经上有背俞穴,心俞、肝俞、肾俞、脾俞等等,这意味所有内脏的病皆可治疗,程度不同而已。

  ●督脉穴位歌谣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

  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

  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

  ◎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 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对热病,骶、腰、背、头、项各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都有疗效。

  撞墙还可活动五脏六腑,清除体内酸毒、废物,放松背部肌肉,有助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化、再生,强化免疫力与自疗能力。适度撞击背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上的穴位,强化脏腑功能,震动了胸腔、肺部、心脏,也震动了下部的肝、脾、肾等,与其相关的病就这样直接、间接的都治了。另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也有帮助。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谣

  膀胱经穴始睛明,攒竹眉冲曲差呈;

  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柱牵;

  大杼风门沿脊下,肺厥阴心督膈俞;

  肝胆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跟;

  小肠膀胱连中膂,白环四穴在腰骶;

  上次中下髎八孔,会阳承扶殷门共;

  浮郄委阳又委中,附分魄户膏肓同;

  神堂憶憘过膈关,魂门阳纲意胃仓;

  腰一肓门二志室,胞肓秩边下会阳;

  承筋承山可飞扬,跗阳昆仑仆参将;

  申脉金门京束骨,足通谷到至阴乡。

  ◎足太阳膀胱经

  该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 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它是分布在脊柱两侧,线上分布着所有背俞穴,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有很好的效果。
撞墙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脊椎通大脑、脑髓,能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等,对脑部相关疾病的治疗极有帮助。

  撞墙的刹那吐气,如同气球被突然一击,胸中之气突然向所有能出气的地方挤出,会打通所有不通的气脉,排除胸中浊气,心中淤积。

  三、如何撞墙

  1. 量距离

  两脚打开一肩宽,离墙约一尺远,自然站立,背贴墙壁。上半身往前倾,以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离开墙面,表示离墙距离适中,如须用点力才能离开墙面,则表示距离稍远,须再靠近些。

  2. 落胯

  稍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全身放松,上体保持正直。脚落胯、膝微弯,腰背才能完全放松。

  3. 撞墙

  臀部以上以一个平面往后平靠,要很自然地后躺,不要刻意出力往后仰靠,双手自然摆荡。靠墙或离墙时,身体则应轻松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动作。靠墙时,注意胯部亦应随上半身后躺。

  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撞时留意一下,只发出一个声音为准。不可出现两个撞击面或两声,否则不舒服,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身体撞击的刹那,嘴巴张开,自然吐气,不可憋气,假如你有把握不致于咬到舌头,则可顺其自然。呼吸要自然,尤在撞墙瞬间更不可憋气。

  4. 离墙

  上半身稍往前倾,自然离开墙面,不要有刻意出力离墙的动作;而背部离墙或竖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膝盖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要有上下起伏的情况。离墙时,应收束上身往前倾之力使臀部离开墙面,不可有丝毫用力之动作,且双脚掌亦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臀部离墙、上身竖直时,落胯之膝盖仍应保持原姿势,不可有上下起伏的动作。双手要下垂,自然摆荡,不可僵硬。
练习撞墙功时,吐气很重要。当身体撞击时,嘴巴要张开,要自然吐气,不能憋气,要顺其自然。

  四、撞墙的要领

  1. 关于全身求放松

  全身放松即不能过度用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须如此。撞墙功主要就是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如果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就会影响脏腑运动而达不要我们想要的效果。

  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放松同时在撞击瞬间加点意念,会使撞击得到加倍的效果。而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加快,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令全身气血充沛。

  撞墙时,气冲督脉而上,倾身离墙时,头上之气顺任脉而下。也就是说,撞墙一次,气随任督两脉走一圈!

  2. 关于撞墙功中靠墙的部位

  最初要求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且撞击瞬间只能出现一声,这样做除身体感觉较舒服外,也与脏腑器官多数在腹部有关。撞墙时,应是整个背部(含肩胛骨与夹脊)都是撞击面才对。

  3. 关于撞墙时双手位置

  撞墙时双手要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撞墙时手往后摆。除了双手自然下垂,还可选择双手环抱,置于胸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内气集中于夹脊,二是可以避免肩胛骨受伤,这是个人体会的层次问题,可随练习者自身的情况与感受而定。

  4. 关于撞墙时步法

  撞墙时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脚跟与墙边的距离,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倾

  能轻松自然离墙为准。不论靠墙或离墙,都要注意腰背部的放松,使气和身

  体重量能沉到整个脚掌支撑为原则。

  5.关于撞墙时呼吸

  太极拳呼气、吸气都是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养生学说:最好的调息就

  是不要去调息),重点是在撞墙之瞬间,绝不可憋气或停止呼吸,让其自然

  吐出,一定不可刻意由喉头吐气,以自然为宜。

  撞墙时应注意什么?

  ◎ 墙面必须平整,撞墙之前,应仔细检查,墙面绝不可有凸起物。值得一

  提的是,撞墙绝非撞大树。撞大树要归入严格禁止之列,因为撞大树容易使椎骨

  脱位,甚至可能导致半身或全身不遂的事情发生。

  ◎ 孕妇、生理期、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不要练习。

  ◎ 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较弱或50岁以上者,初期应由人陪练。如没有人

  陪伴,可适度减少撞墙时间,以自己觉得舒适为度。

  ◎ 所有练习者都要特别注意:撞墙不是真的用力用背部去撞墙,而是要在

  全身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的肌肉与韧带能在适度平衡

  中自然振动,净化体内浊气。如果主动用力撞墙,效果会大减,甚至会有不舒服

  的感觉。

From:http://book.qq.com/s/book/0/18/18400/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