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适应被阅读改变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6:02

阅读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媒体的未来。

不仅为社会和读者提供阅读内容,而且提供阅读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育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包括阅读方式在内的一些生活方式。

报业:适应被阅读改变的世界

    □尹明华

重新思考新旧媒体优劣势

在这个被阅读改变的世界中,报纸也应该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成为变化中的世界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对于报纸的局限性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

一是24小时的出版周期。

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报纸无法介入到快速发生的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而广播、电视、互联网这些按照时间线性配置新闻的媒体都具有这样的优势特征。

二是缺少数据反馈。

报纸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不知道读者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这是因为报纸缺少反馈手段。

三是巨大成本的拖累。

报纸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发行量,会带来巨大成本。电视台无需生产电视机,广播电台也无需生产收音机。在报业产业链中,绝大部分收入都被用来生产介质。而新媒体只需要在建设介质通路初期付出起始成本,之后即可几乎零成本复制和传播内容。发送一个EMAIL和一百万个EMAIL的成本和速度几乎是一样的。这给报纸带来很大冲击,使更多读者愿意通过网络浏览信息。

除此之外,新媒体具有一些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是移动中的碎片化作用。

不管是手机报还是移动阅读器,占用的都是碎片化的时间,例如等车或者等电梯的时间。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就产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新媒体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进一步讲,新媒体所要占用的时间是一个增量,不会去挤占人们原本用来获取知识的那些整块的时间。这一点报纸或者电视都做不到。

二是互动中的身份强化。

在互联网上,不管是通过MSN聊天还是发表博客,人们都可以参与互动。在互动中,个人的身份得到了强化,人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新的定义。人们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阅读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的参与者,甚至是制造者。这样的互动功能让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三是实时中的周期性突破。

大量新媒体借助于实时性报道,突破了24小时的出版周期。报纸唯一可以和新媒体竞争的地方,就是内容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但这些内容需要读者付出整块的时间去阅读,这恰恰是读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付出的。

四是无线中的随时可取。

很多新媒体可以通过无线上网快速下载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了解信息,这是传统媒体做不到的。

五是反馈中的服务提升。

新媒体可以通过对读者的点击和阅读时间量进行统计从而不断地获取和累积数据,并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改进服务。

六是个性化的精准对接。

新加坡联合报系办有70多种刊物,几乎每一种都能够赢利。因为这些刊物都是小众化、个性化的,能够对接某一种社会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能够更精准地对接需求。

七是共时态的对应存在。

所谓共时态的对应存在,是指传播产品是为了一个小众的需求而产生的,并且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随时了解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服务。如果需求消失,产品的存在也就结束了。

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新媒体的优势正是传统媒体的不足之处。如果传统媒体不能作出应有的改变,前景无疑是暗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