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中要注意十对政治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13:48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6日        已经有627位读者读过此文
政治常识是学习有关政治知识的一门课程。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及各项重大政策等知识。根据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学习政治常识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
2、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1、区别: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
2、联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2)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3)党的主张、政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
三、国家性质、国家机构、国家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2、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即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它体现国家权力的性质。
四、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国家政组织形式,即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类型不同:当代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君主立宪法制和民主共和制两大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的程度不同,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可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单一制。
2、联系: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并且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且集中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国家性质相同的国家,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五、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区别: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的行为。
2、联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具体表现为:
(1)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2)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六、依法治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1、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法制是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法律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坚持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运用法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更好地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切实执行社会主义法制,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方向,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保障。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否则,人心涣散,国家混乱,民主建设就无法进行;坚持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加强民主建设,党只有通过人大制度,才能把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依靠政权的力量加以贯彻。
七、政党、政党制度、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
1、区别:
(1)分属不同的社会范畴。政党、政党制度、国家是政治范畴,阶级属于经济范畴。
(2)含义不同。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2)产生不同。政党和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与国家、阶级不是同时出现的。阶级的产生与国家的形成几乎是同步的。
2、联系:
(1)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与国家政权有关,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
(2)政党在发挥作用,开展活动中,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政党制度。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政党制度的性质。
(3)政党、政党制度与阶级、国家都是历史范畴,政党和政党制度虽不随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但随其消亡而消亡。
八、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
1、区别:
(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国人大的职能是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及应由它行使的其它职权。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主要是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的遵守和执行。行使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地方立法权。
(3)产生和组织方式不同。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爱国人士组成。每届参加政协委员会的代表及其常委会的组成人员,由上届地方委员会或常委会协商决定。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县级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由下级人大间接选举产生。
2、联系:
(1)两者一般是同期召开,政协和县级以上(包括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都是每届五年;
(2)两者的工作方式都是举行会议,都有常设机关,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两者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4)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九、民族、宗教与国家的关系
1、区别:
(1)民族、宗教、国家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2)含义不同。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2、联系
(1)三者都是历史范畴,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2)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3)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一定的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4)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处理其民族、宗教问题的。
十、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利益、对外政策、国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
4、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