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设计公司转型潜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9:03:43
 手机设计公司转型潜流
本报记者 汤白露 何宝荣 北京报道
风光一时的手机设计企业不再像两年前那般沉默,产业链的成熟让新进入者蜂拥而入。
2004年,中国本土的手机设计公司注册数量由2002年的几十家增加到300多家,并逐渐取代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在手机设计公司疯狂增长的背后,以德信无线为首的几家中国设计公司开始向ODM生产制造延伸,部分手机设计企业甚至推出了自有品牌。
在目前国产手机整体下滑的市场环境下,手机设计商为何仍要向手机品牌制造商转型?赛诺市场研究的一位分析师说,“他们是尝试走在市场启动的前面,而风险极大。”
潜流:从设计到品牌
作为起步较早的德信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即TechFaith,以下简称“德信无线”),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2005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42亿美元。
德信无线的成功源于2002年下半年,当时的价格战导致厂家依靠新机型才能取得利润,而手机厂商本身又没有能力推出足够多的新机型。
在这一市场环境下,手机设计引发了德信无线总裁董德福的商业梦想。董德福原来是摩托罗拉中国区的销售经理,2002年7月,他带领十几号人马集体辞职后创建德信无线。
2003年12月,处于资金饥渴状态的德信无线终于获得了第一笔外来资金。急于在中国3G市场寻求突破的NEC与德信无线合资成立了专门的手机设计公司——中讯润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资本金约7亿日元,NEC出资30%,德信出资70%,研发重点是现行的2.5G和未来的3G技术。
作为内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手机设计商,德信无线是继续沿着设计路线一路狂奔,还是兼顾下游的ODM建立生产线,甚至于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
“这个低调的公司虽然难以琢磨,但是大体的脉络还是可以看清的。”德信无线的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竞争对手分析,德信无线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后,主要是满足自己客户的生产需求,当然也不排除纯粹的OEM订单业务。此外,生产线建立后,也会对德信无线的整体业务结构产生影响。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项目经理沈子信认为,在ODM制造上刚刚起步的德信无线推出品牌手机现在确实为时过早,“等德信无线成为中国第一大ODM手机厂商之后,董德福的手机品牌之梦才能更加接近。”
据了解,此前德信无线只做纯粹的手机设计业务,并没有建立生产线;而现在,董德福的精力已经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在国内建厂,先做代工生产整机;二是在海外建立海外办事处,拓展订单业务。
其战略思路表明:一方面建设自己的生产线,先由纯粹的手机设计企业过渡到一个ODM厂商,这样的直接利好在于将自己的手机方案出售给手机厂商之后,并为其提供生产服务。而此前,德信无线出售的方案由手机厂商另选OEM厂商生产。这样,OEM厂商在生产环节的情况,德信无线无法控制。从某种意义上分析,建立生产线仍然是德信无线在为设计主业提供配套服务,从而缩减了手机由设计到生产的OEM环节。
另一方面,建厂的深层目的是与海外战略相关联。海外扩张战略即通过海外办事处拿到国外的订单,建厂是为了输出整机产品,打别人的Logo。这一模式很类似台湾地区、韩国早年的ODM定位策略。
与德信无线相比,有超过3家本土设计企业甚至已经推出自有品牌手机。据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分析,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家是CECW(中电赛龙),其核心技术仍是飞利浦早期拥有的;另外一家是中国无线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宇龙通信。
从宇龙通信目前的策略来看,宇龙通信最后是要从手机销售转变为综合服务提供商。具体计划是:第一步做实用智能手机,第二步做时尚智能手机。目前,宇龙通信与中国联通合作的销量达3万台,通过证券公司销售3000台。
上述报告预计,3G政策明朗后将有更多手机设计企业转变为品牌厂商,前提条件是拥有足够的资金,而转型的方式则是自己建立生产线、并购生产商或渠道商。
风险:库存与现金流
成熟的手机研发及设计公司实际上已经深度介入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前后端,包括采购和生产。也就是说,除了没有牌照,手机研发及设计公司与有实力的品牌厂商没有什么不同。
上述报告也指出,“在平等的牌照制度开放的平台上,独立设计公司完全有可能取代品牌厂商,延续未来国产手机的辉煌,尤其是3G到来之后。”
但是,手机设计企业向手机品牌厂商转换,其间的风险也是可以预料的。
手机研发设计公司与品牌厂商之间一直以来都是取长补短的关系,研发公司更多地为品牌厂家弥补设计上的不足,而中国的手机生产许可证制度放开后,手机设计企业开始生产自有品牌手机,双方势必发生正面冲突。
为了应对新一轮竞争,波导、TCL早在2003年底己加速组建研发团队,并加强了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联盟。
随着国内手机竞争环境的加剧,库存和现金流的风险也加大了,手机设计企业加入手机品牌生产,竞争残酷可想而知。
早在2003年,国产手机就发出了库存2000万台的警报。
信息产业部的统计也显示,到2004年底,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到44%,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变成34%。
国产手机产能增长过快,库存压力急剧增加,这一现象实际上早已引起国资委的高度重视。在今年3月底公布核准制实施后首批通过名单时,国资委就曾表示:国内手机产能超过5亿部,预计实际开工率仅能保持50%左右,这将造成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增大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风险。
据悉,3月底江苏高通、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5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项目获得批准。4月份还会有创维等又一批企业闯入手机生产行列。
奥克斯市场总监李晓龙曾对媒体表示,公司贴牌生产的年产能已达到3000万部的规模。
信产部公开表示,今年手机生产量将达到2.6亿部,其中出口量为1.6亿部。这意味着将有1亿部手机必须在国内消化。
如果以上只是库存方面的压力,而对于设计企业而言,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资金投入。2004年,内地TCL、波导两家领军企业而言,去年存货总价值高达4.41亿元,这让公司的资金链条非常紧张。如果手机设计公司投产品牌手机,其资金更是难以预测。
就德信无线而言,尽管有高通的资金支持,但是高通的技术专利卡得太紧,德信无线的研发不是很顺畅。公司虽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其资金须有大部分用于设计技术的提升,如果投产自有品牌手机,其资金消耗的压力仍然很大。
另一家手机设计商希姆通作为晨讯科技旗下公司,2005年6月随着晨讯科技在香港上市,集资6.375亿港元,其中37%将用作研发新一代手机,21%用作开发新的芯片集成技术,19%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其他借贷。
即使资金比较充沛,但希姆通也不得不考虑做手机品牌的压力。该公司2004年的设计手机款式达到40款,但是没有主打的手机。主要依靠晨讯科技分销产品,据称,希姆通没有做自有品牌的打算,主要受收益的影响,因而主动性不是很强,目前还是等客户上门。
其他几家手机设计企业的资金本身就不足,如果把重心由设计转向品牌,这将让公司陷入资金泥潭而难以自拔。
赛诺市场研究的上述分析师也表示,很多设计公司甚至还不具备核准制要求的生产能力,如果他们现在开始做自有品牌,风险难测。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