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教授联合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北大清华教授联合呼吁打破科研费分配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05:17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呼吁打破科研费分配潜规则
2010年09月05日 10:25:39  来源: 人民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饶 毅

施一公
据《科学时报》报道,清华北大的两位教授施一公和饶毅联合撰文,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文章的英文版在9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以社论形式发表。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最乐观的科学家们的预期。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而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
尽管对于一些比如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小型研究经费来说,科学优劣可能仍然是能否获得经费的关键因素,但是,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巨型项目来说,科学优劣的相关性就小多了,这些项目的经费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人民币。对后者而言,关键问题在于每年针对特定研究领域和项目颁发的申请指南。表面上,这些指南的目的是勾画“国家重大需求”;然而,项目的申请指南却常常被具体而狭隘地描述,人们基本上可以毫无悬念地意识到这些“需求”并非国家真正所需;经费预定给谁基本一目了然。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年度申请指南。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常听从官员们的意见,并与他们合作。所谓“专家意见”不过反映了很小部分官员及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搜索更多基金分配 科研基金 的新闻
14岁女孩683分考上北大 一天看6门功课调节口味
童星们的上学路:"静秋"弃考金铭考上北大 图
李戡北大签到被指"字不好看" 其母回避生活费数额
重庆因民族造假被拒录考生今年再度圆梦北大
特长生考上清华获60万重奖 一考暴富惹争议(图)
广东虎门镇一考入清华学子获40.5万元重奖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呼吁打破科研费分配潜规则
2010年09月07日 01:45 来源:京华时报参与互动(13)  【字体:↑大↓小】
现在正是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本报讯(记者易靖 张然)“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施一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联合撰文,要求研究基金的分配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两位学者在文章中指出,尽管对于一些比如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小型研究经费来说,科学优劣可能仍然是能否获得经费的关键因素。但是,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巨型项目来说,科学优劣的相关性就小多了,这些项目的经费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人民币。对后者而言,关键问题在于每年针对特定研究领域和项目颁发的申请指南。表面上,这些指南的目的是勾画“国家重大需求”;然而,项目的申请指南却常常被具体而狭隘地描述,人们基本上可以毫无悬念地意识到这些“需求”并非国家真正所需,经费预定给谁基本一目了然。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年度申请指南。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常听从官员们的意见,并与他们合作。所谓“专家意见”不过反映了很小部分官员及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两位学者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不仅压抑了创新,也让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两位学者为何发表此文?按学术优劣分配基金如何操作?昨天下午,施一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施老师当天出国,不方便接受采访。
记者又拨打了饶毅老师的办公电话,但未联系到他。
社会科学领域某研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科研经费分配机制,自主创新还受到其他多重因素的压抑。比如目前中国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价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科研经费近年来的大幅度增长固然是好事,但是大的投入是否获取相应回报却无从考量。
此外,科研人员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最直接的是署名权。个别科研项目完成后,往往要把未直接参与科研的行政领导的名字署在前面。
清华北大两教授质疑国内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2010年09月07日 16:56:05  来源: 文汇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

资料图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
“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近日联合撰文,质疑国内科研基金分配体制。他们认为,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来分配,而不能听任有些人拉私人关系。
 
分配问题滞缓了潜在创新
饶毅与施一公,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全职回到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此前他们分别是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在此次发表的文章中,两位学者表示,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长,超过了国内科学家最乐观的预期。从理论上讲,这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但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的问题,却滞缓了潜在的创新步伐。
“对诸如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小型研究经费来说,科学优劣可能仍是能否获得经费的关键因素,但对政府各部门的巨型项目来说,科学优劣的相关性就小多了。”两位学者指出,政府各部门项目,每年均有针对特定研究领域的申请指南。由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年度指南,而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常常听从官员意见,并与之合作。结果,所谓“专家意见”,不过反映了很小一部分官员与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而有些经费预定给谁,甚至基本都可一目了然。
 
科技立项中出现权力寻租
“科技管理过度行政化,科技活动过度利益化等,是目前院士群体反映最多的问题。”据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结题的中科院报告《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显示,近六成被调查科技工作者反映,利益因素正在阻碍团体间合作,科技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一些院士和专家也纷纷指出,现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决定权。科技评价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专家评审机制越来越流于形式。
搜索更多施一公 科研基金 的新闻
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呼吁打破科研费分配潜规则
北大清华二教授联合撰文质疑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北大清华教授联合呼吁打破科研费分配潜规则 北大清华教授联合呼吁打破科研费分配潜规则-搜狐教育 北大清华两教授炮轰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北大清华海归教授炮轰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科技部驳斥 北大清华教授为何“炮轰”科研基金分配----瞭望东方周刊 北大清华教授质疑科研基金分配 称阻碍创新发展 中国教授质疑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清华北大两教授质疑国内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两位学者联合呼吁打破科研经费分配潜规则 对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一炮轰得好 教授曝科研基金分配怪象 评审组沦为分钱组 两教授刊文揭露科研“潜规则” 经费分配主要靠关系 教授曝科研基金分配怪象 评审组沦为“分钱组”·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 陶短房:科研基金分配优劣看科研成果 北大清华教授上街抗议烂尾楼 中国科研体制不缺炮轰缺行动 邹恒甫披露北大清华教授如何捞钱 邹恒甫披露北大清华教授如何捞钱 邹恒甫披露北大清华教授如何捞钱 中国科研体制:不务正业拉关系 北大法学院绩效工资按论文数分配 教授集体炮轰-搜狐新闻 北大清华等校4名学者联合倡议将孔子诞辰设为尊师日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经济学论坛]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经济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