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一炮轰得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4:51
    据人民日报9月4日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最近在《科学时报》联合撰文,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看过两位中国顶尖学府教授的文章摘要,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一炮轰得好,切中时弊、击打要害、用辞恳切、言之成理,看看我们当下的中国,何处没有潜规则?以至于濡染到最纯净的科学领域。连中国顶尖级的大学科学家都认为如此,其他二类、三类科研院所、单位的科研经费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笔者虽然对科研经费的分配内幕不甚了了,但却看到过几个申报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教授,为了获得通过,一年几乎大半时间是拉关系,找熟人,目的只有一个,获得通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尚且如此,更和谈科研基金和经费。其中的潜规则是可想而知的。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科研经费是科学研究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了基础和土壤,赶超世界先进就都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就我们国家现在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机制来讲,多数是行政至上、官员至上。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大型科研项目,更是长官说了算,或者是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说了算,而不是论科研优劣、国家需求。正如两位教授所说:所谓“专家意见”不过反映了很小部分官员及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潜规则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法逾越、根深蒂固的官场文化,更是一种严重腐败。遍观中国的上上下下、前后左右,哪里没有,何处不在?从官场升迁,到上学就业,从扶贫济困,到工程项目,从评先争优,到奖金分配,何处没有潜规则的产物,长官意志的体现?可怕的是,即使攸关国家科学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都浸淫在潜规则中,这不仅压抑了科学创新,更破坏了科学风气,带坏了科学精神,滞制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戕害科学工作者的灵魂。 

    潜规则,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明规则,濡染着整个社会。然而,要全面改变这一机制并非易事。正如两教授所说:“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绝真正意义上的改革;部分反对不健康文化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未来获得基金的机会,选择了沉默;其他希望有所改变的人们则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失败的风险。”但是,这种机制也不能不改,不然将贻害无穷。这就需要我们痛下决心,充分认识潜规则的危害,从体制、机制、制度法律上加以规范,着力执行,使科学精神重返我们的国家,形成强势的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