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口语表达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01:45
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一岁就开始学习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发现某些人很善于辞令口才一流,说话总是有说服力; 而某些人不但掘于表达,有时候说语更会沉长让人捉不到重点。语言是具有共同意义的声音和符号,有系统地沟通思想和感情,是人类主要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应该慢慢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对人际关系上有极大帮助,对事业前途往往更是决定性的关键。
(一)口语的基本要素
语音:包括语调、语气、音量、音长,如语气词 "啊" 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语调,它所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意思。
(二)口语表达基本要求
1、清晰,要人知道说的是甚么东西,当然,有时要说得幽默一点,可以切入生活题材的玩笑,但最终还是要让人知道重点在那,切忌不要拉得太远忘了本意,就是要说的清晰,让人听的懂。
2、流畅,不要有口头禅,不论在日常生活或正式报告中,有些人喜欢用"这个、这个"或 "那个、那个" 或 "那…,那………".在句字中加入太多的连接词或语助词,往往使句字的流畅性减低。
3、响亮,话是说给别人听的,除非是悄悄话,有隐私。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要让人听得清楚,所以要响亮。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女生说话都很小声,一番对话中有时候要重复好几遍才听清楚她要表达的是什么,不但令听者吃力,更表达出说话者缺贬自信的一面,试想一下有哪个成功人说话想蚊子一样小声。
(三)口语表达技巧
1、 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
2、停顿技巧
(1)语法停顿。
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的,停了就把意思搞反了。
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间时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
(2)逻辑停顿。
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逻辑停顿表达感情的需要。
3、连接的表现力
连接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赶快连起来,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表现停连气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调解。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的换气),另外要就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第一句的结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第三,层次要"抱团".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姿势形态隐含着内在语言的本质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虽不是由口部发出的语言,却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所以除了要注重有声语言的表达,更要注重无声语言的表达,就像我们常说 "我一看就知道你要说甚么",这是别人在无声语言(姿势语言)传播信息。正是通过人体器官的动作,或者某一个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凡是通过手势、姿态、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表达或体态表达。
体态语言内涵:
1、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交际方式,是源远流长的,必不可少的。
2、是对口头表达必要的补充和辅助(除哑语外)。
3、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受表达环境的制约。
从个人来说体态语语的功能:
1、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
2、反映人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
3、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从日常交际来说:
1、更形象的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2、更有利的传达情感,反映情绪,如:拍案叫绝、暴跳如雷、扪心自问、趾高气扬等。
3、更有效的昭示心灵,加深理解。
4、更恰当的联终各种关系,使交际更得体。
手势
( 1)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示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对情媎、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
(2)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压镇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起;"劈掌"表果断、决心。
(3)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1、眼睛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眼睛注视用得多的有三种:(1)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硕双只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2)环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作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2、表情语言。
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面部是思想的"莹光屏",演讲的面部表情一般要带微笑。
两性口语交流表达上的不同
两性对话中容易引起摩擦和冲突,来自于男性与女性自小生长于不同的文化,亦发展成不同的对话风格,因此两性的对话就像是跨文化的沟通。
两性因为不同的沟通风格,理解事情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会产生摩擦 ,避免摩擦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不同沟通风格的差异,并听出其语言之外的弦外之音,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女性在语言表达的能力上是很强的,但是在面对男人和面对一群人讲话时,通常较缺乏自信,这乃是性别社会化的结果与女性较重视和谐的人际互动使然,在非语言沟通方面,女性较能有效传达和接收手势、动作和身体姿势方面的讯息;男性由于被寄望阳刚、勇敢,因此在言谈间表现出来的就是生硬的、不易妥协、欠缺修饰包装的言语,而且,男性在行为语言的表达与接收上较女性为弱,但其对空间的熟悉度和掌握力就比较强,且其会有明显的攻击欲望。因此,两性的沟通方式不只在口语表达上有差异,而且两性的行为语言亦有相当大的不同。男性、女性之间的沟通风格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综合各种观点,男女沟通风格的差异主要有[i]:在人们的观念中,把女性谈话风格等同于软弱型谈话风格,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多用试探性的修饰词,如"这种"、"我猜测"、"也许"等词,这既表现出说话者缺乏权威或确信,有时也会减弱谈话中的非友好性;二是多用反意疑问句:这说明女性对自己所说的话没有完全把握,或期望引起对方反应;三是多提软性要求:女性在提出要求时不是简单说出要求,而是用更多的词使要求软化;四是多用礼貌词语:这表现出女性替对方考虑的特点;五是多用表达不确信含义的词:如"虽然……,但是……"等;六是倾向于用强调词,以增加说话的力量,如"真的"、"非常"、"确实"等;七是倾向在谈话的沉默间歇主动用一些词来打破沉默的词,如"好的"、"你知道"、"噢"等。
女性
男性
私下场合谈话数量较多
公开场合谈话数量较多
喜欢咨询与讨论
不喜欢咨询及寻求帮助
给予说话者赞美及意见
多命令语气及主动提供信息
好谈论人际关系的细节
好谈论自己的英雄故事及政治人物
对话中重叠的现象较多
对话中重叠的现象较少
视冲突为和谐关系的威胁
以较直接的态度来处理冲突
政治口语沟通艺术
一)、办公室政治,你在行吗?
如果你的第一个反应是眉头紧簇,满脸无奈,甚至是嘴角一撇,很是不屑,那可就大事不妙,因为这表示,在职场丛林中打拼的你,缺乏了一项关键的工作EQ技能──政治意识(political sense)。而根据EQ研究权威高曼博士(Dr. Doniel Goleman)的看法,这个能力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就,是否就此「成了」(make it)或是就此「毁了」(break it)。
很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技能,我们却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因此离开学校新进职场的社会新鲜人,虽拥有一身技术,却总是被办公室复杂的政治活动,搞得筋疲力尽而伤痕累累、「适应不良」,就这么成为黯然离去的原因了(听起来很熟悉,对吧?)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确稍惨烈了些。不过聪明的你,绝对可以练就一身好功夫,成为具有高政治敏感度的EQ高手,让自己能开开心心地发挥,快快乐乐地成功。
案例:充满疑惑的上班族小秋留美专攻图书馆系,三年前学成归国后,透过青辅会就业辅导受聘于经济部某国营事业秘书处,从事行政秘书的工作。父母及亲戚朋友都一致认为这份工作是个铁饭碗,而且也与小秋的学经历相当吻合,应是一份适才适所的工作,但对小秋而言,情况却非如此。
有一天,小秋希望透过心理辅导来协助她分析为何工作不顺畅、不快乐?为何主管老是不喜欢她?为何同事老是远离她,甚至背叛她?为何自认努力工作而三年考绩皆列乙等?为何主管总是交办杂务给她,把她当作打杂的?她心里存在着甚多的疑惑,三年来她自认工作努力,待人真诚,为何落到如此的下场呢?而最令她担心的是,新调来的主管对她百般刁难,有意在聘约期满时解聘她。
误触办公室禁忌像小秋的例子在现今的上班族里几乎处处可见。主要原因在于她们对职场的伦理观念不清,自己犯了错,得罪了主管、同事还不自知,依然我行我素。而当遭到主管责难、同事排挤时,已求救无门、为时已晚。结果不是被企业辞退,就是无趣地自行离职,而无法另觅出路者,只好忍气吞声的留在原公司看人脸色、坐冷板凳。
从小秋的例子可以发现,她可能在进入服务单位时就「无知」地犯了下列几项办公室的禁忌:小秋自认留美归来,自信过高,但做事缺乏经验,又不知虚心求教,所以第一份工作成效不彰。在主管看来,与土产的大专毕业生无异,对小秋的期待当然就大打折扣。
小秋在总经理主持的会议上,为求表现常借美国的经验来反应公司种种制度的不当,原本小秋是出于善意的建议,而在主管耳里听来却认为小秋是借开会之名,故意在总经理面前数落批评主管的无能与不当,当小秋遇事不顺心,主管对她又抱持警戒与不信任的情况下,碰到自认可当成好友的同事,小秋就毫无忌讳的道出她的委屈,当然也抱怨到主管的小心眼与偏心等事。这原本只是工作之余同事间随口聊聊、吐吐苦水减轻压力的谈话,不料经过办公室的「有心人」把话传到小秋主管的耳朵,事情就变得更复杂,小秋与主管间的关系也就越糟糕了。
当主管把小秋当作问题员工时,公司各部门主管也对小秋印象深刻。当主管轮调、新主管到任时,新主管因与前任主管交情不错,自然受前任主管的影响,与小秋保持距离。
同事们有时也很会察言观色,当他们发现主管欣赏某某员工时,大家就纷纷接近这位员工,为自己做办公室政治投资;反之,当他们知道主管讨厌某员工时,就对此员工采取隔离态度,小秋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同事们敬而远之的独行侠。
办公室的基本伦理与做人处事的方法,是影响职场经营成败、能否乐在工作的重要关键。对社会新鲜人而言,企业重视员工的「态度」胜于「学历」,因此,对于影响工作态度的办公室基本伦理,不可不知。
办公室政治可以很优雅
首先,先让我们来厘清几个重要观念。
第一,你得乐于与办公室政治共处。说实话,只要有一群人,再加上不均衡的权力利益分配,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办公室政治。亚里斯多德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分享了他的智能:「人类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所以在办公室中,有政治行为是常态,没有政治活动才奇怪。如果你闭上眼睛漠视办公室政治的存在,就如同关上电视看台风来袭动态般的不智,因为你迟早会被卷入其中,有所准备,才有存活的机会。因此请放下你的不屑与无奈,而要好好乐于接触环境当中的每一个人。
其次,办公室政治可以很优雅,很艺术。一想到政治,浮上脑海的总是骯脏不堪的联想。不过请别被那些政坛人物低劣的言行误导了,只要运用得当,同样的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做,会经营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因此你绝对可以有风骨有格调地,把办公室政治活动经营成一个优雅的艺术。而dirty politics,就像 dirty socks一样,当然不是你该做伴的对象。
OK,在调整好心态之后,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办公室政治的基础动作吧!
1、了解当权者的个人信息:
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拥有及保障权力。所以一到新的工作环境,你首先该做的,是指认出这个工作体系中真正掌握权力的人们,名单中除了拥有管理头衔的各级上司们之外,还可能包括一些职称不响亮,却掌握特殊权力及信息的「隐形掌权人士」,例如总经理的特助、老板的配偶、上司的秘书、工作团队中的非正式领袖(人人尊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甚至于总机、总务人员等。多观察,多请教,身为团体中菜鸟的你,就能更深入的了解每个掌权者的个人资料,例如学历、家世背景、工作经验、在公司的升迁过程及重要贡献等等,这些资料不但能帮助你了解公司所珍视的个人特质,及人才升迁的依据,做为日后努力的参考,更能提供自己未来和这些对象互动良好基础。
2、掌握当权者之人脉网络(派系):
标出各个「点」之后,接下来,你该试着从「面」的观点来解读办公室的政治势力,也就是了解所谓的派系。也许总经理跟行销部门主管是大学同学,而你的上司则和财务主管有瑜亮情节,要不某经理曾是某课长的手下败将,而某副理则是董事长的远房亲戚。同样的,多观察,多请教,试着从同事的谈话中,不露痕迹的找出派系的脉络(如果你够诚恳谦虚,通常总会有人很乐意扮演消息灵通人士,对你倾囊相授)。在这个阶段,请记着多听少评论,对听到的内容别随意做出负面的评论(「他太过分了!」、「她真不识好歹!」),否则很可能在你准备好之前,你就已陷入政治混乱当中了!
3、与当权者发展良好关系:
除非你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员工,公司非得靠你才能活,否则你多少得对掌权的人以礼相待,维系良好关系(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天才员工,以礼待人也该是应有的格调)。发展良好关系,并不意谓着你要口是心非的乱拍马屁,因为那很容易适得其反(我曾在一个高阶经理人的训练课堂上请教过,结果80﹪的人举手说他们能轻易地分辨属下是在拍马屁,还是真心赞美)。
政治艺术现学现做
那该怎么做呢?以下是管理专家们建议的一些好方法:
(1)帮助对方成功:预先设想对方在工作上(甚或私人生活)可能遭遇的困难,提醒他并尽可能帮他解决,以助其成功。
(2)表现忠诚:碰到有人攻击他时,挺身而出帮他解释,并化解尴尬。或者在遇到外人攻击公司的产品或经营方式时,找出数据提出澄清等做法,都能适度地表露自己对于对方的重视及忠诚。
(3)建立诚恳的沟通模式:适当而具体的称赞绝对是利人利己的,如果要表达不同的意见,请用「为了要让你(您)的想法能落实地更顺利,我建议这么做……」来消除敌意,建立互信的沟通方式。
(4)发展合宜的公私关系:如果合适,跟主管一起打球,或邀请对方参加私人聚会,都会是建立私交的好方法。毕竟多一分接触,就多一分情谊,然而请别搞过头,变成公私不分,球场上的球友一旦回到办公室,仍是你的上司,角色转换是需要拿捏掌握的。
(5)对于对方的幽默给予响应:在团体中,请发挥幽默感,对任何人的笑话都应热烈响应,尤其当对象是当权者时,就更为重要。一样的幽默感,代表了一样的价值观,而相似性则会增加喜欢度。
(二)、如何与领域感很强的同事相处?
单兵作战不再适用现代工作人,大多企业强调团队合作。但你是否遇过「领域感」很强的同事或合作伙伴?他不接受你的建议,不让你询问他的进度。这时你该怎么与他相处?在强调团队合作的时代,有许多工作人会遇到「领域感」很强的同事,很介意别人对他的工作专业有任何的意见、或是无法接受他人的建议、做事较为我行我素,甚至不让共同负责的同事询问进度,因为这表示你干预了他的工作。
领域感强的特质
一般而言,领域感很强的人大多保守、防御心强,思想较为封闭、也较为主观,因此,在组织与行事风格上都是比较难沟通。对这些领域感强的人而言,独立作战是可以完成工作目标的。
团队合作最重视的就是沟通。因此,如果是刚好与领域感很强的同事合作,必须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计划,首要之务便是一开始就主动与这个同事做最完整的沟通。
界定清楚的工作目标与职权
清楚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先将项目的工作目标、步骤以及职权分工都说明清楚,将「领域界限」给划分清楚,避免自己未来「踩」到对方领域。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请他参与这个计划,来降低他「无法预测自己未来涉入项目是深是浅」、「不知道这个计划将会影响自己未来工作时间与精力有多少」的感觉。也就是要让对方及早规划自己的工作。
计划一旦开始进行,只要遇到「领域界限」模糊时,就尽速沟通解决。勤加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同一部门因为工作性质相近,一般而言,共同工作的时间也较长,所以在沟通上比较简单容易。但现在也有许多项目计划是必须透过跨部门合作、整合,才能完成。
跨部门合作,先放低身段遇到不同部门、但领域感很强,也就是比较有「门户之见」的同事时,在合作时就必须更加小心。
除了也要在一开始就先明订工作目标与职权划分,更应该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我建议尽可能地放低身段,不要一开始就以「先声夺人」的方式与领域感强的同事合作。例如,因为对方部门延迟而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千万不要以「领导者」的姿态询问对方,而是思考自己可以提供什么协助,赶响应有的工作进度。
此外,请注意要「不抢功、不诿过」,增加未来共同合作的意愿。若能一开始合作时,就先请对方相信的同事协助沟通,将会让计划进行更为顺利。但如果真不小心踩到对方的领域界限,就应该试图请自己部门主管与对方部门主管协调。
另一种情形是不同部门的同事并无领域感,而是部门主管有「门户之见」。遇到这种情形时,我建议身为部属的应该要善尽对内与对外的沟通责任。
对内,必须试图说服自身的部门主管,清楚解释项目内容,减少主管的担忧,以降低主管的领域感;对外则是向跨部门的合作同事主动沟通,让对方做好内部沟通。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沟通只限于「主观理念的争执」,而是要以客观的资料数据、市调等作为沟通讨论的基础。根据这些客观的资料或研究,在跨部门合作时,就比较不会流于意气之争、也比较没有「领域」之别。
害羞者的口语能力突破
对许多自认「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专业工作者来说,一旦从「做事」走向「带人」的管理职,有时意味的未必是好运,反倒可能是一种灾难。但是也有许多害羞内敛的"shy professional",仍然能成为非常好的领导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台湾爱普生科技董事兼副总经理李隆安,高兴时有张圆圆的笑脸。在爱普生17年,他不仅是公司决策核心,大小员工都昵称他一声「李桑」的李隆安,更是部属喜欢吐露心事求教的大家长。
如果不是出自李隆安自己口中,任谁都不会把「闷骚」、「内向」、「害羞」这些形容词跟他联想在一起。
然而从小被教育「小孩子有耳无嘴」,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李隆安,年轻时确实很为不擅沟通的个性所苦。1985年,他进入爱普生,公司上下不过30个员工,每个人都被他骂过,个个对他感冒至极。更糟的是,当他好不容易升上小主管,带领手下5名干部,正要有所做为时,竟然4个人先后离职,整个团队濒临瓦解。
事实上,李隆安对工作求好心切,忙起来经常睡在办公室。他的专业深受上司赏识,但是得不到部属支持,挫折感一样挥之不去。
他不能理解,明明自己没有恶意,旁人眼中,他却既严肃又不近人情,「不用扮就是黑脸」。
直到有一回,李隆安独自赴日本受训,碰巧坐骨神经痛发作,异地生病格外凄凉,才触动他认真思考:「我在干什么?为什么自己累,别人也不开心?」
当年李隆安心中的困惑,如今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对许多自认「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专业工作者来说,一旦由专业职被擢升为管理职,从「做事」走向「带人」,有时意味的未必是好运,反倒可能是个人的一种灾难。
四分之一的害羞人口
这种生涯转换的瓶颈,在技术导向的科技界又更明显。
「我很害羞,我能领导吗?」许多30岁上下,面对专业与管理两条不同升迁管道的工程师,在抉择时,都因此倍感犹豫与困扰。
其实,当初选择专业职投入,而非与人广泛接触的业务或行销,某种程度已经反映出个性的倾向。「就是喜欢机械、数字、工程;喜欢专注,」华邦电子人力资源处处长范祥云观察。
独立作业的工作型态,当然更强化这种特质。凌阳科技技术资料室课长林建荣,先前当过5年工程师,他描述生活经常是:「两、三天都在一个技术问题上打转,跟着吃饭吃不好,睡觉睡不好,」自然没有心力投注在其它事情上。
这样几年累积下来,一下子要扮演管理的角色,处理各种与人相关的问题,当然难免措手不及。
根据美国非正式的研究,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属于「内敛型」人格。这些害羞的专业人士(shy professional),喜欢思考更甚于社交;善于独力完成工作,更甚于与人建立关系。也因为在工作上表现优异,他们经常是老板得力的助手,很容易进入行政体系。
然而,撇开升迁带来的成就感,从专业走向管理,既要适应角色转变,又要克服性格框架,确实是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难题。
1.从与人互动开始改变
首先要面对的压力,从最简单的跟人互动开始。
一家电子公司,刚升上法务室主任的女性主管就说,以前她进办公室,总是笔直朝自己的座位走去,不喜欢东张西望。现在她不但会刻意环顾四周,还会跟每个同仁找话题寒喧,好拉近距离。
短短一段路,走得战战兢兢,她诚实地说,实在很不习惯。但她也不希望同事对她继续停留在「独来独往」的印象。只是,「自己难免变得很敏感,更羡慕起别人能那么轻松自在」。
而念兹在兹,随时提醒自己改变习以为常的沟通模式,几乎是免不了的日常功课。
凌阳科技技术资料室课长林建荣,今年2月才离开工程部门,改接内部技术文件管理。这不但是林建荣第一次当主管,而且一口气就要带领部门中4位女将。
即使大学在旧金山攻读信息科学,比起一般工程师,林建荣已经多出丰富的国外生活经验,但对这个新职务,他还是丝毫不敢大意。
以往跟工程师谈产品规格、开发,不管用的语言、定义,彼此都很清楚。现在业务牵涉到跨部门协调,「用字遣词都要很小心,」他笑着说。有时候担心对方误解,回头还要「赶快用e-mail再沟通一次」。跟女性相处,太太更成为当然的谘商专家。
毕竟,「做事是科学,带人是艺术,」李隆安说。当年他就深刻尝到个中痛苦。工作能力再强,若是少了与伙伴良好互动,「无法分享,知识变得很有限」、「成果也不会被重视,」他一语道破。
所以他从日本回来,下定决心改头换面。李隆安不但自掏腰包,花了3万多元参加卡内基的沟通课程,又开始接触佛法,还在家里浴室的镜箱贴上一张微笑的脸,每天学着对镜子微笑。
如此「内外兼修」,才练就他今天的亲和力。
乍看之下,要顺利由专业职转换到管理职,似乎并不容易。终究人的个性不是橡皮筋,很难有无限拉扯的弹性。
但是换个角度看,透过改变的过程,很多人也因此发掘出连自己都意外的潜力。
2.相信自己的潜力
套句成语,就是「不经一事,不 长一智,」巨有科技总经理赖志贤笑着比方。
虽然站在浪头上,投入的是台湾下一波最有竞争力的产业——IC设计服务,但是赖志贤看起来就像路上最普通的工程师,说话说到兴起,还会不自觉地摇摇手,跟着露出腼腆的笑容,完全没有当了十几年老板的架势。
尽管小时候想过要当企业家,但真正从工程师到CEO,对赖志贤却完全是偶然。他本来在合德半导体(合泰半导体前身)工作,但后来公司要迁去新竹,不愿跟着南下的赖志贤,就起了创业的念头。
比起中阶经理人因拔擢而转换职务,赖志贤面临的冲击更大——不但对内要当火车头,还要承担成败,对外打天下。
他回忆自己起初拜访客户,经常语塞。「不知道该讲什么,」赖志贤描述。
1998年,巨有本来打算上柜,第一次面对满堂的法人、股东,「脑袋一片空白,」尴尬的场面,更令赖志贤印象清晰。
即使对同仁,他都有不知从何开场的时候,「总是先从检讨案子开始,」赖志贤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但他对这些不以为意,反倒很坦然:「不多试试,脸皮怎么会厚?几次就习惯了。」后来,赖志贤又到企经学会上了一年多MBA课程,慢慢在公司里谈到愿景、策略。「每次都感觉可以再改善,就会愈来愈好,」他归纳心得指出。
其实,不管再内向、再害羞的人,专家都不建议还在没尝试前,就画地自限,打退堂鼓。
「没有人是真正排斥人的,」华邦人资处处长范祥云认为,大多数人对别人都有善意,症结在「没有适当的方法表达。」
这时候,企业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赶鸭子上架」,更要积极地助员工一臂之力,帮他们跨出自我的藩篱。
范祥云自己就是个好例子。
3.企业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中正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范祥云继续攻读MBA,后来才跨入人资领域。不同于许多人选念数学,只是联招分发的结果,范祥云的答案很出人意表:「我真的觉得数学有趣,而且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他刚进华邦,起初负责薪资。一开始,范祥云照旧不爱跟人说话,还动辄把部队里的管教方式带进公司。典型数学人的思考模式是:部属写文件,没有清楚的前提,不收;他们有不会的问题,还会发张考卷下去,3天后来考试。
只是华邦没让范祥云我行我素太久。在华邦内部行之有年,对主管有套系统性的培育体系。通常干部在晋升前,必须由上司先观察他的管理弱项,受训后3个月,再彼此讨论进步的状况。
而训练内容,就是先告诉干部几个简明的原则,让他觉得有用,然后慢慢改变思考窠臼。
比如,先学会尊重部属。范祥云举例,从前习惯脱口而出:「你这是什么问题?!」得修正成:「你这个问题很好。」才能继续对话。
「只要成功一两次,就会发现管理原来没有那么难,」范祥云笑着说,他不但做事方式跟着有了调整,连观念上,都成了「训练的忠实信徒」。
4.善用个性强项
事实上,对专业工作者而言,沟通与人际关系固然常是管理的门槛,但与其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弥补缺点上,不如善用个性的长处,反而更能建立个人的领导风格。
深思、乐于倾听、有同理心,甚至是行动力,都是内敛型的经理人可以好好发挥的优点。
华义国际技术长张家齐,也是平常话不多,「惦惦型」的工程师。连他自己都知道:「我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很凶」。
8个月前,他以空降部队的姿态进入华义,带领70人的游戏研发团队,他不讳言,不管是处境或团队规模,都是个人生涯空前的挑战。
与其在表情上下工夫,张家齐的做法是:「真的满足部属想要的工作环境与成长」。他发现研发环境长期不佳,地板很脏,就立即要求清扫,同时禁止抽烟。
他也调整部属的职级,帮他们争取加薪,做生涯规划。甚至有需要,就一对一深谈。
透过具体行动建立信任,「跨过这条线,感官上的障碍就不存在了,」张家齐笑着说。
而靠诚意打动人心,张家齐反倒能凝聚出肝胆相照的伙伴。过去几次工作经验中,最后许多同事都愿意跟他共去留。
当领导的典范与时俱进,天生活跃外向、睥睨群伦的领袖魅力,未必永远是主流。内敛、坚毅的特质,反而在这个时代中,透过《从A到A+》、《默默领导》等畅销的管理论述,广为强调与流传。
新的领导模式
很多台面上的企业家,譬如宏达国际总经理卓火土、凌阳科技董事长黄洲杰,都是沉默少言的类型,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领导魅力。
一路从迪吉多计算机跟着卓火土创业,宏达OEM事业部营运副总经理刘庆东,跟着卓火土打拼十余年,就深为他的的远见、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折服。即使,「对大众讲话,实在不是他的长处。」
从部属的角度,林建荣观察,黄洲杰所以能带动凌阳,也在于他「承诺员工的事情都能做到」,大家「相信实在的东西更胜于言语」。
你也是羞怯不擅社交的典型吗?不管是过来人的经验,或者潮流的走向,应该都让你更有信心,尝试不同的阶段,走出更开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