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不见得获胜,多难也不见得兴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24:16
慎言“多难兴邦”才能兴邦
作者:洪巧俊
来源:红网
来源日期:2010-9-4
本站发布时间:2010-9-4 23:36:28
阅读量:40次

“多难兴邦”,一个听得耳朵生老茧的词语,一个让人感到很困惑的词语。
也许有人要说,这困惑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不是解释得很清楚吗?“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我要说的是在什么样的“一定条件下”可以兴?就是多难可以兴邦,对于百姓而言,也不要“多难”。柏杨先生说过:“哀兵不见得获胜,多难也不见得兴邦。”即使兴邦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多难可以兴邦,那么中华民族积累的灾难,足可以连兴千年而不衰,但却是兴衰无常。
多难兴邦,来自于《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对于这一词语,早已有人论述过,认为“多难”和“兴邦”两个事务之间的或然联系和可能存在的矛盾转化关系,“多难”是现实的存在,“兴邦”是历史的选择。“或多难以固其国”,这个“或”字,它表明“多难”与“兴邦”只是一种或然可能性,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多难兴邦是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绝对不是无视自然规律,甚至对灾难满不在乎的病态。
这种病态却是十分可怕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当有了这种病态的“多难兴邦”,还有多少官员去那寻找那“七分人祸”,去检讨灾难中的得失?如今“多难兴邦”成为了高频出现的幽灵,与灾难如影随形。这个词语带着有色的迷雾,让灾难的真相变得暧昧模糊,干扰我们去刨根问底,对灾难带来的诸多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追问。
这一段时间,灾难的新闻是接连不断,暴雨带来了洪灾、山体滑坡,洪水又带来了堤垮桥塌,村庄冲毁,良田淹没……让人揪心的是,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吉林,化工厂被冲,上千个化工桶被卷入松花江、水质是否被污染?河南栾川大雨下了几天,洪水漫过桥上没有明确警戒,结果66名村民落水甚至死亡。大雨连着下了这么多天,这些是不是都可以提前预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
我们国家早已饱经灾难,随手一扯就是一串书写灾难的醒目标题:《长江水旱灾主要原因是人祸》(7月24日《新京报》)《人祸大于天灾:广州“泡汤”了》(6月1日《京江晚报》)《南京大爆炸一场人祸堆积下的灾难》(7月30日《华商报》)《安监总局:大连输油管爆炸系人祸,将严肃处理》(7月24日《云南信息报》)……这便是我国近期发生的灾难,由人祸引爆,再被人祸“推波助澜”成倍放大的灾难。拿南京的大爆炸来说,这个由可燃气体管道泄漏爆燃引起的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14人危重。南京市政府已专门下拨3000万元用于事故补偿工作。这场震惊世人的大爆炸,正是埋在地下约30多厘米深的丙烯管道引起。一名拆迁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挖破了管道,气体泄漏,附近私家车主启动车辆时产生明火点燃,酿出惨剧。显然这是人祸造成的。这样灾难再多,不但不会兴邦,多的是损邦危邦。这样的人祸,直接经济损失不说,南京市政府下拨3000万元事故补偿的钱,可是纳税人的钱。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人口每人自出10元钱,政府补助10元钱,南京的农村人口是205万人,一场爆炸,炸掉了全市“新农合”的钱。
无论是南京的大爆炸,还是河南栾川的桥冲跨,抑或是贵州安顺的山体滑坡……这些“难”绝非是树叶砸头之类的“难”,而是吞噬人们生命财产的大难。任何人,如果身临这样灾难,都有一种切肤之痛,没有人会用丧失亲人的“多难”,来换取所谓的“兴邦”。古语尚言,人无德,天灾人祸。人无良无德,灾难便会继踵而至。圩堤冲垮了,大桥倒塌了,全是洪水惹的祸,而很少提责任两字,不是百年一遇,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多难兴邦”成了当今一些官员掩耳盗铃的最好术语了。
如今只要洪水来了,圩堤冲垮了,“洪水N遇”也就随之而来,而且这个“N”的数字是越来越大,起初是20年一遇,后来是50年、100年,最近有一个地方更加大胆,却说是2000年一遇。专家说,水文记载也是近代的事,2000年一遇实属扯蛋。官员为何要把N的数字越说越大,因为灾难发生,无法隐瞒,只有把多少年一遇说大,2000年一遇的洪水是人能胜定的?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承担灾难的任何责任。今年的降雨量在一些地方并不是50年一遇,洪水也不是50年一遇,但灾难是50年一遇的,决堤最多,垮桥最多,死人最多,损失最大。《新华网》8月4日报道,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吉林省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水毁工程直接损失达137.8亿元。目前共有51座中小型水库被毁坏,1座小二型水库垮坝。还毁坏了水闸298座、塘坝351座,冲坏堤防1001处312公里,堤防决口81处30公里,冲毁桥梁677座。截至8月3日13时,吉林省自入汛期以来受灾人口已达458.9万人,已知因灾死亡74人,另有71人失踪。而《大河网》8月4日报道,截至8月3日12时,河南省受灾人口592.18万人,因灾死亡118人、失踪4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88亿元。而《中国新闻网》7月15日电,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统计,截至7月15日9时,今年以来企国共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9750万人,因灾死亡594人、失踪212人,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今年的洪水灾难大都发生在“小”的江河,“小”江河便出了“大”问题,“小”江河多难,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拿江西来说,今年发生灾难并不是长江,而是抚河、信江、白塔河。我家乡白塔河洪水并不是50年一遇,但乡亲们50年来却被洪水淹没了村庄,损失从来没有如此惨重。
“兴邦”不应求“多难”,社会的进步不能寄托于灾难的发生,不应当以无辜的生命作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这些灾难中的“人祸”因素,已经是丧邦毁邦的“内奸”,卖掉了民众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如不消除,还将不断侵蚀社会稳定的根基。这样的人祸灾难是中国社会之耻,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许多灾难可防范于未然,防止在萌芽状态,但却没有做到,灾难发生了,不是亡羊补牢,尽可能减少人祸因素,不是总结教训,反而被一些人涂上了浪漫的色彩,借“兴邦”掩耳盗铃,并赞许其存在,这是最令人担忧的。
“多难”未必能“兴邦”。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方也好,灾难频发,不但毁灭了美好的家园,经济损失惨重,而且会使经济衰退,甚至是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灾难越多,悲情越多,挫败感越强,越容易消沉。“屋漏又遭连夜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次失败可以承受,但如果是接踵而至的灾难,谁能承受如此打击?所以说,我们应该慎言“多难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