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 与 成 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5:23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文化象征,而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就是书法。书法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令人倾倒、令人陶醉。同时,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他们优秀的人文精神与良好的道德品质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作字先作人,塑造高尚人格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的积淀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是中华民族光辉的艺术奇葩。只有富有非凡想象力与创造精神的民族,才能培育出这朵奇丽的花朵。书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民魂国宝”。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的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能进步!”进行书法教育,正是要使青少年从中体验民族的精神与魂魄,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及其悠久灿烂的文化。
历代书法家人品高尚,并以书法寄情言志,报国忧民,成为我们做人的楷模。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其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自然显出了笔势雄浑、体态宽博、质朴敦厚的强烈风格,后人评价说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这是明末书法家黄道周临刑前在狱中破指血书写下的诗卷,那一横一竖可以看出他在书写时的心境竟是如此的坦然从容,他一笔不苟地写着,看不出丝毫的胆怯和慌乱,人们从诗卷墨迹中感受到的只是凛然气节和心灵震撼。 还有,书圣王羲之为老婆婆书写扇子的美谈,郑板桥“夜阑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佳句等等,都在教育、激励青少年如何“做人”。
不仅如此,在中国书法理论中还常常出现人格象征的论述,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的点线之中。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书法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的一体——书法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
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傅山告诉他的孩子们,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首先观看颜真卿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就是要先学习颜真卿的做人。只要胸中有颜真卿那样的浩然正气,一管小小的羊毫也足以“气吞强虏”。
因此,书法与做人二者是紧密关联、融为一体的,把书法中的人格因素与如何做人贯穿、融合,自然会提高青少年的品格。
二、作字而博学,打造社会精英
中国没有单纯的书法家,从历史上讲,几乎所有的杰出的书法家都是中国社会的精英。从历史上有记载的书法家秦朝小篆的缔造者李斯开始,楷书始祖三国时期的钟繇、书圣王羲之、唐朝颜真卿、楮遂良、宋之苏东坡、元明清的赵孟頫 、董其昌、刘墉等等,无不位极人臣,更多的集官员、作家、诗人、画家于一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如李白、杜牧、贺知章、张旭、徐文长等不胜枚数。
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家书法也非常优秀,一代英主唐宗李世明,一代英主开创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书法上留下了《晋祠铭》、《温泉铭》。唐明皇李隆基好隶书,有《孝经》传世。而清朝康熙、乾隆二帝,书法都达到很高的水准。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书法造诣都非常高。特别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塑造者,而且把东风激荡的传奇人生,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运之于笔,倾之于纸,使他的书法别具个性和魅力,成为当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书法家与社会精英联系如此紧密,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这位广学博才的大书法家这样说到,“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书家如果学识浅薄、见识狭隘、学问不足,其书法是不可能达到尽妙程度的。苏轼本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富有浪漫个性和学问文章之气的书法家,他诗词文赋、书画音律无所不精。他的书法既有阳刚之美,又有书卷之气。苏轼广博的学识造就了他那种气吞万里的胸襟气度。观苏轼书法,就不由使人联想到他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恢弘与豪迈。
因此,书法与学识修养二者是紧密关联、融为一体的,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促进全方位知识的融会贯通。
而汉字与其它文字,有着明显的不同的创造方法,它最初采用象形的手法,通过对客观形象的高度概括与集中,运用简练的线条摹物象,进而创造出文字,“书画同源”既是这个道理。汉字逐渐发展由象形进而出现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等,因而汉字本身的创造过程也是一个对外观事物进行高度概括的过程,汉字本身也具备了独特奇妙的造型、意会、传神等因素,使人们在书写、认识、钻研的同时,自然地锻炼了分析、思维、抽象、概括的能力。而书法高远的意境,更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思想,加之书写时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调技能与反映能力从而综合促进人脑与智力的开发。
书法作为线条艺术有着丰富而奇妙的变化,其长短、粗细、浓淡、疾徐、枯湿等姿势各异、变化万千。人们在书写时,要认真准确地把握这复杂微妙的线条变化特点,久而久之,可提高观测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书法中还蕴藏着中国几千年来朴素的哲学思想、辨证原理等,其讲究阴阳、藏露、轻重、疾徐、虚实相生黑白相间、计白当黑等,与变化于统一之中,涵盖深远,内容丰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学习,可使人的人的思维更具灵活性,更能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复杂多变的外界事物,增强分析、驾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青少年成为博学之才。
三、作字以修身,培养坚强意志,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书法必须具有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精神,历代书法家无不如此。“草圣”张芝从小学习书法,日日临写从不间断。清晨一起身,就磨好满满一砚台墨汁,一直把磨好的墨汁写完了才休息。写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洗砚台。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被墨染黑了。后人用“临池”一词就指张芝练子的故事。这对于教育及培养青少年坚强意志,无疑会大有启发。学习书法首先要求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汉蔡邕说:“夫书,先墨坐静思,随意所适,音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书法讲究法度、程序,特别习楷书更要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合乎程式、章法。一点一画,一提一按都务求娴熟精到,而这一技能的培养正是书家深谙笔墨纸砚等工具性能,长期训练的结果。正可引导青少年克服学习上浮燥、任性、潦草、马虎等不良心理。
另外,进行书写时还必须养成正确的姿势,坚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而用笔如同用气,正确的吐纳呼吸,对身心健康有绝对的好处,久而久之即可锻炼青少年健美的身材。
起源于中国书法,寓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具有超凡的审美特质。这一穿越时空的美,把上古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拉的越来越近。俄国大画家比加索看到中国的书法之后,激动的说,如果我有来生的话,我一定学习书法。书法是世界最美的艺术。《大英百科全书》书法条目解释说:书法是美的书写艺术,经常被视为占据视觉艺术最高之位。书法从造形上,诸如点画线条的姿态美,结体布局的构成美等等;风格上,诸如颜真卿的挺然奇伟之美、怀素狂放不羁之美、柳公权骨鲠气刚之美、金农淳古方正之美,吴昌硕苍劲雄浑之美等等;张旭豪放阳刚之美、董其昌飘逸,阴柔之美,徐渭怪异狂狷之美。意境上,中和美、阳刚美、阴柔美、飘逸美、奇崛美、清秀美、险劲美、超妙美、扑茂劲拔之美、奇肆萧散之美、洒脱柔韧之美等等。鲁迅先生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由此可见,书法不仅可使青少年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动过程,也可使青少年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在世界艺术大家庭中,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拥有很高历史地位的艺术。几千年来,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担,是传道、解惑及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最主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书法学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