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攻克氢燃料电池重大瓶颈技术 跻身世界第二//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25:47

山东东岳化工集团创建于1987年,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基地。(资料图)
编者按 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聚集了大批科研人员,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如何实现产业化上,始终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在调整成果评价体系,打造转化平台和专业化中介队伍,发挥舆论作用争夺国际话语权等环节上破解瓶颈。本报从今天起将开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专栏,集中报道各地在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中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成效。今天刊发的《“东岳”靠什么拿下“离子膜”?》则是成功的范本。
今年6月30日,山东东岳集团向全世界宣告,由“东岳”自主研发的氯碱用全氟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实现国产化。在我国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攻坚阵地上,“东岳”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
历经8年科研攻关,东岳集团100%国产化的全氟离子膜,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通电成功,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长了民族志气。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
与此同时,“东岳”完成的用于制造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磺酸树脂离子膜,年产500吨的生产装置已经建成投产,解决了氢燃料电池生产的重大瓶颈,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
随着“东岳”氯碱用离子膜产业化的完成,离子膜进口价格从每平方米800美元降到450美元以下。美国杜邦公司多次到“东岳”洽商合作事项,日本旭硝子等世界500强企业也主动到“东岳”参观考察、寻求技术合作。
这是“东岳”人自主创新创造的奇迹!
政产学研“结合”的力量
“别小看这张膜,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8月29日,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据他介绍,全氟离子膜是氯碱行业和未来新能源利用的关键材料,被称为化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谁摘下了它,谁就掌握了国家战略“制高点”。上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始研发,15年后研发成功。日本旭硝子公司从杜邦交换到部分生产权,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30多年来,这一世界尖端技术一直控制在美国、日本两国手中。
离子膜,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心结”。作为氟碱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我国一直对离子膜实行零关税进口。张建宏介绍,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从1980年开始,我国曾将这一技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先后投入几亿元资金进行科技攻关。但由于我国基础新材料的落后和投入机制等问题制约,该项目一直没有研制成功,被专家称之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攻克该项技术寄托着几代化工人的追求与探索。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结果不难预料。一张成品“离子膜”,薄如蝉翼,分量却“重如泰山”。张建宏说,我国现有氯碱工业装置规模超过380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氯碱生产大国。“东岳”离子膜产业化以前,我国离子烧碱所用的核心材料离子膜100%依赖进口,成为我国基础产业氯碱工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瓶颈。
对此,张建宏十分痛心。这位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带领“东岳”团队开始了离子膜国产化征程。


近日,国际粮食市场又是波诡云谲,如同2008年的情形。如果传统粮食出口国的政治家不肯担当国际责任,其政治行为将帮助投机商人,给世界经济带来损害。2008年及后来中国能够稳定粮食和食品市场,有多种因素起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与政府积极披露市场信息、防止社会恐慌心理有关。
关于粮食,眼下舆论焦点是两个问题:中国的粮食短缺么?粮食涨价会导致通货膨胀么?我国近几年粮食占有的人均水平是400公斤左右,远远超过人均口粮的需要。这么多粮食做口粮当然用不了,其中约一半被用做了饲料和工业原料。即使遇到今年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下降,完全可以让粮食涨一点价,增加养殖业和工业的用粮成本,使刚性需求很强的口粮供应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市场调节。除非有了极端情况,政府不必直接干预粮价。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粮食库存,政府的调节手段很强大,我们根本不必担心粮食短缺问题。
至于粮价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也有需要澄清的地方。通货膨胀是市场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情形。仅仅从数量联系看,任何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与通货膨胀都有关系。我国食品原料的市场销售额占到GDP的比重是10%左右,但由这些原料转化为食品的最终消费和服务的销售总额,其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则要超过30%,仅仅从统计关系看,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肯定对价格总水平有影响;因为统计部门对消费品价格指数的计算必须考虑国民的支出结构。但是,若要分析因果关系,特别是分析产品链上的间接影响,则要复杂一些。
现代农产品生产的确不同于自然经济为主的时代,其与国民经济整体有高度的依赖性。在农业成为现代技术要素大规模投入的领域之前,农业的独立性很强;如果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往往长时期低迷。现代农产品生产周期变短,直接来自市场的投入品大大增加,同时,部分农产品又会是其他相关产业的原料。这样一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就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有了极大的依存关系,与价格总水平也有关系。
在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中,有一种叫做“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但是,千万要注意,若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即使是由成本变动引起的,若它没有引起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重大颠覆,就很难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
农产品自身因素导致的价格变化对总供需平衡的影响,要小于总供需平衡变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现代农业的成本因素已经高度市场化。如果农产品成本上升,会引起农产品供应减少,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会发生变动,即使需求不变化,农产品价格自然会上升。这种上升有合理性。如果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会造成后续农业生产的持续减产,农产品供需的积极平衡也难恢复。即使粮食价格涨了,如果货币政策得当,消费者可能减少其他消费,导致其他商品的价格下跌,社会总需求不一定增加,从而通货膨胀不一定发生。
如果农业遭受自然灾害,又有关于粮食短缺的谣言流传,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消费者动用储蓄,特别是动用以往的储蓄,大规模囤积粮食及其制成品,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必然产生总需求的扩大,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这种情形发生的关键,是消费者是否动用以往储蓄。消费者究竟是否这样做,跟社会舆论有关,也跟商家炒作或囤积居奇有关。
目前,我国抑制食品价格过度上涨、将总需求控制在合理规模内,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是我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可补充国内市场供应;国际贸易顺差减少的空间较大,提供了控制货币投放的更好的条件;利率和人民币币值有提升的空间,有利于平衡总供需。总体看,我国控制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前景还是乐观的。(党国英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搜索更多粮食 农产品 的新闻
国际粮价“发烧”应对需要冷思考
尾声还是序曲 粮价成CPI最大变数
种田无薄利粮食安全难说没问题
靠市场保粮食安全不靠谱
乌克兰粮食出口限令未必“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