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05:06
精神病院拟批准第六病室病员出院,之前需确认这些病员是否痊愈,主治大夫a决定通过口试确认。
中午多喝了几杯酒,a天斜天歪地晃进了第六病室,开始对1至10号病员进行口试---
a问事1号(美容师):“你的职业是什么?”
答:“制造假冒商品的。”
又问:“如何制造?”
又答:“在女人脸上粉刷墙壁、开沟挖渠、移山填海等。”
再问:“你不知道如今正‘打假’吗?”
再答:“我的商品受《人权白皮书》保护。”
a问2号(经济学研究生):“你的职业是什么?”
答:“研究学问。”
又问:“研究什么学问?”
又答:“怎样使金钱更合法又更残酷、更公开又更隐蔽地折磨人,最终使人变成兽类的学问。”
a问3号(化妆品柜营业员):“你的职业是什么?”
答:“贩卖化学武器。”
又问“在女人为战胜女人而进行的抗日持久的战争中使用。”
a问4号(司机):“你开的是什么车?”
答:“公用轿车。”
又问:“什么是公用轿车?”
又答:“古代的轿和现代的车的结合,其输油管直接或间接地同百姓的肝脏相通。”
a问5号(秘书):“你每天都做些什么事?”
答:“通知开会。”
又问:“什么叫开会?”
又答:“想明说而不想真干某事的人,坐在一起发议论。”
再问:“想真干而不想明说时什么办?”
再答:“制造流言。”
a问6号(奸商):“你每天都做些什么事?”
答:“自我完善。”
又问:“如何自我完善?”
又答:“用金钱填补丧失人性的灵魂。”
a问7号(科长):“你给自己下个定义。”
答:“中国专利特产--传声筒。”
又问:“你从政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又答:“思考问题以脚板代替大脑。”
再问:“那你的大脑还有何用?”
再答:“琢磨办法对付同级。”
a问8号(电影明星):“你给自己下个定义。”
答:“被镁光围起来的一团黑暗物。”
又问:“你追求什么?”
又答:“做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的人。”
a问9号(工会主席):“你给自己下个定义。”
答:“翡翠如意。”
又问:“怎么样?”
又答:“如意这物最初是用来搔痒的,现在是个摆设,用来装点门面的。”
a问10号(闲汉、秃头):“你给自己下个定义。”
答:“理发店承包后,使理发师们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的人。”
又问:“你为什么进了第六病室?”
又答:“理发师们联名起诉,说我反动透顶,不支持理发师们先富起来,破坏改革。”
再问:“为什么不送你进监狱?”
再答:“监狱照明良好,我难以发挥特长。”
答辩完毕,a当场宣布:“10号痊愈,可以出院,其他人需继续治疗。”
1至9号火杂杂一片乱嚷:“我们为什么不能出院?”
a答:“你们都还只会说实话。”
阅读导引
也谈讽刺
——《第六病室》赏析
这是一篇把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的讽刺小说,短短的千来字,把社会百态,众生丑相一一解剖,意蕴深远,发人深思。
这是看下去的感受,但是当你刚接触的时候,咋一看,题目是第六病室,以为是写发生在病室里的一些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或是病人与亲人、朋友、爱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只不过是赚读者一点眼泪而已。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写得并没有离题,作者写的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比任何其它的身体上的病还要来得猛烈的来自灵魂的病。这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地方之一。通过一个病室——第六病室,把平时不可能走在一起的各路人马,各行业的人放在一起,实现了戏剧性的集中化,尖锐化。
在表达方式方面,作者采用了简短朴实的短句——
“a问事1号(美容师):“你的职业是什么?”
答:“制造假冒商品的。”
又问:“如何制造?”
又答:“在女人脸上粉刷墙壁、开沟挖渠、移山填海等。”
再问:“你不知道如今正‘打假’吗?”
再答:“我的商品受《人权白皮书》保护。”
就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没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型,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一跃纸上,鲜明、清楚、简单、明了。这种形式是这篇作品的一大特点——以内容吸引人。
在作品中,作者共写了10种代表性的人,之前的9种人,他们都很真实的告诉了主治大夫a他们的职业,他们每天做的事情。作者采取了高度概括的手法:美容师是“制造假冒商品”的;经济学研究生是“研究怎样使金钱更合法又更残酷、更公开又更隐蔽地折磨人,最终使人变成兽类的学问”;化妆品柜营业员是“贩卖化学武器”的;司机是开“公用轿车”的;秘书说开会是为了“制造流言”;奸商每天都在“自我完善”;科长是“中国专利产品——传声筒”;电影明星是“被镁光围起来的一团黑暗物”;工会主席居然给作者比喻为“翡翠如意”。刻薄辛酸的刻画出各种职业中所存在的弊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让人触目惊心。作品通过当事人的口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一一说出,可以提高真实度和可靠度。
而在第十个人中,他是个闲汉是个秃头,他把自己所受到的一切都说是外界给的,不断地找借口给自己下台,但是最后a却宣告,10号可以出院,其它9个人都不可以出院,原因只有一个,9个人说了实话。说实话的不能出院,说假话的却能,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故事情节发生在精神病院的原因了。
a答:“你们都还只会说实话。”这是作品的最后一句,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充斥着欺骗和欺诈,习惯了假话,反而认为说出实话的人是不正常的,不能出院。这是何等的滑稽可笑而又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