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重点是“深入官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9:04:55
反腐重点是“深入官心”
 

      今年国庆长假7天,某地级市某局长的专车司机老黄忙了8天:1日,局长好友儿子结婚,将公车装饰为婚车,接送新人;2日,把外出旅游的局长公子送到机场,再到邻市接局长父母来过节;3日,陪局长夫妇购物,晚上陪局长各处送礼;4日,到邻市接局长妹妹一家,晚上继续陪局长送礼;5 日,送局长妹妹回家;6日,到机场接局长公子;7日,送局长父母回去,再送局长去酒店,安排酒宴事宜;8日,老黄在酒店外看了一晚上报纸,把喝醉的局长送回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事见中国青年报)

      读此报道,甚感愤懑,颇为不平。第一,媒体对这个地级市和这个局长,都用了个“某”字,难道这个城市没市名、这个局长没姓名? “公车私用”问题,从中央到各级纪监部门不知发过多少禁令,又不知“重申”过几回。这个局长竟如此滥用公权,7天长假,一天不放过,为什么不把该市市名、该局长姓名公之于众?

      当然 这怨不得报社和记者,笔者也当过记者,知道在“舆论监督”之上,还有个专门“监督舆论”的机构,揭露批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必须经过“审核”,否则就是犯规违纪,写检查是客气的,弄不好还要通报。7月份,上海祝均一“社保基金案”事发,上海专门“监督舆论”的领导居然立即通令全市媒体:“上海的经济问题一律不报道!” 所以,中国青年报用了个“某”字把某市某局的事情兜出来,已很有勇气了。第二,司机“老黄”是个平头百姓,报道不点局长的名,只点司机的姓。不公,太不公!司机是听从局长号令的,“拔桩的”姓黄,“偷牛的”姓什么不该让他“闪亮登场”吗?至于说:“在老黄的概念中,公车,就是用‘公款购买的私车’”,这又不公。如果局长大人清正廉洁,从不“将公车视为私车”,司机的脑袋里能产生这样的概念?就算一些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抓住机遇”假了公,济了私,那根子还得到领导干部身上去找,他们是受你领导,受你教育,受你影响的么!无须辩解,“公车,就是用‘公款购买的私车’”这概念,“专利权”只属领导干部。

      这几年,尤其今年,说“反腐败斗争力度空前,日益深入人心”,已不再是空话、套话。广大群众强烈支持中央反腐败,没二话。“某地级市某局长”“我行我腐”被曝光,又说明媒体反腐败的积极性。现在的关键是,反腐败光“深入人心”不够,井下的基本问题是“领导生病”,老要老百姓“吃药”有什么用?关键是要震动“官府”、“深入官心”,包括深入那些专门“监督”舆论的“新闻检查官”,他们是反腐败斗争进程中的拌脚石。提请关注“舆论导向”的领导部门和“检查官”,少一些专制霸道,多一点民主开明,支持媒体揭露批评腐败现象,只要问题严重、事实清楚,就要媒体曝光,允许指名道姓,还必须跟踪报道,将处理结果公开。只有这样做,反腐才能大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