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书色 艳比西子”:读书与养颜----光明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0:56
读书与养颜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按照马克思唯物观的说法——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其实啊,读书就好像家里老妈子的老火靓汤一样,需慢慢熬,久而久之就会熬出其养颜的功效来了。
梁武帝萧衍说过“三日不读谢玄晖诗,便觉口臭”,可见谢朓的诗有一定的抑制口腔分泌之功效;宋人黄庭坚也说过“三日不读书”就会感觉自己“面目可憎”,明白这个道理后,如果洗面奶生产商还不大量销毁黄庭坚文集就等着倒闭吧;古语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证明了读书其实还是有潜在的药用疗效的,你不见病入膏肓的人吃了千年灵芝后脸上才能泛出这种难得华丽的光彩吗?
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有其读书规则的,好像使用化妆品饰物一样,也知道头喷发胶,口涂唇膏,脸饰薄粉,身着靓衣,手戴金链,脚踏青云;夏日会涂上防晒霜,冬来会抹上润肤露。那读书当然也有其法门了:朝读刘墉的短小文章,闲淡心境,在百忙的节奏中劳逸结合,有益心肌健康;午餐前可以读读毕淑敏的散文,好像清蒸竹笋,读后胃口大开;午餐后读韩石山的评论,鞭笞丑态,饭后感觉解恨,颇有帮助消化、养胃益脾;下午饭前读读豪放派的词,宛然听一曲《英雄交响乐》,抖擞精神抗拒疲劳;下午饭后适宜引壶细酌,品一篇梁实秋或者林语堂的小品文(当然啰,梁实秋的《男人》首段切不可读,否则会浪费国家粮食),有轻松经脉、舒筋活络之功效;晚上则适合读读归有光的古文,读读蒲松龄的《聊斋》,黄卷青灯,别有一番幽情,帮助睡眠治疗失眠、减轻胸闷心烦和治疗神经衰弱、坐骨神经痛等久治不愈的症状,使人第二天精神焕发、充满活力。
这样你还敢否认读书和养颜没有必然的联系吗?相信了吧?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已步入中年的人为了掩饰衰老,开始花大力气、大投资进行仪表修饰,美容、美体、化妆,常有人一掷千金。人们有能力修饰自己,使生活更美好一些,这本无可厚非,但人们发现,虽然每周去美容院做护理,自己美好的容颜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美容手段只能减缓皮肤表面的衰老,却不能使人的精神面貌保持青春。
常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一本好书就等于结识了一位良师益友,在许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下,你的人生态度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达观,琐碎小事就不会缠绕你的头脑,是是非非也无法扰乱你的心灵,你的脸上就会写满幸福、平和。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每天揽镜自怜,叹息年华逝去,希望留住青春,却不知青春是留不住的,能留住的只有内心世界所焕发出的光彩——气质。许多人羡慕那些有脱俗气质的人,舍本逐末地在各方面模仿他们,却不知回过头来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
有人说,现在太忙,以后有时间再读。而人的大脑任何时候都不会处于空白状态,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也在活动,积极的心理意识不去占主导地位,消极的心理意识就会迅速占据优势,一旦诸如懒惰、自卑、猜疑、嫉妒、势利这一类的消极的心理意识占据了优势,那么你就会逐渐习惯这种消极的状态,直至你脸上写满这些东西,甚至于在体态上也表现出来。按唯物辩证法,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所有事物都在变化中,无论人们的主观、客观乃至万事万物,不生长就衰落,若是你爱惜自己的容貌,不想让它衰落得一塌糊涂,那么就通过读书让你的心灵充满生机吧。只要你好读书,读好书,你所获得的将不仅仅是外貌的平和可人,还会有许多许多。
大凡说到读书,世人都明白它有许多妙处,古今文人骚客妙笔生花各抒高见。但说读书可以养颜,恐怕就没多少人相信了。
一个人的美,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美——容貌,二是内在的美——气质。前者是与生具有,父母给予而无法改变(当然现代人工美容手术什么都可以改变,但失去了自然的美);而后者表现的美感尤其动人。
读书,修心养性,是培养气质的最佳方法,知识的武装能让一个容貌平平的人光彩照人,而让相貌俊美的人锦上添花。
不是吗?有的人粗看很平常,是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海中看一眼就会忘掉的人,但与他(她)熟悉后,其丰富的知识结构,敏捷思辩的谈吐,温文尔雅的性情,真正让人赏心悦目。忍不住再看一眼,发现原来这个人小小的眼睛充满了睿智和灵气,虽身材矮小粗胖,但觉得他(她)很美,俗话说:“一白盖三丑”,而我看读书却可使一个人平添三分清秀,和美容有着妙曲同工之处。
男人们经过读书熏陶,周身有股书卷气,人皆喜与其交往。岁月如河,人生如歌,境界是神仙般修炼出来的。人生的经历就像是一本书,一个人的神韵就是如此累积而成。
而女人更需要读书美容,常见貌若天仙下凡的女子口吐秽语,那感觉如同吃了苍蝇让人生厌。像李清照、蔡文姬这般情才俱全的女子,能千古流芳,受世人的仰慕,那都是读书的惠泽。
我对镜顾影,上天没有赐与自己姣好的容颜,脸上是岁月的打造留下的条条皱纹,还有什么可挽回容颜的逝去?学着读书养颜吧(当然前题一定是好书),躲避都市的尘嚣,避居郊野,也许有一天早上起床,突然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变成嫦娥一般,呵呵,醒来原是一梦!
据《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鲁国闵子骞(qian)拜孔子为师。刚来时,他脸色干枯,过一段时间竟变得红润起来,孔子大为奇怪,问原因,闵子骞说,没读书之前,我一心想做达官贵人,每日寝食不安,脸色就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辩是非,知美丑,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就好了。
这个故事说明,读书涵养性情,益志搏德,一种儒雅的书卷气自然展露于外。读书纾解愁结,淡化名利,使人进入忘我境界,心情舒畅,身体健康,颜面必然容光焕发。读书稳定情绪,调节精神,陶冶情操,通过治本来治表,骨子里透出灵气和锐气。语言谈吐流露出香味,精神、气质便透着柔质的美感。
许多先贤认为读书能够美容,古来就有“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腹有诗书气自华”、“惟有书色,艳比西子”等说法。
林语堂先生认为,“面目可憎”的原因是“尘俗生其间”,读书美容的作用是祛除俗气。李笠翁先生给美人打分说,三分容貌有姿态等于七分,六七分容貌缺乏姿态等于三四分。他说的姿态是指气质风韵,是一种难得的脱俗之美。
一个人的美表现在多方面,除了相貌和外表,还有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内在。博览群书,饱学厚识,可以遮掩身体上的缺陷,许多读书人虽然长相不敢恭维,但风度翩翩,卓尔不群,有一种沉积在身的力量吸引和感染着人们,光彩照人。
古人把美容归功于读书明理,为我们开了个良方。今天,读书仍是获取知识、增广见闻、提高才干的重要途径。多读书,读好书,读出宁静心态,从容心情,理智头脑,开放胸怀,充实人生,照样魅力四射。
读圣贤经典,到中国文化源头的花园里,品淡淡书香和人生哲理,拉近与人距离,增强凝聚力。读好文艺作品,让思想流淌在形象与抽象的河川上,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读人物传记,与伟人对话,和崇高交流,知晓古今,纵横东西,从伟人身上汲取力量。读科技图书,视通万里,驰骋宇宙,明天地之奥秘,察世事之变幻。读优秀管理图书,使工作方法更有艺术性。结合工作性质,读相关书籍,成为某方面专家。
读书是最高档的养颜补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饮食珍贵文字,修缮自己灵魂,日益强壮,不再缺钙、孤独和软弱。人只有在书中才能体验出生命滋味,让身体得到运动,大脑得到运转,心灵得到酬劳,改变人生气象,永葆青春活力。
大仲马说:“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与希望。“生命肌体成长会催发脸上皱纹,但读书渐入佳境会变得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尤其是在物质心态喧嚣时代,静下心来,与书为邻,以书为有,直接走入书的灵魂,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蕴蓄精神,是一种时代美。(鸣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