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台湾谈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1:44
张群谈养生-献给中老年朋友
张群养生语录  牙齿是骨的一部分,中医说“肾主骨”,肾脏的盛衰决定着骨和骨髓的强弱,故而牙好不好,关乎肾脏之盛衰。
张群,字岳军,1889年生于四川省华阳县,1990年在台北去世,享年101岁。
张群是国民党元老,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他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并结识了蒋介石。辛亥革命后,随蒋介石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后历任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省、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长”、“总统府秘书长”、“资政院资政”等要职。
在张群68岁生日时,应记者的要求,他谈到现代医药卫生进步,生活条件改善了,长寿已经不稀奇,所以应该把“人生七十古来稀”改为“人生七十方开始”。这句话对老年人极富鼓舞性,已经成为健康老人对生活抱有乐观情绪的写照。
80岁之后,张群致力于“立人启后”,常和老朋友们谈修养、健康之道。他常说,在现代社会,养生这种传统的学问,有了现代的医学技术作后盾,如虎添翼,但是仍然要注意道德修养,道德是养生的基础。张群这样说,也以身作则,他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修养,令人崇敬。
养德就是养生
● 张群主张养生必须从“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做起。养生保健之道应随时注意节制,以保持细水长流。
● 据调查发现,患老年性痴呆者,壮年时往往食欲旺盛,一到50岁便“发福”了。
张群写过一首《自律歌》来阐述自己的养生心得:
日行五千步,夜眠七小时;
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
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
爱人如爱己,报国尽忠忱。
张群在1954年做过一次“谈修养”的演讲,阐述了“修养”对“养生”的指导作用。1969年,他又把演讲的内容加以扩充、修订,出版成书,书名就叫《谈修养》,这本书在台湾很有影响,书名几乎成了张群养生之道的代称。
《谈修养》这本书中,首篇是论健康之道。张群主张养生必须从“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做起。他说他生平遇到很多朋友,本来身体很好,但在强壮有为的年纪里,自负体力过人,或纵情声色,或恣意口腹,以致未老先衰。因此,他认为养生保健之道应随时注意节制,以保持细水长流。
其次,要有愉快的心情。他说:“我曾在韩国看到一幅对联‘一笑一少,一怒一老’。对联虽然只有寥寥八个字,含义却很深远。我说对联改写为‘大笑一次,年轻一天;大怒一次,短寿一年’,更精辟动听。”
再次,张群认为健康与劳动有关,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一生受用不尽。
最后,他用一首《不老歌》来勉励读者: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
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
天天忙,永不老。
这8句话,24个字,可以概括为张群的养生之道。
张群经常四处演讲,演讲时他把《谈修养》一书的主旨概括为一篇“五养箴”,以帮助人记忆:
五养箴
修身之道,五养为本。
养身:须保持生活规律,愉快心情和勤劳习惯。
养心:须培养虔诚信仰,澹泊胸襟,坚毅意志与永恒热忱。
养慧:要有冷静头脑,客观态度,求知精神,并能实践力行。
养量:端赖谦益以应世,宽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协和以容众。
养望:务期以公诚化忿怨,以负责树众信,以服务为领导,以牺牲求创新。
张群说,按照这五条修身养性,行动要诚恳,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才能达到养生、高寿的目的。他还说,他更从美国医生哈瑞斯博士所研究的20位百岁老人的报告中,得到长寿要诀,那就是:有镇静幽默的性情;节制饮食的习惯;经常忙碌,以及有足够的休息。
在张群的百岁寿宴上,客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您怎么能够保持身心的活力,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张群说:“我写的《自律歌》中说,日行5000步,就是说人每天应该有一定量的运动,形式不拘,不一定是走5000步。像我自己就是除走路外,每天坚持练天竺按摩法。我从50岁以后就开始练,每天练3遍。这种天竺按摩法,又叫娑罗门法,是古印度一种自我按摩养生方法,唐代时传入我国。孙思邈说,如果老年人每天能练3次这种按摩法,1个月后就能消除百病,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赶得上奔驰的骏马;还能补益延年,涵养眼力,身体轻松矫健,不容易感觉疲劳。所以他把天竺按摩法收入著作《千金要方》中。我就是那个能依此练3遍的人啊。”
张群练习的这种天竺按摩法不完全是孙思邈著作中记载的,而是经过后人整理的,共十八式,练法如下:
转腕运指:两手相互扭捉,轻轻搓摩如洗手状,反复数次。
翻腕转臂:两手十指稍交叉,翻腕转臂,掌心向胸,复回转,掌心向前,反复数次。
按摩膝腿:两手相捉,搓摩令热,趁热以掌心搓摩两膝及小腿内外侧,左右分别进行数次。
按腿转体:两手掌相叠按压左右腿,随之左右缓缓转体数次。
左右挽弓:先以左手前伸如挽弓,右手如拉弓势,继之如右手挽弓,左手拉弓势,交替数次。
举臂托石:右手扶于腰部,左手平掌如托石状上举数次,同法换另一只手数次。
顿拳开胸:两手握拳,分别向左右伸臂,做顿拳动作以开胸,各数次。
斜身动腰:平坐于床或地上,两手前平伸,身体尽量向左(右)上方向斜靠倚,复归正坐位,交替进行,左右同。
抱头转腰:两手抱头,左右方向转动腰部以伸两肋,反复数次。
据地挺身:两手据地,缩身曲脊,继而挺身三次。
捶背:左手握拳,以虎口部位反捶背部数次,换右手,动作相同。
掣足:两腿伸直而坐,抬大腿,屈膝,向前蹬出,左右交替数次。
据地虎视:弯腰,两手据地或硬板床,交替向左右后扭头虎视数次。
立地拗身:立正站立片刻,继以缓缓向前下方弯腰,再挺身直立复原,使身体上升,复缓缓向后下弯腰,再挺身直立复原,使身体上升为1次,共行3次。
踏掌:取正坐位,两手互相交叉,屈左膝,以左脚踏掌,再换右脚,方法同,左右交替数次。
勾足:正坐,伸两腿,身体缓缓前屈,以左手勾右脚,着膝,以手按之。换右手勾左脚,同前法。交替数次。
“饭饱八成,延年益寿”虽是老生常谈,但要真正上升为“自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文化广义上讲,“饮食有节”也是一种德。
张群认为养生的根基是“饮食有节”,所以他还进一步说,多吃少吃,少吃多吃。意思是,现在吃得多,后面就少吃很多年;现在吃得少,后面就多吃很多年。张群在演讲时说:“为什么僧侣和隐居者当中长寿者特别多?这和他们饮食的定时与定量关系密切。我看到美国医生哈瑞斯博士的一份长寿报告中也写道,长寿要诀其中一条就是,限制饮食。”
张群的观点是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同的。现代医学认为限制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即每餐吃八成饱,在保证身体最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人应该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减轻肠胃的负担;与此同时,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因为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受到良性的刺激。这种刺激能有效地提高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加强体内环境的均衡稳定,增强免疫力,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结果能使细胞保持旺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不过,提倡限食长寿,并不意味吃得越少越好,吃得过少,导致营养不良,不但无助于养生,而且将会走向反面。
经常饱食,是延年益寿的大敌。一方面,体内过多摄入的食物加重了肠胃的负担,使分泌的消化液供不应求,导致人体的消化不良。再加上血液和氧气过多地集中在肠胃,心脏与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应减少,甚至缺血,人体便会感到疲惫不堪,昏昏欲睡。长此下去,便会诱发糖尿病、胆结石、胆囊炎,甚至还会引发心绞痛。另一方面,过量摄入的食物,使体内的脂肪不断增多,这些多余的脂肪大量贮存在皮下、肝脏、腹壁及腹腔内,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影响美观。
壮年人饱食还会引起老年性痴呆。据调查发现,患老年性痴呆者,壮年时往往食欲旺盛,一到50岁便“发福”了。饱食促进大脑内的强蛋白质成倍地增长,以致达到一定年龄时,脑部血液供应就会减少,由于神经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便会逐渐坏死,人的智力、思维能力慢慢降低。长此下去,整个大脑逐渐萎缩,人也变得痴呆起来。因此,壮年人更应避免饱食,特别是晚餐,要以清淡食品为主,尽量限制高脂肪食物和精制糖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