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审美演义(廿八)——书画雄杰石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1:21:52
书法审美演义(廿八)——书画雄杰石涛
书画雄杰石涛
明、清两代是我国集权专制达到极致,思想钳制最为严酷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李贽的童心说,黄宗羲的“原君”思想都对专制集权发起了强烈的攻击,与之相应的是文艺也不乏批判和个性,如徐渭、郑燮,如吴敬梓、曹雪芹。但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同时,又大都不能忘情于封建科举的功名。明末清初的石涛在这点上就非常典型。
石涛(1641?-1724)本姓朱,名若极。广西人。为僧后法名原济、道济,字石涛。题画别号甚多,如苦瓜和尚、清湘老人、大涤子、瞎尊者、阿长、济山僧等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也只是一种政治姿态,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功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沉寂之中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石涛的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更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对后世书画有着深远的影响。著有《石涛画语录》。

石涛山水画
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用笔不拘成法,字形大小参差,正欹错落,然笔墨古朴遒劲,天真烂漫,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甚至时时颇有披头散发、不修边幅之态,而由于功力深厚,在随意使转中蕴含严格的笔法,显露自我真趣。

石涛隶行书选
我们从石涛的隶行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六分半”书的影子(尤其第二幅,可清晰地看出郑的师承)
从他的隶、行书的创新可以看出石涛在书法上一路的浪漫主义书风的发扬,也是个性张扬的直接显现。不过相比之下,石涛比不上徐渭浪漫激越。

石涛行书
石涛的行书在恣意舒展中保留着严格的法度与规则。显得既痛快淋漓又活泼优美。

石涛行书
“散朴有致,不检绳墨”,实际上就是特立豪迈。这不但表现在他的隶书,更表现在他的行、草书中。

石涛.梅花图
看他的题跋,无论是快出的勾的粗重尖劲,还是笔画粗细变化的突然和草笔顺滑的圆圈,都表现出豪迈奔放。这是功力深厚与个性郁勃的自然流露。

石涛行书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