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与《中美租借协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7:32
赵先明
《中美租借协定》(注:《中美租借协定》(Lend-lease 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本为“中美两国政府关于适用于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法案所认可及规定互援助以执行抵抗侵略战争之原则之协定。”它又被称为《租借主体协定》(Master Lend-Lease Agreement Bte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及《互助协定》(Agreement For Mutral Aid Pursuant to the Lend-lease Act of Marchll,1941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本文简称《租借协定》。)问题的研究是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复杂重要的历史课题。美国租借物资的获得、营运、控制权以及流向等与宋子文紧密联系的历史,学术界无专篇文章系统论述,本文作一探讨。
一、宋子文与美国租借物资的获得
抗战时期,争取外援是每个驻外代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争取美援,宋子文曾在美国进行了长期活动。就其与争取租借援助的历史论,可分为三个时期:
《中美租借协定》签订前时期,宋(宋子文简称,下同)在争取美国租借援助,确立其法律地位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美国租借法案还在酝酿期间,宋得蒋(蒋介石简称,下同)电示抓住时机。(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274页。)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由罗斯福签署生效,3月15日罗表示中国有望获得租借援助;20日宋积极促成中国自卫供给公司,方便向美国提出租借计划,商定物资种类与数量,“催促交货及办理运输”(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439页。);27日、30日宋请蒋电示“军需细目”,“速派江杓”等人员“来美协助”(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440-6页。)4月15日,宋偕胡适在白宫晤罗斯福等,告中国自卫供给公司成立,讨论了租借援华等事,得到罗斯福的支持。会晤后宋八方求助,四处周旋,经过努力,工作有一定进展。同月28日罗斯福批准了“第一批援助中国的物资”,合计4510万美元,且“其余正逐批审查”。5月6日,美国公开宣布中国是适宜于获得租借援助的国家。
《协定》签订时期。1942年2月23日,美国高级官员表示:“本政府保证给中国比较扎实的租借援助。”(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497-8页。)到6月2日宋代表中国政府,国务院赫尔代表美国政府,于华盛顿双方正式在协定上签字。《中美租借协定》的签定标志着中国获得美国租借援助已得法律认可。按规定,中国政府将得到8.7亿美元的租借援助。
第三时期主要讨论抗战结束和战后美国怎样继续利用租借法案,为国民党服务,帮助其打内战等问题。1945年,宋又到美国。8月17日宋请示蒋:“对美战后仍供我三十师军火事有否接洽及内容。”(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515页。)25日宋建议将美国军事代表团改为顾问团,以便美方继续训练国民党陆、海、空军;同日与美帝定在日本投降前拨交中国之炮艇,系租借法案项下8艘,28日交货。27日宋访美海军部长等“商谈关于战后中美军事合作”事宜,对方表示“继续助我军火”,“绝无问题”。(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518-20页。)余后数日,宋在美,与杜鲁门、马歇尔、霍布金斯等,续议美战后租借援华问题;魏德迈为军事顾问团团长;装备国民党39个师;给美俘日军械于国民党政府,不足装备美国供给;美府表示战后六个月将继续在租借法案项下援助国民党政府等等。(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520-31页。)
综上可见,抗战时期宋子文在鉴订《中美租借协定》确立其法律地位;在成立中国自卫供给公司,在国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人员向美国政府筹取、催促和接受美国租借物资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历史影响不可低估。有史载,抗战期间中国获得美国租借物资为:1941年,2600万美元;1942年,1亿美元;1943年,4900万美元;1944年,5300万美元,1945年抗战结束前阶段,5.5亿美元。(注:吴景平:《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四期,第53页。)宋在美的时期,份额最多。
宋子文为何这样不遗全力地争取美援(含租借物资),客观地说他坚决抗日是一重要因素,因此,其行为在抗战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二、宋子文与美国租借物资的营运
抗战时期,因日本侵略军的封锁,外援物资营运,无论组织人员车辆或路线选择都十分困难。尤其获取美国租借物资的年岁,更显紧张、棘手。因而引起了国内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谁能为解决或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出力,无疑于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一大贡献。在这方面,宋子文有两点值得述记。
宋子文与西南运输处:西南运输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对外称“兴运公司”或“西南运输公司”。1937年10月,由国民政府与“华侨投资”,于广州成立。处领导初由广州市长曾养甫任主任;1938年2月宋子良(宋子文的大弟)接任,1940年其因病去美由陈体诚代任。该处有职工2万余人。处下辖30多个单位,21个运输大队(不含华桥运输先锋一大队、二大队)每队有车180辆,全处实配3500辆,为当时最大官办运输机构,是抗战时期我国规模最大的运输机构,也是当时最大的国际运输机构。
西南运输处,其分处支处遍布海内外,其运输遍及西南各省,主要是中缅国际线路。运线国内就达3000多公里。以昆明为中心,东到长沙,南抵缅甸蜡戍、仰光,越南同登,北入重庆、泸州,西至西昌,还利用广九、粤汉、滇越和仰光、腊戍间的国内外铁路,以及珠江、湘江、沅江等水道,构成广大的联运网,担负运输任务。运输业务即垄断“进出口物资运输”。出口物主要有钨砂、大锡、锑块、桐油和猪鬃等;进口物主要为油类、军用品和电讯材料等外援物资及美国租借物资。该处1939年2月到1941年12月,共运入外援物资221569吨。1941年11月,西南运输处完成历史使命撤销,由川滇东路运输局和中缅运输总局两局接管。
宋子文与“驼峰”空运:“驼峰”空运,是在1942年春,美国为了运送抗日战争援华租借物资而开辟的一条印中空运线,它曾成为中国抗战后期获取国际援助的唯一渠道,曾运送物资数十万吨,于反法西斯战争,功不可没。而这条运输线的开辟确与宋的建议很有关。
1942年1月起,日开始研究“缅甸作战”计划,意欲切断“援蒋通道”。日本侵略者计划到5月份占领全缅,切断滇缅路线。这样,美国援华租借物就无法运到中国。无疑这引起了美中两国政府的忧虑和关切。1月30日,罗斯福“提出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和陆上补给线。应其要求,有关人员“找宋子文商谈了这件事。”宋拿出地图,用红笔勾出了陆上的补给线:即波斯湾——里海——俄国的土耳其斯坦——中国重庆。但宋认为开辟航空线更好些。31日他写信给罗斯福说:真奇妙,有一条航空线,十分方便。即从印东北部阿萨姆至中国昆明。为了说服罗斯福,他进而保证说,一百架DC-3运输机一个月在这条航线上就可以运送12000吨。(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47-8页。)
美国军政界对这个建议展开了讨论,罗斯福倾向空运,他表示要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印中空运线;加以陆军部的支持。最终印中空运线,即著名的“驼峰”空运线就这样开辟了。由此可见,宋子文与“驼峰”运输的历史联系。
三、宋子文与美国租借物资的控制
抗战时期,“史迪威事件”是出大戏,主角史(史迪威简称,下同)蒋之争,早为人知。但宋子文(喻为“香蕉”)为戏中何角色,鲜为人知,在此略述。
1942年2月13日史飞离美国,3月4日抵达重庆,住在“宋子文修建的一幢西式楼房”里(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20页。)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全面处理’租借物资”。目的在于美国出枪中国出人打败日本。史在来华前与宋彼此就有一定的了解,宋曾调查过史,对他“非常满意”。他认为美国“挑选了陆军最胜任这一职务的人。”而史却认为宋“不光明正大,而且很滑头。”(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45页。)史蒋矛盾由来已久,从史到中国后不久就开始了。而宋子文在这场斗争中,或添盐加醋,或居间调解,最后因自己欲控制租借物资等因素与蒋站在一起,终把史赶出了中国。
史来华之初,宋在争取租借物资过程中,十分重视他的影响,1942年4月2日,史在缅,由宋提出“关于30个师武器装备方案。”(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495页。)其所需军火仍电请史催美军部迅速订货。5月6日,因史等战败于缅甸,曾派机接撤,“史不愿擅离”,宋谓“不失军人本色,惟思史氏其他更重要任务尚多,如空军援华、中印空运、军货接济等等,均赖其筹帷”(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文献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裕台公司中华印刷厂1980年版。第496-7页。)总之,在宋看来,史“在美国对上至总统、陆军部长和参谋长的所有人都具有为不可思议的影响。”(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41页。)而史呢,则“不认为自己是承办商”,是用来达到中国目的的工具,对战争中什么急需什么从缓,心中有数。但蒋宋认为中国政府什么都要什么都急,而致使彼此的不满。宋曾打电报责怪史,“由于你没发电报帮中国说话,陆军部对中国的要求反应相当迟缓。”以致蒋对史更加恼火。
缅战败后,史一直想打回去,重开中国的地面运输,曾制订了缅北作战计划。在付诸实践过程中过蒋一关很难。史在中国的处境和他的计划一直得到了美国马歇尔、史汀生等人的支持。1942年10月上旬,两人分别同即将返回重庆的宋子文作了长谈,重申他们支持史迪威。且暗示:“供应中国装备的问题依赖于重新开辟地面运输,重新开辟地面运输线又依赖于军事行动,而军事行动又取决于美国代表。”(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87页。)言下之意,宋“能按照租借法案借到多少款子,”“就得同史迪威合作。”(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92页。)宋从美国回到重庆以后,“显然说服了委员长,使他相信要是赞成而不反对史迪威采取军事行动,他就能从美国获得更多的物质援助。”(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93页。)史蒋之争趋于缓和状态。
历史在演变,问题在发展。1943年9月13日,宋霭龄、宋美龄等约见了史迪威,告诉他有人在积极活动想把他撤换掉。史猜想,宋氏姐妹(不含宋庆龄,下同)的行动“源出于宋子文”。他认为宋要她们“最好支持我,同我合作”,这也许是马歇尔敦促的结果。事实恰相反,宋在华盛顿,以当年支持史任职的同样劲头展开活动,要求把他召回美国。宋氏姐妹的行动就是对其的直接驳斥。宋子文声称,由于蒙巴顿任盟军最高司令,史没有必要在中缅印战区任职。宋9月15日向罗斯福提交一份中缅印战区的新计划,其中包括由一位中国人取代史迪威。宋子文这样做,“主要是想控制租借法案物资。”他认为只要能争取到实现中国目的的美援物资,其影响就会更大,但是史迪威坚持要实施缅甸战役计划,因而就会耗用供应物资,就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他“必须把史迪威撵去。”(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560页。)
宋氏姐妹对宋子文展开反击,是宋家的内部权力斗争。宋想取代蒋,领导中国。宋氏姐妹是在为其夫,也为自己的地位奋斗。史迪威的地位以及控制租借法案援助的权力,曾经有一段时间成了这场斗争的焦点,其原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宋子文估计,只要史一走,他就能对租借法案援助握有更大的控制权;也许还想为蒋除去祸害,以显示其影响,向最高权力目标靠近。而宋氏姐妹,决心阻止。
宋子文是他那个时代最不知难堪不怕疲倦的游说家。他运用了一切可以接近罗斯福的渠道。1943年9月,宋呈上要求召回史的信件以后,常想把史召回的罗,把这个问题交给马歇尔处理。马“感到恼怒。”他告诉宋,“他不打算改变指挥结构。”宋不甘心失败,启程回中国打算用别的办法来达到他的目的。据其对助手讲:罗已答应,只要蒋提出,就把史召回。(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562页。)
后来,因史提出了“有关共产党人的建议”,加之孙立人事件(孙要求撤其指挥副官博特纳),(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565页。)史蒋关系又出了问题。1943年10月15日,史回渝,感到自己成了打击的目标。蒋明确主张召回史,理由是孙立人事件反映了史失去部队的信任。蒋的要求是通过宋子文与萨默维尔将军谈话时说出的,且宋已向萨氏透露罗斯福的意向。后者把这一切告诉了史,史觉成定局。史一走,宋更有可能控租借物资,增强其内部斗争的法码,因此,召致宋氏姐妹的反对。外加何应饮、蒙巴顿、萨氏等的支持,使蒋增加了压力,不得不暂时放弃召回史,宋只好“被迫放弃他原先的主意”。(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566-8页。)
1944年6月华莱士访华时,宋“要赶走史的念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他和蒋,还有陈纳德、艾尔索普,竭其能事,使华莱士得出结论,史必须调离中国。他电呈罗,建议派魏德迈接替史。(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671-2页。)然而,谁都不清楚,自开罗会议后,罗对中国态度明确改变,他比以往更加坚持地支持了史迪威。缅北战后,罗拟让史提任指挥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部中国军队,意在租借物资也将供给共产党军队,甚至罗以援华物资来压蒋服从,再次激怒蒋。这时宋坚决地站在蒋一边,同心协力,终把史赶走。
四、宋子文与美国租借物资的流向
抗战时期美国供给中国政府租借物资援助,旨在它出钱出枪中国出人,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因此援助是否真正用于抗日的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课题。若没有真正用在抗日上,那它又流向何方?在此仅择其与宋子文相关的历史谈谈。
前面已经谈到,西南运输处被宋子文(或宋子文集团)控制。有史称;该处主任宋子良一开始就是在中国掌握租借物资的负责人。该处有六百辆汽车运送租借物资,但奇怪得很,运物一到中国,不出两小时就“出现在黑市上出售,”或者“失踪”,或者“仓库失火”,极少到达目的地(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587。)。
1943年1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有份送呈局长丁·埃德加·胡佛的备忘录。备忘录称:宋氏家族一直是金钱狂,其一切行动皆受聚敛钱财欲望所驱使。因此,他们正在进行一个诈骗中国人民的巨大阴谋——骗取中国人通过租借法案所应正常收到的物资,并把其中很大一部分钱转移给宋氏家族。
1940年6月,宋子文到美国后,他开办环球贸易公司,组织中国自卫供给公司,雇用中国人和网络美国人处理源源不断的租借物资,“用租借的办法做生意,”(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08页。)使之大发其财。因此,备忘录讲:“租借法案物资迄今已统一分配给中国的约五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将转入宋家。”其办法,偷偷转移。时驻美大使胡适,因对此举有疑被召回国。也有察觉者,暗中写报告到重庆说:一艘装载由租借案提供的六十辆新式美国坦克和其他价值昂贵的战争物资的货船沉没了。而事实上没人制造过这些坦克,该船也从未离开“西海岸”。宋子文用这种办法盗取了巨额的租借物资款项,“超过宋家其他成员认为适当的程度。”(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588。)这引起了宋霭龄、宋美龄的反对。宋美龄欲去美国,宋子文坚决反对,因为他认为“美国是他的地盘。”同时,蒋介石,陈氏兄弟也不满,他们“也急于要把令人眼红的外援文件包从子文手中夺过来。”这场狗咬狗的斗争,结果导致“重庆摔杯事件。”(蒋一气之下将茶杯砸在宋子文身上)(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588。)事后,宋子文利用外交职权,发给其弟宋子良“特别外交官护照”,派其速往美国,担任首席采办官员和全部美国租借物资运往中国前的代办。两兄弟继续联手,盗骗租借物资等款项。于是他们更富了,宋子文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巨富”。
宋子文的所作所为,除引起家内争斗外,更激起了世人的愤怒。
美国官员气愤。作为美国租借物资高级调度人史迪威,见“战场上士兵得不到武器给养,”“指责这些物资被官吏贪污而中饱私囊”。(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626。)美国政府曾因宋等人盗取租借案下物资和款项发了横财,计划中止借给物资。摩根索曾气愤地说,“叫他们跳长江去”。战后数年,杜鲁门知道事实后,愤怒地骂道:“他们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含战争中租借物资援助款)美元中偷去7亿5千万美元。”(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622。)联邦调查局跟踪调查中发现宋子文“开始担任公职时财力十分有限,而到1943年1月,他已经积蓄了七千多万美元。”(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589。)上述备忘录就是证据。
英国外交部一高级官员推测说:“宋氏兄弟把几十亿美元转入自己的腰包,许多钱根本没有离开美国。”(注:【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中国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589。)
共产党谴责。周恩来曾说:“抗战已变成了一桩好买卖,因为那便于捞取援助。”(注:【美】巴巴拉·塔奇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449页。)
总之,宋子文与《中美租借协定》的签订、实施以及诸方面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在签订《租借协定》争取租借物资,为其营运谋划策,在争取美援抗日方面客观上是有功的。但是,其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盗取租借物资等援助款项,中饱私囊,人民是无法谅解的,理应受到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