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商业电影时代的纪念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2:13
 邦德走了,树倒猢狲散,让追随007四十多年的影迷们黯然神伤……

007,商业电影时代的纪念碑



首任邦德演员肖恩·康纳利,以帅气形象、矫健的身手和绅士风度,将007塑造成银幕上的完美英雄。  

《007邦德23》以只有序列号没有正式命名的结局黯然收场。去年的《量子危机》成了最后一部邦德电影,丹尼尔·克雷格也成了“绝版007”。                  本报记者  王磊
邦德走了,树倒猢狲散,让追随007四十多年的影迷们黯然神伤……

007,商业电影时代的纪念碑


日期:2010-08-29 作者:王磊 来源:文汇报

首任邦德演员肖恩·康纳利,以帅气形象、矫健的身手和绅士风度,将007塑造成银幕上的完美英雄。  

《007邦德23》以只有序列号没有正式命名的结局黯然收场。去年的《量子危机》成了最后一部邦德电影,丹尼尔·克雷格也成了“绝版007”。                    
    本报记者    8月底,米高梅电影公司正式取消了第23部007电影的拍摄计划。因为债务危机,被米高梅称作《007邦德23》的影片,从今年4月就开始“无限期延期开机”,现在延期却成了取消,《007邦德23》以只有序列号没有正式命名的结局黯然收场。而它的落幕也终结了007系列电影从1962年开始的近半个世纪的辉煌。去年的《量子危机》成了最后一部邦德电影,丹尼尔·克雷格也成了“绝版007”。
    
    汽车、手表、邦女郎,007是最成功的系列电影,也是商业电影广告植入的典范。看007的时候,只有肾上腺素分泌,不会有一滴眼泪。而22部邦德电影,也只拿过一次奥斯卡技术奖。要为即将落幕的007电影立一座墓碑,墓志铭大概只有一句话:好莱坞消费主义提纯下的超纯度商业电影。
    
树倒猢狲散,邦德班子忙“自救”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1962年10月首映至今,算来已经有48年。首任邦德演员肖恩·康纳利,以帅气形象、矫健身手和绅士风度,将007塑造成银幕上的完美英雄。当年32岁的他,如今已经80了。最年轻的邦德演员克雷格也有42岁。随着《007邦德23》的夭折,米高梅培养的邦德产业大树摇摇欲坠,满树的猢狲开始为自己另觅新枝。
    
    最先传出风声已经动起来的,是007系列电影最新两部的编剧尼尔·珀维斯和罗伯特·韦德,两人上周向媒体透露,已谋得新工作,正在共同编写一部动作大片。
    
    在《皇家赌场》里把邦德扔进非洲某国使馆的编剧,这次要直接将新片的发生地选在非洲。故事发生在西非柏柏尔部落。因为铀资源丰富,柏柏尔成了能源公司和恐怖分子眼中的大肥肉。一位美国人类学家,恰巧在当地以部落土著人为对象做研究。他的研究对象被指控为恐怖分子之后,他出手相助,最终在一场政治风波中越陷越深。
    
    核威胁、恐怖分子、政治风波,两位编剧的新动作电影,基调实在非常007。只是少了一位身手了得、装备精良的绅士英雄。不过,原著作者之一沃尔特·帕克斯说:“虽然都属于动作片,但是新片设置了一个情感复杂、充满诱惑却完全真实的世界。创作理念和基调,就与所有的007系列完全不同。”
    
    最新的007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也因为邦德退休,少了在好莱坞继续上位的“天梯”。
     前任皮尔斯·布鲁斯南实在太过出色,丹尼尔·克雷格在2008年接棒扮演邦德时,几乎非议爆棚。从样子、体型、身高,到口音、身世、教育背景,八卦杂志将克雷格查了个“底儿掉”,然后挥动大棒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就连一头金色的头发,也成为他扮演邦德的障碍——因为原著中的007被设定为黑褐色头发。
    
    好在肖恩·康纳利、罗杰·摩尔、蒂莫西·道尔顿和皮尔斯·布鲁斯南,几位邦德的前任扮演者都力挺丹尼尔。最终,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两片全球票房超过12亿美元,是仅次于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圈钱邦德,可见观众对他的承认和肯定。
    
    因为扮演邦德成为好莱坞一线男星的他,如今忽然被釜底抽薪少了根据地,心里一定七上八下。不过,丹尼尔·克雷格早在扮演007之前,就以2001年的《古墓丽影》和《毁灭之路》扬名国际。2005年在斯皮尔伯格的《慕尼黑》中,他也有令人惊艳的表演,他扮演的穆萨德特工,冷酷中不失天真。
    
    克雷格戏路挺宽,目前他正在联系导演大卫·芬奇,希望能够出演翻拍版的《龙文身的女孩》。《龙文身的女孩》原是一部瑞典惊悚片,改编自瑞典推理小说名家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第一部。拉森因为该小说超越丹·布朗,成为欧洲最畅销的小说作家。影片2009年在瑞典上映后,一举创下北欧影片的票房记录。大卫·芬奇计划今年9月开拍,到时候就知道丹尼尔能不能时来运转。
    
成败皆萧何,经济问题拖垮007
    007电影走的是好莱坞的贵族路线,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1960年代的邦德电影,就敢开出100万美元以上的预算。第一部《007:诺博士》,百万美元的投入换回来1600万元的票房,虽然绝对值看上去不大,但是1:16的投入产出比,让邦德电影一炮打响。哪怕在电影票价不过10美元的时代,007的基础票房始终稳定在两三千万美元。2000年代的邦德电影,则以1亿美元为基础票房,在全球吸金。
    
    不过,也正是经济问题,让邦德电影的东家米高梅公司濒临破产。去年9月,《纽约邮报》就报道因为巨额债务缠身,债权人与股东矛盾加剧,有85年历史的米高梅电影公司可能会走向破产。一年拉锯战之后,邦德电影的取消,被某些评论认为是米高梅破产困局终于在谈判桌上有了说法的标志。
    
    金色圆圈里一只雄狮张嘴吼几声,是米高梅电影开幕前的标志片段。注册商标里这只名叫利奥的雄狮,正是全球影迷熟知的米高梅的代言人。成立于1924年的米高梅电影公司,曾推出《宾虚》、《乱世佳人》、《绿野仙踪》、《魂断蓝桥》、《飞跃疯人院》、《洛奇》等经典电影,收获过近200个奥斯卡小金人。
    
    2005年,以索尼为首的国际财团出资48亿美元将米高梅收入旗下。目前约有超过80家公司持有米高梅高达近40亿美元的债权。米高梅正在寻找买家接盘。
   有评论认为《007邦德23》被取消并非坏事,而且也不就一定意味着邦德会从此淡出银幕。作为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哪怕米高梅破产,007也有足够的资本“跳槽”,系列版权被其他电影公司收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且007系列小说的创作也未曾中断。美国作家杰佛瑞·迪佛目前正在续写007系列小说。迪佛是个写侦探小说的高手,已经出版小说25部。年近60的他喜欢将侦探和凶手之间的较量描摹得比较有生活哲理。同时,犯罪心理和魔术式的悬疑,也是他擅长的小说玩酷手段。新007小说暂定名《X计划》,计划于明年5月出版。比较有趣的是,小说的时间范围锁定在2天之内,空间跨度却跑了几个国家,《X计划》目前公布的结构,令人充满了“24小时”式的紧凑期待。
    
做“间谍”不能太出名,邦德成了边缘人
    
    原本需要隐姓埋名,消失在人海中的工作,有人却能凭借它,让自己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粉丝,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引得人群尖叫。007形象——全世界最高调的间谍,永远西装革履地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弄得对手鸡飞狗跳场面火爆,然后依旧西装笔挺地消失,连皮鞋上都没有留下一点灰尘。
    
    邦德的魅力在于勾起男性观众的英雄欲望。在邦德电影高产的年代,那些影片中无一没有冷战背景,邦女郎中也有不少是敌方的美女间谍,然后架不住007的魅力,180°转向“叛逃”,直扑邦德怀中。还有最先进的跑车、武器、手表,异国情调的世界风景,这些都成为007电影的巨大卖点。
    
    没有了柏林墙,没有了对手的邦德似乎有点烦。不过,冷战不过是007的幌子,耍帅才是这个高调间谍的工作。
  007的编剧珀维斯和韦德,曾改编过约翰-李-卡瑞的小说。对于邦德的编剧而言,约翰的作品几乎现实得令007汗颜。1960年代,邦德电影初出茅庐之时,约翰就批评007基本属于伪间谍片:“这个角色完全脱离政治情境。邦德根本不在意谁是美国总统或苏联政府最高领导人。”事实的确如此,邦德电影中的政治背景,不过是为了给他的对手找个看似强大的东家。影片中的各种危机,也绝对不是某个特工搞搞破坏就能化解的。约翰批评的1960年代的邦德电影,更是把科幻当做卖点之一。野心家设计出的各种钢铁怪物,将007弄得有点像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国际商业巨子计划从外太空摧毁所有人类,再用自己零缺点的人种繁殖新的族群。这样的剧情设置,在今天看来也有点“雷”。
    
    或许邦德本身不在意世界政治,但是邦德的编剧却很喜欢把时政拉进电影之中。《007:太空城》是科幻色彩最浓的邦德电影,其中大量使用的微缩拍摄技术,将“小玩具”拍成航天飞机,被影评人嘲笑为模型电影。事实上,《007:太空城》是1979年全人类太空热情高涨时的应景之作。各种太空幻想充斥各种媒体,当时,007的银幕上出现火箭、飞船,以及未来关于人类飞出地球的幻想,果然震撼票房。7000万元的票房,比上一部《007:海底城》的4600万元,增长量超过50%。
    
    不过,近几年,随着新兴谍战电影的兴起,邦德在银幕上第一间谍的美名屡次受到挑战。罗伯特·陆德伦的《伯恩三部曲》,把1970年代的小说电影化成2000年代的故事,伯恩神出鬼没丢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背影,被影片的镜头一再强调。这种真实的情报战的节奏感,以及低调带来的压力,令007的高调几乎有了几分可笑。以“反恐战争”为背景的《24》,用1:1的时间长度,记录主人公的间谍活动,将真实感进一步提升。影片《辛瑞那》则从间谍的角度,全视角观察中东石油经济背后的政治逻辑。海报上乔治·克鲁尼扮演的特工被蒙上双眼,寓意棋子大部分时间看不到方向。
    
    忽然,邦德这个间谍之王,成了边缘人。22部邦德电影中,只有1965年的《007:霹雳弹》,拿过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其他的在影评人眼中也只有技术没有故事。丹尼尔·克雷格扮演的新一代007,不得不穿着休闲衬衫,在建筑工地和对手玩起酷跑追逐,对以靠设备领先取胜的西装版做出微调。银幕上淡定不再的邦德,折射出的是整个市场环境对邦德电影的期待——耍酷也要有分寸,007不能再是一个穿着西装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