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若水:文革史话:从群众运动到运动群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3:16
辛若水:文革史话:从群众运动到运动群众时间:2010-08-29 08:20 作者:辛若水点击:948次
  (一)  从一封上书说起
  我们先看一封文革初期的上书:
  “文革”是一个人用枪杆子运动群众——王容芬上毛泽东书
  尊敬的毛泽东主席:
  请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想一想,您在干什么?
  请您以党的名义想一想:眼前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请您以中国人民的名义想一想:您将把中国引向何处去?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群众运动,是一个人在用枪杆子运动群众。
  我郑重声明:从即日起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致
  礼!
  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
  德语专业四年级一班学生
  王容芬
  1966年9月24日
  摘自(《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化大革命”上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我们与其说这是一封上书,还不如说是严厉的质问。一个青年学生可以以这样的语气质问一位领袖,这在我们是难以想象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真实的,由此可以想见那时候的青年学生是何等的狂妄,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可以说是充满政治激情的。文革也是要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激情的,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沿着文革的思路走,这位王容芬同学大抵是自觉抵制文革的。王容芬的这封上书,从高处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从低处说,却不过是负气之作。许多问题并不是她那个年龄,可以想明白的;如果只因为想不明白,便愤而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那显然不是理性的态度。我们现在是否定文革的,所以王容芬的上书便放射出了熠熠光辉,可在当时,我们若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红海洋;便知道她实在有点螳臂挡车了。这样的声音,在当时也只能被淹灭。
  我们不知道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是否看过这封上书;从常理来推想,大抵是看不到的。不过,我们可以假设他看到,那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笑这位青年学生的不自量力吗?他在青年时代,也是这样“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他所以发动文革,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在中国青年身上,重新找回中国革命的青春。毛泽东当然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很明了眼前的一切意味着什么。他在进行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他的根本目的,就是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他把中国引向何处去,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共产主义。文革的高尚动机,别说否定文革的人,没法否认;就是妖魔化文革的人,同样没有法子否认。当然,王容芬的上书真正有光彩的,不是她那义正辞严的质问,而是她所表达的观点,即“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群众运动,是一个人在用枪杆子运动群众”。其实,不论是谁,只要真正思考过文革,都可以提出比较深刻的观点,因为文革本身就是学术的聚宝盆。如果文革不是群众运动,又是什么呢?一个人用枪杆子运动群众,那同样是群众运动。
  其实,所有的群众运动,都是有两个方面的,一是群众运动,一是运动群众。群众运动,一般是自发的,但即便是自发的群众运动,也还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如果没有组织,没有领导,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稍遇挫折,就会作鸟兽散了。而运动群众,则重点强调了群众运动的组织性、领导性。用一枪杆用运动群众,也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中国革命的经验,中国的革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毛泽东不讲过么?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了枪杆子,什么革命也搞不起来的。我们不知道王容芬后来的经历怎么样;在那个时代,写这样的上书,确实有点大逆不道,就是被打成反革命,也是极有可能的。我们真心的希望她现在还是健在的;四十年的斗转星移,也许会让她的眼睛变得明亮。没有了当年的稚气与狂妄,却会拥有中年人的沉稳与成熟。如果现在问她文革的本质是什么?也许,她的回答会和当年颠倒着个吧。
  (二)所谓“群众运动”
  我在想,全盘否定文革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也许,就是文革是一场群众运动吧。所谓的群众运动,就是你也参加,我也参加,大家都参加了。说这样的群众运动是错误的,是灾难,是浩劫,难道大家都错了不成?难道大家都是灾难与浩劫的制造者?如果这样的话,那大家都想不通了,对否定文革也会闹意见。但是,否定文革,却是历史的潮流;如何为这历史的潮流寻找理论依据呢?想来也只有强调人民群众对文革的抵制了。文革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呼风唤雨的,反而遇到很大的抵制;譬如当年的“二月逆流”,而现在则称之为“二月抗争”了,但是,抵制文革的正义力量,没有对抗得住历史的潮流,所以文革也便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文革的波及范围之广是惊人的,只有这场革命,我们才可以说,把每一个人,包括圣徒与魔鬼都卷入了进来。文革又是无比彻底,无比深刻的。革命不彻底就要失败,这是中国革命留下的宝贵经验。
  可为什么文革,如此彻底的革命,竟也失败了呢?难道是它脱离了群众?我们看一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么讲的:“‘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运动开始后,党的各级组织普通受到了冲击并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受到批判和斗争,广大党员被迫停止了组织生活,党长期依靠的许多积极分子和基本群众受到排斥。‘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卷入运动的大多数人,是出于对毛泽东同志和党的信赖,但是除了极少数极端分子以外,他们也不赞成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残酷斗争。后来,他们经过不同的曲折道路而提高觉悟之后,逐步对‘文化大革命’采取怀疑观望以至抵制反对的态度,许多人因此也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打击。”“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是一直没有停止的。……正是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
  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依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从这段经典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我们使出吃奶的劲去否定文革,却发现总有一些东西是没法子否定的。虽然这些无法否定的东西,并不会记在文革的功劳薄上,但这,也会让我们发现文革被掩去的另一面真实。其实,我们要否定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困难的。中世纪被启蒙学者说成是最黑暗的年代,是漫漫长夜,但经过另外学者的发掘,却知道那实在是人类历史上最浪漫的时期。文革并不是漆黑一团的,我们怎么可以想象,全国山河一片红,会是漫漫的长夜呢?所谓漫漫长夜,是对被打倒的那些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来说的。我觉得,那个时代,并不是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改变的问题,而是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性质上升到空前高度的问题。历史是说不清的;如果历史能够说清,那就不是历史了。虽然否定文革的主要是困难在于文革是一场群众运动,但是,群众运动却也不妨脱离群众。在文革中,毛泽东究竟是离群众远了,还离群众近了?从一方面讲,确实远了,因为毛泽东年事已高,而不可能像青年时代那样,同群众打成一片;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更近了,因为群众把他放在了心坎上,当做永远的救星。
  (三)所谓“运动群众”
  “运动群众”所强调的便是对群众运动的发动、组织和领导。我们在讲“群众运动”的时候,往往用个词,叫做“自发的”。其实,自发的群众运动必然是松散的,一遇挫折,就可能作鸟兽散。也可以说,群众运动是需要坚强的组织与领导的。我们知道,文革中,是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既然如此,那是谁领导的群众运动呢?事实上,还是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运动。因为,在文革中,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那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文革的发动者、领导者。有人说了,毛泽东领导群众运动,并不意味着共产党领导群众运动啊。因为毛泽东只是一个党员或者说领导者,并不能代表整个党。这个说法看似很民主,但在那个时代,毛泽东不能代表共产党,谁又能代表共产党呢?毛泽东所以发动文革,所以踢开党委闹革命,是从人民、国家和党的长远利益考虑的。当然,有人说了,从人民、国家和党的长远利益考虑,就可以陷天下于动乱、浩劫吗?如果文革真的就是动乱与浩劫,那当然不可以。
  我们假设文革就是动乱,就是浩劫,那么是谁在动乱,又是谁的浩劫?很虽然,就是起来造反的革命群众在动乱嘛。实际上,群众运动虽然很难否定,但也不好肯定的。群众虽然是正义的代表,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们又往往是非理性的,做出许多出格的事。群众的愤怒是最了不得的,如果有谁犯了众怒,革命群众就可能把他大卸八块。就是真的大卸八块,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法不责众。一个人犯罪,我们可以把他抓起来;一伙人犯罪,我们同样也可以把他们抓起来,可若天下的人,都犯了罪,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按照现在的说法,文革是民主、法制受到践踏的时代。在民主、法制的背景下,起来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罪恶滔天。而在文革呢,喊出的口号则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虽然群众运动有诸多不好,但是在文革时代,群众确实是有力量的,那个时候既讲“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又讲“工农联盟”。用个说法,就叫做“群众专政”吧。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了。什么“群众专政”?分明是“暴民专制”。其实,群众在历史上,一贯被称为暴民的;但是,这种污蔑又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它无法阻挡庶民的胜利,更无法阻挡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说实在的,群众专政,确实造就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那个时候并不能够说没有坏人,但是决没有现在这样明偷明抢的。只要有坏人,大家都会行动起来,自觉与坏人斗争,但我们现在呢?只要不侵害自己的利益,乐得冷眼旁观。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文革时代,群众与领导的关系,和以往时代是颠倒着的。历来都是当官的高高在上,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但在文革时代,高高在上的却是人民群众,不是群众害怕领导,而是领导害怕群众。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大民主吧,虽然这种大民主很容易导致民主的沦丧。群众至上,这个做法确实了不起,毛泽东的信念并没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巨大动力。”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文革时所搞的“群众专政”确实是从根本上解决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的灵丹妙药。当然,这个灵丹妙药,现在已经被否定了;但被否定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这否定,而失掉其内在的价值。毛泽东始终是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的,这与许多人的口是心非是大不一样的。也只有在文革,领导者才会畏惧群众吧。在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民怕官,也只有文革,实现了一种颠倒,让领导者真正畏惧生养他们的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的。崇祯在吊死煤山的时候,依然至死不悟,说,没有亡国之君,只有亡国之臣。盛衰成败,其实,是掌握在人民手里的。让人民群众高高在上,这确实是一个创举;虽然这个创举失败了,但却会成为人民群众永远的希望,当然也会成为一些人永远的噩梦。在民主与法制的时代,自然是不会有群众专政的;这自然是好事。永远是革命群众说了算,也不好吧。群众专政会从根本上,取消自由。但人又不能没有自由,所以,群众专政还是成为过眼云烟的好。
  (四)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如果说文革是由毛泽东发动的,那自然是自上而下的;如果说文革是一场群众运动,那它就是自下而上的。自下而上,是群众运动;自上而下,则是运动群众。那么,文革是不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呢?也就是说,如果文革不由毛泽东发动,那它会不会发生呢?很显然,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文革;文革是由毛泽东发动的。但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发动文革呢?这就不仅仅是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而只有回到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才能找到文革的根源。但是,毛泽东时代正是由毛泽东一手缔造的。毛泽东把那个时代深刻的打上了自己个性的烙印。也只有那些英雄豪杰,才可以把时代打上自己个性的烙印。
  毛泽东时代是英雄主义的时代,而英雄主义的时代又理所当然地为千秋万世的人们向往。可以这样说,在英雄主义的时代,整个的社会就像一个火药库;只要有一点火星,恐怕就不只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问题了。毛泽东只是点燃了文革的导火索而已,真正让烈火的燎原的是革命群众。有人在反思文革的灾难与浩劫的时候说,文革不是发动的,而是酿成的。这个说法固然深刻,但是,也并不全面;其实,文革既是发动的,也是酿成的,文革并不是毛泽东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这种深思熟虑,让毛泽东远远走了历史的前头;不过因为走的太靠前了,所以不为人理解,甚至被当做倒退。毛泽东点亮了文革之火;但文革的发展,似乎也超出了他的想象与控制,对于文革的动乱局面,是否违背毛泽东的初衷,实际上是有不同意见的。毛泽东的初衷,并不是要天下大乱,但天下大乱却是达到天下大治的必由之路。既然如此,那就不怕乱,所以他才能说出祝中国全面内战的话。要知道,“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即便在文革中,也是被否定的,而“不要武斗,要文斗”的口号即是明证。毛泽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群众的首创精神来解释文革初期的动乱的。我们知道,巴黎公社留下的最宝贵经验,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文革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文革中最先起来成功夺权的上海,就提出要建立“上海人民公社”。但是毛泽东没有同意,他提出的理由是,如果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而这会带来外交上的不便。于是,“上海人民公社”流产了,只好改称“上海革命委员会”,而这就落在了其他省市的后头。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吗?有渤海湾的战斗,还有“春风已度玉门关”……。也许所有的欣喜,都是鲜血染红的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一方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又对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持着谨慎。群众固然是正义的,有革命要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群众首创的,都是好的。不能只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还要引导群众。当内乱的局面,发展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是毛泽东用铁的手腕结束了内乱。也就是说,文革中,天下大乱的局面,只在初期;而后来,是沿着天下大治的思路往前走的。你可以说“天下大治”的水平不是很高,甚至也还没有彻底地从“天下大乱”中摆脱出来。但这已足以证明,文革十年并不全是漆黑一团。我们并不能苛求毛泽东对“天下大治”的追求的,因为那个时候,他毕竟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更何况,政治的斗争是那么的激烈,林彪与“四人帮”两个集团,又在篡党夺权。把林彪作为继承人写入党章,固然有些滑稽,但想来,还是由于那些马屁精们的推动,毛泽东只是勉强同意而已。有人说,毛泽东能够治天下,却不能够治左右,其实,这不过是误解。是毛泽东粉碎了“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转动之势”的林彪集团。当然,这个胜利,并不能够带给他丝毫的喜悦,反而有太多的苍凉之感。我们是把林彪的自我爆炸,当做文革的转捩点的;毛泽东自然不会承认文革失败的,但是,对于文革的前途,也并不怎么乐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毛泽东常讲的。但是,毛泽东的文革之路,究竟有没有光明的前途;这些问题,只能留给后来者。但是,无论怎么样,在毛泽东的心中,所拥有的,只有人民。
  (五)群众运动的退潮
  我本来想写群众运动的终结,但细想想,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群众运动并没有终结。大抵以后还会有群众运动,但是群众运动已经不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不再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社会政治的主要问题了。其实,对群众运动也有一个告别的问题。不过,群众运动已然退潮,这个告别的问题就显得有点多余。但是,谁又能够保证将来不再发生群众运动呢?领导群众运动,是最难的事情;控制群众运动,尤其的艰难。群众运动,有自下而上的,有自上而下的,也有两者结合起来的。群众运动自然有其好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要相信群众。但是,在群众运动中又有很大非理性的成份。我们知道,众怒不可犯;犯了众怒,就可能粉身碎骨。但是,众怒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在众怒面前粉身碎骨,这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在整个毛泽东时代,群众运动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而这在文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群众运动固然是轰轰烈烈的,但是这群众运动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呢?不过,这也要看怎么说了。按照当时的说法,自然是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胜利走向胜利。当然,要说群众运动完全没有胜利也不对,譬如锻炼了群众,教育了群众,给国家带来了新气象,这也是的确的。但是,在群众运动中,有青云直上的,也有受到压制打击的。青云直上的,自然感激群众运动,所以也不妨做一个运动迷。但是,青云直上之后,也有反过手来压制群众运动的。运动迷,好不好呢?其实,那时候的运动迷,也就像现在拜财神的一样,都是被鬼迷了心窍。古华《芙蓉镇》中的王秋赦,就是一个典型的运动迷,结果呢,疯掉了。整天在大街上喊“文化大革命三、五年,再来一次”。从这惨淡的结局来看,这运动迷也是颇可以同情的。但是,他们在迫害别人的时候,又为什么那么心狠手辣呢?可以说,大部分运动迷,都不会青云直上的;青云直上的,只有少部分人。在群众运动中,最残酷的,大抵即是所谓的人人过关吧。人人过关会造成一种很紧张的氛围,弄的人人自危。人人自危,可以说是最大的精神折磨。容易过关的,自然是那些积极分子,革命的左派;至于所谓的落后分子、知识分子就惨了。我们知道知识分子是一贯讲良心的,许多伪心的话是不愿意说的;而在这那个时代却必须说,而且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如此以来,真话就被谎言取代了,而所谓的真理,也就败在了谬论的手下。
 来源:学说连线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00829170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