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动画终极报告(产业篇)(二)_仙人掌漫画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2:34:04

十三、模仿和创新

一本名叫《哈里?波特》的书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使得中国的魔幻玄幻文学大肆兴起,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冲击。现如今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中国的魔幻和玄幻小说多。然而中国的这些作者并非是模仿《哈里?波特》的文学形式进行创作的。中国人也开辟了自己仙侠小说的文化概念。
中国的幻想文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到世界幻想文学大国,可以说首先的一个超越动画的优势就是无限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题材限制。没有限制的事物当然就可以自由发展壮大。另外重要的一点,盛大公司的起点中文网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得说一个公司财大气粗肯投资和鼓励发展文化,这就是好样儿的,虽然有时候手段可能不太光明,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中国发展开拓了一片幻想文学的市场。
假如说中国动漫事业也有这样一个无限制自由发展的空间,虽然不能获得那种空前的成功,但不得不说是有利于促进中国动漫事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中国的幻想文学作品,一少部分按照日本人的动画概念可以改编成动画片,不过在中国还是受于题材不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另外,缺少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请正确的理解这个问题,现在拍这些东西显然还不是时候。
中国人喜欢模仿,喜欢在某类型作品成功之后进行一系列的类似风格创作。比如说中国幻想文学就是继《哈里?波特》风行之后才开始风行起来的。在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引发韩影狂潮之后,中国也有类似《我的XX女友》《我的XX男友》之类的作品出现,当然韩国也同样如此。模仿在世界上来讲都可以说是个文化发展的趋势。再说除了世界上更早期的一些作品,我们哪些东西不是模仿而来的?不过模仿的质量有好坏区别罢了。
对于中国动漫来说,现在是处于一个学习和发展的阶段。而能否迅速发展则取决于是否能够很好的学习国外知名动画公司的制作和发展的模式。
我们说车田正美在《圣斗士星矢》中“发明”了圣衣,而后许多日本动画就不约而中的存在了这一概念,前者是创新,后者是模仿。但是模仿了一个模式或是一个概念之后,在故事和人物之中寻求创新,这是在动画剧本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我将在后面的篇幅中讲一些有关动画剧本核心创作的方法,我不期望我的同行们贡献出他们那些心得,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利用这些东西进行高质量的创作。
模仿是创新的一个过程,这是笔者切身的体会。《哈里?波特》刚引进中国的时候,许多作者都将进行类似魔法学校和哈里式的魔法故事创作,但是他们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之后,去完成和创新另外一个故事就完全不同了。没有这个模仿的过程想一次性的进行创新,许多时候是不切实际的。就好像一个新生的婴儿,不去模仿大人走路,他们自己要多久才会走路?
中国动漫少了一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
一如笔者之前所说,大部分中国动画人都有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传统观念,要首先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这个理想非常好,不切实际的是:要一步登天。
想要不经过学习更先进的文化而直接就进行创新,就如同一个连基本数学知识都不懂得的人去直接解答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不能够深入理解动画的人如何去创新自已的东西?只是抱有空想的行动不过是妄想成功的前奏罢了。
我们说牛顿可以发现万有引力,那么我们说一个婴儿也去发现万有引力是现实的吗?这就是中国动漫的现状和写照。
许多人讲《我为歌狂》是模仿日本动画的一部片子,按笔者的解释,它之所以还没有更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模仿的还不够狠不够像,假如它不是个四不像的动画片,模仿得有够像。那它就能成为中国青年动画的领路先驱了。靠模仿外国典型的作品和模式创作而获得成功的作品不丢脸,这是一种光荣。真正的丢脸是只会喊叫创新而不断使国产动漫发展滞慢的那些人。

十四、一些人,一些动画

以下是网上面摘录的一段报道:

《神笔马良》的导演靳夕是木偶片大师德恩卡的弟子,他是中国木偶片的大师,还有一部代表作品《孔雀公主》,长达80分钟,堪称木偶动画的最高水准。而此片的副导演万超尘更是“中国动画之父”万氏三兄弟之一。在他们制作出这部经典动画作品之时,那个被现代青少年崇拜之至的“日本动画之神”手冢治虫才刚刚起步,马良的神笔曾经也是他的感悟之一。因在“美术、音乐、人物行为、语言的刻划皆考虑到是否符合我国的民族气派”的成功,成为中国木偶动画的经典作品之一。

许多中国动画的从业者都想去我们国家国去曾有地辉煌的成功,成功之时还可以厚脸皮说“那个被现代青少年崇拜之至的日本动画之神手冢治虫才刚刚起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在人家原来刚起步的而现在迅速发展动漫面前是多么的丢人。这是我们除了从中反思之外,更应该吸取的教训之一。
在网上还可以看到手冢治虫特地赶到中国动画的“龙头老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向万籁鸣拜师学艺的报道。这些不能说明我们的动画有多么辉煌进步,在现在看来只能说是有多么退步罢了。
我把中国动画人分成三个部分:老老动漫人,老漫画家,青年动画从业人员。
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那些“老老动漫人”都已经去世或者退休不从事动漫工作了,给我们留下了一度曾在世界范围内辉煌无比的动画片。接下来就是败家的那代“老漫画家”,这一批人即是笔者前面所述凭着“一步登天”空想着“中国民族风格动画”那种老古董。笔者曾在多篇贴子里提到过“史丹莫动漫画原创大奖赛”,当时盛大的前身思泰动漫请了十个一排的“老漫画家”做评委。其中一个站起来讲道:“我研究过日本漫画,看了这么高(用手比划,大约一米)的一摞子漫画,无非就是大眼睛娃娃和机器人什么的……。”
从上面的话中我们看出了,那些画四格漫画的老头完全不懂现在青少年们观注的东西是什么。但是他们是中国动画人中的一员,他们的存在就完全制约了中国动漫的发展和进步。因为靠着从前画讽刺漫画过来的名气,许多动画投资商和制作人都去向他们请教该如何发展中国动漫,这无形之中就给了他们一些权威和认同,他们的“指导意义”就指导着中国动漫走向缓慢发展之路。笔者前面所说的那些封建思想例如说“动画是给孩子看的”之类的说教有一大半是这些人搞出来的。我之所以不尊重这些人,是因为他们明明不懂一些事情,反倒倚老卖老的去做些他们不该做的事。前面的报道既然称手冢治虫为日本动画之神,那我们中国现代动画的神在哪里?有没有在这些人中产出一位来?
现在仍然痛苦挣扎的一批青年动画从业人员,他们在学习外国先进动画技术的同时也在同时寻找中国动漫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今日动画的《马丁的早晨》当属一个成功的先例,这部有法国动画风格的片子在中国踏出了很有力的一步。作为一个中国动画人,我很期待今日动画后面的《中华小子》和《宇宙牛仔》也能同样获得空前的成功。那么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些在中国具有意义上的动画,因为那些动画还不具有特殊的商业意义,所以未将《马丁的早晨》列入其内。其实那些动画片虽然并非好评如潮,有的质量虽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过这些动画片均具有开拓者的意义,对今后发展青年动画市场具有相当重要领路作用。

十五、原创动漫人如何联系动画公司

我们所说的专业以及原创动漫人,是指在动漫领域中的专业人士,他们有学历不高,年龄不大,但对现代动漫的理解很深刻,因此不同程度上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原创创作。一个好的故事好的人物造型均是来自于灵感,有位名人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而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得更重要。”请注意后面那半句话传至中国就完全被抹杀掉了。
动漫和广告一样都是需要灵感和创意的文化形式。中国原创动漫人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培养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付出努力谁都可以,但不是谁那么努力都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我想起曾看过一个报道说:南京原力动画公司的某负责人曾请了不少人写动画剧本,其中也请了不少大学生写,不过没有符合要求的,不得已,请了《无极》的编剧张炭来写他们公司创意的动画《贱搭档》剧本。
在中国许多动画公司的动画剧本都是找影视剧编剧去写的,这不得不说是个可悲的事实。该报道后面还加了一句:因剧本还未创作完,动画制作的工作遥遥无期。
可想而知影视剧本编剧是如何对待动画剧本。笔者之前也曾给一些动画公司试写剧本,快的第二天就能写一集,最慢也不可能迟过一个星期。确立一部动画剧本的整体风格和人物个性,其实也用不到很久,笔者有十年的动画创作基础,这一点还敢狂言。当然有的公司负责剧本的会说要慢一点无所谓主要是写好一点,其实总的来说,快也不一定就代表不负责,不代表作品不好。
不过许多专心创作的许多作者不懂得寻找动画公司的联系方式,有一些同行看到我过去一些贴子找到我,主要是询问如何联系这些动画公司。
其实我本人也只是用百度搜索“动画剧本”“征集动画剧本”等字样,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之后,按一些公司留下的邮箱或其它联系方式投稿。不过到现在为止邮箱是不太可靠的,不知道哪些人在管理这些邮箱,我常常是投进去稿子没声响。当然许是04年或是05年6月份之前的征集广告,近期到05年11或是12月的比较少。有可能那些邮箱已经没用了或者是该征集活动已经结束,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管理这些邮箱的伙计不太在意是否有人投稿件过来。譬如说这样一种情况,某动画公司正征集系列动画稿件,但该公司的已经有动画剧本创作人员,为了加快创作速度和另外征集其它创意,老总命令本公司的动画剧本创作人员兼管征集人才的工作。这些“人才”恐被同行抢了饭碗,或许会一边答应着一边将征集来的稿件留作已用或是即刻删除。我这种想法纯属猜测,如有雷同未必巧合。
另外,即使没有以上那种可能,也只能说负责征集剧本的伙计是不太在意这些事情的。否则人家几万字十几万字投进来总不至于不给人一点消息吧?难到你打几个字回个复还能比人家几万字多去了?尤其是中国动画剧本作者本已稀少,不可能有那么多稿子投进去吧?
我再说其它一些可能。
就我们动画剧本创作人员本身也有一些人不了解动画这一块的行情。比如说发布一些空广告。如笔者以下发现的一个:

108集惊险动画连续剧简介

我最近创作了一部30部共108集惊险动画片剧本,主人公的取名暂以A代替,以后可以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或者投资方意愿来命名。
小游侠----A和黑虎
……。
故事情节多变,惊险始终贯穿着全剧。其效果可以达到此刻使人们沉浸在恬静的历史和胜地的观光,彼时又可使人们处于紧张而又焦虑的状态;此时让人们感到真正的人性和亲情的温暖,彼时又让人们处于对邪恶的万分仇恨;全剧牵引着人们的情绪,真正地听到了观看者和剧情的共鸣声!不管从3-4岁刚记事的娃娃,还是有着自己所谓独见的青年,不管是事业成功的中年,还是安度晚年的老人,都可以从他们不同的审视角度来欣赏该剧,从而获得不同效果的享受。本剧是瞄准世界市场的,其文化的包容性是非常广泛的。其构思的逻辑性和哲理性,是通行世界的!文化的韵味适宜各个人种。它涵盖了高尚文化,土著文化,野蛮文化,并且涉及到诸多方面:环境和大自然的保护改造,人文地理和种族文化,驱除和铲除各类邪恶势力,历史的疑问和保护,惊险的侦察探案,战胜疾病和饥饿,消除恐怖和毒品,打击贿赂和渎职犯罪,等等。包含了当今人类很多重要的生活生存活动。并且伴随其情节有世界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的介绍。实为集现代知识,娱乐,历史,地理,科技,探险等融为一体。
……。

以上广告是笔者截取下来的,原广告实际上不止这点,不说都说得挺凶狠的,意思是世界上无论大小老少都得跟这个剧本共鸣。而且后半段特意说明了几次:本故事是瞄准世界的。
我想先劝这位仁兄先走进中国再说。
以上广告我还有兴趣查了一查,只有在妙音动画的论坛里有一份,其它地方查不到了。有兴趣看看或者是有意联系该作者购买他的“世界之动画”的朋友可以用该广告主题在百度上搜索一下。
我之所以说是“空”广告,是因为该剧本的实际内容咱们是一点也没看到。假如我是动画公司老总那起码是要过目一点才知道是好是坏,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那么凶悍。不过这类作者我是发现了不止一个的。有可能这位兄台已经将动画剧本创作完毕,还有许多搞了个很长很长很长的大纲,里面也是包罗万有,几乎无奇不有,但是因为过长没有进行创作的。这类广告对于宣传作品本身创意来说也是可行的,但是过份夸大了让人觉得言过其实,就不容易被商家看好了。
更多的一类作者在将作品创作完毕后,不知道要如何办理了。首先不清楚怎么样联系一些动画公司,其次是联系到了之后,在该公司负责人索取动画剧本章节片段的时候,害怕被窃取盗用。
我想作者们是多心了,个人觉得,将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散播在一些动漫网站论坛或是剧本网站上是比较妥当的做法,另外附上一些文字介绍。这样许多正在寻找动画剧本的商家或是公司可以清楚的估计该剧本的内容是否适合制作动画片。
前面已经讲过,投资一部动画片需要成百乃至上千万,那么动画剧本的稿费是否也有那么高呢?如果是按集分,有500、1000、2000人民币不等的费用,只低不高。而相对来讲电视剧本的最低价格是5000元,最高可高达几万。很明显,动画剧本的占有一部动画片至关重要的地位,价码档次却一点都不高。所以做这一行的人已经很少,能投资动画的公司已经很少,愿意剽窃动画剧本的就更少了。
另外我们这么看,作者们担心自己作品被剽窃,但是没人知道你作品如何出色,而且未必你的作品就真的那么出色,只有发布一点在网络里面,得到大家的认同那才是一部好作品。何况许多商家能投资上百上千万的动画片,也不会在乎你那一丁点儿的稿费而跟你去纠纷官司,还何况,你是作品的原创人,在作品拍摄和进行人物角色设定的时候,你都身兼半个导演的身份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最佳表现作品的画面和感觉不是吗?
有鉴于真正为艺术献身的一些作者只醉心于创作,而不懂得如何更好更有效的推荐自己,我说了以上这些话。希望你们在创作出好作品的同时,要大胆的向世界证明:这是一部好作品。

十六、中国式的跟风

我们所说的中国式跟风,是跟外国不同的。中国式的跟风相较国外而言更凶一些。中国式的跟风是指当一部成功作品出台的时候,对其风格形式的模仿创作。
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我们跟风之势再凶,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仍然是跟风模仿的对象。就如我们幻想文学是跟风《哈里?波特》的势头迅速发展起来一样。哪一部作品也不能跟《哈里?波特》比啊。那么我所要提出这一项内容的原因是:中国很少有人愿意做那第一个成功的人。
以上那句话不仅指个人,也是指同样制作动画的一些公司。相对于跟风问题,前面已有少量描述。而且也说过,中国动漫市场缺少青年动漫。这样说来,这块大蛋糕谁抢了最甜最香的一口,那谁就是我们跟风的偶像了,可是放在那里没人敢咬啊。
我想起之前思泰动漫的那个形象“史丹莫”,很像是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那只总是眯着眼睛的小狗,还有河南郑州的“小樱桃”,跟“樱桃小丸子”其实就像姐妹。相较之下《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的蓝猫,反倒是原创的动漫形象,不过没有跟风的作品,也是指“蓝猫”还不够成功。当然了,我篇报告里面谈的基本上都是青年动漫,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是和青年动漫有关联的话题,因为我们国家的婴幼动漫相比之下很成功,说巨大成功也不过分。
跟风在中国作为一种广泛现象,其实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了。无论是电视节目也好,流行音乐和图书也好,到处都存在这种现象。中国许多动漫形象都是跟风的,但是跟风之中又加了些许原创的东西,这就变成了中国式的原创。其实我本人并不反对跟风之作。因为前面说过模仿是中国动漫发展的必经之路,直接去做原创是很难的,在中国也很难发现不经过模仿跟风走过来的原创作者,因为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跟风到一定程度之后,同模仿一样,都会创意出新的东西来。
我之所以还在谈跟风问题,也是指现下许多中小型动画公司走的跟风之路有些不太正确。前面举过一些意义上成功的动画片如《我为歌狂》等,这部确确实实的跟风之作之所以还没有获得空前的成功正是因为跟风和跟得不彻底。李宗吾最有名的那本《厚黑学》中所讲的人成功的主要两点,厚脸皮跟黑心肠。里面所列的一些名人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脸皮够厚,心肠足够黑。也就是说,光会厚脸皮和黑心肠是不够的,要厚得很彻底,黑得很彻底,若是不彻底,就是不成功。用在动画上面,以上一条:通用。
现下既然日本动漫在世界动漫市场上占足了龙头老大的位置,那我们不妨也同他们学习一下,模仿他们成功的方法和一些动画制作运行模式。别忘了我们前面还骄傲的说过,日本动画之神也还特意的来我们中国学习过,这就是说,人家学到了中国动画成功的东西,拿回去同自己和外国的文化相结合,运用成功的领导和制作模式,制作出了全世界最成功的动画片。现如今该是我们脚踏实地向人家学习的时候了。
正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些思想还不太落后的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成功,开始琢磨着借用他们的一点东西来补充自己了。例如我写《乒乓之王》的起因是如下这个广告。

主要场景:
学校、乒乓馆

要求:
1、500字左右的本集梗概。
2、10000字左右的完整剧本。
3、日式节奏、情节设置、语言风格。
4、可以有画面、镜头、配乐、特效等要求,注明在()内。
5、在不脱离实际已有的国际乒乓规则的基础上,可以自己设定规则。
6、要有绝技名,可以参考网王,但不能照搬。

以上是现在,也是中国一部分动画公司所要制作的动画。可以说该动画如果完成了,即是一种跟风之作。但是,绝对是一个失败的跟风之作。
如上所述,跟风或是模仿的不彻底,即是四不像,达不到预期效果反倒是大雪天白种地。模仿一部作品,即是指模仿作品的灵魂,而不是虚壳。以上这个简介即是虚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以中国这个乒乓大国的“国球”来做动画,要利用日式节奏、情节和语言风格。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我们进行一场比赛是否要讲如下对话:
某甲:“嗨依!前辈,那我开始了!”
某乙:“好!甲君!使出你的全力吧!”
某甲:“看我的——断魂飞球!”

我这几句话仅供大家参考。可以想象这样的动画做出来是丢国家的脸,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考虑到上面的情况,我并未完全按照上面要求的进行创作。
所以说凡事要做都做彻底,不要搞四不像。
以上谈了许多有关动漫的话题,许多是一些在动漫评论上根本看不到的东西,这些言论代表我个人和一些人的看法,还有一些问题会陆续提出来,但是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有关动画剧本创作的核心心得通过《乒乓之王》前段故事的创作,来介绍给一些有志于动画剧本创作的朋友们,希望你们在不辍创作的过程中更多思考将如何创作中国的动画剧本。

十七、语言、个性、创意

有人说“万事开头难”,在动画剧本或是小说当中,没有创意那才叫做难。一个好的动画剧本应该是从一个创意开始。比如说介绍有关今日动画公司的报道中曾提到过:

曾经旅法的动画制作人张天晓,一直在国内从事为海外动画客户做加工的工作。一次,张天晓在加工一个“神话”故事时,突发奇想:“如果‘妖怪’可以变成美女,那一个人可以变成什么?”但是,张天晓没有把这个创意告诉“东家”,而是留给了自己,于是有了“马丁”。

于是围绕着这个创意,就有了《马丁的早晨》。可以说整个系列动画片中这百分之一的创意,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其它工作都重要。有了创意之后才发展结构。于是马丁就可以在每一集的故事中变成各种形象进行各种冒险故事了。
前面说了,要以《乒乓之王》为例介绍自己的创作方法。那么《乒乓之王》作为一部中国式的动画文字来讲,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突发奇想的创意,而是多利用写实风格进行创作。
现在日本动画片虽然多样化,但是一些风格还是有迹可循的。例如《灌篮高手》和《樱桃小丸子》等世界知名的动画都是写实风格的动画。从知名度上来讲,写实动画作品也很靠谱。
先观察以下要求

主要场景:
学校、乒乓馆

要求:
1、500字左右的本集梗概。
2、10000字左右的完整剧本。
3、日式节奏、情节设置、语言风格。
4、可以有画面、镜头、配乐、特效等要求,注明在()内。
5、在不脱离实际已有的国际乒乓规则的基础上,可以自己设定规则。
6、要有绝技名,可以参考网王,但不能照搬。

我们首先得知的是要创作一部体育动画作品。在创作自己的作品之前,先要参考其它同类的成功作品,研究起始的下手之处。《灌篮高手》《足球小将》《网球王子》《棒球英豪》等均是日本有名的体育动画。最成功的是《灌篮高手》,最失败的是《足球小将》。那么想当然要做我们也就做最成功的,按照《灌篮高手》的风格以及创作思路去参考创作自己的作品。
《灌篮高手》是一部写实风格的动画作品,它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人物个性的刻画,其次是精彩而紧张的故事情节。在画面上相对日本许多制作高难度的动画片来讲,《灌篮高手》的画面是一点都不复杂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同时获知:动画片的画面感很主要但不是最主要的。
既然人物个性《灌篮高手》最具魅力的看点,我在创作《乒乓之王》的时候就考虑到创作同樱木主角相近似的一个人物。当然有幸得到某同行的评价:

第一节评价:
1。开篇不巧妙,无精彩情节。对话不生动,不吸引人。
2。爸爸的对白太多、不自然、不口语化、不吸引人。
3。校园的内容平淡、不巧妙。
4.主人公性格好斗、骄傲、爱讲大话。又缺少积极因素,不能感染人,还令人讨厌。

第二节评价
1。打乒乓球的动作太简单,动作细节几乎没有。不足以制作动画。
2。动作设计不精彩,没有画面效果。
3.对白单调、无趣,不能串起情节。

不适合制作动画片

这是对前两节故事的评价,我们看第一节第四条,基本上说出了我在《乒乓之王》中所塑造的那个主人公形象。不过也只是基本上,就缺少积极因素方面,我想也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的问题。
先说《灌篮高手》的主角樱木花道,本身并不是热爱篮球才去打球的,而是因为喜欢球队队长的妹妹赤木晴子,而晴子也喜欢会打篮球那种很酷的男生,所以……,简言之动机不纯,是为了泡妞才去打得篮球的。这种动机在中国动画而言都可以称之为“消极因素”。也就是该同行所说的缺少积极因素。
不过有中日动画有差异的是,中国动画所表现的人物全部是有“积极因素”的,而在日本动画中,人物主要表现以生活为主体,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因为人无完人,他全身都是好那岂不是成了神?就如一部动画片完全不可以表现得尽善尽美一样。成功的动画片能够抓住大多数观众的心,因此要将动画中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表现得同生活中一致,这是观众对动画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所产生共鸣的原因。所以重要的不是动画中包含有多少积极和消极因素,而是动画中所刻画的每一个人物是否都是生活当中最完整的体现。
我们说《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成功之处在于,完整的刻画人物性格。而主人公真治的个性懦弱,胆小,有时候还很色情。几乎完全是消极因素,然而为什么连为数众多的中国人都去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呢?他们当然不是为了去看什么消极因素,而是去看去感觉生活当中同类型的同存在的人。所以想要完成一部成功的动画剧本,就先放开思维进行创作,积极因素那是婴幼动画的应该多刻画表现的,如果还想赢得青年观众的心,完整的人格才是最主要的。
那么无论写任何动画剧本,空有个故事架子,没有一个完整人格的主人公去表现那还不够。主人公的个性当然要同他所做的事情和说的言语相符合。比如说某剧本想表述这样一个人物:一个整天想着书本学问的书虫学生。那么这个书虫学生所说的话无非都是和学习、思考、进步、理想等相关的,他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去讲荤笑话,没事唱流行歌曲,跟同班男生称兄道弟,跟女生打情骂俏吧?书虫学生的思想和语言当然总是要围绕着书本的理论进行了,假设说有人对他的学问不满,那他一定挺身而出大加辩驳,假设说有人提起哪里的火锅最好吃又便宜,这可能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趣。
以上即是我们所说的刻画人物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样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上面对《乒乓之王》第一节第二条的评价得知,该编剧嫌主角赵天阳他爹废话太多,而且不自然,不口语化等。我下面剪切出来有关第一节赵氏父子的所有对话:

男孩一边喘气一边说道:“我说老爸,191你就数了三次,就……就不算190里的,你也多数了整整三十几个数。”
男孩的父亲笑着说:“被你发现了,这招我用了整整10个年头儿了。”
男孩双臂快支撑不住了,他喘着粗气说:“这样不算,赶快数完最后几个数!不许耍赖。”
男孩父亲嘴里一边应声着:“好的好的,马上就完了你再坚持一下。我数了191、192……。”
利用说话的时间,男孩父亲又让男孩多做了几次地撑,做完了按男孩父亲要求的二百次(实际上是二百四十多次)地撑之后,男孩休息也要坐在地上双腿横匹开180度。
“天阳啊,我天天这样辛苦训练你可不是在折磨你,你知道吗?”
天阳:“知道了老爸,不就是要强身健体报效祖国支持四化建设做四有新人什么什么的,小学教育大纲都要背烂了。”
天阳爸忙解释说:“可不全是这样,其实主要还是现在演电影的明星都要会打,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可都是要求真功夫,没有真本事上去打,那不是垃圾电影了?”
天阳一边活动双臂一边不屑地说:“爸,你还是老思想,电影里现在不讲究武打效果,讲究高科技,谁还去看功夫了?”
天阳爸用手指点了天阳额头说:“你这孩子,看国外的电影都把你看迷了。不管怎么样练武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百无一害。先不说这个了。今天你第一天转学到市六中,那里怎么说也算是半个体校,听说还出过一个全国体操冠军呢。如果你练好了功夫,没准儿也弄个武术冠军来,让你爸脸上也有光沾。”
天阳大喝一声双拳虚空击出说:“那是当然!你儿子也不是白给的!”

让我们来查一查赵天阳的爹一共说了几句话:1、2、3、4、5、6。一共六句话,十个指头数得来。
据我自己理解,所谓的中国动画口语化是指语言的文明化和表率性。即是说在动画之中所表现的语言都要三思而后行,看看是否有积极的带头作用等。假如说我们这里有两个顽皮的孩子,他们在讨论怎么偷农民家几支包米吃,那按中国的书面化语言应当表现为:探讨如何向农民叔叔借几只包米品尝味道是否美味可口。
书面化是这样说,那我们看看两个农村孩子偷包米的最口语化的谈话:
小甲:老张头子家的包米贼好吃,上次我就在他家地里现烤的,贼香,真的,一点不扒瞎。“
小乙:是吗?哎呀妈呀,那你也带我去弄几根去,馋的我都直流哈喇子了。

以上是东北土话,但是在动画中不能表现得这么过份,所以要稍稍折衷改变一下,可以这样:
小甲:哎,小乙,跟我去张叔家地里摘几只包米吃,他家包米种的可好吃了,上次我在他家地里点了堆火现烤了几穗,现在还想着呢。
小乙:是吗?那你带我去吃吃看,我都要流口水了。

以上是净化后的语言,虽然说失掉了语言本身的味道,但是在动画中也是可行的。这是我最常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过,我的同行一定不是认为语言的口语化是这种,按中国动漫人的思维,口语化应该是C项,也就是以下这种:
小甲:小乙,张叔叔家的玉米很好吃的,我们一起去跟他借一些好吗?去年我借了几支,到现在还回味无穷。
小乙:呵呵,那你带我去吧,我也很想吃。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说的话是A类,而在动漫中应该运用B类,如果运用了C类,那么结果是这个动画片基本上已经被青年朋友们封杀了。C类那虚假性极强的语言,确实只能够用在中国的婴幼动漫上。当孩子8、9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看日本动漫了,因为那看来更真实一点。即使日本动漫并未有涉足中国婴幼动画市场,他们的动画仍然抓走了许多少年朋友的心。因为孩子们接触了同学和朋友之后,就很难被大人制造的这种虚假的东西哄住了,他们更喜欢真实。

动漫语言的运用,尽量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改,像我们前面举例的樱木花道,他在生活当中应该使用语言A,但是在动画中被作者净化为B,假如说他运用C语言(非计算机的C语言)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我们现在可能还没听说过《灌篮高手》这部动画片。
好了,所说的语言要符合塑造人物本身的个性,另外根据动画需要可以适当的净化,但不能净化过份。我们要保证人物的语言和个性相符,他做的事情也要与个性相符。否则观众看了就会别扭,觉得不舒服。因为我们许多中国动画片当中的勇士和侠客,他们说的话都文谄谄的像个唐僧。

十七、灵感源自生活

我们所说的这个话题已经很古老了,但是具体到实践之中却不容易发挥。我本人是通过看许多同动画不相干的书籍或是电影来获得一些灵感。另外,因为维持生活所需打零工和家教的见闻也给了我不少好处。
例如说《乒乓之王》中裴仁杰对赵天阳所讲的有关摩擦的话,的确是我的一名学生所述。以下是裴仁杰所述:

裴仁杰见赵天阳手中没了球,这才壮起胆来说:“赵同学,这可不对呀,球的打法呢,还是要靠摩擦为主。你知道世界上所~~有的物体运动都离不开惯性,就好像是一杯水放在桌子上,你推动它,它就在里面做剧烈运动了,不过它迟早是要静止下来的。因为有摩擦。乒乓球运动就是这样了,球拍和球的摩擦造成了球的运动,球运动之后要再碰到台面上,就是第二次摩擦了。乒乓球牌的质量,跟摩擦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哦,就连用什么胶水粘球拍上的胶皮,也是很讲究的。大家说的乒乓球高手,当然就是凭理论和感觉,再加上球拍上的颗粒摩擦,造成球有规律有方向的的运动,而且这运动是不能为他的对手所掌握……。”

我的学生当时同我讲摩擦的时候,就是推动一瓶水做例子,虽然当时所说的话与乒乓球无关,但是讲到摩擦,则和乒乓球大有关系,于是就可以将两者的关系通过事例列举出来了。
我的另外一个刚上初上的学生,非常喜欢打乒乓球,他同我讲述乒乓球中一种很厉害的打法即是“削球”。他说:“那次我看一个日本人和一个韩国人比赛,那个韩国人用削球打的,削球你知道吧老师?”
我说:“不知道啊?”
学生:“削球就像刀削面那块铁皮,向下这么切的。回球的时候那个球本来是往左边飞的,不过跳起来就往右边儿跳了。那个日本人一直在苦战,真的是苦战啊,老师,最后还是输了。”

我的学生这样讲削球,我们注意一下,以上学生所述即是使用语言A。其实削球是乒乓球选手的一种主要进攻技术,但是结合到民间的打法还不普遍。动画片因为是幻想文学,带点夸张的成份毫不过份。我们即使使出了不现实的球技,如《网球王子》中手冢的“零式削球”,那对该动画片来说除了增加观众的看点之外并没有什么坏处。
于是,我把削球变成了赵天阳和校冠军比赛的一种重要进攻手段,技术水平通过比赛的实际操作加以提高。而且前面有一节故事叫“杀手球训练”,从赵天阳亦师亦友的同学段明辉口中去解释削球,正好利用了“刀削面”,解说如下:
段明辉笑道:“哪里有什么绝招,专业选手把它叫做‘削球’,呐,就好比你刀削面的师傅削面时,用那块合金板片在‘刷刷刷’地削面一样,其实看来就好像在用球拍在切球一样。不过削球的规范动作因为我现在受伤不能打出来,不过你只要领悟打法和作用,就不难赢倒孙其东了。”

这是赵天阳和校冠军打比赛之前的被训练状况。
以上所列是指,在同他人交流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些有用信息,加以提取用在动画剧本上,可发挥良好的作用。
另外,我们所说的提取是一个过程,其实训练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想象力和不相关联想的训练,对于写动画剧本的朋友来说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训练。这使得许多和动画不相干的题材都可以灵活运用增加内容。
拿以上的摩擦来说吧,虽然跟乒乓球大有干系,但是我很可能是使用一些资料的解说,而不是想起学生曾经对于摩擦有过一段解说。利用学生的话,多能增加动画剧本中的真实性和原创性。
现下流行的抗干扰快速记忆训练的配对联想法,即是想象力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
比如这样一个例子,我举出三对词。
猴子——火箭 香瓜——剃刀 玻璃——水饺

这是三对不相干的词,我们的任务是使之相干。把几对词联想起来造个句子。
如:猴子骑上火箭。用剃刀剥香瓜皮。玻璃上粘着水饺。

这样经过不相干的词造句之后,三对词变得有联系了。这对记忆力一些词汇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你将许多词汇都进行这样联系配对,那就提到其中一个词,就会马上想起另外一个词。比如说我提到火箭,你脑中立刻会想起一只猴子骑上火箭的画面。立刻反应出火箭这个词。
进行这样配对想象的好处在于,除了增加记忆速度的训练之外,更是可以任由自己发挥想象动画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我的学生能够将乒乓球的削球联想成削刀削面的形象,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明。况且,动画最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想象力。像我们前面所述《马丁的早晨》虽然不属于青年动画范畴,但是成功的原因即在于想象得到的那个灵感。人不可能变成任何东西,人怎么可能变成妖怪、恐龙、和超人呢?但是动画之中没有任何不可能,只要你想得到,你的想象力有够特别有够狠,你就能成功。
以上所说是想象力的训练方法,其实在训练之中就可以发挥所想象的一些题材的用途了。
比方说前面的香瓜和剃刀的联想,我把造句成用剃刀剥香瓜皮,那么进一步我都可以把这编成一个画面,如一个孩子正在用他父亲的剃刀来剥香瓜皮,孩子父亲看到了,走过来说:“小孩子瞎玩什么?剃刀怎么可剥香瓜皮?”
孩子说:“爸,我要发明一种枪,把侵略地球的外星人飞船打下来。我的枪里面有一种子弹,射中飞船之后飞船就会爆发成腐蚀金属外壳的的化学药剂,这些药能迅速散布在飞船表面,将飞船的保护壳融解掉。这些飞船没了外壳,整个船身爆露在空气中,迅速下落时同空气剧烈的摩擦,就会燃烧,最后飞船就爆炸了。”
上面所说的一个香蕉和剃刀还能联想到宇宙飞船和神奇子弹,而且当中我又使用了摩擦。也就是说把许多不相关的东西联想到一处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开拓想象出许多不可思议,新奇好玩的的东西。这样进行训练所开发出来的灵感可以使许多没有灵感的写手也能够进行动画剧本的创作。
十八、动画引擎

《乒乓之王》只是在使用了《灌篮高手》的“动画引擎”之后,进行中式风格和语言、情节的创作。
所谓“动画引擎”,即是由风格、类型、人物所组成的一个动画剧本的骨架。例如主角赵天阳和樱木花道的个性上有些近似,又带有一点《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味道、在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比赛和术语的阐释中两者也有近似之处,当然两者都是写实风格,因为《灌篮高手》并未像其它日本动画一样加入一些个人的绝技,而只是SHOW出这些热血青年的个人打法和个性。这些动画剧本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即是“动画引擎”了。
在我国还处于青年动画的起步和初级阶段,想一步登天是完全不可能的。许多日本动画的可取之处即是有其一、或两处最闪光耀眼的地方。因为的的确确,世界上没有一个这样完美的东西,追求完美是一个理想,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接近完美的即是最好的了。所以我理解中国现阶段青年动画是处理于学习中发展的阶段,应该有模仿创作的过程。当然我们只是模仿其“髓”而不模仿其“形”。就语言和情节风格上,用我们自己国家的为好。例如“学长”“前辈”“君”“觉悟”等字眼,除了“前辈”在各国还通用外,大部分均是日本习惯使用的词汇,这些我们尽量不要使用,因为这是仿“形”不仿“髓”。
日本动画中常用一些夸张的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例如在人物忽然变成Q版再加上一滴大汗珠,有时候在眼皮下面或额头上画上三道竖线来表现哭笑不得。这些表情在QQ中时常可见,想当然是一种流行的风气,即然是流行的东西,我们应该顺行并用。之前我提到到某“老动漫家”将日本动漫归类为“大眼睛娃娃”。且不说这是对是错,按商家的眼光看,只有抓到耗子的猫才是好猫,正因为大眼睛娃娃吸引了我们,那我们用也没有什么不对。况且那种比喻实在是太局限,我们说《北斗神拳》和《城市猎人》两部动漫的画风即是写实风格,现在香港漫画即是以此为蓝本进行自我风格扩展。
在进行创作之时,作者应当吸取日本动漫中的成功因素,化为已用,并且在学习模仿的同时加入自己原创的部分,使用中国式的语言、风格、情节。
我们看《火影忍者》的前大段故事,很抽象的去看它的情节,同中国武侠小说的情节十分类似。例如师徒授艺,和忍术武功等,举手投足都有中国武侠风。只不过换了个皮肤,加了原创的东西。在举行中忍试验的时候,还看得到有“监视器”等现代化设备。但是没有什么人去追究这部动画片的时代背景,因为看点不在那里,观众不论是精看散看,都只是看故事情节和画面感。
很少有只看画面不看情节的观众,却多有只看情节忽略画面的观众。比如说近期的电影大作中的《无极》吧,少有观众对气势磅礴的画面作惊叹,多为了那只不可思议的馒头来争议。中国电影画面再大制作,还能大过好莱坞吗?同样道理,就单纯的画面上来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不能和日本持平的,所以我们要想有一部很出彩的动画片,首先要想能在故事情节上作文章。不要在情节上做出“无极馒头”之类的大把柄让人抓就是件好事情了。
我们说观众容易忽视粗略的细节,而只喜欢看大的主干情节。所以多将笔墨放在主干情节上,稍添一些辅助的也可行。不要添得过多就好。
上面讲的许多方面都是相关于动画“形”与“髓”,动画的“髓”即是“动画引擎”。亦是指在动画之中最主要的那部分东西,详细的,需要读者根据所述自行领悟了。时间关系不能够更清楚说明,但对于从事动画剧本创作的同行来说可能有些用处。

十九、主次分明

在进行动画剧本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什么是主要的。我之所以喜欢把动画写成小说,是因为剧本方面有许多忌讳,例如说剧本忌讳用很多形容词和描写。
我本人在写小说的时候很讨厌那些没用的描写,这纯属个人喜好。某文化公司的工作网友曾说:“小说要有文学的味道,是它又超越它。”
其实我非常讨厌这种论调,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虚无飘渺的东西。就我认识的这些文化公司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这家公司说玄幻魔幻小说流行,那家公司又说青春动漫小说流行。这样也不算什么,偏偏去攻击其它公司说人家眼光低劣,说哪种哪种小说已经完蛋了,现在应该写什么什么的好,许多小说作者在他们的误导下经常是白忙活一年半年的一无所获,我说这些以警示同行不要随便相信这些人的话,写自己的东西让他们说去吧。
动漫写作大形势上的主次分明是指以情节和人物的语言个性为主,画面描写为辅。正好和上面说的什么“是它又超越它”的神经论调相反,这应该是完全清晰的。动画小说主要表现人物动作和行为思想,不是让大家去看完美画面感受自然景观。这一点我不说太多了。

二十、结束语

碍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话也只能有机会再说了。有关中国动画的一些方面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因为我是一个作者,相较政治和经济而言都不是行家里手,还有一些细微的动画剧本创作技巧实在是没有太多时间说明了。有同行要是愿意交流联系方式在下面。
中国的青年动漫远不像我上文所说的那么简单,许多动画公司在依靠替外国加工动画的过程中发展状大成熟了。但在动画剧本的选择方面依然不够,中国动画的制作方式和报酬使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朋友只能叹着气转行做游戏。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就连我想联系一些动画公司还不可得。大部分动画公司不做青年动漫,有些想做还不敢用我的剧本,嫌里面的一些言论不符合动画的教育本色,如此上面我同行对《乒乓之王》的评价就看得出这些问题。中国婴幼动画可以围绕教育进行,青年动漫则不可行,这一点我也只是说说,有眼光的人看看。
另外,单只是动画剧本人才的路还有好长一段要走,我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久了,也许我说的话和我写的东西不适合在这里大言不惭,但是我敢于说出一切我对动漫的评论和观点,我想这样的中国人还不多。而且篇幅很长,三万多字。这也需要花时间和心血。这是篇非赢利性质的报告,可以说写出来费时费力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假如能对我的一些同行和热爱动漫的朋友做出一点贡献,那也是好的。我发自内心的想说,中国动漫并非不能够成功,这最需要我们的政府解除对青年动漫的一些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另外要挖掘那些只懂得醉心创作不懂得推荐自己的原创人才,最后也是最主要的,认清我国青年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和模仿阶段,完全的原创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