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抓廉政(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0:55
康熙抓廉政(金台随感)

  张 勇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之所以能开一代盛世,很
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极为重视廉政建设。而他抓廉政建设
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典型引路”。这位皇上亲手树过许多廉
政典型。著名清官于成龙,就是其中的一位。

  于成龙四十五岁时到广西罗城当县太爷,县衙却只有茅屋
三间,“插棘为门”,办公桌是用土垒起来的。老百姓见这位
县官生活清苦,便主动奉送些土特产来,于成龙一概谢绝道:
“我一个人无需这些东西,你们拿回去孝敬父母,如同我受。
”他为政勤勉,着重抓两件事:一是抓社会治安,全力肃清匪
盗。几年县官当下来,罗城全县安宁,可夜不闭户。二是抓教
育。他不用公款去改建县衙,改善办公条件,而是大建学宫,
下本钱传播文化知识。由于他干出了政绩,当了七年县官后被
提拔为四川合州知府。他当了地市级领导后,廉洁如故,口碑
在民。其廉名传入康熙耳中,于成龙又被提拔为福建按察使。
一年后又被提拔为直隶巡抚,成了封疆大吏。他在巡抚任内,
又是廉声斐然。这回康熙爷对这位廉官来了个经济上的奖励:
“知其家什凉薄,特赐内帑银一千两,朕亲乘马一匹,以示鼓
励。”现在时兴重奖运动员、科技功臣、治安功臣、企业家等
等,却很少听说有重奖廉官的。其实廉官也需要奖励,不只限
于表扬。

  奖励之后,康熙还觉得树典型的力度不够,不过数月,再
下旨提拔于成龙为两江总督。两江地区即现在的江南一带,是
中国的首富之地,因而两江总督向来被认为是个肥窝子,称“
天下第一督”。康熙认为,越是肥窝子,越要派廉官去坐,才
能坐肥地而不沾油。皇帝的确没有看错人。且看这位总督是怎
样赴任的吧:他和小儿子自带盘缠,租了一辆驴车,沿途自找
旅馆,从不通知州县官员接待。那时候好像还没有什么五条八
条的廉政规定或纪检文件,不过于成龙做官有自己的章法:他
一是拒赴为他接风的宴会,坚决不搞公款吃喝;二是拒住用公
款为他装修一新的豪宅;三是颁布兴利除弊条约,他在此中宣
布:“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四是严禁各级官吏在正赋之外
乱加摊派,加重农民负担;五是禁止奢靡佚游,也就是不准搞
高档消费。为开俭朴之风,这位大总督以身作则,每日只食用
粗米、青菜,为此竟得了个“于青菜”的外号。他的几个儿子
虽身为高干子弟,也很为老子争气,秉承父风,粗茶淡饭,冬
天穿粗布棉衣,从不衣貂着裘。由于这位一把手廉洁自律,江
南“望风改操”,形成廉洁官风;江南民间也纷纷效仿,富足
人家“相率易布衣”,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于成龙当了那么大的官,死后遗物仅有:绨袍一袭,靴带
二套,瓦罐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他辞世后,民众罢市聚哭,
家家绘其像而祭之。这很有些像今天的孔繁森。其实,姑且撇
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环境不谈,清官之风,乃是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于成龙到孔繁森,是
一脉相承的。

  康熙在抓于成龙这个典型时,曾题词号召各级官员向他学
习,词曰:“高行清粹”。这位皇帝还树过一批廉政干部典型,
如不贪一钱的张鹏翮,人称“苦行老僧”的陈滨等人。这对康
乾盛世的形成,作用不小。

《人民日报》 (1999年10月29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