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出国,越爱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4:00

越出国,越爱国

                                    张经武 2010-08-26

 

记得2008年我们在培训的时候有几天专门讨论“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的问题,有些同志有些不耐烦,当时的我也觉得空洞。但随着出国脚步的临近,我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我们所从事事业的那些感觉。

首先是培训让我渐渐踏实。一些经验颇丰的教师给我们讲课,和我们交流,他们的坚定与执著让人感动。正是他们对汉语的痴心推广,让世界与中国的心理距离更近。尽管他们可能只是把汉语推广当作职业而不是事业,但事实上已经促进了中华形象的提升,促进了东方与西方的沟通。通过培训,让我敬畏那些终其一生去从事某项职业的人。或许他们因为有了与汉语教师职业的偶尔邂逅,便从此朝朝暮暮,长相厮守。我似乎有一种直觉,我已经离不开这光荣的事业。“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当东南西北的汉语教师相聚于一个共同的教室,相逢于一个共同的事业时,我就有了某种久违的激动。各位同仁,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觉,你们今天在一起培训这叫“偶然的相聚,必然的相逢”。可能相聚于天津这座城市和这栋建筑有些偶然,但相逢于中华复兴的共同背景下却是必然。

真正深切地体会到那三种感觉,是在出国之后。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故事叫《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我到达蒙古国人文大学的第一天,他们正举行开学典礼。本以为这事与我无关,可突然有人通知我马上到开学典礼讲台以外国专家的身份发表讲话。而我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通知和作任何准备,几乎是十万火急地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发表第一次演说,而下面是一双双雪亮的眼睛和倾听的耳朵。当时真的很慌,但不上也得上,我一下子想到我的讲话代表中国专家教师。于是一个深呼吸,我大方地走上去,说了许多话,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蒙友谊”。

第二个故事叫《成吉思汗之国籍》,一次上课时,一个男生故意挑衅地说,“老师,你们把我们的成吉思汗当做中国人,所以我恨中国人?”面对这种挑衅,我马上想到我的立场应代表中国大使馆的立场。所使用的外交原则应是“和而不同”。就笑着说,“我尊重你们的看法,但也请你们多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清楚了我们再探讨这个问题。至于你因这个恨中国人,真的不应该,中国人这么热爱你们的大汗,为什么你们反而恨我们呢?”那位男生也笑了。

第三个故事叫《用眼睛抚摸大使馆的国旗》,没出国时,我曾经读到一个在约旦工作的老师写的博客文章。她说她在寂寞想家的时候会去看大使馆的国旗。当时有些感动但却不以为然。但我出国以后马上就体会到大使馆的国旗带给我的温暖和力量。我上班和下班时,都会路过大使馆附近的道路,每次我都情不自禁地抬头用眼睛抚摸我们的五星红旗,在我的目光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碰撞的那一刻,心中升腾起温暖和力量,上班时我会想着今天要认真工作,下班时我会想着明天我要更奋然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