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论语·八佾第三·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8:13

2009年8月24日 《论语·八佾第三·6》

《论语》学习 2009-08-24 09:35:07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为泰山不如林放乎?”

 

      李里先生在《论语讲义》八佾第三中的解释: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旅”,指祭山,季氏去祭祀泰山。冉有就是冉求,孔子的弟子。当时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孔子就对冉有说:“女弗能救与?” “救”,劝的意思,你不能劝他吗?你不能劝阻他不要去祭祀泰山吗?因为按照周礼,只有天子可祭全国名山大川,诸侯可祭祀封地境内的名山大川。泰山在鲁国,只有周天子与鲁国国君才能够去祭,季氏一介大夫,有什么资格去祭祀泰山呢?他去祭祀泰山,就是在做一件非礼的事情,就是在僭越。所以孔子对冉有说,你能不能劝季氏不要去祭祀泰山。如果你让他去祭了,就是陷他于不义。好比你明知道他要去跳崖,你都不阻止他。冉有回答说,我劝不了,他这个人我怎么劝得了呢——季氏这么固执,又有野心。孔子就感叹:“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哎呀,泰山怎么能够接受他的祭祀啊,泰山之神简直还不如林放。鲁国一介平民林放都知道问礼的根本是什么,而泰山竟然这么不懂礼,它居然还同意季氏去祭它。孔子这是说的一句幽默的话,他本意是说季氏不懂礼,不懂礼实质上是有野心,但是他又不好明说,因为季氏是鲁国的当权派,于是就说得很委婉:泰山不懂礼,它怎么能让季氏去祭它呢?表面上在批判泰山,实际是在批判季氏。泰山有什么办法呢,谁要去祭,它怎么管得了,它除非抖两下,你季氏来祭我就抖两下,山崩地裂,国君来祭我就不动,可是泰山不可能这样子,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杨伯峻《论语译注·八佾第三·6》摘记

   

3.6季氏旅⑴於泰山。子謂冉有⑵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譯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説道:“你不能阻止嗎?”冉有答道:“不能。”孔子道:“哎呀!竟可以説泰山之神還不及林放[懂禮,居然接受這不合規矩的祭祀]嗎?”

【注釋】⑴旅——動詞,祭山。在當時,只有天子和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資格。季氏只是魯國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認爲是“僭禮”。⑵冉有——孔子學生冉求,字子有,小於孔子二十九歲。(公元前522—?)當時在季氏之下做事,所以孔子責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