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与再现——美从何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0:30

呈现与再现——美从何来? 

        事物被在概念中表述,是再现,不在概念中出现,是呈现。呈现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根据现象学,任何呈现中也都有再现性,任何再现性中也都有呈现性,可见呈现与再现,不在于现象的内容,而在于我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概念中再现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审美。但这只是我们对它的“宽容”。总之,我们用概念去认识事物,看看事物是不是符合我们的目的,这是看不到事物的真相的。事物的真相只有在一次性的呈现中,不受概念的限制,才能显出其真面目。呈现性的世界是审美的或美的世界。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完全不用概念思维,没有概念(语言、范畴)我们根本无法表述事物,这样的一个文化世界,不是不可以对其进行审美的。在艺术家的审美状态中,“万物全美”。语言本身这个形式也是可以审美而具有美的意义的。只要它是它本身,不代表或指示它物。甚至头脑中出现的概念,其本身也可以具有审美价值。只要只把它当作它本身,别无所是,只是它自己,那么这一现象肯定是美的。因为,它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现象。

        但是如果,我们用概念思维对待一切事物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将无美可言。在概念中的事物是笨拙或丑的。人工物即是这样的事物,它本身中已有概念在内,因此人工物无论无法和自然物相比美。

       自然物的存在,是它自己,它的野性是不服从概念的,自然物也不是概念思维生产了它的。因此我们对待自然万物,不能概念地进行把握,只能让其是其所是,存其所显,貌其固容,它是美的。

        概要地说,概念中出现的事物,不是事物本身的真面目。有概念思绪,事物的本来面目即会被遮蔽,无法呈现。呈现是与概念相对立的。这是康德早就猜想和论证到了,他说美的的事物是无概念的,只和人的愉快不愉快的感觉相关。

         无概念的事物,呈现性的事物,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的各种认识能力自由游戏的“至乐”。

庄子之“游于物初”,便是要回到那个没被概念、语言、范畴遮蔽的世界里去,那里有一个本真的世界,美的世界  。

         呈现性的事物,一出来时,往往会立即被概念笼罩或捕捉,被语言捕捉,一进入了语言中描述的事物,那事物就不是事物本身,不是呈现的了。呈现,总是立即呈现,并且在人的审美的欣赏的态度或状态中才能呈现。呈现是有要求或条件,要求主体处于审美状态,现象学的还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