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凝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2:10

教你辨别自己是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 型痛经

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者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类,“功能性痛经”又称为“原发性痛经”,系指盆腔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初潮6~12个月内或排卵周期初建立时。

原发性痛经:

病因 平时多无自觉症状,在行经前后及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辨证时,从小腹痛的部位、疼痛时间、症状及经色加以鉴别。经前痛多为实证;经期痛,或虚或实;经后痛多为虚。小腹正中痛,多为寒湿凝滞;小腹两侧或一侧痛,多为气滞血瘀;隐隐作痛,喜按为虚;时痛时止,胀重于痛为气滞;绞痛,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甚为热。经色:血色淡为虚;血色紫红为血热;血色黑如黑豆汁为寒重。

辨证施治 (1)气血虚弱: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类;(2)肝肾亏虚型:治宜调补肝肾,方用调肝汤、逍遥散;(3)气滞血瘀型:治宜调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4)寒湿凝滞型:治宜温经利湿化瘀止痛,方用温经汤加小茴香、乌药、炮姜等品;(5)湿热瘀结型:治宜清热利湿,凉血化瘀,方用八正散加行气止痛之品。

中医药治疗痛经临床上占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相对西医对症止痛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治疗副作用大,中医药受到普遍重视及患者欢迎,是临床不可缺少的治疗途径。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无论是传统的辨证施治,还是新近涌现的单方验方、有效专方均有确切疗效。痛经是妇科的痛证、急症范畴,中医药疗效好,得到普遍的共识。

1  气滞血瘀

    1.1  临床表现  症见每于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心烦急躁易怒,胸闷,经量少或淋漓不畅,经色紫黯有块,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2  用药  成药:逍遥丸。中草药: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
    2  寒湿凝滞

    2.1  临床表现  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不鲜或夹污黑瘀块,质稀。畏寒肢冷、胃脘痛、遇热痛减,恶心呕吐,白带多,舌苔白腻,脉沉紧。治疗原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2.2  用药  成药:调经丸。中草药:吴茱萸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益母草10 g,延胡10 g,川牛膝15 g,桂枝10 g,苍术10 g,茯苓10 g,香附15 g,干姜10 g。

    3  气血虚弱

    3.1  临床表现  症见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经期多错后,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萎黄,或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3.2  用药  成药:乌鸡白凤丸。中草药:熟地10 g,当归12 g,白芍10 g,川芎10 g,黄芪10 g,党参10 g,吴茱萸10 g,桂枝10 g,香附10 g,延胡12 g,甘草6 g。

    4  湿热下注

    4.1  临床表现  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月经周期多提前,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平时小腹与腰骶部酸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治疗原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4.2  用药  成药:妇科五淋丸。中草药:枳实10 g,赤芍15 g,柴胡10 g,丹参20 g,三七粉(冲服)2g,车前子10 g,龙葵20 g,扁苔10 g,桃仁10g。  明确诊断后,中医针对病因,分别采取活血化瘀,行气理气,温经散寒,除湿,益气补血,益肾养肝等方法治疗痛经,效果非常明显。以上各证之药于月经前3~5天开始服至经期,每日1剂服2次,连服3~4个周期可获满意效果。

    5  讨论 

  痛经的证因脉治,一般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结合舌、脉及疼痛时间和性质,较易分辨寒热虚实。但临床上有时错综复杂要根据不同的病证作出不同的分析,因在实践中痛经虚实寒热并兼,所以治疗上也要互相兼顾。笔者认为,痛经发作,虽可分为各种不同证型,但在辨证的前提下,止痛仍为要务:第一用药宜偏温,因经血亦得温则行,通则不痛。第二宜选既能理气化瘀又可止痛的药物可缓解子宫痉挛收缩的作用。第三配合使用镇静安神药物。痛经的患者往往心情紧张、恐惧,或对疼痛敏感,故安定心神亦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痛经患者应注意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经期不宜游泳,涉水,淋雨,起居生活应用常度。《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历代医家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但还有待于我们后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进取.

医林选摘

[ 本帖最后由 妙法莲花 于 2009-9-15 14:1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yuting123 经验 +5 辛苦了。女性朋友又多学了一分知识。 2009-9-15 15:11
UID
6648 
帖子
559 
精华
积分
1398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9 
最后登录
2010-8-23 

查看详细资料

TOP

mdmx

中级会员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 发表于 2009-9-15 14:50  只看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