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隐喻(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8:32
作者:苏奈特 |  文章出处:网络 |  编辑:nlpblr2 |  更新时间:2009-11-11
',1)">
优美的语言让人愉悦。我看书时,会选那些具有高超的文字组织技巧和写作才能的作者的书,那些得到称赞和肯定的书。如:
罗伊写的……完全是透过他自己丰富的、深远的视野。这是一部杰作,绝对的经典之作!
——威廉,达尔林普尔( William Dalrymple)评价阿朗德哈提·罗伊( Arundhati Roy)的《小东西的上帝》(The God ofSmall Things)
我无法想象会有一个作家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满怀崇敬和感激的,因为如果一本书能写得这么具有文化底蕴,那么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迈克尔·赫兹( Michael Hers)评价唐·德里罗(DonDelillo)的《下层社会》(Underworld)
这本书既是我们中世纪的一首咏叹调,又是一声狼啸。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一迈克尔·昂达吉( Michael OnDaatje)评价唐·德里罗的《下层社会》
因此,神经语言程式的三分之一,即NLP中的L就是与语言有关的东西。对于商业文化而言,我们已经从依靠制造能力的商业竞争,转到注重提供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能力的竞争上来了。这就需要具备文字表达和行动表现的特殊技能,需要具备我们以前从不需要的管理自己的能力。
北极探险
保罗·基斯( Paul Kiss)是我们个人控制课程的一个学员,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标,即去北极探险。他还是一家建筑公司Abbey Pynford的董事,因此对他来说没有多少时间使这一理想变为可能。通过努力他发现他希望实现的目标不在自己掌控之内——他无法让任何一个探险队选他加入。然而,他能掌握让自己成为符合条件、值得被选为探险队成员的能力。他做到了。于是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经过而不是到达
保罗·基斯运用了在课程中所学的控制自己的技巧和思维。从北极回来后,他深受鼓舞,决定建立一个项目,将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目标的信心和动力,传授给各个年级的在校学生。然而,保罗也提到,有些与他一起去北极探险的人,回来后就意志消沉,因为生命的目标已经达到,他们就觉得别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他们的目标在到达北极的那个时刻就终止了。而在保罗的思想中,到达北极虽然是一个里程碑,但路还长着呢。他的思路是“经过”而不是“到达”。也许你会问,后来他的事业如何了呢?答案是,他超越了所有目标,他对公司事务的参与少了,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领导和培训上。
1.地图并非实际疆域
我在早期学习NLP时遇到了这句话“地图并非实际疆域”。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各自不同的世界“地图”。如果我们希望彼此了解,知道对于每件事情我们是如何做、为何做的,那么首先我们要接受这个前提。模仿就是对这一内在实际疆域的发掘。
你的内心世界是唯一的
如果我希望了解你是如何做事的,我首先要接受你内心的独特世界。也许在你和我的内心世界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特征,而且我们总是将内心世界视作理所当然。我最初进行NLP培训的时候,很惊讶地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而我原来认为这是肯定的,并曾经经常请一些学员来想象他们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他们做不到这点,尽管现在我认识到人们往往只是接受命令,甚至是那些没什么意义的命令,然后去适应这些命令以符合内心世界。
因此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隐喻。要接受别人做事的方式,你必须先了解他们内心的隐喻。
2.不同的语言
我与我丈夫曾经讨论过我们和别人交谈时的不同风格。我们先比较了各自的语言风格和反应方式。他不断地否认我的观点,例如,当我认为有些道路很安静而且经常这样安静时,他会表示不同意,并指出在上次我们旅行时那些道路是多么的吵闹。我一整天都在说我的感受,现在我决定向他解释他的这种(看来是经常的)不匹配给我带来的感觉,即我认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听我说话,他不但不重视我的观点,而且还不重视我。他非常震惊,同时也告诉我,当我谈到我的感受时他是多么沮丧,尤其是当我们的观点相左,而我将之归咎于他的不同意时。
我能感到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双方的情绪都越来越激动了。我们都在重温自己所描述的感觉。他解释道,当他“不同意”我的某个观点时,他自己认为他只是想(在)给我们所讨论的主题添加一些事实,使之更全面客观。但当我说出我对他那些话的感受时,他因为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而感到泄气。
当我们摆脱情绪影响时,会产生深刻的领悟
这次谈话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我们对世界的表征是惟一的,这一表征可以在我们使用的语言中体现出来。做培训时,我总是想当然地假定别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磁到的情况和我相同。当然,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但我仍然总是这样。因此当我摆脱让我敏感的事物所产生的情绪影响时,常常会有深刻的领悟。
如果我想具备像我丈夫那样的技能,即用我的话来说是争论的技能,那么我需要接受他内心世界的实际疆域。以前我的确不具备这种技能——我总想尽量避免麻烦的争论,如果有人在课堂上抵触我的观点,我会觉得受到侵犯和伤害——但我现在具备了。当有学员对我的观点表示不同意时,我能接受并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而且我会很喜欢他们的做法,我同时也会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总而言之,我仍然更喜欢和谐而不是冲突,更喜欢接受而不是争论。我丈夫教了我一个体验争执的方法,使得当别人跟我的观点不一致时,我能泰然处之。
我首先要仔细找出斯潘塞是如何进行争论的,然后将之应用到自己身上。如果最终我认识到争执是观点的补充,可以使整个问题的视野更宽阔,那就达到目的了。因此这样做的一个益处是:当我想达到某个目标时,我可以得到新的能够提高自身灵活性的思维方法以及选择方法。
你更喜欢与谁打交道?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我了解了别人在某种场景下(即我前面提到的所谓争论的情况)的感受时,我就更容易与他建立深层次的亲和感。建立了亲和感后,我就能够学会如何以一种他们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与他们交谈、表达我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不是期望他们来适应我的思考和沟通方式。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谁是你希望与之交往的人,谁是你喜欢与之相处的人,谁是你愿意聆听的人——是那些尊重你的交往方式、尊重你表达想法和观点方式的人,还是与之相反的人?
3.模仿的隐喻
关于我们内心世界的线索非常之多。看看前文的一些句子:
.“这次谈话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当我摆脱情绪的影响时,常常会有深刻的领悟。”
.“……当我碰到一些让我敏感的事物。”
.“他只是在给我们所讨论的主题添加一些事实,使之更全面客观。”
这些感觉偏好包含了很多关于我们说话当时心理活动的线索。而且这些也仅仅是线索,因为当我说到“摆脱情绪的影响”时,你不可能确切地知道我的意思以及当时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使是我自己,在研究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前,也一直对此没有意识到。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认为语言就是通往我们内心世界,即想象、声音和情感世界的大门。通过提高我们的技能,去弄清楚那些说过的和没说过的话、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东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加强了自己通过隐喻来进行模仿的能力。
模仿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
某个人这样说或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