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0:49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2009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促进珠三角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珠三角同城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如在珠江口东岸的三个城市深圳、东莞、惠州正在积极打造半小时半径的“深莞惠经济圈”。

    2009年8月的粤港联席会议上,南沙与深圳前海、深港河套被正式确定为广东与港澳合作示范区。2009年8月,广州南沙保税港区通过国家11部委联合验收,批准正式封关运作,是广东省首个封关运作的保税港区。南沙是大珠三角的地理中心,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囊括了整个大珠三角城市群。南沙周边70公里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国际机场。

    2009年10月28日,由粤港澳三地合作完成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在澳门发布,研究报告提出总体目标,推动三地合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粤港澳合作向珠三角西岸推进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会议认为,建设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对于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各有关方面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优质、安全。

    2010年1月7日,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公布了最新的《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广东将在3年内建设6条长度不一的“绿色道路”,链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全长1690公里,服务人口超过2500万人。“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绿道网的建设在美国、德国、日本等较发达国家已有成功先例。2010年3月22日,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正式启动。

    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获得通过以来,广东省积极推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方案,相继试行广州佛山年票互认,撤销31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实行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年票互认。广州、佛山、肇庆三市年票互认。下一步将推动深圳、东莞、惠州三市通行费互免;到2012年底,珠三角九个城市将实现年票(通行费)互认互免,最终实现珠三角区域年票制,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助力珠三角核心区域经济生态圈建设。

    2010年4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共11章50条11900多字,涵盖了粤港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合作领域。

    2010年4月13日,由澳门国际机场轮值主办的珠三角五大机场主席会议在澳门召开,广州、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五地机场负责人就进一步提升彼此商务、规划与基建等方面合作签署了备忘录。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地区五大机场负责人于2009年3月7日联合签署行动纲领,就五大机场发展定位、共同争取拓展珠三角空域等六个方面达成共识。

    2010年6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深圳全市,逾百部特区法规、规章当日起全市适用。

    2010年7月26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披露,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这是继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保税港区后,广州获批的又一大型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第10个综合保税区。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跨白云区和花都区,毗邻广州白云机场,规划围网范围面积约7.39平方公里,分为中区、南区、北区三个围网区域。中区位于白云机场北端白云机场物流园内,由现有白云机场中性国际货站和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组成,面积0.66平方公里。南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规划控制范围为4.53平方公里。北区位于花都区花都机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内,规划控制范围为2.19平方公里。2009年,白云机场货运吞吐量达955万吨,位居国内机场第三,2010年上半年,白云机场货运吞吐量达53.8万吨,同比增长31.9%,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2010年8月,广东省政府公布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即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四类重大工程共150个项目,总投资19767亿元,力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近期规划目标到2012年,远期规划到2020年。2015年1月前,完全取消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移动电话长途和漫游资费,将固定电话长途通话费调整为区间通话费水平,实现珠三角通信资费一体化。2014年实现珠三角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并逐步拓展到城际轨道等交通领域。 

    2010年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刊载《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78号),国务院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横琴新区

    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与澳门隔河相望。推进横琴开发,有利于推动粤港澳紧密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要通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现有土地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其中山体、湿地等57.9平方公里划为禁建区,并执行最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举措。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毗邻港澳。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横琴新区的面积,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多,其中未建设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 

 

    1992年,横琴岛被广东定为扩大对外开放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2004年,广东省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5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横琴时赞叹“这是一块宝地”,要求谋而后动。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16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横琴新区在珠海市横琴挂牌成立。当日,该区投资总额逾726亿元人民币的首期4大工程也宣布启动: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横琴多联供燃气能源站项目、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项目。

    2010年4月14日,珠海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证实,珠海市政府收回横琴岛中心沟顺德围垦区内的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佛山市顺德区在珠海的这块“飞地”,将得到近30亿元的补偿款。珠海横琴新区原来仅有40多平方公里。地分两块,一为大横琴、一为小横琴,中间是条由海水与湿地交织的面积逾14平方公里的巨沟。

    横琴定位:“两区一平台”

    所谓“示范区”是指创新通关模式,以横琴为载体大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聚合珠三角的资源、产业、科技优势与港澳的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加强三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率先探索建立合作方式灵活、合作主体多元、合作渠道畅顺、合作效果显著的新机制,为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先行区”是指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香港、澳门的自由港优势,大力推进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港澳人员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来往提供便利,大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经验。

    “新平台”是指加强珠澳合作,大力吸纳国外和港澳的优质发展资源,打造区域产业高地,通过研发和创意设计等高技术的转移、扩散和外溢效应,促进珠三角和内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拓展澳门的产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横琴新区主要发展目标

    经过十到十五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 ‘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到2020年,横琴新区总人口为28万人,人均GDP为20万元。

     国务院规划珠海横琴新区 2020年人均GDP达20万 解读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说明会在澳门举行
     发改委副主任解读长三角与珠三角战略定位及发展异同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正式启动 珠三角城际轨道主框架网预计2013年建成投用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这一区域所建立起来的共生共赢型经济体系,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极。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由广东省政府发起,并得到周边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区的积极响应,得到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指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已成为中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联系在市场的作用下大大加强。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和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广东致力发展成为制造业基地,香港则重点发展物流、金融及服务业,这种“前店后厂”式的大珠三角世界级经济区的框架和功能已初步完成,呈现出对其腹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强大经济辐射力和聚集力,初步形成了泛珠三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圈流。

    泛珠三角区域横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加强这一区域的合作,可以使劳动力和资源由中西部向沿海地区流动,产业则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对于促进大珠三角产业升级,带动华南、中南、西南的经济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顺利实施,带动内地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9+2”区域合作将突出强调在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合作。泛珠三角地区初步拟订了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作为合作的主要领域。

    2010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出版的《大珠三角报告书》第六版说,大珠三角地区在过去1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11%。

    海南国际旅游岛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意见》指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2010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海南重点发展的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等八大产业。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琼州海峡是全国3大海峡之一,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80公里,宽20至40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20米。

    2008年6月5日,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海口原则通过了《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工作方案》和《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工作大纲》,跨海工程将统筹考虑公路铁路两用,实行公路铁路合建成为各方共识。

    2009年10月,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委托研究单位开展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截至2010年3月,地质构造、岩土工程特性、断层及地震、海洋水文、环境生态、通航和安全等15个专题研究论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已经完成规划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预计将于2010年底完成。

    据介绍,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工期预计8年。>>

     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签署应急管理合作协议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