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方式的探讨(修改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5:21

生命意识方式的探讨(修改稿)

(2010-06-26 22:36:23)转载 标签:

杂谈

     

    生命意识方式不是自身绝对的,而是从地球生命史长久的主客互为的共制关系中发展出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基因的发现揭示了,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命体形态都是在基因变易和适者生存的主客关系中发展出来的。对于生命意识方式来说,则是随着生命体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而生成、变动和发展的。

地球上的生命意识大体生成和发展出了三种方式:

    第一是反应意识。这是一切生命体都有的,这种意识是生命体触觉功能的自然的和物性的生成。它生成反应方式的事物样式,以及反应方式的感知和作为。反应意识既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又是最为基础的意识方式。

    第二是知性意识。知性意识高于反应意识。反应意识是一种单一触觉反应的感知和作为,而知性意识则是一种多元触觉合成判断的感知和作为,这种意识方式是生命体多样触觉进化合成的自然生成,为高级动物所有。知性意识生成知性方式的事物样式,以及知性方式的感知和作为。

    第三是概念意识。概念意识源自于远古人类的符号制作,即通过符号的制作,将反应的和知性的感知,以及反应的和知性的事物样式转变为符号的抽象和概括,符号的记号和指代,进而通过符号的定义,生成概念建构和概念的事物样式。这种概念建构和概念样式的文化制作,就目前所知,仍为人类所独有,是人类意识建构一切意识对象所独有的观念方式。

    生命的意识方式在我看来;

    一是有它的层次性的,这种层次性既有它的单一触觉和多元触觉合成的不同层次,又有生物性和文化性的不同层次;

    二是一个生成、变动和发展的进化过程,不是创生时刻就造就不变的;

    三是它造就了生命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并由此划分了主体和客体的界别。

    首先,我们来讨论反应意识。

    在自然的考察中,我们看到有两种不同的物性反应方式,一种是生命体物性反应方式,一种是非生命体物性的反应方式。我们把非生命体物性的反应方式称之为客体反应方式,而把生命体物性意识反应方式称之为主体反应方式,并由此界别生命体的主体反应方式和非生命体的客体反应方式。

    非生命体的客体反应方式,它显现的是一种客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客体的物性反应方式主要是物与物之间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互为作用的显现。例如,一棵树被火烧焦,这种烧焦所显现的是一种化学式反应;陨石砸在地面形成陨石坑,这个被砸出的陨石坑所显现的则是一种物理式反应。当然一个客体的反应事件会综合地既显现为化学式的反应,又显现为物理式的反应。

    生命体的主体反应方式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反应方式,它建立在生命体的物性方式和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有着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以及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和作为,并在这种感知和作为中显现意识,显现生命体的能动。

    这里需要深入探讨的是,意识的定义:

    第一,意识是一种生命方式的机能和显现。也就是说,意识如同基因复制、新陈代谢、生殖繁衍等等一样,都是生命方式的机能和显现。没有生命方式,意识也就失去了它的自然的和物的根基;

    第二,意识是一种主体的感知和作为。意识以其生命方式的感知和作为,生成主体的能动,并由此界分主体与客体,确立主客互为关系。

    第三,意识是一个生成、变动和发展的进化过程。意识随着生命体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由单一触觉到多元触觉,由生物造就到文化造就,生成了它的不同方式。

    第四,意识的进化造就了不同意识方式的感知和作为,不同意识方式的事物样式,以及不同意识方式的主客关系。

    第五,意识的进化则进而推动着生命体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

    意识首先是感知:

    没有感知也就没有意识。但意识又并不等同于感知。

    意识不仅是感知,意识更在于它能够对所感知的对象进行作为,作出主体的反应、判断和建构;

    意识造就了主客关系。这种主客关系,按意识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反应意识方式的主客关系,知性意识方式的主客关系和概念意识方式的主客关系。

谈到在感知,感知的深处是什么呢?

    感知源自于生命体的触觉,这种触觉需要进一步从生命体的感官和神经机能中寻求,而这正是生命科学所孜孜不倦的任务。这也说明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汲取和概括科学发现的一切成果。大致说来,生命体的触觉由它的感官和神经机能生成,生命体以其触觉获得客体的感知和主体的作为,并由此生成和显现基态的生命意识。这样的过程,既显现了生命体发展的自然史过程,亦显现了生命意识方式生成和发展的自然史过程。

    生命体以其触觉进行感知和作为,如,含羞草遇到碰动就垂下叶子保护自己;草履虫在水中游动摄取养料,捕蝇草分泌粘液诱捕昆虫,蜘蛛结网获取猎物等等。这些行为都以生命体的触觉为基础,它们是最为原始的意识方式。这种最为原始的生命意识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反应意识。

    这种反应意识的特点:

    1,它是对所触觉对象的感知和作为。这种感知和作为从一开始就造就和显现了意识的主体能动。这种触觉的感知和作为,既是对食物和养料摄取的感知和作为,亦是对生存条件适应的感知和作为。

    2,这种感知和作为以生命体的触觉和触觉对象为主客互为关系。例如,含羞草与碰动的主客互为关系,草履虫与养料的主客互为关系;捕蝇草与昆虫的主客互为关系;蜘蛛与猎物的主客互为关系。这种主客互为关系表明,意识是以主客互为关系为制作的,是建立在主客互为关系的基础上的。

    3,这种感知和作为的反应意识方式,第一,它是一种生命方式的自然的和物性的生成;第二,它以生命体的触觉为基础;第三,它生成一种反应方式的感知和作为;第四,它造就了反应意识方式的事物样式;第五,它生成了反应意识方式的主客关系。这样,生命体的意识方式从一开始就表明它不是先验的,而有着自己的自然的和物性的起源。我们不能设想一种离开自然、物性和主客关系的生命意识方式,这是我们在进行生命意识方式探讨时,从一开始就要把握的。

    其次,关于知性意识。

    反应意识是建立在生命体单一触觉活动基础上的,而知性意识则是建立在生命体多元触觉合成基础上的。

    出现这两种不同的差异在于生命体的触觉由单一到多元的进化。一般而言,低级生命体的反应意识是单一触觉方式的。随着生命体的触觉器官的进化,从单一的触觉衍化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体觉、性觉(关于性觉人们很少谈论,其实性觉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命触觉和机能,弗洛伊德在这方面做了极为重要的开创性的工作,尽管他以性为核心走到了心理学的极端)的多元触觉,生命体的意识就从多元触觉合成中生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方式。多元触觉的合成,使生命体的感知和作为从单一的触觉对象走向多元的触觉合成对象,并由此生成意识对所感知对象的合成判断,如利害的判断、形体的判断、异同的判断、性爱的判断、力量的判断、行为的判断,位置的判断,环境的判断、距离的判断、速度的判断、方向的判断、生存的判断,等等,并由这种种合成判断,生成生命体的更为高级的感知和作为。

    我把这种以多元触觉合成为基础的,高于反应意识的新的意识方式称之为知性意识。知性意识与反应意识既相共性又相区别,其共性在于,这两种意识方式都是建立在生命体的触觉基础上的,都属于生命体的生物本能;其区别在于反应意识是建立在单一触觉反应基础上的,而知性意识是建立在多元触觉合成判断基础上的。一般地来说,低级生命体的感知和作为是单一触觉反应方式的,而高级的生命体的感知和作为是多元触觉合成判断方式的。前者产生反应意识,后者生成知性意识。当然,在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之间有没有过渡形态,能不能再进行生命意识方式的细分,则是可以深入地探讨的,我的研究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探究。

    知性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1、知性意识根基于生命体多元触觉的合成。正是这种多元触觉的合成判断,使生命体的意识方式从反应意识进化到了知性意识。

    2、知性意识具有合成判断的能力。这种多元触觉合成的判断能力高于单一触觉的反应能力。在新的意识方式下,主体已经可以对客观对象,进行合成的判断,并由此作出主体的感知和作为。在动物世界的考察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发展出了各自特色的以多元触觉合成为基础的知性判断能力,这种知性判断能力包括,生存技能的知性判断和作为,获取食物的知性判断和作为,寻找水源的知性判断和作为,生存迁移的知性判断和作为,性爱求偶的判断和作为,哺育后代的知性判断和作为,分工等级的知性判断和作为,打洞筑巢的知性判断和作为,力量强弱的知性判断和作为,进攻避逃的知性判断和作为,等等。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把判断划归理性的范畴而排斥于知性的范畴,而在我看来,康德的这个划归是有所偏失的,判断有理性的判断,亦有知性的判断。知性的判断是多元触觉的合成判断,理性的判断则是概念建构的逻辑判断。前者是知性意识的判断,后者则是概念意识的判断。

    3、知性意识具有物件的现成制作能力。这是知性意识最为重要的主体能动。在自然界,我们越来越多地观察到,许许多多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它们各自方式的物件现成制作。例如,不少鸟类会利用树枝草叶等纤维材料制作巢窝;有的猴类会利用合适的石块击碎坚硬的果壳,使自己取得果壳里的核肉;猩猩会利用唾液和草梗伸入蚁洞粘吃蚂蚁;在城市中生活的乌鸦,甚至会把果核丢在路面上,利用交通信号灯,让行驶的车辆碾碎,在红灯停车的间歇飞到路面上啄食被碾碎的果实。如此等等。知性意识的诞生为生命体的带来了一种物件制作的能力,这种现成的物件制作尽管是一种简单的感知和作为,但它则以自己的生物性进化为人类文化制作的出现提供了知性的基础。没有这种简单的现成物件制作,人类就无从由现成的物件制作跨向文化的制作,并通过文化的制作,从偶然到必然地生成人类所特有的概念意识,概念方式的事物样式制作和概念方式的感知和作为。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动物和人类的本能问题。关于本能,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是,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它的的本能,这种本能无论它是生物性的,还是文化性的,从表面上来看是似乎是不同生命体生而俱有的,例如,人类的婴儿和猩猩的婴儿,在同样的环境成长中,人类婴儿在动作灵敏和机体强壮的生物性上很快就比不过猩猩婴儿,而在语言绘画和工具使用的文化性上,人类婴儿很快就能接受,而猩猩的婴儿则完全不行。

    在深入的考察中,无论是动物的生物性本能,还是人类的文化性本能都是在其远祖至今的世世代代活动的进化中形成的。因此,一切本能的激发机制和行为模式,都是由它们的无数前代生物的和文化的进化所铸就的。对这一代生命体而言这种生物的和文化的激发机制和行为模式是生而俱有的和先验的,一学就会的,而对于它们的无数前代的整个生命史而言,则是生成的和进化的。正如英籍荷兰动物学家尼可·廷伯根在他的《本能研究》中所说,每一物种的行为指令系统,都依赖于它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而这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他把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称之为天赋的释放机制,当类似的刺激出现时,这种天赋的机制就会释放出来,表现出其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经过长期进化后证明是最能适应这种刺激的。此外,精神学者弗洛伊德和荣格在心理学的探讨中也深入到了本能的个体经历和集体历史,特别是荣格更深入到了从集体到个体的世世代代的积累和铸就。

    现在,我们来讨论概念意识。

    概念意识是至今为止生命意识方式最为灿烂的一页,它如同一颗被云雾遮掩的星辰,在生命意识方式中具有它的独特的神秘光环。概念意识方式至今为止,只为人类所独有,正是这种独有,使人们感到非常迷惑。如,为什么和动物有着共同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人类具有地球上所有动物都不具有的概念意识?这种概念意识是如何能够为人类所独具的呢?为什么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之物都未能发展出概念意识呢?等等。

    对此,有人把答案投向了上帝,认为概念意识是由上帝按照他的智慧方式植入人类心灵的,是上帝对人类的特别眷顾;有人把答案指向了自然,企图在宇宙中找到某种如同弱相互作用的介子、强相互作用的胶子之类的具有意识功能的智子,从粒子世界中找到意识的来源;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脑的结构,认为人类的大脑结构优于动物的大脑结构,是脑的一定结构方式造就了人类的概念意识;有人则以为概念意识和基因方式有关,是一定的基因编码的造就;亦有人把探寻的目光投向了人类的文化的进化,期望从中找到概念意识的来源。对此,本人在概念意识方式的探讨中认为,既然生命的意识方式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外部植入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从生命体的进化史中寻求。上帝的植入永远也无法获得实证;粒子世界、脑的结构和基因编码至今都不能说明它们与概念意识生成的必然关系以及概念意识的本质,因此,本人则倾向于从人类文化进化的起源中,寻求概念意识的本质和由来。

    我在概念问题的探讨中认为,概念意识既不是上帝授予的,也不是从天降落的,而是从人类史前原始刻画的符号制作中起源、生成和发展出来的。数万年前,人类的远祖从偶然到必然逐步地发展出了一种以符号的刻画,记号和指代各种外部对象的意识活动。在这种长久的意识活动中,一方面,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同这些符号对应地结合,逐步发展出了一种音节细分和明晰的语言;另一方面,各种音节和刻画结相结合的语词和符号的形成,使人类的意识能够以语词和符号的方式,共约地名称所指代的对象,而为彼此交流的知晓。这样,人类的意识活动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方式,即以符号为中介,语言为交流,名称为样式,观念为建构,文字为记载的意识方式,以及由这种意识方式所造就的人类观念和实在的文化进化。这种新的意识方式的出现已不同于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它不再是与往的生物进化的造就,而是一种新的文化进化的造就。我把这种新的意识方式称之为概念意识。

    概念意识的特性是,它以概念方式名称物象,制作事物样式,建构观念和实在。它通过符号的制作,符号的名称,符号的抽象和概括,以及符号的定义来建构意识对象,生成人类的观念、思想、知识和实在。当人类一经从生物进化走向文化进化,从现成的物件制作走向文化的物件制作,就从反应意识、知性意识跨向了概念意识,并通过概念意识的确立,使自己从动物世界中走了出来,从世世代代的文化积累和文化进化中造就了人类所独有的文化本能。正如法国学者雅克.莫诺在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略论现代生物学的自然哲学》中所说:

   “一位不怀偏见的观察者,比如说一位火星上的来客,看到了下面的事实是不可能不感到吃惊的,那就是人类的符号语言 --- 在生物界中出现语言,这是唯一的一次,--- 这种特殊行为的发展,为另一种进化开辟了道路,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王国,也就是文化、观念和知识的王国” 。

    “一桩独一无二的事件,现代语言学家在详细论述人类的符号语言时,认为它同动物所用的通信方法(听、触、视等),是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水平上的”。

    “在我看来,最可能的假设是,在远古时的人类中就出现了最原始的符号交往,通过它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就构成了最初的关键性的一种选择,从而在物种内产生了新的选择压力,因此这些选择同物种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人非常赞成雅克.莫诺的这些见解。尽管莫诺在这里谈的是语言符号,而符号并不仅仅是语言,图画、文字、数字、音符、饰品,以及礼仪等等亦是符号家族的成员。莫诺的见解在于他揭示了人类的符号制作,以其独一无二的行为,开创了文化、观念和知识的王国。而我们当进一步地从符号文化的开创中,深入地探究从符号到概念的嬗变,揭示概念意识的由来,并以概念意识的揭示,洞悉人类文化、观念和知识的概念本质。

    考察概念意识我们需要着重把握:

    第一,概念意识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符号制作和符号交流。正是这种符号制作和符号交流从偶然到必然,从个体到群体,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意识方式。或者说使人类不仅拥有生物性的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更独一无二地拥有文化性的概念意识。

    第二,概念意识和反应意识、知性意识的界分是:1、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停留于单一触觉和多元触觉合成为基础的感知和作为,而概念意识则跨越到了以抽象和概括为基础的逻辑建构和作为;2、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造就个别的、具体的和直观的事物样式,而概念意识则造就着共性的、抽象的和逻辑的事物样式。

    第三,概念意识具有它的思维的逻辑能动。这种概念方式的思维的逻辑能动以抽象和概括为核心,共性集合进阶为展开,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为建构,造就人类观念的事物样式,以及观念和实在的建构。并由此带来人类的新的文化作为。

    第四,概念意识方式生成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概念方式的创制,它通过每一个概念的自我定义和自我与非我的界分,生成了种种概念自我,这种概念自我在人类意识活动中的长久运用和占据,使人类的心灵不知不觉地生成出了一种自我意识,并使这种自我意识,从个体的心灵集聚为群体的心灵,扩展到主客关系的方方面面,并由此生成自我意识不断扩展的占有性、意志性、欲望性、目的性和社会性。使人类如同圣奥古斯汀所说,我们不但生存着,而且还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着,并以我们的存在和知识为乐。

    第五,概念之物的制作。概念之物的制作是人类步入概念意识方式的最为光耀的主体能动。这种主体能动以概念方式,使人类从简单的物件合成制作进一步发展为了物件的文化建构,通过对象的概念定义、概念组合和概念建构,进行物件的加工和制作,把种种观念建构化为实在的概念之物。

    第六,概念意识的生成使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在受到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支配和作用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受到了概念意识的支配和作用。这三种意识方式的存在,使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着生物和文化,情感和理性,本能和教育等等的多元双重构造。

    以上,我就生命意识方式进行了大略的哲学清理。这种清理在于探究和揭示生命意识的进化和由来。生命意识在其长久的主客互为关系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中,生成和发展出了反应意识、知性意识和概念意识。当然,生命意识在这样的三个方式之间是否具有某些更为前期的和过渡的形态,以及不同物种和个体在这三种意识方式中是否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究的。此外,生命意识的未来走向将如何,或者说在走向宇宙的遥远未来会不会进化和生成出一种新的,我们现在还不可能知道的生命意识方式,并由此造就新的生命意识方式的事物样式和新的生命意识方式的作为,则是值得人类期待的。

    对生命意识方式的哲学清理则将深刻表明,生命意识如同生命体一样,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对于一切生命体来说,它们的生命形态和意识方式,既不是自我先验绝对的,更不是在创生时刻就安排好的,而是一个生成、变动和发展的进化过程。对生命意识方式的哲学清理,是哲学史从本原论走向认识论并进而走向主体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以为,对生命意识方式的探究,以及对反应意识、知性意识和概念意识的深入研究,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主体发掘和清理,它是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领域,中国当代哲学应敏悟地承担起这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