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地震灾害认知的误区(修改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52:35
一提起唐山和汶川的地震灾害,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因為地震会使房屋和工程设施破坏、倒塌,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 人们到现在为止还无法正确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大小。因此对地震还存在着一定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由此造成人们对地震灾害认知的一系列误区。
一、弄不清地震为什么会造成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台风、雷电一样。如果地震发生在无人居住的荒漠地区,就不会产生大的灾害。因为地震发生在有人居住的地区,地震使人居住的房屋破 坏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样才造成了灾害。如果房屋不倒塌,只是摇一摇,大家一阵惊慌就过去了,这就不会产生灾害,自然大家習慣了,也就不会感 到地震是那么可怕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地震和灾害划上等号。我们居住的房屋不抗震,地震一震就倒塌了,这才是造成灾害的根本原因。
以下我們不妨來比较几个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实例,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这一点:
1)海城地震(1975.2.4 ),7.3 级 ,有预报,城市建筑未抗震设防,死亡1328 人、伤4292人 倒房111.35万间 。
2)唐山地震(1976.7.28),7.8 级 ,无预报,城市建筑未抗震设防,死亡24.4万人、伤31.2万人 倒房321.9万间 ,但是 按七度抗震设防的唐山面粉厂的一些建筑却没有倒塌 。
3 ) 旧金山地震( 1989.10.17) ,7.1级,无预报,城市按规定抗震设防,死亡69 人、伤 不祥,仅一高架桥倒塌,房屋无一倒塌 。
4)阪神地震(1995.1.17)7.2级,无预报,1980年后实施的新抗震规范,死亡 5250人、伤 2.6万多人, 1980年前建造的,又未抗震加固的房屋倒房10 万余间,1980年后建造的高楼 都未倒塌。
由上可知:
1)比较海城地震与其他各次地震的人员伤亡与房屋倒塌情况:海城的地震,虽然有及时的预报,但是由于城市建筑与工程设施皆未设防,还是造成1328人死 亡,4292人受伤,111.35万间房屋倒塌 (为唐山地震倒房数量的1/3 ),而比发生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所有无预报但建设工程有设防的各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倒房数量要多得多。
2)分析日本阪神地震造成了 5250人死亡,2.6万人受伤,10万余间房屋倒塌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也是80年代之前建造的建筑与工程设施抗震能力不足,而按日本抗震80新规范建造 的高楼一栋也未倒。就是在唐山地震的废墟中,还有唐山面粉厂的住宅也没有倒塌,因为它是按七度抗震设防建造的。包括这次汶川地震,很多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建造的建筑也大都没有倒塌。
3)美国旧金山地震虽然没有预报,但是也仅一高架桥倒塌,房屋无一倒塌,死亡69人。因为那里的建筑都按标准进行了抗震设防,但是对高架桥这样的生命线工程仍是抗震设防的薄弱环节。
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应该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灾害调查的实际,血的事实再一次说明,地震之所以造成灾害是因为我们的房屋不抗震,而不是没有及时预报地震。
,  ,
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手段主要靠什么?
在这方面,我国的有关专业人员和政府领导中,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主要靠提高房屋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要保证它们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这是一种根本的、可人为掌握的、方便可行的办法;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搞清楚地震的机 理,尽力做到正确及时的地震预报,就像预报台风一样,就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第三种观点认为,主要靠三个方面的综合治理,即:及时的预测预报;建筑物的抗 震设防;完善的救灾预案以保证及时有效的救灾。
其实就是一般老百姓也能知道,应该前一种观点是正确的,道理很简单:
1)地震的预测预报现在全世界还是一个探讨中的课题,我们不能把现在的生命、财产安全寄托在一个还未解决的科研课题上。
2)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设防技术当前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就是唐山地震中也有抗震设防的房屋没有倒塌,以上美国、日本和这次汶川地震中,我们都可发 现,凡是按标准进行抗震设防的房屋,都能做到不倒塌,这就能够为抢救生命财产赢得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做到大大减少伤亡损失。
3)建筑和工程设 施的抗震设防技术是一种可以人为掌握、便于推广普及、经济可行的方法。而地震的预测预报只是少数科研人员的事,其一、是不可靠,其二、就是研究认为有在某 地区某时期有产生地震的可能,那么你时间、地点、大小能有把握都报准确?你敢不敢不怕影响社会的安定,而冒然发布预报?。其三、就是预报正确又及时发布, 但是该倒的房屋还是要倒,海城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倒塌的房屋若按比例并不比唐山地震少。真有一点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去依靠这种看得见、摸得到、 一讲就懂的技术,而非要去一味依靠“高深莫测”的还正在研究的课题。也许是出于我们对地震的无知和恐惧吧!当然这里不要被人误解为不要研究地震的预测预 报,毫无疑问,这是一定要继续好好研究的,但是我们现在绝不能把减轻地震灾害的希望寄托在地震预测预报的研究上。
4)以上第三种观点看起来十 分完美,每一方面都考虑到了。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可知道,它实际上是偷换了论题的概念。因为我们的论题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手段主要靠什么?”,而不 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手段有哪一些?”,由于这种观点更能迷惑人,更容易被一般人和外行接受,所以更能误导防震减灾的决策,因为没有重点等于没有政策。 但是我们深入想一想,如果地震时房屋不倒塌,救灾预案岂不更容易实施,工作量更少。所以,归根结底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手段,主要应该靠提高房屋和工程设施 的抗震能力。
三、地震预测预报 和 工程的抗震设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科
人们常常对地震科学与工程抗震科学混为一谈,很多人都认为凡是搞地震预测预报的科技人员都是工程抗震的专家。其实它们是两门研究内容、方法、基础理论、研究目的完全不同的学科。地震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物理、地壳构造、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它需要研究影响它的变化因素、研究以往的变化、监测现在的变化,以推算未来可能的变化。 而工程抗震学科主要研究建造在地面上的建筑和工程设施,在地面振动激励时是如何产生振动响应?破坏的机理如何?并且研究如何人为的抵抗和避免这种振动破坏的工程科学。 正如气象台是研究并预测预报台风和暴雨的,而水利防汛部门和建筑抗风设计的单位主要研究如何抵抗台风、暴雨带来的工程问题一样。 我真有一点不明白,人们从来没有让气象部门去解决水灾和风灾的工程问题,而现在偏偏要把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希望都寄托在地震部门,不但寄托于他们对地震准确的预测预报,地震以后还要他们去评估房屋震害的程度和分析震害的原因,这岂不是太为难了他们。
四、认知误区造成的影响:
由于以上的认知误区,造成了所有宣传、新闻、科普等等部门,一报道有关地震震害问题,大多是报道一些有关地震的科普知识和应急逃生常识。而几乎看不到有关我们居住的房屋怎样才能抗震等等,这方面的一系列科普知识,如: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倒塌?什么样的房屋容易倒塌?什么样的房屋不容易倒塌?房屋的野蛮装修如何损害房屋的抗震安全?世界上很多经受大地震而不倒的高楼实例,以及抗震设计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等等。这样的报道可以使人们对地震慢慢不感到那么恐怖,而且还可以把抗震减灾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地震造成灾害的神秘感与恐怖感慢慢的淡化、消除。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呢?
同样由于以上的认知误区,造成了人们对减轻未来的地震震害损失主要靠什么的策略趋向产生问题,我们宁可不去依靠已经研究比较成熟的、完全可以人为掌控的、化代价相对少得多的工程抗震技术这条路。而要把几乎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地震部门的准确的预测预报上。难道他们不知道这在世界上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科学课题?从以上分析可知,这是一条不可靠的路。
同样由于以上的认知误区,使我们把大量经费与人力,宁可化在锦上添花的美化环境、重复装修、“平改坡”等等方面,而舍不得雪中送炭去为大量没有抗震设防的公建、民房实施抗震加固,特别是大量的地震区的农村建筑。岂不知加固的费用比救灾的费用少得多。可是我们现在既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调查、管理这些没有抗震设防的房屋,也没有实施抗震加固的经费。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它们在地震时的倒塌。
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能方便的知道,工程抗震技术完全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如果所以建筑都能够按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建造,如果没有抗震设防的老建筑都能够实施及时的抗震加固,使它们都能够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那么我们就不会怕地震,不管有没有预报,不管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对我们都无所谓,那时也许我们都不会感到地震是那么恐怖了,而地震预案也简单多了,抢险救灾的工作量也将大大减少,因为我们把防震的工作真正做在了地震之前。当然现在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还不能做到所有建筑都大震不 坏,但是可以做到大震不倒,只要房屋不倒,就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要减轻未来的地震灾害损失,现在怎么办?
谈了半天,这个问题才是目的。误以往知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如果我们已经理解了以往大家把注意力大都放在地震的预测预报上,这个思想已经渗透到各级宣传部 门、各种报纸、电视台,甚至影响了《防震减灾法》的内容侧重。可以肯定的说,对於大量新建的建筑,我们一般都可以放心居住,因为自从1990年全国实施了 1989版的《建筑设计抗震规范》以后,只要建筑是完全按照规范建造的,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2001版的)《抗震规 范》安全度更高)。但是留下来大量的以前没有按抗震规范建造的建筑和大量的农村建筑都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从这次汶川地震就可以知道,这些建筑 必然成为灾害的根源。为了我们基层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现在应该马上列入政府计划的事,不是去追加地震预测预报的人力、经费,而是应该切实地调查 一下有多少房屋需要抗震加固,排一个计划,每年计划用多少经费去加固没有抗震设防的房屋,这才是当务之急。也是一条可以人为掌握的可行的有效之路。快快行 动起来吧!为了亿万老百姓的安全。我们恳切地希望各级宣传部门、各种报纸、电视台的记者们都来关心关心这些没有抗震设防的老百姓的住房。建议地震区的各地政府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首先把我们的住房是否抗震设防的老底调查清楚,再定计划对没有抗震设防的老房子逐一实施抗震加固。这才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让我们早一点走出对地震灾害的认知误区,快快行动起来吧!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05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