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庭坚饿死的悲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5:20

茶中载有苦难道   常闻宋风吹孤魂

敖歌/文

妙品大师

我早就说过,所谓的“正史”未必真实,那些一天到晚疯疯癫癫吼自己是“正史”高手的人,可否想到过黄庭坚?此大师就是总想按他的意思真实地写历史和修正历史的人,结果呢?历史的主人不高兴他写真实的,要求他写假的,他不干,于是乎差点杀头。不知道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看后作何感想?所以,有时候我读史的方法与很多人不一样,我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读史的,感觉到我们的历史真实与史书真实是大有问题和差异。几乎可以定格为恶心的“人为史”,而绝非“政正史”。

要不是民间流传,有谁会记录黄庭坚这样的历史名人是死于“饥饿”?史上,一名正直、老实的文人,多半都不会有好下场。没有原因,也没有必要有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几乎都是不讲原因的,所以史学界老是吵嘴说自己如何如何权威,完全是一厢笑料。


黄庭坚在继承了老师苏东坡的文学才华的同时,也继承了苏东坡的“悲剧活法”。虽说他没有苏东坡那种四处奔波的煎熬,却有着苏东坡同样的死法——政治闷死。

作为苏东坡最得意的弟子,黄庭坚没有达到他老师对他在政治上的期望,当他明白老师晚年对他的一片忠言“鲁以修政,势必心藏,非怒不得”时,时光早已不再照耀他的脸了。在不到六十年的光阴里,老师用切肤之痛总结的告诫,黄庭坚却没有留意,这不能不说是他没有看清苏东坡的从政心得。

一名作品过半都有茶,半生以茶养生的大师,交给茶界众多惊喜,却在茶界看不到大师点点伤痛。如今,海吹糊弄黄庭坚的茶书成山成海,究其生命让茶人感觉到了些什么?茶养生的提及人,结果养了自己还不足六十年时间,怕是该引起现在写茶书之人注意自己的写作态度。不要说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就别写茶书,污染了前辈的灵魂是要招雷打的。

在被流放宜州的日子里,谁帮助了黄庭坚谁就治罪,重者杀头。最后,在没有任何人敢站出来帮助的情况下,黄庭坚只能借空楼一片瓦或坟茔一小洞来支撑自己的躯体——这一包沉重的行囊。他此时的灵魂,早已去了高处,去了他该去的故乡。然而,故乡的人们,在长达939年的历史长河里,不见有任何人为他安个哪怕是只有针尖大的“家”。直到上世纪(1984年),故乡的后人才决定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祖先落实一个去处——黄庭坚纪念馆,至此,大师孤魂才得以安息。

而远在广西的宜州,曾经对黄庭坚实施过救助的人的后辈们,当得知大师孤魂不再流浪时,无不凄然泪下。

想起今天幸福的茶人雅士们,早该拉出去默哀三分钟,以表自己对大师的尊重,而不是在那一方茶桌上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