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诗选赏析(七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6:15

日本古代诗选赏析(七首)

(2007-07-02 10:16:00)转载 标签:

杂谈

 

其一

云气湿衣知岫近,泉声惊寝觉溪临。

天边孤月乘流疾,山里饥猿到晓啼。

 

赏析:嵯峨天皇(786-842)(在位809-823)所作。他迷恋汉学,诗赋、音乐、书法都相当有造诣。他的字有“天下三笔”的美称。此诗清新秀雅,有超然脱尘俗之感。在日本写出这么地道的唐诗,是非常难得的。

 

其二  遣明使对洪武皇帝问咏日本国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银瓮篘清酒,金刀脍素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自成春。

 

赏析:题目是笔者加的。该诗为日本遣明使来明答朱元璋问时吟咏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幅祥和的景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先进。但是,这首诗写的场景是不真实的,它没有反映当时日本真正的社会生活。那时候日本正在“足利幕府”的统治下,地方守护南征北战,不久日本朝廷就分裂为南北两朝,所以,诗中有如桃源般之社会是不存在的。这也告诉我们,读历史,一定要辩证批评地读。

 

其三  叹光严上皇

凤凰生末世,落魄亦堪悲。

雉鸡遭野火,被逐无巢归。

 

赏析:光严天皇(1313-1364)(在位1331-1333)是北朝第一代天皇。1333年,后醍醐天皇占领京都,废黜了光严天皇。1342年的一天,光严上皇出巡的时候碰到了美浓的守护士土歧赖。近臣对他喝道:“上皇圣驾在此,快快下马!”土歧赖非但不下马,反而怒喝道:“你说清楚是院驾还是犬驾!若是犬驾,就射他一箭!”(“院”指的是上皇的院厅,院厅政治在日本一度流行,后来大权旁落,院政自然就衰败了。日语中“院”与“犬”的读音相近)说完拔箭就射,他的随从们把上皇车帘扯掉,并把上皇身边的公卿暴打。后来土歧赖被幕府处死。那时天皇的权威尽失,有人作了此诗叹此现状。题目是我加的。

 

其四  咏应仁•文明之乱

汝知京都艳,今朝遍荒野。

黄昏云雀飞,悲凉泪满颜。

 

赏析:题目是我加的。应仁•文明之乱和我们国家的“安史之乱”差不多,因为跨越了“应仁”(1467-1468)和“文明”(1469-1486)两个年号,故称。此乱也是由于地方割据政权长期混战造成的,日本当时正处于著名的“战国时代”。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简明地勾勒出京都城在战火中被摧残的程度,但又不正面描写,只是用“黄昏云雀飞,悲凉泪满颜”两句侧面点出,极生动,又极”省

 

其五  规幕府体民情诗

残民争看首阳蕨,处处闭庐掩竹扉。

诗兴吟酣春二月,满城红绿为谁肥?

 

赏析:题目是我加的。本诗为后花园天皇(1419-1470)(在位1428-1464)所作。在后花园天皇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不断,后南朝势力越来越大,国内形势一片混乱。他以此诗规劝幕府将军体察民间疾苦。此诗运用的也是对比手法,上联写的是百姓食野草,避战乱的情形,下联写的是贵族在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奢侈生活。表达了天皇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只可惜他有心无力。

 

其五  安土城吟

六十扶桑第一山,老松积翠白云间。

宫高大似阿房殿,城险固于函谷关。

 

赏析:安土城,为织田信长于1576年所建。此城就如董卓建的鹛坞差不多,只是豪华程度远不可比拟。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出,安土城的规模也是相当大的(虽然上联明显是夸张的手法)。在各地豪强争战的年代,仍然耗费巨资不惜民力修建这么庞大的城坞,可见当时的贵族和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摧残到了怎样一个惊人的地步。本诗采用对比的手法,把安土城与“阿房宫”和“函谷关”相比较,惜墨如金地写出安土城之大。诗题是我加的。

 

其六  织田信长赞

四十九年梦一场,威名何必问存亡。

请看火里乌昙钵,吹作梅花遍界香。

 

赏析:这是僧人在织田的葬礼上给他做的偈语(佛经中的唱词)。织田信长是安土•桃山时代的绝世豪杰。他在去救援在高松城被围困的羽柴秀吉军的途中被叛徒出卖,被迫切腹自杀。本诗具有典型的佛教观点。同时从“请看火里乌昙钵,吹作梅花遍界香”一句可以看出,当时火葬已经十分普遍,说明人的思想观念在不断进步。同时也可以表现织田信长开明豁达的革命情怀。

 

其七  丰臣自咏

吾似朝霞降人世,来去匆匆瞬即逝。

大阪巍巍气势盛,亦如梦中虚幻姿。

 

赏析:丰臣秀吉就是羽柴秀吉。此诗是在他临死前所吟。1592年3月,丰臣秀吉侵略朝鲜;6月16日,平壤失守。1597年1月,丰臣第二次侵略朝鲜。在中朝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只是在沿海几个据点徘徊。那是丰臣秀吉已经60多岁了。在日本国内,广大贵族和平民也不支持丰臣秀吉的侵略战争。1598年8月5日,63岁的丰臣秀吉遗憾地死去,并吟咏了这一首哀伤的诗歌,卒章显志。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是也。当年年底,日军全部撤出朝鲜,这就是有名的“庆长之役”。朝鲜名将李舜臣和明朝水师老将邓子龙就是在此役牺牲的。全诗以一种悲伤的感情基调,说明了“功名乃身外之物”这一消极的佛教观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丰臣秀吉他追求的不只是个人的功名,他满足的是他的一种侵略欲望。早在1578年,他就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夙志。”所以,丰臣氏所指的“功名”,不过是他的侵略行为罢了。今天日本的军国主义,看来是由来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