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14:50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研究,已表明消极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病程和转归都起着不良作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指出,心理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认为心理上的丧失感,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例如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丧失感,例如工作的失败等。其中尤以亲人(如配偶)死亡的影响更大。有些研究工作者指出,丧失或亲人死亡能引起个体一种绝望和无援的情绪反应,此时个体难以从心理和生物方面应付环境的需求。在这一方面,已有许多调查研究。如有人对新近居丧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观察,并与年龄、性别相仿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居丧的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而第二三年的影响已不甚显著。

  另有研究发现,中年丧偶者与同年龄组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有一调查还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子女或其他近亲的死亡对健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照组的5倍。当然,这些生活变故对于不同个体的影响不会是等同的。例如,同样是配偶死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个体的影响不同。在家寿终正寝者,或者慢性病、卧床多年、久治无效者,对配偶的打击较小,其致病作用较弱;而急性、意外的死亡,或家中主要作用角色的死亡,就会对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打击,其致病作用较强。此外,感情不好的配偶的死亡与感情极好的配偶的死亡的影响显然也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