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科学历含金量的变化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1:40

『天涯杂谈』 中国本科学历含金量的变化分析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发表日期:2010-7-25 8:55:00     都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本科生是天之骄子,现在就从历年高考录取率分析中国本科学历的含金量

  1977年:录取27万,报名人数570万,录取率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录取率约6.6%。
  1979年:录取28.4万,报考人468.5万,录取率约6.1%。
  1980年:录取28万人,报名人333万,录取率约8.4%。
  (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77-1980年间录取率很低,是因为累积了很多文革期间的复读生的缘故,而且当时的中学教学还出于不正常状态,许多考生英语只懂C26个字母和少量的单词,所以考试能力含金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但许多考生经过了社会的磨炼,特别勤奋吃苦,尤其是77-78级的,深受大学老师们的好评。
  
  1981年:录取28万人,报名人数259万,录取率约10.8%。
  (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
  1982年:录取32万人,报考人数187万,录取率约17.1%。
  1981-1982年间录取率也较低,是因为高中学制延长同龄考生分为2次录取,以及还有延续下来的小部分复读生,可比录取率大约是29%。估算过程如下:基于83-84级的报考人数估计为170万,85级为176万,估计81-82级的合计可比报考人数为165万。
  据本人了解,81-82年的应届生应该占录取人数的80%左右。那么81-82年的可比录取人数为(28+32)x80%=48万人。由此,81-82级的可比录取率为48/165=29%,与86级相当。
  
  1983年:录取39万人,报考人数167万,录取率约23.4%。
  (这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
  1984年:录取48万人,报考人数164万,录取率约29.3%。
   (这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
  1983-1984年间录取率也较低,是因为初中学制延长同龄考生分为2次录取,可比录取率大约是40.91%.估算过程如下:
  基于85级的招生人数为176万,86级为197万,估计83-84级的合计可比招生人数为170万,考虑到那段时间高中的在读人数出于增长阶段适当减一点。
  初略了解了一个81级的同学,那时在读的重点大学生中往届生的比例不到20%,因此估计83-84级的应届生应该占录取人数的80%以上。
  由此,83-84级1966年龄段的可比录取率应该是:(39+48)x80%/170=40.91%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35.2%。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录取率约29.8%。
  
  1987年: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27.2%。
  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录取率约24.6%。
  1987-1988年间,因为小学六年级学制改革的原因,两年都是主要录取同一年龄段的考生,相当于扩招了,可比录取率应该算是43.86%。估算过程如下:
  基于86级的报考人数为191万,89级为266万,估计83-84级的合计可比报考人数为250万(228和272的平均数。
  到了87-88年,估计那时的应届生应该占录取人数的85%以上,已经很少见到考了多年的往届生了。那么87-88年的可比录取人数为(62+67)x85%=109.65万人。
  由此,87-88级的可比录取率为109.65/250=43.86%
  
  1989年4月国家教委推广加分政策,增加了以权谋私的空间
  1989年:266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64万,实际招生约40万,录取率约15%。但出现了许多计划外的自费生。
  
  1990年:录取60万人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录取75万人 开始扩招了
  1993年:录取92万人
  1994年:录取90万人
  1995年:录取93万人
  1996年:录取97万人
  1997年:录取100万人
  1998年:录取108万人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人,
  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录取320万人,报名人数527万,录取率约60.9%。
  2003年:录取382万人,报名人数613万,录取率约62.3%。
  2004年:录取420万人,报名人数723万,录取率约61.8%。
  2005年:录取504万人,报名人数867万,录取率约58.1%。
  2006年:录取540万人,报名人数950万,录取率约56.8%。
  2007年:录取567万人,报名人数1010万,录取率约56.1%。
  2008年:录取599万人,报名人数1050万,录取比例57.0%。
  2009年:录取率629万。报名人数1020万,录取率约64.2%。
  
   其中同等学历的理科生的含金量又比文科生高至少一个档次,佐证一是:有北大教授孔庆东说,北大数学系大一的大学语文水平相当于北大中文系大二的大学语文水平吗?二是:只听说从理科转读文科的复读生,而从没有听说相反的,可见文科生多数是念不了理科的,而理科生只有少数是念不了文科的。三是:当年,我有两位双胞胎同学都很优秀,成绩也差不多,没有任何偏科,在年级都是排名很高。分科的时候,稍强的那位选了理科,另一位选了文科,选了文科的那位后来的排名是数一数二的,但选了理科的那位,排名在理科只能排在10名之外。以此来比较的话,文科生的考试能力还是比理科生至少差一个档次的。我是指平均水平,不包括特例。
  
  
  综上分析,1977-1991这15年间的高考录取率都是很低的,即使83-84级和87-88级的可比录取率相对较高,这段时间入学的本科生都可以称得上“天之骄子”。因为上述录取率是包含中专生的,本科生的录取率还要低得多。
  1992-1998年间开始扩招,那时的211还是可以的,1991-1993年间的录取人数从62万增加到92万,增幅超过48%,实际上也是大规模扩招了。
  1999至今是大规模扩招,只有985还行。
  
  随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各地区各阶层各家庭单位的教育资源的日益不平衡,已经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等影响应试公平的政策影响扩大,扩招后的大学文凭已经越来越难以反映出考试能力或者学术能力。
  
  如果把高考比作智力全运会的话,那么那些夹杂着三模三电“高手”,“武林高手”,“二级运动员”和伪少数民族,还有吃着每小时几百元家教小灶的获奖选手们,让人们如何去分辨高下呢?
  
  面对着越来越低的文凭含金量,寒门学子想通过应试改变命运的道路是越来越窄了,真不知道那些三本的文凭有多少投资价值。高考前15年的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是革新之初,真的是教育相对公平的年代。
  展望未来,当最后一批“天之骄子”的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们都成家了的时候,中国的发展可能就失去了最强劲的增长动力了,那时大约会是2047年左右,正好是香港回归50年不变的到期日,中国已经无法靠强劲的增长来掩盖社会矛盾而必将出现大的社会变革。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 高山无公害生态铁观音茶园 产地铁观音茶叶特价销售中订购茶农茶送功夫茶具一套
  • 导航团-专业团购导航网站 想要网上购物?团购新鲜网购模式能让你省更多...
  • 国内国际机票3折起送礼包 去香港参加全亚洲最火辣的夏日派对4006208989
  • 芙蓉王杯羽球赛火热进行中 赛事详情请垂询13511311127或者登入谁羽争锋官网
  • 更多推荐>>

作者:玉已随风凉  回复日期:2010-07-25 10:37:10   要想当年80年代,确实有点天之骄子的意思。现在。。。。。。
作者:半山  回复日期:2010-07-25 10:42:12   文科理科的比较高低还有一个比较,就是毕业之后的创业,很多文科生都很牛逼,丝毫不弱于理科,当年选择文科理科,几乎是兴趣,可以说尖子文科生是文理通吃的,尖子理科生也是文理通吃的,一般的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什么都干不了的
作者:蓝韵之风  回复日期:2010-07-25 10:58:56   
  学历真实水平下降无须赘述。
  
  混学历、耗钱财、拖延就业压力,毕竟不能真正解决就业吧?
  
作者:zhuzi2love  回复日期:2010-07-25 11:07:59   兰州还没有算上当年有多少同龄的人没有报考...................
作者:li1981110  回复日期:2010-07-25 11:17:24   读书不是最好的出路之一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li1981110  回复日期:2010-07-25 11:19:34   读书只是最好的出路之一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Taiyong  回复日期:2010-07-25 11:19:51   就我参加过的知道的80年代高考情况
  楼主还少计算了两个重要因素
  一、1990年前大部分省份还有一个预考制度
  只有通过预考的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很多省份预考的通过率在50%左右
  意味着加入这个因素楼主说的升学率要减少一半
  二、80年代的升学率是包含中专大专的
  其中高考中专招生人数占了约一半左右
  真正的本科招生人数约占当年升学人数里40%左右
  
  这两个因素一算
  楼主80年代的升学率至少要除以4
  基本在个位数
  这和大家在80年代觉得大学生很值钱才吻合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1:34:34   作者:半山 回复日期:2010-07-25 10:42:12
    文科理科的比较高低还有一个比较,就是毕业之后的创业,很多文科生都很牛逼,丝毫不弱于理科,当年选择文科理科,几乎是兴趣,可以说尖子文科生是文理通吃的,尖子理科生也是文理通吃的,一般的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什么都干不了的
  ---
  同样的尖子理科生还是比同样的尖子文科生高一个档次的
作者:吃饱了没007  回复日期:2010-07-25 11:39:09   唉!扩招后的毕业生飘过!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1:27   作者:Taiyong 回复日期:2010-07-25 11:19:51
    就我参加过的知道的80年代高考情况
    楼主还少计算了两个重要因素
    一、1990年前大部分省份还有一个预考制度
    只有通过预考的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很多省份预考的通过率在50%左右
    意味着加入这个因素楼主说的升学率要减少一半
    二、80年代的升学率是包含中专大专的
    其中高考中专招生人数占了约一半左右
    真正的本科招生人数约占当年升学人数里40%左右
    
    这两个因素一算
    楼主80年代的升学率至少要除以4
    基本在个位数
    这和大家在80年代觉得大学生很值钱才吻合
  -----
  这个预选制度是和当年的中学教育普及程度不够高有关,那时的英语等科的老师缺乏,而且高考前几年的往届生非常多,预选之后,大家才站到差不多的起跑线上,所以不好绝对去除以4,但录取率要再减少一些是合理的。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4:41   作者:zhuzi2love 回复日期:2010-07-25 11:07:59
    兰州还没有算上当年有多少同龄的人没有报考...................
  ----
  那些没有报考的人一样有厉害的,现在也有许多没有报考的,所以没有报考的都不能算,只有同龄应届生的录取率有可比性。
作者:有情爱华927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7:15   含金?现在含铜就不错了!
作者:永远的城管2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6:34   我见过文科转理科的,日语转化工。也见过理科转文科的,机械转新闻。牛人其实都一样,读完一科就能在相应领域表现突出。要跨专业,不管是文跨理还是理跨文,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都是有一定难度的。真要比谁的档次更高,恐怕还要比智商和情商。
作者:半山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8:03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1:34:34 
    作者:半山 回复日期:2010-07-25 10:42:12
      文科理科的比较高低还有一个比较,就是毕业之后的创业,很多文科生都很牛逼,丝毫不弱于理科,当年选择文科理科,几乎是兴趣,可以说尖子文科生是文理通吃的,尖子理科生也是文理通吃的,一般的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什么都干不了的
    ---
    同样的尖子理科生还是比同样的尖子文科生高一个档次的
  
  我认识两个文科生,都是多年年纪第一名,贪玩不得了,桌球,黄色录像,电子游戏样样玩得不错,最后出于兴趣选择文科,一个北大,一个重本,你能说尖子理科强于尖子文科,你让这两人去学理科一样很牛。你那种重理轻文的想法,也只能是二十年前的想法了。
作者:草根买房  回复日期:2010-07-25 12:08:09       同样的尖子理科生还是比同样的尖子文科生高一个档次的
    
    我认识两个文科生,都是多年年纪第一名,贪玩不得了,桌球,黄色录像,电子游戏样样玩得不错,最后出于兴趣选择文科,一个北大,一个重本,你能说尖子理科强于尖子文科,你让这两人去学理科一样很牛。你那种重理轻文的想法,也只能是二十年前的想法了。
  --------------------------------------
  现在同样是如此,我也认识两个理科生,年年全省第一,体育(足篮排乒乓羽毛游泳样样精通)、黄色录像算啥他们还经常出入歌舞厅、电子游戏算什么,电子游戏他们自己编程玩(还参加过国际电子竞技大赛获过奖)。所以,你别拿特例来说明,人家楼主一直在文中强调的是平均水平。
  另外,你看看现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文科生理工科生得差多少,要重视现实。
  最后,既然你认为文科生那么NB怎么大学招生70%以上都招理工科?按你的说法,文科生这么牛逼,以后不要招理工科了,都找文科。
作者:toujifenzi420  回复日期:2010-07-25 12:08:24   楼主最后的语言很有意思哈~~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2:10:51   作者:半山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8:03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1:34:34 
      作者:半山 回复日期:2010-07-25 10:42:12
        文科理科的比较高低还有一个比较,就是毕业之后的创业,很多文科生都很牛逼,丝毫不弱于理科,当年选择文科理科,几乎是兴趣,可以说尖子文科生是文理通吃的,尖子理科生也是文理通吃的,一般的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什么都干不了的
      ---
      同样的尖子理科生还是比同样的尖子文科生高一个档次的
    
    我认识两个文科生,都是多年年纪第一名,贪玩不得了,桌球,黄色录像,电子游戏样样玩得不错,最后出于兴趣选择文科,一个北大,一个重本,你能说尖子理科强于尖子文科,你让这两人去学理科一样很牛。你那种重理轻文的想法,也只能是二十年前的想法了。
  ------
  也许现在不同了?你也只是猜测,没有佐证。
  我的佐证一是:有北大教授孔庆东说,北大数学系大一的大学语文水平相当于北大中文系大二的大学语文水平吗?二是:只听说从理科转读文科的复读生,而从没有听说相反的,可见文科生多数是念不了理科的,而理科生只有少数是念不了文科的。三是:当年,我有两位双胞胎同学都很优秀,成绩也差不多,没有任何偏科,在年级都是排名很高。分科的时候,稍强的那位选了理科,另一位选了文科,选了文科的那位后来的排名是数一数二的,但选了理科的那位,排名在理科只能排在10名之外。以此来比较的话,文科生的考试能力还是比理科生至少差一个档次的。我是指平均水平,不包括特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university/1/172673.shtml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2:15:00   作者:永远的城管2 回复日期:2010-07-25 11:46:34
    我见过文科转理科的,日语转化工。也见过理科转文科的,机械转新闻。牛人其实都一样,读完一科就能在相应领域表现突出。要跨专业,不管是文跨理还是理跨文,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都是有一定难度的。真要比谁的档次更高,恐怕还要比智商和情商。
  ----
  我说的可不是在大学转的,是中学复读时转的,高招时许多理科生报了文科的专业,几乎看不到那个文科生去报理科的专业的。这里不论情商也不论能力,说实话,学历只代表部分能力。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2:17:50   古人云:"虽位极人臣者,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事业成功伴随着很大的偶然性,有靠关系靠金钱发达的,有靠运气获得某个位子的,而中进士的偶然性相对最小,而且是全国选拔,虽然也还是存在偶然性和不公平。
              
          对学历的推崇其实是源于对部分可测量能力的认证的需求。虽然学历只代表部分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只代表部分的智商水平,智商水平也只代表部分的能力。这样看来,学历真的代表不了太多的能力水平,但作为HR的一个门槛,还是具备聊胜于无的现实意义的。
              
          世界各国对学历的推崇其实并没有错,前提是学历的含金量。
              
          中国的研究生以上学历意义其实不大,加分保送,公费自费,免试委培,作弊抄袭比比皆是,。所以,中国不是越高的学历越有含金量。
              
          在中国,最具含金量的就是应届生高考的裸分成绩排名(排名占全省(区/市)考生总数的百分比,按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等),只有这个是最难作弊造假,最难以权谋私的。甚至可以说,高考就相当于某种程度的智力全运会。
  由于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所以选拔过程中的公平性决定了文凭的含金量。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2:47:49   关于1991年前入学的大学生,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学校间的档次高低没有现在平行志愿报考那么明显。
  因为那时候有的是考前报志愿(这个最抓瞎),有的是估分报志愿,而且都是在没有考分排名和没有平行志愿的保障下报志愿(当然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也还有风险),还有家长和考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识不足,高分低报,高分落档甚至落榜的都不罕见。所以总体来说,当年只要是本科学历就很好了,如果是重点本科更牛了。即使是中专生也是不错的,而那些初中考上的中专生更是不乏优秀者,那时的重点中专录取线往往比重点高中的录取录取线还高。
作者:chennyaming  回复日期:2010-07-25 13:29:51   直接下降了
作者:xwb514  回复日期:2010-07-25 13:48:34   其实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并不是上大学的人有几个,而是:
  一,上大学入学太难;
  二,出大学太容易了
  以上两点:严进宽出(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就算现在扩招也是如此。),应当宽进严出。这样大学才有人会去学习。
  三,学校把学生都当作高中生,教学上与高中没有多少区别(就是对学生管得没那么严罢了)。
  四,不准学生有出格的想法,必须照本喧科才是正确。所以大学生的水平与自学的高中生技校生水平还差(这部分人也有不少没能力的)。
  五,学校里一味否定中国自身的优秀的地方(中国的都是落后的,外国的都是先进的),把英语地位抬得过高(想想搞中医的,学英语做什么?搞国画的关英语什么事?)。
  六,中国没有宽容之心。对于新的思维或是与所谓科学不一样就上纲上线(例如前阵子对张悟本,人家一没延误病情,二没治死人,三没说得病不要吃西药;并且治好不少人,就是因为不符合“科学”就被人打“死”。)这类人有:何院士,张教授,方博士等等。所以,印度的瑜珈走遍全球,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气功,中医都是伪科学
作者:修鱼觽  回复日期:2010-07-25 14:08:52   没有金,只有水,,,用含水量更好,,,,,,拿分闪爪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4:59:58   作者:xwb514 回复日期:2010-07-25 13:48:34
    其实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并不是上大学的人有几个,
  -----
  我说的中国本科文凭的含金量其实不是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含金量,而是指各个学校入学的生源的含金量。中国高等教育的确乏善可陈,现在连入学生源的含金量都不能保证,那学历就什么也别提了。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6:00:50   当年的高考在压抑和摧残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和体质的同时,也的确通过相对公平和严格的教育和考试,筛选出了一批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
作者:yuppie72  回复日期:2010-07-25 16:24:42   1989年:266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64万,实际招生约40万,录取率约15%。但出现了许多计划外的自费生。
  ----------------------------------
  我们89年的考生那真是背啊!原来录取率这么低吗? 我记得是计划招生61万,实际招生不是58万吗?少了3万,那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6:35:33   作者:toujifenzi420 回复日期:2010-07-25 12:08:24
    楼主最后的语言很有意思哈~~
  ----------------
  从某种意义上说,1977-1991这15年的高考选拔奠定了之后50年中国发展的基础,1992年正好是下海热潮的开始,著名的“春天的故事”就是那时唱响的。
作者:樱子941127  回复日期:2010-07-25 16:56:45   说的好
作者:阴阳煦蒸  回复日期:2010-07-25 17:15:01   fa展发财都是靠时间机遇滴嘛 错过年代那就步步错啦 刚开始可以浑水墨鱼 等成熟以后游戏规泽就基本定型了 后来者只能低头屋檐下啦 所以玄机就在开荒滴时候介入 不过中过现在开荒时代已经结素啦 舌会街机已定形啦
作者:sayouch  回复日期:2010-07-25 17:15:34   我觉得录取率的计算有些不科学,前后的比较不是很一致。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当时小学进入初中都很不容易。我记得我们小学班上是40多个人,只有10个左右的同学进入初中,而初中毕业班上的50个左右的同学,只有不到10人能够进入高中。我们当时是乡村中学,可能城市里面初中进入高中的情况要好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总是有不少青年不能进入初中和高中学习,也就没有资格报名参加高考了。
  而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都能上初中,只要你愿意,也都能上高中,所以高考的报名人数是比较多的。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17:29:20   作者:sayouch 回复日期:2010-07-25 17:15:34
    我觉得录取率的计算有些不科学,前后的比较不是很一致。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当时小学进入初中都很不容易。我记得我们小学班上是40多个人,只有10个左右的同学进入初中,而初中毕业班上的50个左右的同学,只有不到10人能够进入高中。我们当时是乡村中学,可能城市里面初中进入高中的情况要好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总是有不少青年不能进入初中和高中学习,也就没有资格报名参加高考了。
    而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都能上初中,只要你愿意,也都能上高中,所以高考的报名人数是比较多的。
  -----------
  1999年后的录取率数据的确是和八十年代的不可比,前者是报考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的,后者是包括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和大专中专的。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5 20:28:44   可以说,前15年高考是选拔精英上大学,现在已经过渡到普及大学教育了。
作者:okvango  回复日期:2010-07-25 22:08:13   关注
作者:raptor_22  回复日期:2010-07-26 01:34:04   1998年某人当上教 育 部 长 兼 党 组 书 记。1999年,真正的扩招到来,女学生做鸡开始……
作者:突击战列舰  回复日期:2010-07-26 01:47:51   80年代,为了一句话就打架斗殴都发生在初中,到了高中就没人干这种事了,干这种事的人到了高中这个年龄段都到社会上去了。
  现在,为了一句话就打架斗殴大量发生在大学校园。
作者:福韵茶庄  回复日期:2010-07-26 01:57:09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分歧?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笑淡浮崋  回复日期:2010-07-26 02:04:50   本科。。。说说而已,到处都是大学本科生啊
作者:福韵茶庄  回复日期:2010-07-26 02:10:10   觉得是搞教育的不行,而不是去责怪被教育的.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中超  回复日期:2010-07-26 02:35:01   mark
作者:raptor_22  回复日期:2010-07-26 04:10:58   lz说92年扩招,这一说法有误,纠正一下……
  
  高校发展史上的三次大规模扩招:
  
  第一次是在1958年,伴随着大跃进的风潮,高等教育也出现了急躁冒进、盲目发展的势头,当时的教育部红头文件提出要在15年内普及高等教育,于是,一场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运动开始了。大跃进式的扩招持续了三年,到1960年,中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32.3万人,比扩招前的1957年增长了3倍多。高校数量发展到1200多所,增幅达462.9%。盲目扩招的结果是高校不堪重负。在随后而来的经济困难时期,高校招生很快跌入低谷。
  
  第二次高校扩招发生在1978年,当时全国刚刚从十年动 乱中恢复过来,各行各业人才奇缺。在对各类人才的热切期盼中,1977年高考恢复,1978年全国高考正式举行,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80万,远远超过高校的招生计划。扩招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北京率先扩招,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跟进,造成了第二次扩招。第二次高校扩招只持续了一年就结束了。
  
  第三次高校扩招发生在1999年,这次高校扩招一直持续到现在,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扩招规模最大的一次高校大扩招。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6 09:05:52   作者:raptor_22 回复日期:2010-07-26 04:10:58
    lz说92年扩招,这一说法有误,纠正一下……
  --------
  纠正无效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录取75万人 开始扩招了,增幅为21%
  1993年:录取92万人 比92年增加22.67%,比91年增加48.39%,堪比1999年的扩招
  
  
  
作者:seti2012  回复日期:2010-07-26 10:09:13   mk
作者:ax3rd  回复日期:2010-07-26 10:23:02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6 09:05:52
    作者:raptor_22 回复日期:2010-07-26 04:10:58
      lz说92年扩招,这一说法有误,纠正一下……
    --------
    纠正无效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录取75万人 开始扩招了,增幅为21%
    1993年:录取92万人 比92年增加22.67%,比91年增加48.39%,堪比1999年的扩招
  ========================
  
  扩招是指行政手段的扩招。如果按照你说的增幅比例去测算,那么78年恢复高考后年年都在扩招,不是吗?每年都有稳速增幅。你光凭20%、40%就说20%不是扩招,40%是扩招,这是谁说的,你自己设定的门槛??那我还说80%才算扩招,40%不算扩招咧!
  
  前面有人说的是正解。1999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扩招,有教育部的通知文件。
作者:夕露沾我衣  回复日期:2010-07-26 10:41:41   作者:sayouch 回复日期:2010-07-25 17:15:34
    我觉得录取率的计算有些不科学,前后的比较不是很一致。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当时小学进入初中都很不容易。我记得我们小学班上是40多个人,只有10个左右的同学进入初中,而初中毕业班上的50个左右的同学,只有不到10人能够进入高中。我们当时是乡村中学,可能城市里面初中进入高中的情况要好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总是有不少青年不能进入初中和高中学习,也就没有资格报名参加高考了。
    而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都能上初中,只要你愿意,也都能上高中,所以高考的报名人数是比较多的。
  ----------------------------------------------------------------------------------------------------
  深有同感,80年代不仅大学非常难考,在农村考初中和高中的门槛同样很高。我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班50多个同学,只有13人考入初中,其他的直接回乡务农了,他们这辈子的最高学历就是小学毕业了,也注定了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挣扎。
  我考高中时的录取率大概是20%左右(全县),考大学的录取率约15%(全省)。虽然很多高中同学都落榜了,但能考取高中也算是精英了,今天看来,当年没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竟然普遍在社会上混得不错。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6 10:56:22   作者:ax3rd 回复日期:2010-07-26 10:23:02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6 09:05:52
      作者:raptor_22 回复日期:2010-07-26 04:10:58
        lz说92年扩招,这一说法有误,纠正一下……
      --------
      纠正无效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录取75万人 开始扩招了,增幅为21%
      1993年:录取92万人 比92年增加22.67%,比91年增加48.39%,堪比1999年的扩招
    ========================
    
    扩招是指行政手段的扩招。如果按照你说的增幅比例去测算,那么78年恢复高考后年年都在扩招,不是吗?每年都有稳速增幅。你光凭20%、40%就说20%不是扩招,40%是扩招,这是谁说的,你自己设定的门槛??那我还说80%才算扩招,40%不算扩招咧!
    
    前面有人说的是正解。1999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扩招,有教育部的通知文件。
  -------
  你把有教育部的通知文件当作扩招的标准,我把有明显的增幅及其可能对录取率产生影响作为标准,另外我把1992年作为第一个分水岭,还有一层考虑,就是1989年4月国家教委推广加分政策,增加了以权谋私的空间,大约也应该在1992年左右开始影响高招的公平性。所以,我认为1993-1998年间的可比录取率应该还是会大于最初的15年间的录取率的。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6 10:58:39   另外扩招的准确定义应该是:扩大招生。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07:31:41   从1992年招生人数的增幅推算,1992年的同龄可比录取率应该与87-88年的相当。
  所以应该把1992-1993年作为录取率的一个分水岭为宜,借着1989某事的发挥,统治阶层已经不愿意唯才是举了,扩大高招的权力寻租空间是那时候的一个指导思想。1
  993-1998的录取率和之前的16年已经不可等量齐观了,1999年后的当然更是泛滥了。
作者:茶禅一味啊  回复日期:2010-07-27 08:11:29   3
作者:AIyaya988  回复日期:2010-07-27 08:22:01   hhhhh
作者:民工老李  回复日期:2010-07-27 08:36:51   应该分地区比较才更有含义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zhou564211964  回复日期:2010-07-27 08:36:56    能养活自己就很不错了,现在的大学生!
作者:cnlee1  回复日期:2010-07-27 10:13:44   你的家庭如果无权无势,读个二本或以下基本上就是浪费人民币。
作者:yuy1978hpc  回复日期:2010-07-27 10:15:06   mark
作者:langlang1231  回复日期:2010-07-27 10:33:53   当年的高考在压抑和摧残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和体质的同时,也的确通过相对公平和严格的教育和考试,筛选出了一批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看看现在的大学,除了加倍收费以外,教了些什么给学生
作者:wanglian1021  回复日期:2010-07-27 10:47:00   就我参加过的知道的80年代高考情况
    楼主还少计算了两个重要因素
    一、1990年前大部分省份还有一个预考制度
    只有通过预考的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很多省份预考的通过率在50%左右
    意味着加入这个因素楼主说的升学率要减少一半
    二、80年代的升学率是包含中专大专的
    其中高考中专招生人数占了约一半左右
    真正的本科招生人数约占当年升学人数里40%左右
    
    这两个因素一算
    楼主80年代的升学率至少要除以4
    基本在个位数
    这和大家在80年代觉得大学生很值钱才吻合
    
  =========
  正解,一名曾经参加过86年高考的
作者:burninga  回复日期:2010-07-27 10:57:43   99年开始变化太大了。
  
  遥想当年,初中考高中要比考大学难的多,能正常考上重点高中的,考大学就不是难事
作者:tingting910  回复日期:2010-07-27 11:00:52   说明我国教育制度的成功改革 说明我国青年的受教育程度很普及啦
作者:linzkd  回复日期:2010-07-27 11:00:58   直接以学历来评价含金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从社会整体去看,没有几十年的大学扩招,中国城市化进程能这么快吗?(至于城市化之路的是与非先搁置不议)农村劳动力能被这么大规模解放出来吗?中下层次的脑力劳动者的队伍能这么迅速扩大吗?
作者:晕倒的松鼠  回复日期:2010-07-27 11:03:59   不过怎么说呢,你说一年有个几十万的毕业生还可以,现在一年又600多万的毕业生,要多少的工作岗位才够啊
作者:晕倒的松鼠  回复日期:2010-07-27 11:10:08   严格意义上大规模扩招是从99年开始的,这个有教育局的明文规定的。
作者:丘小秋  回复日期:2010-07-27 11:12:37   作者:sayouch 回复日期:2010-07-25 17:15:34
    我觉得录取率的计算有些不科学,前后的比较不是很一致。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当时小学进入初中都很不容易。我记得我们小学班上是40多个人,只有10个左右的同学进入初中,而初中毕业班上的50个左右的同学,只有不到10人能够进入高中。我们当时是乡村中学,可能城市里面初中进入高中的情况要好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总是有不少青年不能进入初中和高中学习,也就没有资格报名参加高考了。
    而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都能上初中,只要你愿意,也都能上高中,所以高考的报名人数是比较多的。
  -------------------------------------------------------
  有同感,我也是70年代初的人,90年参加高考。当时小升初,初升高都有个筛选过程,以我们村为例,全村800多人,小升初时只有两人考上初中,初升高时只有我1人。同时,小学五年级我们班40多人,考上初中只有不到20人,初三时我们班40多人,考入高中只有一半,所以那时高考的报名人数比较小,相应的录取比例显得高。
作者:罗伯特巴乔的球靴  回复日期:2010-07-27 11:22:38   顶楼上那位支持大学宽进严出的!
作者:scutpu  回复日期:2010-07-27 11:26:03   呵呵,说一下
  我1991年高中毕业,211重点大学
  当年高考超水平发挥,比模拟考多考了50分左右,超一类线10多分吧,我们高中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只有8个班,每个班大概70-80人,上重点线的大概20多人(我排名全班前20左右),包括本科最多40多个把,其他都上大专了,呵呵
  所以竞争非常激烈的,估计录取率很低的,其他的普通中学一般一个班能上几个重点大学的就是很好的啦
作者:scutpu  回复日期:2010-07-27 11:27:50   而且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分流,有很多同学去了技校和中专,能上重点中学的一个班也就几个而已,呵呵
作者:秦末刘邦  回复日期:2010-07-27 11:35:03   大学! 大学? 谈谈恋爱罢了!
作者:sherrilllj  回复日期:2010-07-27 11:35:53   一看数字就晕的,为考证而考。
  www.hakyy.com
作者:天ya竹马  回复日期:2010-07-27 11:39:08   从录取比例来看,含金量确实下下降了;
  
  但,如果是理工科,知识技术,同样比例下,应当是提高;
  文科,89后以残,但至少也比留下、拥戴这个制度的工农兵大学生强
作者:scutpu  回复日期:2010-07-27 11:47:14   作者:天ya竹马 回复日期:2010-07-27 11:39:08
    从录取比例来看,含金量确实下下降了;
    
    但,如果是理工科,知识技术,同样比例下,应当是提高;
    文科,89后以残,但至少也比留下、拥戴这个制度的工农兵大学生强
  -----------------------------------------------------------------------------
  这个不好说吧
  现在招来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给个课题的感觉就是不知如何下手,而我们当年毕业后领导给个课题就知道如何查资料如何自己设计试验方案了,呵呵
  不过电脑水平倒是有提高,呵呵
作者:树死藤生缠到死  回复日期:2010-07-27 11:54:24   产业化的悲剧
  
作者:天ya竹马  回复日期:2010-07-27 11:56:21   重点院校的每年出口比例,逐年上升,简单训练后,活跃在欧美日等国家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而,早些年的很喜欢公费观光吧?
  
  
作者:天ya竹马  回复日期:2010-07-27 12:06:09    这个不好说吧
    现在招来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给个课题的感觉就是不知如何下手,而我们当年毕业后领导给个课题就知道如何查资料如何自己设计试验方案了,呵呵
    不过电脑水平倒是有提高,呵呵
  -------------
  
  说了,是同样比例下的,早些年的正常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该比较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田鸡赛马,当然不行了。
  
  名校学生,大部分科研能力都很不错的。看到的真正求学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比本国人聪明、刻苦。
  
  我以前也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但现在,还觉得不少后生也很可畏...
作者:fvcktime  回复日期:2010-07-27 12:10:46   大学教育:(1)教育产业化和外语妖魔化害了很多人。(2)大学拆农民的房子,盖自己的大楼,房子好就是真的好。(3)大学校长级领导天天忙得很,一是政治,二是经济,赶快交学费。小本科别挡我路浪费时间。(4)部分大学教授也在领导的英明带领下脱贫致富学术造假。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2:25:00   我是98级的本科毕业生,属于最后一届没有扩招的了,但是对于楼主的(潜在的)见解不敢苟同!
  1、国家应该普及高等教育,不仅扩招的政策不能中断,而且还应该加大扩招的力度,争取全民普及100%本科教育。
  我这样说,是因为国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个人不同,我们自然看到了大学生扩招后,似乎含金量下降了,工作不好找了,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但是,国家看问题是不会考虑个人感受的,因为,今后普及本科教育,无疑会使得全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的建设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我们看到的是个人,是从自己为出发点的,国家看的是整体,呵呵。至于找工作难云云,国家应做好安抚工作。
  
  2、对于楼主的关于高考制度的不公平,我也是不敢苟同。
  要知道,人才不能仅仅定义为大学生,更不能把人才和高考的分数等同起来,君不见,很多创业者有成就的人,只有小学文凭么?我个人认为,高考制度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因为,有大量的人才因为高考没有达到分数而没能接受的高等教育,更准确的说是因为一纸文凭把他们拒之门外,使得人才大量被埋没在这的高考制度下。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这也是我希望国家以后普及高等教育的原因,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到本科教育,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才是国家要解决的问题。
  
  3、我觉得,造成今天大学生的尴尬局面的原因,不是国家的扩招政策,而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糟糕,一批一批的只知道泡妞,玩电子游戏的学生被送出了校门,而且这些人也都拿到了文凭和学位,然而,他们其实是不合格的产品!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自然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现在的本科生没有真才实学的印象。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2:34:38   还有,接着我的上一条说:
  今后普及高等教育,除了体现人人机会平等外,重要的是:对于农民兄弟来说,也是很有利的。君不见,国家虽然采取全国统考的高考政策(我是说的以前很多年来),但是,全国各地的分数线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么?当年我还比较了一下,我是山东聊城的,那一年的分数,我们一个班居然平均只能考上10个人左右本科的。然而,我看了一下北京的分数线,如果按照这些大城市的分的话,我们一中的升学率会达到100%。 至少,我们班的分数全部在某些大城市的分以上。这种情况有怎么说呢?
  与其抓住扩张不放,为什么不说地域差别造成的不公平呢?同样是中国人,凭什么我们考出了高分还是被大学拒之门外呢?
  我还是我的观点,今后应该普及100%本科教育!
作者:burninga  回复日期:2010-07-27 12:48:26   怎么可能百分百本科教育,你难道要把本科这个词弄的跟专家一样?现在要提高的是职业教育,不见现在技术工人稀缺
作者:industrysky  回复日期:2010-07-27 13:16:34   91年本科生泪奔路过,我们考的苦啊.
作者:industrysky  回复日期:2010-07-27 13:23:56   我们当时是省重点高中,本科班也就是40%左右的上线率(包括高中中专,专科,本科),我们班是理科重点班,上线率是80%,文科的更可怜,平均20%多的上线率.
  母校现在上线率是95%以上.瀑布汗.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3:27:44   今后普及本科教育就好了。
  学生学的好学不好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但是,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3:32:01   我们当时是省重点高中,本科班也就是40%左右的上线率(包括高中中专,专科,本科),我们班是理科重点班,上线率是80%,文科的更可怜,平均20%多的上线率.
    母校现在上线率是95%以上.瀑布汗.
  ======================================================
  呵呵,据我所知,省城的高中分数线应该比省内的其他城市低不少吧!
  当年,济南的分数线竟然只够我母校高中复读的标准线。也就是比全省本科线低80分。
作者:没钱勾你  回复日期:2010-07-27 13:38:42   普及本科倒不是大问题,但教育质量也得弄上去,赞成宽进严出,不要搞得现在的社会印象就是花了个钱去买文凭,不毕业还不行一样。
    手机登录掌中天涯每天送积分:wap.tianya.cn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3:39:59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2:25:00
    我是98级的本科毕业生,属于最后一届没有扩招的了,但是对于楼主的(潜在的)见解不敢苟同!
    1、国家应该普及高等教育,不仅扩招的政策不能中断,而且还应该加大扩招的力度,争取全民普及100%本科教育。
    我这样说,是因为国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个人不同,我们自然看到了大学生扩招后,似乎含金量下降了,工作不好找了,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但是,国家看问题是不会考虑个人感受的,因为,今后普及本科教育,无疑会使得全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的建设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我们看到的是个人,是从自己为出发点的,国家看的是整体,呵呵。至于找工作难云云,国家应做好安抚工作。
  ---------
  对于你的热心回复,很高兴和你探讨。
  首先,98级只是名义上没有扩招的,实际上从93级,最迟是96级就已经是明显扩招了,你可以参考下表,一个省应该可以大致反映出全国的政策走向的。
  其次,从理论上,我也同意扩招提高全民素质,但现实是,大学的教学能力规模质量都不适应扩招的需求,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和结构质量也不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想要的人才很少,不想要的却很多,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资源不能很好地运用,对于国家建设难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
  再次,关于高考制度的不公平,我认为不是人人都应该或者都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否则,按你的逻辑,我们也应该普及博士教育了?
  而且,你似乎有只有接受了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素质的观点,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一定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素质低吗?
  我认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在社会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不同才能的人各施所能,而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学学历有它的含金量,工作培训经历也同样有它的含金量,不需要所有人都去师资力量已经不足唯利是图的大学里去混文凭,如果把有限的高教资源用于提高办学质量,而不是借着产业化图利,那样不是更好吗?
  看看人家普林斯顿大学的“小即是美”吧。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3:43:23   前32年福建高招录取率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3:46:02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2:34:38
    还有,接着我的上一条说:
    今后普及高等教育,除了体现人人机会平等外,重要的是:对于农民兄弟来说,也是很有利的。君不见,国家虽然采取全国统考的高考政策(我是说的以前很多年来),但是,全国各地的分数线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么?当年我还比较了一下,我是山东聊城的,那一年的分数,我们一个班居然平均只能考上10个人左右本科的。然而,我看了一下北京的分数线,如果按照这些大城市的分的话,我们一中的升学率会达到100%。 至少,我们班的分数全部在某些大城市的分以上。这种情况有怎么说呢?
    与其抓住扩张不放,为什么不说地域差别造成的不公平呢?同样是中国人,凭什么我们考出了高分还是被大学拒之门外呢?
    我还是我的观点,今后应该普及100%本科教育!
  -----
  地域的不公平,我也不以为然,但以普及100%本科教育来抵消地域问题,恐怕是用更大的错误去纠正原来的错误。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3:51:51   作者:burninga 回复日期:2010-07-27 12:48:26
    怎么可能百分百本科教育,你难道要把本科这个词弄的跟专家一样?现在要提高的是职业教育,不见现在技术工人稀缺
  -------
  同意。现在扩招普及高等教育的成本虚高了劳动力的成本,学校贷款扩建,家长花大钱送孩子上大学,最后毕业出来大批的“低分低能”的本科生,幻想着高薪收回教育成本,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此削弱。
作者:kok31201  回复日期:2010-07-27 15:09:48   我不为楼主这样的标题所吸引,也不是被帖子的内容所迷惑。我不是来抢沙发的,也不是来打酱油的。我不是为楼主呐喊加油的,也不是对楼主进行围堵攻击的。我只是为了每天30帖默默奋斗。你是个美女,我毫不关心,你是个怪兽,我决不在意;你是个帅哥,我不会妒忌,你是个畜男,我也不会PS。你的情操再怎么高尚,我也不会赞美,你的道德如何沦丧,我也不为所动。在这个处处都要银币的时代,不得不弄个牛B的数字来显眼,我抄下了这段话,专门用来回帖,好让我每天有固定的积分收入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5:10:40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3:32:01
    我们当时是省重点高中,本科班也就是40%左右的上线率(包括高中中专,专科,本科),我们班是理科重点班,上线率是80%,文科的更可怜,平均20%多的上线率.
      母校现在上线率是95%以上.瀑布汗.
    ======================================================
    呵呵,据我所知,省城的高中分数线应该比省内的其他城市低不少吧!
    当年,济南的分数线竟然只够我母校高中复读的标准线。也就是比全省本科线低80分
  ------
  不了解你们的情况,一个省有两个分数线?匪夷所思。
  
  下面列出福建省的几年的录取率,你就知道实际上的扩招不是开始于99年。
  1994 27.2%
  1995 42.3%
  1996 54%
  1997 52.2%
  1998 49.3%
  1999 57.1%
  2000 56.4%
  2001 59.4%
作者:industrysky  回复日期:2010-07-27 15:15:17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3:32:01
    我们当时是省重点高中,本科班也就是40%左右的上线率(包括高中中专,专科,本科),我们班是理科重点班,上线率是80%,文科的更可怜,平均20%多的上线率.
      母校现在上线率是95%以上.瀑布汗.
  ==========
  省重点不同于省城重点.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5:25:53   现在中国的大学严出基本是幻想,扩招的结果就是宽进宽出,浪费资源,荒废青春。
作者:金华老农  回复日期:2010-07-27 15:41:43   扩招的最大受害者是那些考上一本重点大学的普通家庭的学生,他们如不这样滥扩也能上考上大学,就能有他们的工作机会,现在却因没家庭关系竞争不过那些经过扩招才上三本的官家,富家子弟,只能到人才市场找个混饭吃的工作,
作者:scutpu  回复日期:2010-07-27 15:48:33   作者:金华老农 回复日期:2010-07-27 15:32:16
    扩招的目的就是让高干子女能顺利的坐上理想的位置,现在有好多农村的一本大学生毕业后都只能到人才市场找个混口饭吃的工作,那些有关系的三本生却不用到市场就有好工作了,能考上一本的不扩招也是大学生,而三本的如不扩招就上不了大学,自然也就没有学历资格坐好位置了, 因为99年扩招的时候,对一般的普通家庭来说上三本吃不消的,大多选择读第四批或者复习再考,但有钱人是无所谓的,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个本科文凭就可以一切搞定,虽然扩招也给普通人上大学多了很多机会,但这样的文凭对普通人来说没多大用处,对高官子女来说却与重点大学文凭没有差别,甚至比重点大学的农村生还有用,如果不扩招他们起码在文凭上比不过农村大学生了,所以扩招害苦了普通家庭的优秀学生,
  ----------------------------------------------------------------------------
  有点道理
  当年领导的孩子很多都没有上本科的,当然大领导的孩子直接保送的也不少
  如果当年让他们也上个三流本科,估计已经接上班了,呵呵
作者:爱心园丁  回复日期:2010-07-27 16:11:30   Lz,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精英教育阶段与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划分。精英教育时期的大学生与大众化时期的大学生当然不好放在一块儿来比较,或者说确实是有差别的。
作者:天ya竹马  回复日期:2010-07-27 16:43:04   作者:scutpu 回复日期:2010-07-27 15:48:33
    作者:金华老农 回复日期:2010-07-27 15:32:16
      扩招的目的就是让高干子女能顺利的坐上理想的位置,现在有好多农村的一本大学生毕业后都只能到人才市场找个混口饭吃的工作,那些有关系的三本生却不用到市场就有好工作了,能考上一本的不扩招也是大学生,而三本的如不扩招就上不了大学,自然也就没有学历资格坐好位置了, 因为99年扩招的时候,对一般的普通家庭来说上三本吃不消的,大多选择读第四批或者复习再考,但有钱人是无所谓的,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个本科文凭就可以一切搞定,虽然扩招也给普通人上大学多了很多机会,但这样的文凭对普通人来说没多大用处,对高官子女来说却与重点大学文凭没有差别,甚至比重点大学的农村生还有用,如果不扩招他们起码在文凭上比不过农村大学生了,所以扩招害苦了普通家庭的优秀学生,
    ----------------------------------------------------------------------------
    有点道理
    当年领导的孩子很多都没有上本科的,当然大领导的孩子直接保送的也不少
    如果当年让他们也上个三流本科,估计已经接上班了,呵呵
  -------------
  
  废除科举,秀才高兴还是高衙内高兴?
  
作者:gzhsz2009  回复日期:2010-07-27 16:53:14   要把大学当做一个产业来做
作者:见贤思齐南方之强  回复日期:2010-07-27 17:01:43   作者:爱心园丁 回复日期:2010-07-27 16:11:30
    Lz,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精英教育阶段与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划分。精英教育时期的大学生与大众化时期的大学生当然不好放在一块儿来比较,或者说确实是有差别的。
  -----
  最迟1996年后实际上就是大众化时期了。
作者:长25粗8  回复日期:2010-07-27 17:02:20   当读书都改变不了命运的时候。。。。。。。。
  
  穷人永世不得翻身了 富人官僚的位置越来越稳
  
  这个社会越来越畸形了 有意思
作者:snow2052  回复日期:2010-07-27 17:03:07   这就是杯具。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7:11:38   各位的观点,我看懂了。
  就是如果不扩招,只有考高分的才能进入大学,从而淘汰掉很大一批成绩不算好的学生。现在扩招了,原本不应该进入大学的也可以读大学了,从而造成了本科学历含金量的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就不公平了,是也不是?
  
  可是,考虑公布公平以前,应该把衡量公平与否的标准定义一下。各位谁敢说,能高分考进大学的就是人才,而被高考淘汰掉的就不是人才?我在前面就说了,很多创业成功者只有小学文凭的大有人在,谁能说他们不是人才?
  国家的高考政策,到底是选拔高分的,还是选拔人才?
  如果是选拔人才,那么国家普及本科教育,给他们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来提高自己,又有何不可?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呢?难道大批人才被高考拒之门外才是公平么?我看来,高考制度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0-07-27 17:28:04   人们总是在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思考问题,或者说,现在高中成绩优异的很多不希望扩招,因为,即使不扩招他们也能考入大学,扩招了会对自己将来就业造成竞争压力。
  可是,反过来,那么高中的尖子生,自然就更不希望国家扩招了?不对,他们应该希望国家不仅停止扩招,还应该把招生人数缩小到80年代的水平,因为,即使如此,他们同样能考入大学,因为他们是尖子生。
  如果真的如此了,我想又会有人对国家的政策大为不满了,因为,本来自己可以考入大学的情况下,现在由于国家的“紧缩”招生导致自己进不去了,岂不大大的不公平?
  呵呵。
  还是那句话,国家是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考虑问题的,而不会从考生的角度来分析到底公布公平,如果今后全民普及本科教育了,那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什么不好么?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者:lblfish  回复日期:2010-07-27 18:00:22   就我参加过的知道的80年代高考情况
      楼主还少计算了两个重要因素
      一、1990年前大部分省份还有一个预考制度
      只有通过预考的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很多省份预考的通过率在50%左右
      意味着加入这个因素楼主说的升学率要减少一半
      二、80年代的升学率是包含中专大专的
      其中高考中专招生人数占了约一半左右
      真正的本科招生人数约占当年升学人数里40%左右
      
      这两个因素一算
      楼主80年代的升学率至少要除以4
      基本在个位数
      这和大家在80年代觉得大学生很值钱才吻合
  
  ------------------------------------
   81年参加高考,据说当年本科升学率为3.4%(不含技校、中专、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