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青春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 丁香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4:42

微小青春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本来以为在卫生部公布了专家意见以及对圣元奶粉的检测结果以后,这件事就会过去,虽然“早熟门”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似乎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又引发了大家的争论,其焦点在于微小青春期的定义。其中引用了从园内战友至专家教授的话,以及相关文献书籍,似乎都表明这是一个还不太确定的名词,甚至有网友将其归入“中国特色”所产生的专有名词之列。而圣元此后决定赞助国内进行性早熟的研究,又被指花钱买通专家云云。那么,到底什么是微小青春期?我们的专家有没有糊弄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我不是专家,但作为一名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微小青春期的定义(mini puberty)
     相关报道以及园内网友认为微小青春期定义不确定,模糊,其理由主要是相关教科书、内分泌经典书籍、以及网络搜索相关文献,均很少提及这个词:中文教科书里没有,万方里查不到,经典的Williams textbook里几乎没有介绍,pubmed中以“mini puberty”搜索,只有区区22条记录,似乎与性早熟、青春发育的研究热乎劲完全不符。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原因是关于mini puberty这个词的命名存在争论,而不是对其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不同看法。报道中所引用的Williams是第10版,我们来看看最新一版(11版)中是否增加了其定义或者描述。

The rise in circulating gonadotropins, sex hormones, and inhibin in both sexes during infancy, the so-called postnatal surge (or “minipuberty”) is well documented. In sum, the neonatal-midinfancy surge in pulsatile gonadotropin secretion is attributable to an increase in GnRH pulse amplitude and is associated in the male infant with the following:

1.Increase in testicular volume (by direct measurement) due to increase in seminiferous tubule length (approximately sixfold increase in year 1)
2.Rapid expansion of Sertoli cell population (makes up approximately 85% to 95% of seminiferous tubular cell mass). 
3.High concentration of circulating inhibin B (low in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答案似乎见到了,出生后男或女婴儿体内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抑制素的在血中浓度的大量释放(用的是surge,不是increase,不是release,可见其程度),可称为minipuberty。但注意其仍然用了引号,并放在括弧注明,说明此词并没有完全被学界认作专有名词。不过也说明作为出生后的一种现象,minipuberty是广泛存在的。如果在pubmed中将搜索词改成estrodiol,将年龄限制为2岁以内,性别限制为女性,就可以看见类似的文章有很多,搜索结果又900多条。

那么既然微小青春期作为婴儿生后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存在的,并具有类似青春期的脉冲分泌峰,那么其持续时间和生理意义何在?
其发生和持续时间、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高峰在男女间是不一样的,男性以LH、FSH增加为主,并出现睾酮分泌增加,时间有两个阶段,一是断脐后数小时至12小时内,另外就是生后3-6个月,其后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降至青春发育前的静默水平;而女性则以FSH增加、雌激素增加为主,但在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而没有两个阶段,且其持续时间较长,雌激素高峰可维持至2岁左右,FSH浓度增加可至2-3岁,甚至有文献报道至四岁。而雌激素和FSH的水平可增加接近女性排卵期水平,所以这几例孩子雌激素浓度增加至成人范围,完全有合理解释。

至于这个过程的生理意义,目前不是完全清楚。不过在男性中比较确切的一点是和睾丸Leydig细胞(分泌睾酮)、Sertoli细胞(分泌抑制素)的发育,生精功能的发育有关。有动物研究发现没有微小青春期的雄老鼠,其青春发育延迟,生殖力降低;而在人类中,男性隐睾症若伴有小青春期的缺失,即使及时手术使睾丸下降至阴囊,出现青春发育延迟甚至不育的风险会增加,在这部分病人中在小青春期时应用相应的促性腺激素替代可能能够挽回生育力的丧失,不过还缺乏大量研究。目前微小青春期多用于男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在小阴茎、隐睾的婴儿期测相关激素),这样早期给与促性腺激素治疗,可能避免青春发育时的hCG替代效果不佳。而对于女性来说,目前的确切生理机制仍然不明,只是关注到小青春期的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胎龄等密切相关,胎儿越不成熟,雌激素、FSH分泌越多,而在SGA中,现在大家都观察到这部分孩子容易出现肾上腺早现、性早熟、多囊卵巢、以及代谢综合征。可能提示小青春期对今后的青春发育进程和女性生理周期有一定影响。

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这个诊断我想搞儿科内分泌或是儿童保健的医生都应该清楚,指的是单侧或双侧乳房发育但不伴有其他性征发育和骨龄的明显超前,也不伴有生长加速现象。这里要说的是,这种现象>80%发生于2岁内。很抱歉,我不知道国内发病率,但Williams教科书上提到的是21.2/十万,够高吧!但多数在出现后6月-6年后缓解,也有一直持续至青春发育的。不过过了4岁就很少见了。在这些孩子中,雌激素水平增高,FSH也增高,但没有LH的脉冲释放增加。其中少数可以进展为真性性早熟。因此国内杜敏联教授对于6-8岁阶段出现的乳房发育提出要仔细随访其骨龄和体内激素变化,既不要轻率使用GnRHa治疗也不能掉以轻心。

性早熟一直是儿科内分泌的常见病,其造成原因牵涉到的太多了,除了由特定疾病引起的(如肿瘤、McCune-Albright等),特发性者原因至今不明。研究称与夜间灯光增加相关、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因素、高热卡能量摄取等等,但都没有确定肯定的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世纪的变迁,人类的性发育时间一直在稳步提前,而我们的最终身高也是一代比一代高,并没有因性发育提前而变矮。欧美人发育普遍较国人提前,也没见他们活的比我们差啊!

总之出现目前的局面一是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给人信心不足,其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公信力的丧失,其三是长时间以来霉体们为吸引眼球不顾事实及夸张的报告态度,这种深层次的原因不解决,以后这个门,那个门还会经常打开。顺便说一句以目前的国人心态,即使医改能够进步,但医生的地位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会长期存在,因为彼此信任的丧失会很容易,但重新建立需要漫长的过程。

心血来潮写的,说多了。呵呵,我不是砖家,欢迎挑刺,但不喜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