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文化之踪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1:27

                                           仕途文化之踪影

[ 2005/4/14 19:31:00 | By: haibo99 ]

 

 

 



    如今的中国社会,办点事,很大一部份都须关系。现在有门关系学,人人争着学,而我乃一介穷书生,读书馆两年,苦读经史,所阅之书颇多,涉猎亦广,对中国官场与中国社会有个度的了解,深知中国文化之根茎与传统之弊病。所以今天,想入朝为官者,想做领导者,想知官场文化者,想给中国未来寻找出路者。不防看看这篇文章,虽说我的数学不如钱钟书,不能被中国高校所兼容并包。但文学是上却是自信的。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正是我以后人生所走之路。李敖说中国文人最大的弊病就是——“急于用世,拙于谋生。”我也一样,就要走出校门,如果打工也没人要,就像陶潜一样“带月荷助归”——回家去放牛,也许能走进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界!

    假如时间倒退三百年,我则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然后步入仕途,入朝为官,报效朝廷,成为一代开风气之学士。然则,是今天,是二十一世纪之今日。中国人倚老卖老,讲高文凭、讲高资历、讲高分数,文化上已经是营养不良了。就好比今天的人,天天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东西,不是偏胖就是偏瘦。这让我想起当年梁任公向清华校长曹云祥荐举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后来陈寅恪正如梁任公所言,成了清华的"教授之教授",成了一代国学大师。然则,依今日中国高校择才之标准与用人之标准。也许陈寅恪也只能回家放牛。还是王国维说得对;“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自古而今,颇有才华之人,往往不在朝廷之中,而在朝廷之外,李白,陶渊明,王勃,陈子昂,竹林七贤就是例子。
  
    今天的中国学者,一直高呼振兴中国文化,事实上,中国文化很难振兴。因为现在中国缺少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世界通过歌德与贝多芬了解德国,通过雨果与伏尔泰了解法国,通过罗素与丘吉尔了解英国。通过爱因斯坦与海明威了解美国。通过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了解日本。而中国呢,五千年以来,让洋人了解中国除了孔子还是孔子,以至洋人以为中国今天还在孔子时代、习八股。而今天呢,还是拿着孔子打招牌,没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文化大师。中国人常吹自己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然而,冯友兰与胡适能让洋人了解中国多少,鲁迅的余温能走多远,李敖与诺贝尔奖是否真的有缘,余秋雨是否能够永远《文化苦旅》。中国人与学术界是否要反思反思?中国与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大国是不是只要其土地大,民众多,所以我今天而言:“大国者,非乃土地之大也,乃文化之大也。”
   
    中国文化向来缺乏自省的一面,尽管孔子在《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而事实上呢,像朱熹这样的大学士在他为四书下注解时,还是后来的王阳明,在他们的著作未曾看到半点要求中国女人不裹小脚,以及男人不纳妾不自宫,从世界文化史来看,只有中国女人裹小脚,那时的中国女人却还引以为荣,在他们的著作里只看到格物自知。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中国文化向来缺乏自省,到了现在,有句颇为流行的话:“男人不会吃喝嫖赌,这样的男人是个二百五。”而中国男人却不少人引以为荣。这就是中国文化一种病态。

    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刻的一面,不是孔孟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也不是兵家所言:“ 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是老庄所言:“无为而治,过及不如不及。”更不是佛家所言:“欲知今世果须看前世因,欲知后世果须看今世因。”也不是韩非所言:“故不务德而务法。”那么,最为深刻的一面,谓之何也?谓之何也?
    现在的关系学,称不上什么官学,而李宗吾当年写的《厚黑学》,更称不上正统官学。官学不是四书五经,毛泽东当年早说过:“孔教儒学实秕糠,历朝都效秦政法。”冯友兰在中国《中国哲学史》中早说过,中国历朝是外儒内法。所谓外儒内法就是表面上高呼以儒家思想的民为贵治国,而实际上都是用韩非的法家思想,那么正统官学是不是法家思想呢,不,不全是,最为深刻的一面,而是张仪与苏秦之学,人生不管走到何处,不管哪个执政,唯求有官做。

    传统的中国人的理想是入朝为官,而不是做地主。尽管做地主有钱,但地主进城,别人还是看不起,而入朝为官,即有权又有名又有利,就有中国人眼中的富贵荣华。而且别人也看得起,从而满足了自已的虚荣心与自信心,更可以说:“老子好歹也是一个官吗”而中国历来的历史是“成王败寇”。毛泽东说:“枪杆子出政权”,中国人不看你成功时所用的手腕,只看你成功后的结果。只要你掌了权,成功了,不论杀过多少人,做过多少坏事,而舆论会站在你这一边。因为文化是为政治服务的。那么官场的哲学谓之何也?谓之何也?

    就是一,有奶就是娘,见风使舵,跟着强者走。二,大可指鹿为马,不认是非。三,善于奉迎拍马,多于领导联系,因为干得好不如与领导联系得好。四,多点头,少说话,凡是领导说的都不要反对,凡是领导说的都举手赞成。五,对领导要投其所好,领导须要什么就送什么。六,大可瞒与骗,要在报纸上电视上多多宣传政绩,即使你管的地方出了问题,你也在报上说,托党洪福,如今风调雨顺,人民富足。因为孔子说:‘可使民由之,不可使民知之“。七,审时度势,见势行事,激流勇退,抓住机遇,勇往而前,造权力之顶峰。八,当你走入官场的那一天,你就该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亡做准备。

    在古代,按理而言,有才者,理应入朝为官。可中国文人,多数则半官半隐,个个声称隐士,却个个名声如雷入耳,让人惊奇三分。李白声称青莲居士,却隐而不居了。苏东破越隐名声越大,由此可见一斑了。“竹林七贤”则是隐也隐不住。硬被人请出来做官,结果,为了保存心灵上之净土,只得天天醉酒,以示无心于政治。孔子说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于这个时期,是最为体现出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仕,在家里种种地,写写诗,品尝山水之乐,虽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内心必竟是痛苦的,他们只为了摆脱残酷现实,而保存心灵上之清净之纯洁之豁然。对当权者则是即不反抗也不合作!只求心灵安静。这好比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当然,这与鲁迅所说的阿Q精神出处并不是完全没有牵连,也是中国文化在不断发展时中国人形成的自慰心理,也就是阿Q之类的名言“儿子打老子”了。 所以又言,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才子佳人们官场不如意,与当权者不合做的流放文化,多年以后,往往是人因诗传,诗因人传,人又因楼而传。所以到了现在,因人因文因楼而著名的地方颇多。
    
    中国人常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国家领导也对日本说:“以史为戒,面向未来。”然而,当我打开历史,古今而来,中国之历史却是这么说“好人不长寿,恶棍活千年”。大凡正直之人为臣者,不是流放就是属次遭砭。历史上那些被后世认为的忠良以及爱国之人。似乎命运尚无几人好,屈原一心爱国,可国却不爱他,结果只能身置他地了,还好,后来的历史给了他个名分;周亚夫也一心爱国,结果却让他爱到牢房里,他只能说:“吾未尝御史之贵也”:岳飞一心爱国,可秦桧不让他爱,结果却爱到风波亭!就说再见了。司马迁也爱国,为别人说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送他一个宫刑。这大概是汉武帝还是明君吧!苏东坡也爱大宋,可宋朝的皇帝让他下过监狱,再后来像贬球一样,贬来贬去,再后来,贬到海南,发觉他是才子,还有用,又召他回来,却在路上从此再也不让人贬了--死了。袁崇焕也爱国,声称不退满人身不还,可却让当权者猜忌,最后这位大哥命运却是要以谋反之罪杀害于北京的菜市场。林则徐也一心爱国的,可大清的皇帝不爱他,流放新疆成了他最后的归地。彭德怀也爱国,可人家都说每亩地产稻谷上万斤,他却说产不了这么多,后果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正直人之命运。难怪连纵横整个晚清官场,仕奉三位君主,名声显赫的曾国藩晚年也了发出了五千年中国官场的一声感叹---“不信书,信命运”。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果,唯义所在。”做大事的人,可以不居小节。在中国的古代官场,有句名言,就是多磕头,少说话。那时的官场是见到万岁叫万岁,叫到万岁万万岁。而中国官场永远不会有爱国主义,所谓的爱国主义,往往是官场排除异己所为。是中国人的“窝里斗”。孔子说:“百家争鸣的时代,往往礼乐崩溃的时代。”那么,中国古代官场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礼乐崩溃的时代。孔子说:“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意思就是说当国家政治清贫,当权者廉洁自律才出来为官,当国家政治腐化堕落,当权者胡作非为,就不要出来做官,以勉成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大可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享受山水之乐。那么,现在就去古代官场最为辉煌的五代十国看看。看看他们的为官之道,看看他们为何长期不倒。

    五代十国是个各地诸候拥兵自重的时代,那时的中国不是天管也不是地管,那时是“天子王候有种乎,兵强马壮便足也!”正是这样的时代,所以蕴出特殊的人才。这时出了个历仕三代,事奉过八个皇帝,而且能为八帝所宠爱的张全义。张全义生于唐朝末年,濮州人,他出生贫苦,早年在县衙役当个仆役,多次被县令欺负,后来参加王仙芝的起义军,王仙芝失败后他参加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优作战勇敢,精明能干,得到黄巢的赏识,起义军攻占长安后,任命大齐政权吏部尚书,可官没做多久,黄巢起义失败。这时张全义投降唐朝,他见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较有势力,就投靠了他,可诸葛爽屡次让他去剿杀当年起义军的残部,他立了许多战功,被任命为唐朝泽州刺史。又有了官位。

    可好景不长,诸葛爽病死,其部下李罕之与刘经相互仇杀,张全义是刘经的部下,刘经让他去抵抗李罕之,可张全义带兵一见到李罕之比刘经势力还大,于是连人带兵又投降李罕之门下,不久,李罕之保举他做了河南尹,又有了官位。可这官也不好做,李罕之生性暴躁,只会杀人掠夺,不懂安顿流民,就有部下劝张全义反叛。张全义只是不露声色,公元888年,李罕之率兵功打晋州,张全义见时机来临,带领本部人马占领李罕之的河阳,自封河阳节度使。李罕之大怒,请李克用出兵相援助,这时的张全义已是官场老手,他请朱温相助,李克用只好把兵撤回,朱温帮了张全义大忙,这时张全义又投入朱温门下。为了取得朱温信任,张全义去治理洛阳,而朱温一直怕张全义谋反,没有给他兵权,张全义兢兢业业,为朱温出谋划策,把河南一带的财力全给了朱温,弄得朱温好生感动,于是,张全义又进官加爵。朱温调戏张全义的老婆与媳妇与儿女,张全义也委屈求全,任他胡来。人能容忍这个程度,真的是不简单。

    后来经过反复的战争,李克用之子李存勋打败朱温,建立后唐政权,这时的张全义不但没得官做,而且全家难保。李存勋要杀光张全义全家,张全义为了明哲保家,不惜重金贿赂李存勋的皇后。又向李存勋表忠心,又向李存勋置办许多活动所须品,张全义这种善于迎主的手法,又取得李存勋的信任,这时张全义又有了官做,李存勋任他为中书令。可好景不长。

    李存勋的养子李嗣源的势力越来越来大。张全义就为日后做官打算,为了极力讨好他,当时,魏州发生叛乱,张全义极力向李存勋推荐李嗣源去平定魏州之乱,可李嗣源到了魏州之后,并没平定叛乱,也是与他们一起来进功打李存勋,这时张全义在恐慌中死去,李存勋也让部下杀掉,这是张全义的一生。

    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之道,商场之中庸,则是见好就好收;情场之中庸,则是你好我也好;战场之中庸则是穷寇勿追:官场之中庸则是功成身退了。事实上也是,大家都知,月圆则缺,水满则溢。物极必反,老子说“道非道,非常道;名非名,非常名”过及不如不及。然而,看看中国之二十四史,历史上有多少英雄才俊,又有多少文韬武略,又有多少谋士将军。于功名前,不能功成身退,收放自由。而随波追流,暗自伤怀。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廉颇,一生驰骋战场,战功无数,为赵国立下汉马功劳。他老大哥早就功成名就了,可是他老哥却始终不退,晚年更是,受人排挤,去了魏国,这时秦国又大举进功赵国,赵王惶恐之急,叫人去看看他不能不能用,可使者一到魏国,他大哥却还故意吃上几大碗,还披马上阵,以示英雄风韵仍在。可使者回国报知赵王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后来命运可想而知。古诗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出。”这句话说的是谁呢,不用我说,大家也知,这就是汉朝的名将李广,这位大哥一身历战匈奴,为汉朝的边疆安定立下汉马功劳,早就功成名就了,只是尚没封候,可是他却贪功不退,年岁已高还想去建功立业,横战沙场,可后来却因走道失途,无以面对刀笔之吏而自杀。唐朝的孰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早功成名就了, 可这老头却七八十岁还在上任,还是老夫不让少年勇,结果却让德宗罢勉了!历史上诸多例子,这些人又有那个不是英雄那个不是豪杰。于名利面前,却不知方向,其结果,往往让人叹之又叹。人在得到功名的同时,就是为了世人知道自已之名声。功成身退也罢!明哲保身也罢!无道便隐也罢!在潮流中迷失自我的英雄才子,是一种可惜还是一种时尚呢?陶渊明隐居是对是错尚须定论!

    官场之腐败则是中国历朝最为头痛的问题,也值得一说,从历史上看,每一朝的当权者一上台,则是不断采取措施,如明朝有惩治贪官之酷刑,有剥皮活埋,还有可能殊九族。可明朝的贪官仍有不少。到清朝吗,惩治贪官则是杀头,抄家之类,要么则流放边疆,终生不允许回中原。当然也有尝试廷杖的。可是清朝的贪官也是应有尽有。和坤则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贪官了。由此可见,光靠刑法则是治标不治本。古代一位高僧说:“欲知今世果须看前世因,欲知后世果须看今世因。”由此可见,官场腐败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 有历史原因,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也有文化原因。兹摘几句官场“名言”---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邦危不仕。还是精通官商之道的胡雪岩说:“势则利,利则势,无势则不利,无利则不势。以及“卑鄙是高尚者的通行证,高尚是卑鄙者的墓志铭”。这就是诸类的文化之病毒。这样一来,从我们的小孩子口中便知,什么“拜年发财,红包拿来“的话满街都是。于这种文化氛围成长出来的人,你要他长大不贪,亲爱的,请告诉我?

    纵观二十四史,从历史因素来看,官场之腐败有四个原因,其一,则是政治原因,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石守信不得不身置歌舞之中,腐败起来,以保身。汉朝初年,萧何为了不让刘邦猜忌,故意强买民田,败坏自己的名声,以示腐败。其二,则是当权者的用人原因,中国人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说得也是,乾隆就是既用君子也用小人的皇帝,他明知和坤是贪官,却也大用之,和坤只有在乾隆死后,嘉庆才把他操家。其三,国家发放薪水原因, 在明朝,可以说在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同在朝为官,一品与三之间就有差别,一品与七之间。则是差别颇大,有的官员那点薪水,让他们养家,养自己都难,不贪才怪呢!其四,则是中国人的情感原因,《尚书》上说:“今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中国人办事,往往是情来理全飞,许多人则是安人情而办事,这一点,不管法律如何完善,谁也不能否认,自古而今,还是有不少为官者,利用手中权力,先为自已的亲朋好友谋利。这一点,像如今的,少量的当权者在外养情妇,包二奶,造成的腐败,是情欲所为,都可归于情感上的原因。
   
    赖昌星说:“我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共产党人没爱好。”这“大哥”只有小学文化,却能把中国的高官一个个拉笼,为其所用,真是个“人才”。有道是——“砍头不要紧,只要有钱挣,杀了赖昌星,还有后来人。”中国社会历来是杀头的生意有人做,没利的生意请我也不来,这是由中国文化与社会背景所决定。是传统文化的酱缸。孔子当年读“真”而读做“直八”,弟子颜回大为不解,问孔子为何读做“直八”。孔子就教导弟子颜回说:“小子,现在是不能说真话的时代。”颜回不得不夸孔子学问高。也许,再过若干年,中国还是这样,还是这种文化之壁垒,文化之弊病,文化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