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市组团进京“抢人才” 2011,你还留京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21:13
外省市组团进京“抢人才” 2011,你还留京吗?
2010年11月29日 07:11:25  来源: 北京晨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密集的外省市招聘会让名校的精英们也趋之若鹜。

留还是不留,这是个问题。
核心提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多年前“黎叔”的一句调侃,今天正在日益被广泛证实。进入11月份,伴随着应届生就业大潮的汹涌澎湃,已先后有沈阳、上海、河北、浙江、西安、长沙等省市或省会城市高调进京揽才招贤,从应届生到资深人才再到干部选聘“一网打尽”。在“逃离北上广”思潮再起之际,京城人才真的多到消化不了的地步了吗?“十二五”规划呼之欲出之时,北京有没有必要打响人才保卫战?
招聘现场
副市长亲挂帅 长沙高调招聘
口号:超女快男是招牌、往返车票全买单、车房工资砸晕你
11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祐才学术报告厅,湖南省长沙市正在举行“长沙市进重点大学,揽万名英才”的宣讲活动,大屏幕VCR上,“超女”、“快男”正作为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性旗帜吸引着大学生们的目光。看着报告厅内多得只能站在过道上的同学,此次挂帅招聘的长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谢建辉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长沙市有能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的产业。”一口湘音的谢建辉历数着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电子信息物联网、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代表作和未来项目,言语间充满自豪。她向在座的学子发出邀请,明年3月19日来长沙参加“八方人才聚长沙”大型招聘会的“211”大学应届硕博生,可报销往返火车硬卧票和长途汽车票。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长沙还开出了颇为优渥的待遇:用人单位引进储备且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硕士生分别给予6万元/人和3万元/人的安家补助;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储备的优秀青年人才在长沙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市财政连续三年全额奖励给个人;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及专家型人才,在长沙购房买车所发生的契税、车辆购置税,市财政按其缴纳额实行全额补贴;科研院所引进储备的青年人才在享受“同岗同酬”的基本工资待遇基础上,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可获得入股分红;在住房方面有困难的,可提供创业公寓或廉租住房,并按每人每月16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凡符合购买经适房条件的,购房时可享受政府货币补贴。
瞄准重点大学 一次纳贤五千
口号:三年储备万名精英,来吧,我们正在大力用人之际
据介绍,长沙市正在开展轻轨、地铁、过江隧道、污水管网扩建、黄花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仅去年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就有38个,32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600亿元;今年一个长沙高新区就拿出34个博士后、61个博士的招聘计划。“正是大力用人之际。”谢建辉说。
为此,长沙市从去年起拟用三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百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百项重大先进技术,同时瞄准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引进储备10000名左右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学士等优秀青年人才。今年计划招募5000名应届生,北京地区的14所高校是其重点网罗之地。九芝堂、三一集团、袁隆平高科技公司、远大集团等招聘单位就在宣讲会门口依次排开,等着接收学子们的简历。
谢建辉表示,近两年长沙市已经选拔储备了2180名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各大企业上岗工作。其中博士91人、硕士1347人。“这些人才目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的活动现在已经是长沙的人才工作品牌。”
对于向硕士、博士承诺的数万元安家费用,谢建辉郑重强调,将督促包括企业在内的各个用人单位将这笔资金落实到位,“政府不能给人家乱开‘空头支票’。”考虑到灵活多样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被允许以雇员制、聘任制的方式引进储备管理型优秀人才。
如果个人暂时不愿过来,长沙方面表示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技术咨询等形式,与重点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寻求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
北大博士动心 拦市长塞简历
声音:长安居,大不易,能留就留,不能则走
现在毕业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博硕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看都不看,中专生靠一边站。”调侃中将本市的人才消费结构划分得清清楚楚,同时也描绘了留京就业形势的艰难。“长安居,大不易”,大部分学生都很理性:有好工作就留下;没有的话完全可以考虑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发展机会好的城市。
长沙宣讲会刚一结束,一位姓孙的北大博士就用自己的简历“拦”下了谢市长的脚步。孙博士正是长沙人,家里父母年岁已高不愿随他进京,因此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很想回老家谋职发展。“经济待遇固然是考虑的一方面,主要还得看专业方向是不是对口、平台前景有没有发展。”孙博士言辞谨慎地告诉记者,他有硕士同学几年前曾经去了西北的一家科研单位,但因人际关系等问题难以为继,又受进京指标困扰,只得带着妻儿南下发展。
搜索更多毕业生 北广上 的新闻
大学毕业生明年增至660万 教育部称就业形势严峻
知识能改变命运吗? 一个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账本
明年大学毕业生将增30万人 660万学生"抢饭碗"
明年将有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 比今年增约30万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复旦公布就业状况白皮书 专业对就业影响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