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先世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36:39

燕辽古道·腰堡范屯:曹雪芹先世史话


http://www.renwu.com.cn/    1998年第10期《人物》杂志  文/周汝昌

  

[一]

策马九月卢龙道,卢龙塞头霜信早。

晚花高柳不作春,夕阳处处黄芦草。

客行系马且泞立,吹沙淅瑟边风疾。

黄芦叶叶皆抱根,低头三嗅黄芦泣。

--李锴《卢龙塞》

关路无人雪自消,兴亡千载一昏朝。

岛门失势鱼龙震,亭障乘虚虎豹骄。

白草已埋先轸血,青天谁奋伍员潮。

可怜万里绵秦塞,不救咸阳赤土焦。

--李锴《山海关》

篇前所引这两首诗句,其作者真是高手--他就是清代雍、乾时期的高士、诗人李眉山、号 豸青山人,隐居京东盘山,却身隶旗籍--祖上是威镇辽东的名帅李成梁,后金(女真满族) 闻风丧胆,可是他的后代却沦为满清的臣仆--懂了李家的这种特殊历史家世、身份(充满 了复杂的因素和“矛盾冲突”)也就懂了雪芹曹家上世的一切情由。

诗写得真好。前一首写由山海关以西出塞的古道(卢龙,今河北迁安西北一带),正是雪芹祖 上由丰润出关的大路,写路,也就写了征人的心情。后一篇则题咏榆关本身,却感叹了明末 的国运,虽有雄关,无救其危亡覆灭,境况惨不堪言--曹、李两家(他们还是世代烟亲, 也是铁岭卫的老同乡)成为历史牺牲品也正是这一番兴亡巨变大悲剧的环境背景。

今日就来讲讲这段的历史故事--已然是整整500年前的旧事遗闻了。

话说朱元璋灭元建国,国号大明,朝号洪武。他麾军尽驱蒙古皇室残军于塞外。至洪武四年 春(1371),大军又从山东渡海,收取了辽东地区。

此为明太祖经营东北国土之始。洪武朝历时31年,传于建文帝,建文仅有四年在位,随即引 起了明初一大政局变革--“燕王扫北”。

太祖为控守北方,封燕王于北京,韩王于开元(后改开原,即今辽宁北边,与铁岭卫相邻而 并称“开铁”,为边防第一线),封辽王于广宁(辽西地带)--还封有一位宁王在塞外内蒙 ,以控辽河之上流。足见开国雄图,声威远被。

但燕王的雄才大略,似乎更胜过太祖,他夺位后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史家也称之为太宗) 。就在永乐元年(1403),即遣行人司行人(外交官员、使臣身份)邢枢出关远赴奴儿干(今黑 龙江地区,女真人根据地)招抚边民部族。

永乐十年(1412),即实行设立建州左卫的政策,以女真酋长为卫指挥(主官),赐以玺书,俨 然朝廷命官,守边大吏--以是为睦邻怀柔之计。从此可谓局势大定,气象恢弘。

如今且说永乐二年上,开始了由南向北的大移民,名曰“实边”,以河北久经战乱,民少地 荒,必须迁民补充,恢复生产--以拱卫新都北京。迁民来自江浙、江西等地方。是年,江 西适又洪水之灾,城中皆水深一二丈,升米须银数两,民无所得食。这也增添了逃荒流民北 趋的迁徙之势头。

就在此种年景之中,江西南昌府外四十里的武阳渡(今为武阳村),原住有大宋开国元勋武惠 王曹彬第四子曹玮的后裔,族中遂有二人乘势北迁--兄为端明,弟名端广,来到京东,卜 居在丰润县境。

大约过了三十几年,丰润曹端广又离开河北而奔赴辽东。他在辽东落了户,居住在铁岭卫的 南郊四十馀里外(稍偏西)的腰铺(铺后来写作堡,音同字异)。

这腰堡一地,便是曹雪芹的关外始迁祖居之地。

以河北省东端的山海关为界,民间的说法是分为“关内”与“关外”,“截断中流”;但在 周朝,辽乃燕国之主要疆域,长城一直贯连“内”“外”直抵襄平(今开原铁岭地区);就是 到了明代,内外仍归一位“蓟辽总督”镇辖,血肉相连,从未断割。永乐建元既遣使臣远赴 奴儿干招抚边民部族,旋于三年、四年之际即又开设了蒙、满、汉民族贸易的“马市”大市 场,然而也就必然地随之加强了兵力的防御。事情到了后来,蒙古残民不断由塞外南下侵扰 ,引发了女真人的“参加”,他们入边以后,焚、杀、淫、掠,破坏性极大,而女真尤为野 蛮残酷。在掠夺中,人口、牲畜、财物是其目标。辽东之民不堪其苦。

永乐朝历时22年之后,再隔十一年,就到了明英宗嗣位,年号是“正统”。从正统元年(143 6)起,辽东的边防出现了新的形势,部署了新的将领与措施。这时燕山左卫(京东镇守,隶 属亲军,在遵化一带)的指挥佥事曹义,朝廷命他出关,充任辽东副总兵--此事遂与雪 芹祖先曹端广落户铁岭腰堡,密切关联。

曹义,字敬方(嘉兴谱作字子直),先世本是杨州府仪真(真,后避雍正嫌讳改“徵”,今 之仪征)县人;但他的上三代(基本是元代时期)都在燕(yān)山左卫作官,所以左卫的遵 化,丰润方老都载有曹义传;为什么?因他不但上三代在此为官--三代连任,当然实际已 成世居,这本不待言,而因此故曹义后来又以战功,而得封丰润伯,食邑1500余户,这就说 明他家祖籍仪征、落籍丰润。

曹家旧宅旧房木

据嘉兴《曹氏族谱》、《曹氏谱系》所载历代显宦名流,有一条云:

讳义,字子直。宣德、正统间,以都督镇守辽东,有边功,朝廷特恩异常,晋封丰润伯,谥 庄武。公,彬之裔孙。

这就很巧--曹端明、端广兄弟既然也是曹彬之后代,其卜居之地,原来早有远代同宗的曹 氏在此宦居几世了,--他们有可能叙起宗谊,而有往来。

曹义本人行实,史籍甚丰,撮其要点如下所列--

1.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卒于天顺四年庚辰(1460),寿71岁。

2.曾祖名花一,祖名勇,俱为燕山左卫副千户;父名胜,燕山左卫指挥佥事。

3.20岁左右袭父指挥佥事职。

4.武功自永乐二十年始,宣德五年(1430),扈从征虏,擢都指挥佥事。

5.又平江西梅花洞有功,擢中府都督佥事。

6.宣德十年乙卯(1435),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破虏甚众。升左都督。

曹义也是开始安插建州左卫女真首领凡察入辽定居的主管官员(正统五年);而事过二年辽东 创筑“边墙”严防蒙满频繁入侵,也是他任内的头等大事。其在边防上的重要作用,晓然可 知。

7.天顺元年丁丑(1457)二月十一日晋封丰润伯,世袭(曾袭6世11从)。

这事饶有意味,因为从世居丰润的曹姓高级将官而入辽的,这是第一位,十分引人注目。

为什么讲雪芹的祖系而又旁溯到曹义呢?因为,40年代的铁岭曹姓族人们说了一席话,异常 重要--

“你们这里(指铁岭)的曹氏族人是怎么知道从丰润搬来的呢?”--丰润籍曹佐华问。

“我们祖上一辈辈的老人都这么说,到铁岭的我们那位先祖,在铁岭卫担任戍守的官职。还 听老人们说,到铁岭的头一座坟建在××屯(村名记不清了),墓前有碑。后来因临河坍塌, 墓及碑刻毁弃无存”--铁岭的三位70岁以上老人回答这个“戍守官职”一语,就可以与曹 义入辽联上了。

曹端广到底是商贾离乡,还是出关戍守?此刻尚难片言决案。历史的事情往往比我们所能见 的文字记载要曲折复杂得多,先曾出关为商,积有财力后,几度还乡探兄,这也是常情,回 乡后又因能获机缘随曹义出镇辽东之盛事(曹义也需要熟知辽东情况的人)而再到铁岭,成为 一名军中的某种职官,并不是全不可能的,两者并非一定要互相排斥。

至此,无论由于何因,曹端广终于离开了早已成为家园的丰润而投奔关外去了。

他的出关,计程应有二千里,那情景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他是不是一位诗人而像后来流戍辽东的文士所写的“马后桃花马前雪”那样的心境?不得而 知。但他的故园丰润与新到的寄寓铁岭,两地的后代却都诞生了不同凡响的诗人。

题曰:--

红桃白雪变茫茫,马市边关去路长。

丰伯远源同武惠,年年铁岭梦还乡。

(还乡河,正是〓水的别称。)

[二]

百尺空城首自搔,青山绿水一周遭。

鸟翻东北辽无尽,鱼上西南海路高。

龙气已冲都护印,鸡声还乱大夫骚。

几回欲雪沧桑涕,恍似新亭泛浊醪。

故李将军此用兵,黄金十万铸严城。

曾矜云鸟兼山立,不谓缭垣一掌平。

风雨愁歌花树曲,黄昏争汛木鱼声。

销魂更是狁猊石,兀守空衙傍月明。

--郝溶《铁岭城》

这所引二诗,与李锴又很不相同,作者是名臣郝浴,被罪流戍辽东铁岭,一住二十年,已视 铁岭卫为第二故乡,他在戍所创办银冈书院,教育人才,品德崇重。其诗所写铁岭境况,已 是历经后金兵屠戮焚烧以后的沧桑变相了,而曹端广之人辽落户铁岭,却是女真部族初未 壮之时,其势力尚在边墙之外。

腰堡曹中医老宽(红瓦黑烟囱者),旧房木未换砖瓦

世任燕山左卫武职的曹义,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充任辽东副总兵后,随即由辽东都司指 挥佥事毕恭疏请加强辽北边防,于是在三年题准后,铁岭城南的汛河、蒲河均建城池,各为 千户所,同时又选京营各卫之精锐二千人移驻辽东,分守各地,已如上述。曹义又旋于三年 即实任辽东总兵镇守官,这种将领,例有自己的家丁、亲兵,以及部下售用之人。因此一大 事件,丰润的曹端广遂得随曹义出关,守卫辽东。也许,曹端广就在精选的二千人之内,不 无可能。

但随往的部下,是去“分守各地”的,谁能知道曹端广又是分派到何方何所(然后方能卜居 于彼)呢?

奇迹正是发生在这里。

现经学者译考,喜获确知:曹端广正统之初随军出守辽东时,落脚于腰堡,戍守、卡居在此 ,坟地即在其东稍南、相距数里的范家屯!

对于考察曹雪芹的祖源身世,此一情况至关紧要,故尔话不厌繁,从头再叙一番--

“辽东”,如今似乎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中尚有“辽东半岛”之称了,而在古代,则为行政区 划建置的地名,在汉为辽东郡,在明为辽东都司(唯元代改称“辽阳行省”)。辽东大地区的 北面,可称之为辽北,却是当时边防要地。来自极边的女真人(满洲的本称)越过鸭绿江而不 断向辽东地区逼进侵入,杀掠人畜,其骚扰可谓史不绝书。从此,辽北的开原、铁岭遂成为 他们入辽的咽喉关口,边城屹立,雄镇河山。铁岭卫世产帅才,如宁远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 ,正是铁岭的望族。

明成祖经营南北边防举措得时,辽东的戍守、诸卫、所日益增强。所之下设堡,其数不可胜 计。至英宗之初年,在铁岭卫之南(略偏西)40里处,修立了腰堡城垣,是一处新戍点。其名 腰堡者,义为地处铁岭城与懿路(地跨铁岭与沈阳交界处,有河贯之,分为南北两部分,却 是一城。懿路,即女真族古称“挹娄”的汉字异写),腰是“中间”之喻称,腰堡在史册上 亦书作腰铺,盖堡,铺音近互代(堡,本音pǔ,今人读bǎo,乃误认“半边字”也)。

腰堡这一旧名,现今曹氏后代还能知道,但一般人只称“乱石山”,这是由于外国人昔时筑 小铁路时有路基碎石堆积于此而遂成俗称,今为此处一个小站之名,腰堡之史遂湮。

现在的腰堡之地是一个“村”,其所属之“乡”名曰范家屯。屯距堡不过数里之遥,屯在稍 东。屯境有小西山,产暗红色石。其山麓则是曹家的老坟,占地甚广。

曹家的后人如今追忆他十三四岁的印象。老坟最北是一座特大的祖墓,墓前有浅红色石碑。 以次所墓坟穴甚多,原来也有石界桩,因东南临河,两面的界桩已早不存。

这是数十年前的景象。后来毁坟开荒,此坟不存。石碑下落不明。40年代铁岭七十余岁曹家 老人说碑是河水冲没了的,未知确否。老人口述所记忆的碑文是老祖宗戍守此地的功绩,但 已无法追忆确切内容了。

这座最大的老祖坟,应即曹端广之葬地。

墓平开荒,今为水田。除老人的记忆,一切遗迹荡然已尽。

但腰堡至今还有曹姓后人居住。年老者云:“腰堡最早只有三姓人家:曹、赵、崔。”又云 ,“有腰堡就有老曹家。”言其落户之早。

此铁岭曹姓,也有后来住入城内的,宅在西街路南一条胡同。其家世医。如今有一位后人回 忆,“文革”时偷看《红楼梦》,其父偶见之,问读何书,答曰“红楼”。其父即告诉他说 :“此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是腰堡人。”

这一切,虽遥远而实又清楚:腰堡一地,即是丰润曹端广出关,于辽左卜居之乡,而腰堡曹 家,实即雪芹的关外始祖。

题曰:

七百年前事可存?谁知阡陇范家屯。

更寻腰堡城南在,遗脉犹传父祖恩。

曹家关外祖坟在范家屯,此范姓与范河相连,与北宋名臣范仲淹有关--范氏后人落于辽东 沈阳一带,也居抚顺。清初范氏后人落户迁安,至今保存有很多祖上文物--曹、范两大名 族,虽情况各异,而流落辽东,饱经兴亡易代的沧桑巨变,子孙身份与先代悬殊,都成为满 清皇家的臣什,则又复相似。但范氏则未能诞生与雪芹比肩的文史巨人。这样观照中华古史 ,尤足显示雪芹出生阅世,借“梦”著成的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是故考论他们自宋 元以后的家族轨迹不但不是追寻过远,而是十分之必要。理解中华文化,“历史近视症”是 必须就医诊治的。

(文末余音)

铁岭也有过迁置:旧铁岭朝鲜境有铁岭关而得名;至洪武初年,方迁至新址,今为铁岭市。 其城30里汛河千户所,旧名范河(今为大汛河村,又省写作“凡河”),距腰堡不过10里,也 有曹族的一支分住在此,现今有老人还能口诵“汉拜相,余封王,……”的家史联语(此联 丰润曹家每年贴春联的祖传定词),这也证明了腰堡、汛河的曹姓本即来自关内丰润。

汛河、腰堡,到了后金天命三年(戊午,1618),已遭满兵攻陷;次年则卫城全部陷于金兵, 屠戮极惨--雪芹高曾祖曹世选被俘成为满洲皇室包衣奴仆,即不出天命三、四两年。

(责任编辑 张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