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09:32
国歌史话 2009-10-01 08:40

世界上最早设定国歌的应属荷兰王国,早在15世纪初,该国就设定Welihyety Aassouems 为国歌。英国其次,居第二。

  就我们中国而言,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一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制定了第一首国歌。19世纪末期,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时提出谱写国歌的建议,并亲自谱写了《普天乐》歌曲,作为“国乐”草案上呈朝廷,但未获批准,可是在海外外交仪式上已作为清朝国歌在演奏。由于此曲节奏缓慢,缺乏雄壮气魄,常常受到批评。1906年,清政府陆军部成立,曾制定一首《陆军军歌》,在外交仪式上演奏。清末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正式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由严复、溥侗等人编制,歌名为《巩金瓯》。歌词曰: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寥寥数语,用意深远,但流行甚短。不久辛亥革命事起,清帝国覆亡。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翌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任教育部长,立即着手征集国歌。1912年2月,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五旗共和歌》出台,歌颂新时代的来临。歌词曰: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年4月,窃取了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不但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而且废止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把一首《中华雄立宇宙间》的歌曲定为国歌。歌词曰: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这首国歌颁布的第二年,随着袁世凯皇帝梦的破灭,这首“洪宪”
国歌,也就成为历史。

  1919年(民国八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根据章太炎建议,决定将相传是上古时代舜帝所作的《卿云歌》作为国歌,并由萧友梅为之谱曲。1922年1月,由北洋政府国务会议正式公布为国歌。原《卿云歌》只有四句,十六个字。于是在后面重复加上两句,便于演奏。其歌词曰:

  

  卿云烂兮, 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此歌流行了好一阵子,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当年上海一著名大学在拟定校名时,从诸多名称中反复挑选,最终从这首歌词中取其二字“复旦”,沿袭至今,驰名中外。


  我们早期的国歌,旋律大多采用古曲,以旧曲填新词,曲调平和轻快。后来为衬托演奏时铜管打击乐之效果,曲韵中逐渐融入来自欧美式进行曲的风格。


  1927年(民国十六年),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采用了孙中山早年为国民党制定的党训作为临时代国歌,其词曰: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词原是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对该校师生所作的训词。后由胡汉民、戴季陶、邵元冲等人协助修辞、完善。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戴季陶建议将此训词作为中国国民党党歌的歌词,获得国民党中常会的通过,并公开征求乐谱。最后程懋筠的谱曲在139件竞争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得到500银元的奖金。1929年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正式采用孙中山的训词、程懋筠的谱曲为国民党党歌。


  1930年南京行政院明令:全国在国歌未定之前,一般集会场合、外交活动中以党歌代国歌。


  1932年我国第一位参加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代表中国出席入场式时,当时奥运会场奏响的就是这支曲子。


  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中国的代国歌荣获该届奥运会组委会评出的“世纪最佳国歌奖”。


  1937年6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一致通过以该党党歌为国歌,同时决定:原国歌征选案至此遂告结束。


  有趣的是,原本程懋筠创作谱曲后,自觉不好,便随手丢弃。而其妻却是位“有心人”,发现后,悄悄从废纸篓里捡出,寄去参选。不料,竟拔得头筹。始出意料之外,亦在“情”
理之中。

新中国诞生前,电影院在影片放映前,都要先奏国歌,全场起立,然后才放电影。新中国诞生后这一规矩便被废除。而这一规矩在台湾地区则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取消。


  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把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伟大的抗日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为什么是代国歌呢?这是因为在会议前的数月就开始了国旗、国徽及国歌制定的筹备,成立了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等16人组成的第六小组负责此项工作。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的设计;设立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同时拟定了征求条例,并定8月20日为征求截止日。国歌自公开征求后社会反应非常热烈,一个月内就收到了国歌632件,歌词694首。经过慎重研究,最后第六小组向人民政协筹备会提出了如下报告:“除国歌一项工作,经本组慎重研讨,认为此次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必须再行提请决定,非最近时期可以完成。”会议接受了第六小组的意见,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歌词如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首歌曾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它每一个高亢的音符,强悍得使人从心底发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刚烈。入耳后,仿佛触到了一种热乎乎的硬度感,唤醒了积聚在体内深处的能量冲动,蓄势待发。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日军已侵占东北,蚕食华北,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时。它原是东北人民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在抗战爆发前后非常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二零零师定为该师的军歌。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联合国成立时,曾被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


  然而在“文革”期间,因为这首歌的词作者田汉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因此田汉所作的歌词自然不能继续使用了,这首歌曲也曾一度被“冻结”
。当时,在一些正式场合取而代之的是高奏《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但为了适应外交活动的需要,中央指派当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按原曲填词。郭沫若按原曲韵律创作出了新歌词,歌词如下: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们!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郭沫若撰写的这段歌词在1978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随即作为正式国歌颁布。


  1978年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田汉获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2年12月4日在全国人大五届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而今,这首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到了21世纪而历久不衰。历史已经证明它是一部不朽的民族杰作。


  国歌的历史印证了中华民族曲折发展的百年史,了解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与民族,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