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柠:今天应怎样纪念抗战(南方周末 2007-7-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9:53
今天应怎样纪念抗战
南方周末    2007-07-05 16:03:56
方舟评论
□刘柠
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的日子。再过些时日,我们还会迎来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所以,对中日两国来说,今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之年。历史之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那场在70年前的今天全面拉开战幕,深刻影响了战后历史的发展轨迹、两国国民的历史观及看待对方国家时的情感取向的惨烈的战争?
大体说来,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诉诸同为历史当事者的彼方的情感、道义及法律责任的诉求;二是返求诸己,把投向对方的视线收回,审视自己怎样面对历史,何以捍卫历史的真实。
前者,我们经历了一个怪圈:无视法西斯主义赖以产生的内在肌理和文化风土,一厢情愿而又机械地把彼邦划分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同样是战争受害者的广大人民。这种两分法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二元对立的逻辑支撑。其有效性在于能把复杂的问题简约化。但是,因导致产生战争机器的社会病灶、文化毒刺没有被清算,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反省殊难期待,从而种下了其历史认识不彻底的外因。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当国民以一种觉醒的权利意识重新审视过去被“代表”了的包括战争善后处理在内的历史问题悬案的时候,他们长期被压抑的权利表达与历史事实混杂在一起,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于是,受害情结过度发酵,客观上构成对此前所谓两分法的惰性思维的逆反。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进入1990年代以后,日本的战争暴行开始被集中曝光,民间索赔、保钓等对日民族主义的言论明显增多的原因。大量的对日民族主义诉求,让东邻深感困惑:作为价值多元的战后民主国家,日本并没有像中国“文革”那样的文化断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大致存量相同的历史认识,在父辈可以与中国相安无事,而到了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年轻一代,却反而出了问题,且问题一再升级呢?一些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问题丧失了思考能力,也丧失了耐心的人,干脆付诸“你们早干吗去了”的情绪性表达。
公平地看,日本人确有对“加害者”的责任认识不足,历史反省深度不够,或把严肃的历史认识问题做政治、外交性考量,权宜色彩过重,动辄摇摆等问题。但与此同时,不能不看到,我们对历史真实的捍卫,一向是诉诸别人有余,返求诸己者寡。
靖国神社一方面是为侵略者招魂的罪恶渊薮,但同时却安放着自1874年台湾出兵以来,日本近现代史上历次对外战争中阵亡者的灵位,甚至包括那些为日本而战的台湾、朝鲜籍佣兵的冤魂。在每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举行的“战殁者追悼会”上,天皇、皇后、首相及全体阁僚与逾6000民众一起缅怀先人,祈祷和平。除此之外,还有广岛、长崎的原爆纪念活动及部分右翼政治势力的靖国参拜。
与之相比,我们没有类似日本“战殁者追悼会”、韩国“光复节”(8月15日)那样的全国性公祭。除了3500万(抗战伤亡人数)、30万(南京大屠杀罹难者数)等概算数字之外,我们拿不出精确到个人的具体伤亡统计,遑论铭记他们的名字。
不仅如此,抗战结束62年,我们迄今还没有一部堪与台湾吴相湘教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相媲美的、涵盖对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评价的权威抗战史。这不能不说是学界的羞耻。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抗战的最好纪念,莫过于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对于那场战争,我知道多少?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705/xw/zy/20070705006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