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6:37

 

  

 

  大家知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来了,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在论述建设和谐文化这部分内容时,就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

  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第七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第一个问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列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第一位任务。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所以,今天我着重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三个问题谈谈我个人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家知道,核心价值体系涉及到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最深层次的、最关键的部分,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抽象的理论问题,所以我尽量用一些具体的事例给大家做讲解。

  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搞清楚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含义。从理论上讲,价值就是指某一种事物对人的有用性。价值观念就是指人们用来评价事物好坏的一些思想观点。比如,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合理?一个人的品质是不是高尚?一个政党是不是先进?一种社会制度是不是优越?这些都是属于价值观的范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就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的目的和动机,这些都是最简单的道理。

  价值观念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内在支配力量,人们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价值观念的支配,只是许多人说不清楚支配自己思想行动的价值观念是什么罢了。比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受什么价值观念支配?有的医生看病不是说为病人的健康着想,千方百计方便病人,为病人健康付出自己的劳动,而是想赚钱、收红包,医生的价值观念不一样,决定他对病人的态度以及医疗的效果。

  从事文化事业的人也是如此。从事文化理论活动是为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提供服务,还是以文化活动为个人赚取私利?这也是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的不同的行为后果。由于每个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以及在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条件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会有一些区别,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价值观。

  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巩固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统治地位,总要去提倡或维持一种价值观念,来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来调节和规范社会生活,这就形成了一个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或者说核心价值观念。这种观念通过理论的概括、提炼、阐述、宣传,就形成了核心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念体系因为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宣传和维护,就自觉在社会生活里面起着支配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核心价值体系经过思想家、理论家的阐发、包装,可能看起来会比较抽象,显得很神秘,但在本质上都是统治阶级或者说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这些人们的利益、价值观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党大力提倡的、工人阶级的一种利益观念的表达和体现,我们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性、科学性、适用性,避免了历史上核心价值观念的抽象性、玄妙性和虚伪性。

为了让大家具体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和内涵,我想从历史上来给大家梳理一下:人类社会至今有几种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念的体系,有哪些基本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首先,奴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在奴隶社会,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的自由。奴隶主阶级大肆宣扬人天生就不平等,人的富贵命运由上天决定,人人都要服从上天安排,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等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在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里面。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政治学里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世界上有些人有天赋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天然成为奴隶,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这套价值观念显然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其次,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什么?

  以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为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王公贵族和地主阶级为主体的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儒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儒家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受到大力提倡?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伦理道德观念很符合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要求。后来思想家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说成“三纲”,把其他五种社会关系形成道德标准作为“五常”,父子有亲,君臣有意,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协调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加上后来所说的仁义礼智信就成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孔孟之后,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就把儒家的这一套价值观念做了一个理论上的论证和归纳。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学说,把这套封建价值观念提升为神圣的不可改变的礼教。董仲舒这样说,君臣、父子、夫妇之意,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口求于天。他把这“三纲”上升为天理了。然后又把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归结为“五常之道,王者所当羞耻也”,这个五常之道也是受到上天的。这套理论在社会上推广,就会对群众的生活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在世俗的政权、族权、夫权之上,又加了一个神权。毛泽东曾在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说,政权、主权、夫权、神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的四大绳索。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在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家知道,西方那套价值观念跟中国古代价值观念不一样,中国古代社会是家天下,一个人首先要真心诚意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中国人的观念是家族为本,西方人是个人为本,崇尚个人独立奋斗,实现个人价值,主要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达到个人目的。所谓拜金主义,就是以一个人获得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这个人的社会价值,衡量这个人的社会地位。

  这一套价值体系是怎么形成的?这与西方思想家三百年来大力宣传提倡有直接关系,我现在给大家列举法国、英国、德国一些主要思想家是怎么来宣传这套核心价值体系的。

  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阿尔色修斯说,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价值的唯一而且普遍的鉴定者,因此与一个人相联系的政治,按我的定义来说无非就是对这个人有利的行为的习惯。英国著名思想家密尔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功利主义》,他做了这样的解说,功利是道德基础的信条,他的道德标准是以个人的幸福和功利大小为标准。德国著名思想家费尔巴哈这样来阐述利己主义道德标准的,他认为没有利己主义人简直不能生活,因为一个人要生活就必须不断吸取有利于自己的东西,而把有害于自己的东西排除在身体之外。

  法国思想家阿尔色修斯、英国思想家密尔、德国思想家费尔巴哈,都提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念。通过这些思想家几百年的提倡、论证,在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套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念。

  这种核心价值观念跟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对比。“五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倡的五种道德规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现在“五爱”的内容已经吸收到“八荣八耻”里面去了。当时新中国的社会风尚比较好,人们道德素质比较高,跟我们党和国家大力提倡 “五爱”的基本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为什么官方和民间多次出现纪念毛泽东主席、宣传毛泽东理论的热潮?我问了很多人,他们的评价是毛泽东时代虽然很贫困,但社会风气好,社会比较公平。这与我们当时大力提倡“五爱”这种价值观念有直接的关系。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提倡的。 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倡议提出了“五讲四美”,“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后来中央总结了有些地方开展“三热爱”活动的经验,“三热爱”是指热爱组织、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社会风气也比较好,社会各方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与当时党和政府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有直接的关系。

  2006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创造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付出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说是对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那些长期有效的价值观念的总概括,成了影响社会风尚的巨大精神力量,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那种理论家凭空虚构的东西,而是根源于现实生活,根源于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根源于新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一点理论分析和历史回顾。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听了刚才的讲解,可能有些同志有疑问了,你说核心价值体系以前就有,新中国一直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原因是我们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从国际上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主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这些是一般原因,当前我们之所以更加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与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的特殊形势有密切联系,把一般和特殊结合起来看,就能看得更加全面、深刻。

  从国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一般来说,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政党就要瓦解,一个国家就要解体,一个民族就要分裂,这是一般性的规律。正因为这种一般性的要求,我们党历代领导人都提倡重视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毛泽东曾强调,共产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毛泽东提倡,全国一盘棋,就是要强调统一性,强调共同的意愿和利益。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也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可能成功。搞改革开放并不是把我们那套行之有效的共同理想丢掉,而且要把这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改革开放新的形势相结合。江泽民也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民本,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如果不加强共同思想基础,这个国家就散了。胡锦涛也多次强调,要增强民主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理想信念也就是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里面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再来看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要求体现在哪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分配形式、利益关系越来越多元化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和多变的趋势,所以我们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特殊的要求。这两个趋势可以说是对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挑战,正因为多样化了,所以不能把传统的那一套千篇一律、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念沿袭下来,思想道德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理念,必须要有一种适应性、包容性,以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家可以想想,2000年以后的社会生活和2000年以前的社会生活有哪些显著的变化?手机广泛应用大概是什么时候?应该在2000年以后。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数据,中国人口是13亿,现在能用手机的用户超过了5亿,居全球第一。我们总是说,美国是生活在汽车上的国家,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我现在讲,手机的出现也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手机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手机、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汽车。

  当今时代之所以步入全球化,一个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手机、卫星通信等技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下,人们活动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怎么能有全球性的社会生活?在信息化、全球化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多变化的趋势表现更加明显,人们接受信息范围太大了。人们可以从报纸、电台、电视台得到信息,也可以从互联网得到信息,从手机短信得到信息,所以人们思想观念的内涵丰富了,眼界扩大了,多样性存在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政府给你什么思想,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观念。现在家长感觉教育小孩越来越困难,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科学技术进步很缓慢,生产方式的演变很缓慢,人们思想观念的演变也是非常缓慢的。工业化革命以后,城市化以后,社会生活变化速度提高了,在科学技术信息革命的条件下,这个变化更快了。现在党的理论创新出现这么多新的成果,理论上不进步,思想观念不进步,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多变化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文化更加活跃,思想意识更加开放,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整合多样化、多变性的价值观念的工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艰难。这就迫切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旗帜,为人们判断是非得失、做出价值选择,提供一个相对统一、比较可靠的价值准则,以利于在尊重差异、保有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为什么要有一个相对统一、比较可靠的价值准则呢?现在大家生活多元化了,提供绝对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提供一个绝对可靠的标准也是不可能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四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这些比较全面地概括了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特殊的要求,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向世人宣誓,无论我们的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怎样多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科技、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的较量,也越来越反映着软实力方面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持久凝聚力和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十七大报告有一个新概念“文化软实力”,它是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军事经济科技方面实力而言的,所谓软实力就是在人们的头脑观念里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一种力量。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军事科技方面,还体现在意识形态等看不见的方面。硬实力方面的弱势和软实力方面的弱势使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社会主义管理意识形态的模式总是受到西方的攻击和诽谤。西方的意识形态通过民主、人权观念不断向世界各国传播,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就会出现被动局面。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不仅要发展我国的硬实力,增强经济和科技实力,而且要发展我国的软实力,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战斗力。在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抵御发达国家的西化、分化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说,从国际上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11月,我去美国和加拿大做了一个短暂访问,到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和哈佛大学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西方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有看法,鼓吹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的工人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让美国人失业。他们对我们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好象不太重视,理解不够,有些人不但不理解,还持一种否定的批评态度。这使我感到,文化建设或文化创造也要面向世界,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把我们的文化产品向世界推广。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我们再讲一讲第三个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哪些主要内容,从几个方面展开,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十七大报告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陈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段话为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我把它作一个简要的概括:一要把握灵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地位;二要抓住主题,通过把握社会主义特色的共同理想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要掌握精粹,通过弘扬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要打牢基础,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第一,把握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地位。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任何社会处于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解答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党的文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然会迷失方向而且软弱无力,沦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附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因,不是强调以西方的理论为作为指导的原因,也不是强调中国古代的思想作为指导的原因。现在社会上不但有西化的、自由化的倾向,而且还有一种复古主义的倾向。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西化就是资产阶级的那套思想观念。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复古主义的倾向,也就是把儒家思想稍微改造一下,提倡新儒学,把新儒学作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

  我觉得不管把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还是把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改装作为指导思想,都不能解决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一直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的攻击、否定、反对,包括我们国内有些社会势力,也是在拼命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宣扬马克思主义失败论。这就给一些人思想造成了一些疑惑、混乱、动乱。特别是苏东剧变以后,好像说苏联作为一个最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都失败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失败了,证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出现这种思想状况是有原因的,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来看看国际是怎么看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

  我举个例子,让大家能够得到一点感受。千禧年来临时,英国广播公司BBC搞了一个网上评选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活动,让网民自由投票,评选的结果是马克思位列第一,爱因斯坦排到第二位,第三位是牛顿。1999年12月,路透社邀请了政界、商界、艺术界、学术界的名人来评选千年伟人。投票的结果是这样的,爱因斯坦是15分,甘地和马克思得了14分。这两次评选结果都说明,马克思在人文社会科学界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马克思能评为千年伟人?一是马克思学说有一个实现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二是马克思学说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理论,不是空想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结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种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理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更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信任。国外一些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博大精神的学问去研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去看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长久生命的原因。马克思被批判了160多年,但是照样在发挥作用,照样对人们的思想起着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尊敬差异、保有多样。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并不能靠那种强迫命令,要靠大家自觉地去学习、去理解。中央一直考虑,挖掘和鼓励不同的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集聚力量、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央也强调,意识形态越是复杂,越需要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绝不能让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滋长。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党和国家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造成思想混乱、社会动荡,乃至亡党亡国。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苏联解体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的指导思想出现了混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第二,抓住主题,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个旗帜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共同理想是这个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一种体现。我们党从1982年以来,就一直坚持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把这个共同理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把西方那套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搬了过来。关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有人说是一场悲剧,也有人是一场喜剧;有人说是历史的挫折,有人说是历史的进步。关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说主要是苏共太“左”了,僵化以后造成了社会问题,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垮了;还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基本制度出了问题。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性质,我们还是看看当事人是怎么看的。苏共的前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15年后,会见中国学者时说了一段话,我给大家念念,仅供参考。他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供应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极少数的人一夜暴富……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苏联解体是俄罗斯民主的悲剧,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是历史的进步。早在1999年底普京刚刚当选总统时说,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这大概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俄罗斯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动荡、剧变和改进中已经筋疲力尽,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濒临崩溃。2004年2月,普京要争取总统连任,当时他对竞选班子讲,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期间大多数农民一无所获,人民遇到大量问题。2005年4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又一次明确地说,首先应当承认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上最大的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讲是一个悲剧,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流落在俄罗斯土地之外。苏联解体就像流行病一样也波及俄罗斯自身,人民的积蓄化为乌有,曾经的信仰不复存在,许多部门机构或被解散或进行改革……

  大家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在经济急剧下滑、金融动荡和社会瘫痪的背景下发生的,苏联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出现了这种悲剧。我们今天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跟原苏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掌握精粹,弘扬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

  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发展中华文化。中国文化既有民族性质也有世界性质,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统一到新的文化建设上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内容。

  当今世界,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媒体,他们把文化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到处贩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削弱非西方的,特别是非美国的民主文化和民主精神。这不仅仅引起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警惕,甚至连美国的盟友,像法国、德国也感到忧心忡忡。法国官方和民间人士都这样讲,来自美国的文化在威胁法国的电影和音乐行业以至法国的整个文化生活,如此下去,法国的子孙将不再是欧洲人。法国担心美国的文化输出对法国的民族精神产生消极的影响。

  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受美国文化输出的影响也非常大,而我们的文化产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和我们的国力、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成比例,很不相称,这就是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关于时代精神我刚才已经讲了很多,十七大报告说,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与时俱进,这就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行为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创新。现在中央强调几个创新,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实践创新,三是科技创新,四是文化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不能再按照古代的那种思维方式去生活、去思考问题了,因为世界的变化太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四,打牢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古代就有,古代政治家管仲有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快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们的荣辱观呢?胡锦涛同志之所以在2006年强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就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思想观念和素质却没得到相应的提高。我听到很多人说“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世态炎凉”这三个词,很受触动。市场经济的一套原则,渗透到人们政的日常生活领域,什么都可以交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一些不能丢掉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很有必要。

  “八荣八耻”的内容很丰富,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善恶、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道德标杆。所以,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上面所讲的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地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道德旗帜、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重大问题。这表明我们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精神上更加主动,同时也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会更加宽广,前景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