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大桥的记忆(第一现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9:11

桂河大桥的记忆(第一现场)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16日   22 版)

  湛蓝天空下的桂河大桥更显沧桑。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来到北碧府桂河岸边已是下午,横跨桂河的钢铁大桥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下,冰冷的钢铁在金色的夕阳中透出些许温暖。桂河是泰国第三大河,不仅是缅甸、泰国的国界,还见证了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大多数人对泰国桂河的了解,缘于二战题材经典影片——《桂河大桥》。

  当年日军侵入缅甸后,为了加强输送战略物资的能力,从1942年9月起强迫大批盟军战俘和劳工修筑穿越泰缅山区的泰缅铁路。由于沿线气候和生活条件恶劣,加之日军的残酷虐待,先后有1.6万名盟军战俘和近10万名劳工被残害。415公里的铁路,平均每条枕木下埋葬了38条生命,故被称为“死亡铁路”,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人称“死亡铁路”的咽喉。

  桂河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对岸却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桂河大桥原本是木桥,1945年被盟军炸毁,战后泰国政府历时5年修复了包括泰缅铁路在内的3494公里铁路。现在的桂河铁桥是重新修建的,是今天泰国铁路系统的重要一部分,每天可以看到不少天真可爱的孩子坐火车放学回家。问起大桥的历史,大多数孩子已相当模糊,只知道好像和日本有关。

  眼前的桂河大桥不如电影中的险峻、高大,重建的大桥比原来的圆弧铁架多出了几段不协调的方形铁架。桥的周边也早已不是电影中的蛮荒景象,而是商店林立,河岸边有许多水上餐厅。一辆从缅甸开回泰国的旅游火车正好经过,很多游客在欢呼雀跃地拍照,似乎只有桥头两颗重磅炸弹模型在提醒人们这里曾是战场,黑色的弹身,红色的弹舵,在那儿无言地诉说着60多年前那些惨绝人寰的日日夜夜。

  扶着黑漆漆的桥栏,似乎历史被还原,战争的硝烟才刚刚散去;走在这条用鲜血生命铺就的铁轨上,仿佛能真切地体会筑路者当时的艰辛。离桂河不远处就是占地千余亩的盟军公墓,这里埋葬了近7000名军人的骸骨,一座座洁白的墓碑整齐地排列在鲜花椰树中。尽管很多年过去了,仍有不少人前来凭吊,墓碑前的鲜花安静地开放着!附近还有一片日军墓地,偶尔也会有少许日本人前来吊唁。两个墓地一个人来人往,一个冷冷清清,战争留下的是难以抹去的记忆。

  每年11月,泰国政府都要在桂河大桥举办纪念活动,模拟当年的战争场景。在这座300米长的大桥上,各种肤色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那些来自英美荷澳等当年盟国的游客,不远万里来此瞻仰和拜谒牺牲的故人。他们常常泛舟桂河,一边感受缓缓流过的桂河河水,一边回顾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

  桂河的水无声地流淌,两岸热带林木满眼墨绿,与晚霞交映出一片静谧。一艘茅屋结构的游船由小电轮拖着逆水而行,渐行渐远,船上歌声响起,继而有人起舞。记者明显感到,他们是在享受和平的幸福,有意无意中,也是在告慰死者的亡灵。战争已离世人远去,感念着过去的一页,愈发觉得生活之美好,和平之珍贵。

  (本报曼谷8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