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欧亚大陆腹地的明珠(第一现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8:33
本报记者 尹树广 陈志新《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08日   22 版)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被称作“生命之树”的巴伊杰列克观景塔。
新华社发
盛夏时节,深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艳阳高照,大街小巷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清澈的伊希姆河,穿城而过。7月6日,哈萨克斯坦迎来了最重要的国家节日“首都日”。应哈外交部邀请,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新闻界同行来到阿斯塔纳,感知当地人民建设“新都”的梦想和决心,以及他们在国家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日上午,“首都日”启动仪式在阿斯塔纳民族纪念综合体“阿塔梅肯”(哈语意为“祖国的土地”)隆重举行。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旋律,一面长30米、宽15米的巨型天蓝色国旗在阿塔梅肯高岗上缓缓升起,人们可以在市区任何一个角度看到国旗迎风招展。升旗仪式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用哈、俄两种语言自豪地说:“从1998年开始,我们向世人展示我们的新首都。12年过去了,阿斯塔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超级都市。现代化的阿斯塔纳已迅速成长为哈国家的象征,昭示着我们国家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5日23时到次日凌晨2时,“首都日”庆典活动达到高潮,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休闲娱乐中心开业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纳扎尔巴耶夫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等10余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应邀出席。典礼上,盛装打扮的男女青年纵马如飞,表演了传统的“姑娘追”、“叼羊”、“巴图鲁行进”等精彩节目。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安德列·波切利献上了6首经典的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激起一阵又一阵掌声。庆典仪式最后在缤纷的焰火中结束。
记得1995年盛夏,记者第一次从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来到阿克莫拉(哈语意为“白色坟墓”)采访。当时,纳扎尔巴耶夫刚刚提出迁都想法,批评声、质疑声此起彼伏。那时,阿克莫拉的确不具备作为首都的条件:区区30万人口,全市仅有一条主干道——垦荒者大街,更不要说炎夏的高温和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了。有一个细节至今难忘:记者在市中心的伊希姆宾馆往阿拉木图打电话,通话中竟掉了3次线。时任阿克莫拉州州长向记者坦言,全州只有他的办公室装有一部国际直拨电话。当时的通信条件之差可见一斑。
1997年12月10日,哈正式实施迁都计划,阿拉木图仍保留了国家“直辖市”的特殊地位。2008年5月6日,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语意为“首都”),哈国家发展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是年7月6日,哈议会通过法律,将原先的“城市日”升格为国家节日“首都日”。
12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阿斯塔纳已建设成为欧亚大陆腹地一颗耀眼的“草原明珠”,成为世界首都建设史上的奇迹。位于伊希姆河左岸的“新城”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拔地而起。在宽阔的市中心广场,2004年落成的总统府“白帐”尤其吸人眼球:高耸的乳白色罗马石柱,醒目的天蓝色圆形帐篷顶。
独立十几年来,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这次在阿斯塔纳采访中,记者感觉不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哈的明显影响,一位名叫扎娜尔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几年前,哈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7000多美元,这足以抗击金融危机的冲击。
眼下,哈政府和人民正热切期盼将于明年1月在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他们期盼着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记者来这里走走看看。明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阿斯塔纳举行。哈外交部亚非司司长库尔曼古仁对记者说:“今后一年将是哈‘上合年’。哈将竭尽全力,力争使上合组织更具活力,也将举办多场庆祝上合成立1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
(本报阿斯塔纳7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