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建奇功的“铁骑”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中国装甲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4:05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宣告成立。从此,装甲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之中。装甲兵当时并不显眼,甚至没有吸引人们太多的注意。可是不到两年,它却突然声名鹊起,这个转变的原因源自人民装甲兵参加了抗美援朝。

    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我装甲兵克服重重困难,毅然投入朝鲜战场

    1950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为军委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给刚刚诞生的人民装甲兵部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总兵力达200.5万,拥有作战飞机5800架、中型坦克4120辆、作战舰船324艘(满载1000吨以上)、各型火炮11.4万门。而志愿军入朝的部队装备水平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上,各种火炮的总和还不如对手的零头,没有一辆坦克,依然是用手榴弹、炸药包去炸敌人的坦克,伤亡很大。

    1950年9月26日,毛泽东致函斯大林,请求苏联给中国提供各种装备。11月3日,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从苏联购买10个坦克团装备,包括T-34中型坦克300辆、IS-2重型坦克60辆、ISU-122自行火炮40辆。同时,苏军坦克部队的官兵也来华给中国装甲兵部队官兵传授技术。苏军帮助进行了3个月的新装备训练。

    1951年3月,志愿军装甲兵部队奔赴朝鲜,从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起参加作战。首批入朝部队为坦克第一师(辖第一、二团)、第二师第三团、第二十六师第五十三团,由第一师师部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同年11月,战车独立第一团入朝。1952年6月,坦克第三师率第五、六团及第二师第四团入朝,并由第三师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轮换首批入朝的坦克部队。同年10月,坦克独立第二团入朝,轮换独立第一团。1953年1月,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改称装甲兵第一指挥所。同时,以回国休整的坦克第一师师部和坦克第二师师部部分人员组成装甲兵第二指挥所,率第一、第二团、独立第三团、战防炮兵第四○一团、第二师炮兵团入朝,归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领导。志愿军装甲兵的入朝,大大鼓舞了志愿军官兵的士气。

    首战告捷,首创了志愿军以7发穿甲弹击毁敌2辆坦克的范例

    志愿军装甲兵在以运动战为主的第一阶段作战后期,主要是集中使用,以连、排为单位,实施遮蔽阵地射击,压制“联合国军”远射程炮兵,消灭其浅近纵深内集结的部队,摧毁其观察所、指挥所和通信枢纽,作战100余次。志愿军装甲兵从第五次战役后期开始参加战斗。1951年,志愿军装甲兵参加夏秋季防御作战,作战共百余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坦克部队入朝较晚,没有在运动战阶段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坦克部队交手。直到阵地战阶段才和敌军展开作战,从此开始了与敌军坦克的对决。

    美军坦克欺负我军反坦克武器少,经常在战斗中深入我阵地纵深达10公里以上,从侧后攻击我前沿,对我前沿阵地构成极大威胁。我坦克虽然数量远逊美军,但也并非毫无优势。志愿军坦克部队装备的都是二战中后期的苏制新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性能上与美制坦克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当时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志愿军决定利用美军坦克的胆大妄为,在其深入我阵地纵深时,对其设伏痛击。

    1951年10月12日,志愿军坦克一师二团二连三排奉命协同步兵一三九师三一七团二营在沐浴洞东山担任伏击敌坦克的任务。三排排长高三合勘察地形后决定以7号车和9号车两辆坦克设伏,另一辆坦克隐蔽在山后作为机动力量。三排的伏击阵地位于志愿军驿谷川西岸阵地的前方。14日,我军两辆坦克进入伏击阵地,并进行了严密伪装。一连十几天,敌坦克都没有出动。31日9时,设伏的我军坦克发现8辆敌坦克向我军阵地运动后,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9时20分,敌坦克爬到盘山道嘴时,后面6辆坦克停了下来,前边的2辆则继续搜索前进,并以机枪向我方阵地乱射一通。我军2辆坦克装填穿甲弹后,7号车炮长急不可耐地催促高三合:“赶紧打吧!”高三合本打算再放几辆敌坦克进入伏击圈再开火,但前面的2辆坦克已经进入了伏击圈,敌坦克再接近的话,阵地就有可能暴露。高三合下令射击,7号车和9号车分别负责打第一辆和第二辆敌坦克。得到命令后,两车同时开火,同时命中目标。高三合下令再打一发。7号车又补上一发炮弹,再次击中敌第一辆坦克。但9号车迟迟没有动静。高三合着急地问:“9号车,你们怎么不射击?”9号车回答:“我们的掩体射孔打塌了,无法射击。”此时,被击伤的敌第二辆坦克已经挂上倒挡,企图逃窜。高三合命令7号车射击,但7号车却由于射孔的限制炮管摇不过去,无法瞄准目标。这时,协同坦克设伏的工兵排副排长冲到9号车掩体前,将震塌后压在射孔上的圆木搬开。9号车立即开火,敌第二辆坦克也中弹起火。见此情景,位于后方的6辆敌坦克随即仓皇逃窜。这次漂亮的伏击战,首创了志愿军以7发穿甲弹击毁敌2辆坦克的范例。志愿军装甲部队的坦克伏击战,对美军坦克构成重大威胁。美军坦克此后在没有步兵伴随情况下,再也不敢突入或接近我前沿阵地。志愿军装甲兵部队有2个坦克师,1个坦克师大部,4个独立坦克团和6个自行火团入朝参战。

 

    英雄坦克一团

    在编成的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的序列中,有一支率先出国并两次入朝参战的部队,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一师坦克第一团。这个团享有多个“全军第一”,光荣载入史册:第一支建立的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第一个建立的战车团(东北战车团),第一辆坦克(功臣号),第一位坦克英雄(董来扶),第一支接受毛主席检阅的坦克部队。1951年当中央军委决定派遣我装甲兵入朝参战后,坦克一团又作为先遣坦克团率先赴朝,与后续部队一起在战斗中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为装甲兵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1年3月31日,全团733名指战员在团长王怀庆和政委贺仁的率领下,登上了开赴朝鲜的列车。4月6日,满载着坦克的列车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国境,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兵首次出国作战的帷幕。坦克一团长途行军面临着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朝鲜地形极为复杂,道路盘山跨水,弯急坡陡,车辆的机动性能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全团从上到下都缺乏现代战争条件下行军的经验,坦克乘员和汽车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也较低,致使车辆事故不断发生,这就更增加了行军的难度。当时,志愿军空军尚未参战,地面防空火力薄弱,美军飞机在潜伏特务的配合下,猖狂至极,超低空搜索飞行,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封锁交通干线,特别是投掷凝固汽油弹,对坦克和汽车的行军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然而,全团指战员在艰难险阻面前没有被吓倒,火车输送中,铁路、桥梁常被炸断,坦克乘员们就主动协同铁路员工昼夜抢修;履带行军中,坦克车长和驾驶员常常在白天徒步侦察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傍晚再闭灯驾驶着车辆前进;天快亮时开进森林或山沟伪装隐蔽、检修车辆。指战员们在行军途中表现出惊人的刻苦耐劳精神。坦克二连第一次遭敌机袭击时,全连指战员毫不畏惧,在烈火中奋勇抢救两辆坦克脱险,安全地迅速转移。汽车驾驶员刘文起的胳膊被敌机打断,他决然地拧下断肢并鼓励大家不要畏惧,表现出十足的硬骨头英雄气概。在一个夜雨行军中,重型坦克连的403号车陷入水沟。排长闫立珍立即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凭借敌机投下照明弹的亮光,指挥乘员进行抢救。当坦克开出水沟行进在狭窄山路时,被敌机发现,此时,闫立珍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机扫射火力,一人在车外手挥白布指挥坦克安全地通过了封锁区,而他的双腿、左手和头部都被击中,壮烈牺牲。战后,上级特为他追记二等功。

    坦克一团在两个月中,经过1500公里的铁路输送、130公里的履带行军和500公里的轮胎行军,伤亡30余人,车辆毁伤30多辆(其中坦克2辆)。该团在生死存亡的搏斗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终于战胜重重艰难,开进到预定的作战配置地区。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历史上,该团是行军时间最长、行军条件最为艰苦、损失最大的部队,经过铁血洗礼,经受了锻炼,获得了丰富的经验。4月下旬,许光达在赴朝鲜前线视察时握着团长王怀庆的手,深情地说:“你们的经验很有意义,后继的坦克部队都会感谢你们,谢谢你们。”

    许光达从装甲兵一成立就注意实战的需要。为了及时总结我年轻的坦克部队以战代训的经验,许光达决定到朝鲜战场实地考察。1951年4月26日,许光达一行跨过了鸭绿江,下午到达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亲切接见了许光达。许光达向彭德怀汇报了此行的意图,并听取了彭德怀的有关意见。随即,他驱车前往在前线作战的装甲兵先遣团坦克一师一团考察。途中,许光达看到十几辆美国坦克在燃烧着,他忍不住跳下车。一名防空哨兵告诉许光达,这是我军缴获的美军坦克,被敌机炸毁。敌军怕我军修复使用,一次一次前来轰炸。许光达感到十分惋惜,他对随员说:“这是个教训,应该组织一支徒手坦克部队入朝,配备足够的修理工,用缴获的敌人坦克来装备自己。”

    在考察中,许光达要求坦克部队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大胆使用坦克作战,不要怕打坏。许光达在朝鲜前线搞调查研究,总结了铁路输送坦克、履带行军,技术保障和战场坦克分队政治工作等经验,获取了有关组建有战斗力的中国装甲兵的丰富的感性知识。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志愿军作战的一大特点。坦克一团最初参战,是从坦克间接瞄准射击开始的。坦克二连连长、坦克英雄董来扶和团部参谋崔殿元、张贵仁及乘员们反复研究,很快掌握了图上作业和操作火炮的要领。6月30日,T-34中型坦克和122自行火炮各1辆,射出入朝以来第一发炮弹,在10-15公里的射程上对敌阵地试射获得成功。从此,坦克炮间接射击的方法迅速在坦克部队中推广,压制敌炮群,杀伤敌步兵,摧毁敌指挥所、观察所、车辆、仓库,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各战斗分队不放过每一个战斗间隙坚持学习技术和战术,以战教战,战斗力不断增强。1951年11月7日夜,坦克三连310号车秘密开进至我军前沿155.7高地预先构筑好的发射阵地,并严密伪装。8日傍晚,该车乘员发挥英勇机智的战斗作风,以15发穿甲弹、24发榴弹击毁敌中型坦克3辆,并摧毁敌军许多工事地堡。战后,全车乘员荣立集体二等功。驾驶员王安声和炮长唐玉风也荣立二等功。此后其他各连也学用这种伏击手段,多次给敌人以突然的打击。11月以后,坦克第一团开始参加保卫开城的战斗,协同炮兵支援步兵阻击和反击敌人的进攻,取得了辉煌胜利。1952年6月1日,坦克一团召开首届庆功大会,上级首长和著名作家巴金等亲临会场祝贺。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团共作战69次,发射炮弹3635发,压制敌炮兵群40多次,摧毁敌大量的工事和碉堡,击毁敌坦克8辆,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战。王风池、李维斌、王安声、谭万寿等荣立一等功,全团还有24人立二等功,241人荣立三等功,10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2个单位荣立三等功。

    1952年7月初,坦克一团奉命回国整训。12月13日,坦克一团受领了再踏征途重返战场的任务。坦克一团第二次入朝的使命,是保卫朝鲜西海岸,配合步兵担负反登陆、反空降的作战任务。在志愿军坦克兵第二指挥所领导下,团指挥员依据上级意图详细制定具体作战方案,同时率领全团人员冒着严冬的酷寒和春末的阴雨,展开了一场构筑坚固工事的热潮。经紧张苦战,共构筑数百个人员防空洞,近200个各种车辆掩体和1750米长的坑道。工事基本筑成后,立即展开临战练兵、协同演习及物资储备等备战工作。全团战员在施工、备战中,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涌现出224名三等功臣。由于志愿军反登陆作战准备充分、兵力雄厚、阵地稳固,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登陆进攻企图。志愿军装甲兵某部坦克进行渡江训练志愿军装甲兵部队有2个坦克师,1个坦克师大部,4个独立坦克团和6个自行火团入朝参战